第四季度,公司的京东到家电商配送服务的增速,是侧重普通快递服务达达快送的两倍

记者 阳歌

对于投资者来说,电商巨头京东(纳斯达克:JD)手头总有更多的业务拿来上市。除了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主营业务,公司旗下的京东健康(港交所:6618)在香港挂牌,京东物流(JD Logistics)也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它的科技金融业务京东数字科技(JD Digits)也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提交了上市申请,但是经过了去年蚂蚁金服上市在即却被高声喊停,京东暂时搁置了这项计划。

达达集团(Dada Group,纳斯达克:DADA)算是京东家族较为低调的一个成员,它在去年6月纳斯达克上市后刚刚发布了最新的季度财报

这种更为低调的姿态可能源于这家公司与京东关系的本质,它更像是一个领养的孩子,而非直系血亲。相比较而言,京东其他的所有业务都是自己培育的,因而和公司魅力十足也充满争议的创始人刘强东(Richard Liu)有着更为亲密的联系。

但这并不意味着达达集团就没有自己的故事,虽然比较京东和其他的兄弟公司,它的70亿美元市值要小得多。达达的这份最新财报也显示,经过2016年京东自有的京东到家和外来的达达快送合并后成立的达达集团还在经历某种身份危机,努力厘清它的战略重点。

在合并以前,达达快送提供同城快递,为本地各类商业提供城际运输服务。京东到家是京东自有的同城快运服务,连接本地电商和它们的客户。在公司现在的财报中,合并后的达达快送被称为DADA,京东到家为JDDJ。

近来,京东到家在中国在线购物最新一轮的热潮——食品杂货零售商快运业务——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从中能看到我前面提到的身份危机。简而言之,达达集团看起来正在将重心逐渐转向京东到家那一部分业务,这部分业务对业绩有非常正向的影响。

在分别分析达达和京东到家的业务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达达集团的总体表现。这家公司第四季度的营收大约是20亿元人民币(3.07亿美元),同比增长70%,这个数字相当不错。它的净利润无疑还是负数,净亏达5.34亿元人民币。

虽然还在赔钱,但值得注意是,公司的净亏损和运营亏损都较一年前略微收窄。这意味着,公司在做一些正确的事,因为它能够在减少亏损的同时还保持强劲的两位数营收增长。这一变化可以从公司的营运利润率从上2019年第四季度的-47.1%降低到2020年的-27.3%的显著改善上看出来。

食品杂货电商

了解了公司的总体情况,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两个核心业务的表现。达达快送的营收增长了54%,达到了13亿元。相比较之下,京东到家的营收增长了一倍多,达到了7.29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长也可以从京东到家的平台总交易额(merchandise value,GMV)上看出来。平台总交易额是该平台所有售出商品的总值,去年翻了一番达到了253亿元。

换个角度来看,达达对集团总营收的贡献从2019年第四季度的70%降低到了2020年第四季度的64%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京东到家在这块大饼上的贡献从上一年同期的30%,增长到了现在的36%。

从所有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一个结论呢?

华尔街的投资者似乎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在财报出炉之前的盘中交易时间,公司的股价跌了将近10%。即便是财报出来以后,投资者似乎也不为所动,盘后交易时间股价也基本没什么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考虑该公司IPO九个月以来整体的股价表现。该公司的股票发行价为每ADS(American depositary shares,ADS)16美元,然后在去年11月,股价曾经短暂地高出发行价格两倍。随着最初的兴奋情绪逐渐消退,股价略有回落。但即使以它最新的收盘价29.44美元来算,那些以发行价购入股票的投资者仍然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与此同时,中国的零售商超市场蓬勃发展,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纽交所:BABA;港交所:9988)和拼多多(纳斯达克:PDD)在过去一年里大举进军该领域。

达达集团似乎受益于相对较早地进入了在线零售商超领域,以及它在该领域的稳固地位,这有助于它继续扩大这部分业务,甚至有可能在明年实现盈利。但从长期来看,随着阿里巴巴和拼多多向这个领域注入大量资源——在未来的几年里,它似乎将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版图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达达集团的前景有可能会变更不明朗。

两个重点:

1)达达集团正在大力发展零售商超配送业务,试图搭上中国最近电商潮的顺风车

2) 明年,该公司应该受益于较早涉足在线零售商超配送业务,但从长期来看,它可能会面临来自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挑战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iducation provides vocational education

收入下滑亏损扩大 嗨学网光环何在?

为追寻难盈利之路,中国第四大线上职业教育机构嗨学网,冀借人工智能(AI),为业务注入成长动力 重点: 嗨学网已在香港申请上市,但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与亏损扩大,恐削弱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中国房地产持续低迷,作为中国建筑行业技能培训的龙头企业之一,亦面对一定负面因素    谭英 北京嗨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借上周提交的香港上市申请,让投资者了解中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市场潜力。然而,公司本身也可能从投资者那里上到一课——由于业务与中国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关联密切,投资者或许会选择观望。 嗨学网此举或意在试探市场对其投资兴趣,公司是中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应急安全领域的第二大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机构。 截至2025年上半年,嗨学网毛利率达85.8%,这一数据显示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亮眼。公司希望能追随中国职业教育龙头——中国东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的脚步。后者于2019年在港上市,筹资6.25亿美元,当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类IPO。 不过,投资者对中国东方教育的态度并不友善。自公司上市以来,股价已下跌约一半。话虽如此,中国东方教育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仅为59%,远低于嗨学网,但其收入与盈利表现明显更为健康,同期分别增长10%与48%。相比之下,嗨学网在同一期间仍处于亏损状态,收入亦出现下滑。 嗨学网自2010年推出首个职业学习品牌“嗨学课堂”以来迅速成长,并于2018年推出高端职业资格培训品牌“精进学堂”。然而,公司自2022年起便持续录得亏损。正如前文所述,其核心产品集中于建筑领域相关职业,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数年陷入低迷,对其业务构成压力。 嗨学网旗下第三个品牌“数培通”主打企业客户培训服务,但表现相对疲弱。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多数企业不愿投入资金培训建筑工人——在新建工程活动低迷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已相当充足。 雪上加霜的是,嗨学网近年屡成消费者投诉焦点。据中国媒体近期统计,公司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8,414宗投诉。就在公司提交上市申请的同一天,仍有人投诉被诱导购买高价课程,之后退款遭拒。类似的投诉早在2020年便已出现在央视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调查节目,成为公司长期面临的负面问题之一。 根据申请文件,嗨学网的市场推广支出占收入比例超过60%,这不仅可能解释公司长期亏损的原因,也反映其激进的销售策略或与投诉潮相关。文件还显示,截至今年6月,嗨学网的销售与行销团队人数占其员工总数的八成。 业绩反转 直到最近,嗨学网的亏损仍在收窄,收入似乎也走在稳健成长的轨道上。公司所处的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在北京政策大力支持下,一度被看好将迎来高速增长。根据申请文件引用的研究数据,中国线上职业技能与资格教育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375亿元(约5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69亿元。嗨学网在该产业中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约1.1%,并在细分的建筑类职业资格培训市场位居第一。 2022年至2024年间,嗨学网收入增长约28%,由4亿元升至5.1亿元,同期亏损减半,从1.8亿元降至9,070万元。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付费用户达430万名。 然而,这些正面趋势在今年急转直下——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下滑5.5%至2.3亿元,亏损则倍增至1.58亿元。唯一持续改善的指标是毛利率,从2022年的78.6%提升至2024年的81.6%,并于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85.8%。 由于嗨学网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下的建筑类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因此不难看出,公司业绩近来下滑的主因,正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其建筑行业培训与资格服务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9.5%。 那么,在业绩乏力、难以激起投资兴趣的情况下,嗨学网为何仍认为此刻是推动卜市的时机?公司给出的答案是——人工智能(AI)。嗨学网相信,AI技术的导入,将有助于改善公司表现。公司于2024年开始探索大模型AI的应用,并在2025年成立独立的AI创新团队,在随后六个月内推出逾30个AI智能体。 根据申请文件,公司已测试一款AI助教工具,自2024年9月上线以来,已协助批改超过13,000份作业;而于2025年8月推出的AI行销助理,已协助分析超过10万个商机。此外,公司于2025年5月试运行的会员制产品,短短数月内便吸引了21,000名付费用户。 嗨学网的另一项利好因素,是其近年业务正逐步扩展至建筑领域以外,包括应急安全、财会金融、法律资格与医疗卫生等新板块。 公司主要业务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收入由2022年的3.8亿元增至2024年的4.8亿元。“数培通”品牌下的企业服务,于2022年贡献收入2,100万元,但收入占比已从当年总收入的5.3%,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仅1.8%。 按行业划分,今年上半年建筑相关的个人培训服务收入为1.4亿元,占总收入的60.9%;应急安全培训占21.6%;其余则来自“其他”类别的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其中,应急安全资格考试业务成为公司最具潜力的成长引擎,其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13.3%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1.6%。 嗨学网计划将IPO募资用于升级其建筑与应急安全类课程,并扩展至医疗健康、銀发经济及新能源等新领域,同时打造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募资款项中,最大部分将投向AI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收集与研发等项目——这些领域潜力可期,但也需要进一步审视其实际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公司营运效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le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