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电动汽车生产商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融资2,000万美元,远低于此前1.5亿美元的目标,仅够一年的运营

重点:

  • 与中国有关的美国电动汽车初创公司凤凰汽车,将赴美IPO的融资目标从之前1.5亿美元下调至2,000万美元
  • 这家亏损的公司自成立以来仅售出104辆电动汽车,它表示,最新的融资目标仅能提供一年的运营资金

史鹤立

一家有着中国背景、曾经高歌猛进的前美国电动汽车公司,如今似乎快要熄火了。一份更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阳光动力能源互联网股份公司(SPI.US)旗下的凤凰汽车公司(Phoenix Motor Inc.)本月早些时候称,正在推进在纳斯达克的上市计划。但凤凰汽车希望筹集的资金只是五个月前计划的零头——这充分反映出投资者的恐慌以及阳光动力自身并不完美的履历。

去年11月,阳光动力首次宣布计划将凤凰汽车分拆出来,并通过出售2,000万股,筹集至多1.5亿美元。但似乎投资者并不那么兴奋,如今该计划已经大幅缩水,缩减至出售250万股,每股价格为7到9美元,筹资目标仅为2,000万美元。

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还显示,凤凰汽车更换了美国的承销商Maxim Group、Roth Capital和EF Hutton,取而代之的是中国的专业机构质数资本有限公司。凤凰汽车的业务包括设计、组装和整合电动驾驶系统和电动汽车,同时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器。它在业内起步较早,2014年就交付了第一辆商用电动车。但此后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Renaissance Capital 的数据显示,该公司截至去年仅售出104辆电动汽车。

凤凰汽车于2003年成立于加州安大略市,最初的投资者在2008年将其卖给了中东投资者。由于很难找到受众,2020年末,阳光动力仅以1,700万美元的股票、现金和营运资金承诺买下了这家公司。通过这笔收购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当中十分常见的对于低价收购外国品牌和技术的偏好,尤其是在电动汽车这种新兴行业。

阳光动力董事长彭小峰当时表示,凤凰汽车“有足够的的资本参与竞争”。他还说,阳光动力预计,凤凰汽车在2021年、2022年及更远的未来会实现“大幅增长”。

然而事与愿违。最新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21年凤凰汽车的销售额较2020年下滑33%,至300万美元,同期净亏损从467万美元增长了两倍多,达到1,460万美元。这还只是冰山一角。从未盈利的凤凰汽车还需要现金来增加产量,面临供应链积压的问题,而且它提供的产品电池续航里程短、价格昂贵。它尚未实现正现金流,预计今年和明年现金流都是负数。

凤凰汽车的电动运动型多功能卡车和越野车价格不菲,每台售价16.5万美元到22万美元不等。它的电动汽车的最大续航里程仅160英里(256公里),最短充电时间为5到6小时。相比之下,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续航里程为240英里到350英里。凤凰电动汽车只能在特定地点利用专有设备充电,这进一步限制了它们的使用。

福特的追随者

凤凰汽车目前的所有产品都是基于福特E450的底盘,这就要求它的团队反复地重新设计,以确保兼容性。如果福特决定自己生产该车型的电动版,情况还会变得更加复杂,这等于是把凤凰汽车放到了直接竞争者的位置。去年年底,凤凰汽车的订单积压了63辆,包括37辆车和26套电动驱动系统,这表明该公司可能会出现延误和成本超支。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这是一只可能面临相当多困难的凤凰,从艰难过往的灰烬中重生。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阳光动力,它于2006年在加利福尼亚州成立。该公司于2015年将运营总部迁至上海,目前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太阳能存储产品和电动汽车供应商。2016年1月19日,董事长彭小峰在纳斯达克敲响开市钟,在庆祝公司这一里程碑事件时,他谈到着手翻开“下一个篇章”。阳光动力最新的收盘价为1.88美元,在上市那一年,它的股价曾经高达175美元。

虽然阳光动力的销售额从2019年的9,790万美元增长到去年的1.62亿美元,但同期净亏损也从1,510万美元增至4,480万美元,增长了两倍多。

媒体报道猜测,阳光动力在电动汽车领域缺乏业绩记录,表明该公司的处境只会变得更加艰难。部分质疑来自彭小峰与赛维太阳能的关系,这是他于2005年7月在江西创办的一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该公司在早期曾经为人所看好,还一度在纳斯达克上市。但后来它在2014年申请破产,成为过度拥挤的太阳能行业整合的早期受害者。

今年3月,阳光动力聘请了周亮担任凤凰汽车的首席执行官,他上一份工作是在加州的豪华电动车制造商卡尔玛汽车(Karma Automotive)。毫无疑问,周亮在业内有相当的口碑,曾在中国的福田汽车以及戴姆勒和菲亚特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工作。

凤凰汽车的收入主要来自电动汽车及相关设备和服务的销售和租赁,客户数量不多,包括美国国防部和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等如雷贯耳的名字。

该公司进入的是一个相当拥挤的市场,对于没有业绩的新上市公司来说,它有友好的一面,也有不友好的一面。比如,南加州的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RIVN.US)去年11月以78美元的发行价上市,估值高达860亿美元,尽管它还没有交付一辆车。此后,该股已损失了四分之三以上的价值,5月12日的收盘价为26.7美元。凤凰汽车没有说它是否计划进入中国市场,不过考虑到它与中国的诸多联系,以及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大力推广,这样的行动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但如果是这样的话,它在中国面对的也将是一个极其拥挤的市场,包括中国自己的蔚来汽车(NIO.US; 9866.HK)、理想汽车(LI.US; 2015.HK)和比亚迪(1211.HK; 002594.SZ),以及全球巨头特斯拉(TSLA.US)。

然后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现金。到2021年底,凤凰汽车的现金持有量只有270万美元,它迫切需要通过IPO获得新的资金。该公司承认,它的筹款目标——2,000万美元,只够维持一年的时间。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会在今年晚些时候回来,增发新股,前提是这次推迟的IPO能够最终实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小南国大折让配股 集资不足900万港元

餐饮集团上海小南国控股有限公司(3666.HK),周一晚公布配股,将以每股0.02港元,配售近4.43亿股,较周一收市价0.024港元大幅折让16.7%,仅集资890万港元,集资所得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小南国表示,配售可筹集额外运营资金、增强公司的财务状况及扩大本公司的股东基础,从而提高股份流通性。 曾经是上海餐饮龙头之一的小南国,近年业务每况愈下,去年收入按年大跌30%至3.14亿元,亏损却较2023年扩大80%至8,506万元 小南国周二高开25%报0.03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33%。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idea expands its footprint in Europe, another step forward in its globalization drive

美的欧洲开疆拓土 全球化再迈进一步

美的海外拓展又添一员,公司收购的西班牙Teka,产品超过一半西班牙人采用 重点: 美的完成欧洲家电商Teka收购,料打造高端品牌 首季业绩强劲,惟关税战引发全球衰退,风险不容忽视   白芯蕊 有“白电之王”之称的内地家电商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300.HK,000333.SZ),一向作风是透过多品牌及收购扩大业务,近日集团品牌又增一员,宣布顺利完成对德国家电商Teka的收购。 拥有百年历史、总部设于德国的Teka,最初以制造农业机械起家,后转型主攻家庭电器、不锈钢水槽及抽油烟机等厨房设备。集团每年生产超过1,500万件产品,在全球超过120个国家拥有业务,于欧洲、亚洲和美洲共有15家工厂及近3,000名员工,核心品牌包括Teka、Küppersbusch和Intra。 美的在2024年业绩早已披露,集团在2024年6月以1.75亿欧元向Heritage收购Teka 97.38%股权,欧盟委员会今年3月初根据《欧盟并购条例》,已批准美的并购Teka,上述交易日最近正式完成。除完成收购Teka外,今年2月美的亦以5.42亿欧元完成收购供暖、制冷及通风设备商Climate,令美的业务变得更多样化。 在此两项收购前,美的旗下品牌包括Colmo、东芝、美的、小天鹅、酷风、Comfee和华凌,各品牌产品定位亦不同,Colmo及东芝主打高端品牌,美的、小天鹅及酷风则主要面向大众市场,Comfee和华凌则主攻年轻消费者市场。 由何享健在1968年创办的美的,最初生产玻璃瓶等简单产品起家,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家电业百花齐放,美的亦发展风扇业务,之后进军空调产业链、电饭煲、电机、洗碗机、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业,成为覆盖家电上下游的制造业龙头。 成全球最大家电商 据国信证券报告指,按收入及销量计算,美的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2023年全球销量份额为 7.9%,在空调、洗衣机、厨电等多类家电中,市场占有率都位居全球首三位。 美的目前业务主要分两大范畴,包括家电的智能家居业务和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后者则细分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及机器人与自动化。 去年智能家居业务仍是美的收入主力,占集团2024年总收入的65.9%,收入达2,695亿元,按年升9.4%,至于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则占集团总收入25.5%,达1,045亿元,按年升6.9%。 受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及太阳能产能调整影响,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受压,令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及毛利率下跌,最终令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去年毛利率下滑0.7个百分点,但却未有拖低美的整体毛利率,去年反升0.7个百分点至26.2%。 特别是智能家居业务表现优秀,去年毛利率按年增1.3个百分点至30%,美的解释是通过高端化与智能化转型,持续提升高毛利产品占比,强化高毛利业务组合竞争力。 至于美的刚完成收购的Teka,过往已定位中高端市场,目前在欧洲家电市场亦有一定地位,公司网页指出,在西班牙市场一半的家庭拥有Teka产品,亦曾是西班牙足球班霸皇家马德里的主要赞助商。 参照美的2016年收购日本东芝电器在国际市场的成功经验,是次收购有望依葫芦画瓢,把Teka打造成新的高端品牌,从而进一步提升美的整体毛利率。 关税风险挥之不去 唯一较大风险是国际业务情况,毕竟美的已成为国际龙头家电企业,去年中国业务占集团收入58.7%,海外业务收入占41.3%,尽管管理层亦曾提及美国收入占比很低,受关税战影响不大,但要留意由美国发动的关税战最终会否衍生成全球经济衰退,对美的的影响不容忽视。 幸好全球经济衰退目前仍未发生,在品牌优势下,美的首季业绩表现仍亮丽,按中国会计准则,营业总收入1,278亿元,按年增加20.5%,净利润124亿元,按年大增38%。 不过,市场对美的增长戒心仍重,料今明两年纯利分别只得3.6%和9%增长,目前美的预期市盈率达12.5倍,比海尔智家(6690)和海信家电(0921)分别9.8倍和8.5倍高,意味股价难再有上升空间。 总括来讲,美的完成收购Teka有助壮大集团品牌矩阵,符合一向以来提倡的全球化布局战略,亦有助推高毛利率,同时令国际业务收入进一步提高,从而减轻对内地业务的依赖,绝对是一举两得,但关税战会否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将是影响集团未来业绩的关键。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利来私有化计划未获股东批准

服装品牌金利来集团有限公司(0533.HK)上周五公布,大股东兼主席曾智明建议将公司私有化之计划,在法院会议上未获股东批准,其中,赞成及反对分别占出席投票的股东股数55.332%及44.668%。因此,建议及计划已告失效。 曾智明于去年12月提出私有化计划,理由是公司估值偏低,且20年来并未在市场上集资,上市地位“无关紧要”。其出价每股1.5232港元虽较当时市价溢价约24.85%,但较截至去年6月底止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NAV)4.4741港元,折让约65.95%。 根据年报,金利来去年收入12.2亿港元(1.57亿美元),同比下滑8.4%,净利润则下滑19.9%至9,310万港元。截至去年底,公司银行存款、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5亿港元。公司投资物业及发展中物业资产账面总价值逾33亿港元。 公司股价周一大幅低开39.6%,报0.9港元,至中午收市报29.53港元,跌1.05%。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招股集资310亿港元 宁德时代势成今年新股王

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750.HK, 300750.SZ)周一公开招股,发售近1.18亿股,7.5%在港公开发售,每股价不超过263港元,集资总额达310亿港元。 据彭博消息,宁德时代的发售将采取“Reg S”方式,即不会向美国境内投资者售股,目的是减低美国的风险。 公司过去三年的盈利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335亿元、473亿元及553亿元。 宁德时代的基石投资者包括有科威特投资局(KIA)及中石化,各投资5亿美元,另外内地私募之王高瓴亦投资2亿美元。集资所得约90%用于推进匈牙利项目第一及二期建设,约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