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36.HK
JF SmartInvest rolls out new product

这家在线金融教育公司,试图通过推出配备自有内容的股票学习设备,来扭转增长放缓的态势

重点

  • 九方智投推出“易知股道”股票学习机,让用户可以轻松使用它的内容和工具
  • 这家金融教育公司在推出新产品的前一天改名,表明它可能正努力打造一个新的商业身份

梁武仁

从事股票交易教育的九方智投控股有限公司(9636.HK)汲取的最新教训似乎是,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

上周五,这家运营为投资者提供金融知识和股票交易培训平台的公司宣布,推出一款名为“易知股道”的股票学习机。产品听起来像是一台平板电脑,配备了九方智投的软件,让用户可以轻松使用公司提供的所有服务,从在线课程到使用了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分析的投资和研究工具。

九方智投称,“易知股道”股票学习机能够“精准匹配投资者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帮助投资者更加全面、系统、高效地学习股票投资,提升其金融知识水平和投资能力”。

九方智投称这款设备是其“首款股票学习硬件产品”,但这并不是该公司唯一的新动作,近来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疲软,无法激发投资者热情,公司的增长不如人意。就在宣布推出新产品的前一天,公司将名字从之前的九方财富改为九方智投控股。随着收入增长乏力,接连的动作似乎反应该公司创造一个新的商业身份,并扩大产品范围的渴望,又或许是迫切的渴望。

去年,九方智投的收入同比仅增长6%至23亿元,与2022年27%的增幅相比大幅放缓。盈利能力恶化程度更甚,毛利润仅增长1.8%,净利润下降一半以上,仅为1.9亿元。

与很多服务于股票交易群体的公司一样,九方智投的命运往往与股市的涨跌密切相关。最近,因为房地产市场的长期低迷和经济放缓给股市带来压力,这对中国的此类公司来说是个坏消息。在2月底对经济复苏的期望带动反弹后,上证综合指数已回吐所有涨幅,今年迄今已下跌 3%,与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迄今上涨14%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种惨淡的背景下,可以理解九方智投为什么会尽其所能地试图让业务恢复活力。推出“易知股道”股票学习机,可能是对其主要服务的一个补充,并为其增加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因为此类硬件的价格相对而言比软件高。

但新产品能对销售带来多大的提振仍有待观察。九方智投对“易知股道”股票学习机的收费可能会高于它核心的软件服务,因为作为该产品基础的平板电脑,售价通常在200至400美元之间。最大的疑问是,消费者可以仅购买九方智投的内容,再在自有设备上使用,因此他们是否愿意多花钱买这类产品实成疑问。

侵蚀利润率

即使新推出的设备能带来更多收入,但产品的成本也远高于集团核心的软件和数据产品的成本。如果这些新设备的销售强劲,可能会给公司的利润率造成压力,因为硬件的利润率通常低于软件。

这对九方智投来说可能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因它已经面临成本不断上涨的问题。去年,公司收入成本增长三分之一以上,远超过收入增长,原因是为内容开发和制作招募的新员工,导致人员费用大幅增加。跟总在竞相推出新服务的科技公司一样,该公司增加了研发支出,并将一般和行政费用增加了一倍多。

尽管如此,由于专注于相对便宜的内容创作,九方智投的利润率一直很高。这意味着它可以承受利润率一定程度的下降。事实上,去年该公司的毛利率即便有所下降,也远高于80%,尽管比2022年的87.3%下降了近4个百分点至83.6%。

该公司的另一个关键指标是退款率令人担忧,2022年愈来愈多的客户要求解除合同。但去年这方面的迹象更令人鼓舞,公司两款旗舰产品中的九方智投旗舰版的退款,占总付款的比例,从2022年的22.7%下降到去年的18.5%。同期另一款主要产品、价格更便宜的九方智投擒龙版的退款比例,也从24.3%下降至22%。

九方智投要求客户提前支付服务费用,但允许他们在合同期内申请退还未使用的服务费。公司将订阅期内已使用服务的费用记为收入,其余部分则视为合同负债。因此,一年内合同负债的增加或减少,反映的是期内确认的收入和预付订阅费用的变化。

九方智投于去年3月上市,是引发广泛关注的金融科技公司IPO浪潮的一部分。但自那以后,公司的股价已下跌超过40%。其市盈率依然很高,超过19倍,但这更多是因公司利润相对较低,而不是投资者看好它的前景。该股的市销率(P/S)比较低,不到2倍,不及在线券商富途控股(FUTU.US)的2.6倍。

九方智投的股票在周一,也就是宣布推出最新产品后的首个交易日下跌,而恒生指数是上涨。这表明,投资者对它的新尝试并没有那么兴奋。

公司通过进军硬件领域来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的努力值得称赞,并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现在基本上只靠两种产品来获得收入。但简单地把新产品推向市场是一回事,而给人们一个购买该产品的有力理由则是另一回事。如果中国股市出现新的复苏迹象,公司可能也会获得提振。但在今年和去年经济复苏的希望都落空后,这个问题短期内似乎不太可能迅速解决。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微盟折让8.9%配股筹15亿港元 无极资本成单一大股东

电商服务供应商微盟集团(2013.HK)周四宣布,配售6.88亿股予无极资本,相当于扩大后股本约16%,配售价为每股2.26港元,较微盟上日收市价折让8.9%,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5.6亿港元。 微盟表示,所得款项净额约30%将用于探索AI在SaaS中的整合及应用。30%用于扩大媒体渠道及加强精准营销服务。10%用于海外业务发展,30%拨作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完成配售后,无极资本持股16%成公司最大单一股东,孙涛勇、方桐舒及游凤椿组成的主要股东集团持股比例,则由8.1%降至6.8%。 微盟股价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61港元,升5.24%。年初至今累跌20.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国富氢能配股集资1亿港元

氢能设备制造商江苏国富氢能技术装备股份有限公司(2582.HK)周三公布,将以每股50.13港元配售199.48万股新股,集资金额约1亿港元。 配售价较公司周三收市价55.5港元折让9.68%,配售股份将占扩大后已发行股份约1.8%。 集资所得的72%资金,将用作支持集团业务的营运,包括支付薪金、社保,以及供应商款项;20%用于偿还现有信贷融资,余下8%用于投资中国及海外氢能项目。 国富氢能周四开盘跌0.1%报55.45港元,公司股价较过去一年高位下跌6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edcaptain steps into IPO spotlight

业绩扭亏助攻 麦科田生物冲刺港股上市

在经历多年亏损后,麦科田生物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反映出公司营运效率提升,以及核心业务的稳健扩张 重点: 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多个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    莫莉 2025年港股医疗板块持续火热,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近一倍,显示出市场对于港股生物医药充满信心。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下,多家医疗企业争相递表赴港上市,9月11日,医疗器械企业深圳麦科田生物医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由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麦科田成立于2011年,提供创新且全面的产品组合以满足医疗机构内广泛的临床科室、病房和诊所以及社区卫生中心、检验机构和家庭护理场景的临床需求。公司业务主要专注于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三大板块。 其中生命支持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和急诊室,以管理和护理重症患者,其产品主要包括药物输注产品、麻醉机、气道管理产品、肺功能检测产品等;微创介入产品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包括胃肠道和肝胆道以及泌尿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可重复使用及一次性内窥镜系统以及相关耗材;体外诊断设备和耗材等产品组合,涵盖凝血、血型检测、化学发光和分子诊断,包括供血栓弹力图、常规凝血产品、全自动血型检测仪等。 在多个细分领域,麦科田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以销售额计,麦科田2018年至2024年的各个年度在中国输注工作站市场排名第一,2022年至2024年各年度在中国消化系统微创介入耗材市场排名第二,并且2024年跻身中国血型检测设备市场前五名。 截至2025年6月30日,麦科田已将​​超过50种生命支持产品​​、​​80种微创介入产品​​及​​210种体外诊断产品​​商业化。麦科田的产品已遍及全球逾140个国家及地区,在中国和英国各地战略性地设立五个研发中心和六个生产中心。在中国,公司的产品已累计覆盖超过6,000家医院,包括约​​90%的三级甲等医院​​,覆盖31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 根据灼识咨询的研究,麦科田所专注的医疗器械行业正保持快速增长,并展现出巨大的未来潜力。2024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751亿美元,中国达到人民币557亿元,麦科田核心布局的三大领域——生命支持、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未来增长动力强劲。灼识咨询预计,到2030年,全球生命支持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至1097亿美元,中国市场将增至932亿元人民币。 营收增长稳健 麦科田的财务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增长势头。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收入分别约为人民币9.17亿元、13.13亿元、13.99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到7.87亿元,同比增长15.31%。在此期间,毛利率方面也呈现持续改善趋势,由2022年的43.7%逐年上升,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的52.9%。 在麦科田的三大业务中,微创介入的收入稳步提升,占比逐步超五成。2025年上半年,生命支持产品收入3亿元,占比37.9%;​​微创介入收入4亿元​​,占比51.1%;体外诊断收入8,622万元,占比11%。其中,生命支持产品销售的收入曾出现较大波动,2023年该板块收入达到5.64亿元,2024年却同比减少12.4%至4.94亿元。公司解释,这是因为医院为确保临床供应充足,在上一个疫情年度期间进行提前采购,导致使用周期延长并于2024年减少采购。 公司2025年上半年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期内利润达4,096.8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5,802.6万元显著改善。这一盈利能力的转变主要得益于销量增长、制造效率提升以及固定生产成本的有效摊薄。回顾过往业绩,公司的净亏损已从2022年的2.26亿元收窄至2023年的6,450.8万元,这主要源于产品组合的扩大和客户需求增长所带来的销量提升。然而,受生命支持产品市场需求在2023年疫情高峰期后逐步回归常态的影响,收入增速2024年有所放缓,导致当年净亏损增至9,661.7万元。 麦科田背后有着豪华的投资者阵容。自2016年起,公司已进行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高瓴、深圳创新投集团​​等知名机构。根据招股书披露,高瓴实体持股20.79%,深圳创新投集团实体持股8.54%。2023年,麦科田最后一轮股份认购时的投后估值为82.45亿元,以其2025年的盈利计算,其市盈率约为100倍,医疗器械行业龙头迈瑞医疗(300760.SZ)的市盈率为32倍,前者有较大溢价。不过基于其2025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和核心业务在细分市场的领先地位,建议​​投资者谨慎关注其长期成长价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极氪私有化获股东高比例通过

电动车(EV)制造商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周一表示,大多数股东投票通过私有化要约,有96.8%支持该交易。 极氪于5月首次宣布私有化计划,由在港上市的吉利汽车(0175.HK)牵头的集团,对该公司每股美国存托凭证(ADS)出价25.66美元。但部分股东抗议价格过低后,吉利在7月将收购价上调至每美国存托凭证26.87美元。 此次私有化发生在极氪于2023年5月在纽约IPO筹集4.4亿美元之后不到两年,极氪及吉利汽车均隶属于吉利集团,旗下其他上市公司包括汽车制造商沃尔沃(VOLCAR-B.ST)和 路特斯(Lotus Technology)(LOT.US),以及汽车技术公司亿咖通科技(ECX.US)。 公告发布后,极氪股价于周一上涨2%,周二又上涨0.7%,收于29.88美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