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即将在美国上市的咖啡连锁品牌,打算到2026年在中国开设2,750家门店,相当于星巴克目前在华门店数量的近一半

重点:

  • Tims中国打算未来五年在中国再开近3,000家门店,依靠技术和本土化实现快速扩张
  • 该公司需要谨慎避免重蹈Costa和Krispy Kreme的覆辙,这两家公司在宣布类似的大举拓店计划后,遭遇关店或发展欠佳 

阳歌

请系好安全带!

Tim Hortons China(Tims中国)即将开启一段奇妙的旅程。这个加拿大最知名餐饮品牌之一的中国版将在2026年,即进入中国市场仅七年之后,开设近3,000家门店。该公司打算利用技术帮助其迅速开店和高效运营,在产品本土化上发力,并与本地合作伙伴携手,以实现2,750家新门店的近期目标。

该公司在中国的最新步伐是在7月20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其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Silver Crest Acquisition Corp.(SLCR.US)合并的注册声明生效。这为Silver Crest股东投票铺平了道路。如果获得批准,Tims中国将成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预计它的股票将从8月22日开始交易,代码为THCH。该公司预计估值约为14亿美元(或95亿元人民币)。

在总部上海开设了第一家门店仅三年后,3月初,Tims中国已拥有410家门店,并宣布今年年底门店数量几乎翻倍的计划。但很多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原先的大规模扩张计划未能实现。常见原因是背后的连锁品牌过于激进,把店开到了利润较低的地点,在没有得到足够支持的情况下急于实现宏大的目标。

咖啡和甜甜圈是Tim Hortons原菜单上的核心产品,但它们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口味。在这个方面,在中国失败或者陷入困境的连锁品牌也很多,包括韩国的咖啡巨头咖啡陪你可口可乐公司(KO.US)的咖世家,以及美国广受欢迎的甜甜圈品牌Krispy Kreme(DNUT.US)。

若要准确评价Tims中国的2,750家门店目标,我们可以看看中国目前的餐饮领导品牌的门店数量。排在首位的是百胜中国(YUMC.US),它是肯德基和必胜客在中国的运营商,截至6月底,拥有超过1.2万家门店。但百胜早在1987年就进入中国,当时市场还在起步阶段,意味着它花了超过30年才达到这个水平。

还有高端咖啡领导者星巴克(SBUX.US),它目前在中国拥有超过5,700家门店。但还是那句话,这个美国巨头达到这个里程碑也不是一蹴而就,它在20多年前就进入中国,那时咖啡仍然让大多数中国人难以下咽。

Tims中国认为它能更快地实现雄心勃勃的目标,其中一个手段就是学习更早进入中国的大品牌。肯德基在制作符合中国食客口味的西式快餐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星巴克让普通中国人开始熟悉这种饮料,填补了咖啡饮用量的赤字,中国人现在会毫不犹豫地花超过5美元买一杯咖啡,来表现他们作为现代都市人的特质。

2021年关于Tims中国计划的演示文稿援引第三方数据称,2022年中国咖啡市场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579亿元,2013年到2023年每年增长39%。即使在这种爆炸式增长之后,2020年普通中国人平均也只喝掉了大约30杯咖啡,相比之下,在加拿大、德国、巴西和美国这样主流的咖啡市场,这个数字接近于人均700杯。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技术、本土化和伙伴关系

对种种背景有了一番了解后,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分来看看技术、本土化和合作伙伴的组合,Tims中国相信,这个组合将酝酿出迅速成功的独特配方。

Tims中国的CEO卢永臣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告诉咏竹坊,“对于门店的运营,我们通常需要两年时间来培养一个门店经理。”对此,他解释说,门店经理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知识,从预测日常销售到排程与存货管理,这些都是他们的分内事。

“但在预测每天的日常销售方面,大数据可以做得更到位,能自动生成订单发给仓库,”他说。“大数据也可以轻松地根据销售预测情况安排人手。在店面层面,我们不需要人工亲自检查库存。我们可以利用机器、秤、摄像头和其他技术手段来检查和管理库存。”

该公司还认为,技术将有助于迅速建立起拓店所需的客户群,目前它大约三分之二的业务来自线上订单,只有三分之一来自店内堂食订单。最后,该公司还认为,通过技术可以帮助它快速而有效地为店面选址,这部分是通过与该公司的投资者之一腾讯(0700.HK)的密切合作来实现。

然后是本土化的问题,Tims中国已经把其品牌核心——甜甜圈变成了大多数西方人恐怕认不出来的东西。包括使用更Q弹、更有嚼劲的面团;与西方的甜甜圈相比,糖分大为减少;采用的是烘焙方式而非油炸;味道偏向果味,甚至咸蛋黄口味。这可不是你习惯的那种甜甜圈。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它的合作伙伴,一个是石油和便利店巨头中石化(0386.HK),后者经营着中国最大的便利店连锁店之一;一个是与德国超市品牌麦德龙在中国的运营商——物美的合作。Tims中国对于这种伙伴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家合资企业,出资方包括控股股东、私募股权公司笛卡儿资本集团(Cartesian Capital Group),品牌所有者、Tim Hortons的母公司餐饮品牌国际(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QSR.US),以及战略投资方红杉中国和腾讯。

“我们实在幸运,能够在餐饮品牌国际公司拥有强大的合作伙伴,” Tims中国的董事会主席尤彼德告诉咏竹坊。“他们给了我们空间来建立一个对中国有很大意义的业务。”

最后,我们来仔细看看该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它们显示出,该公司不仅增长迅速,而且表现优于那些成立时间更早的同行。根据注册申请表所附材料,该公司去年的收入为6.434亿元,大约是2020年2.121亿元的三倍。它的调整后门店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已经实现了盈利,尽管预计到2023年才能实现调整后企业EBITDA盈利。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的同店销售额录得3.4%的增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3月以来,百胜中国和其他一些大型连锁店因疫情导致门店关闭,销售额下降了8%。由于大范围的封锁措施,包括4月和5月上海长达两个月的封城,二季度中国的企业没有拿得出手的业绩。但卢永臣指出,Tims中国早在4月中旬就获准恢复了公司大本营上海的部分业务,并补充说,自7月份以来,该公司“业务复苏情况非常好”。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广告收入急增 B站第三季扭亏

影音平台哔哩哔哩股份有限公司(9626.HK; BILI.US)周四公布,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度录得净利润4.69亿元(6,59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7,980万元,成功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达7.86亿元,按年大增233%,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公司期内收入按年增长5%至76.9亿元,其中广告营业额按年急增23%至25.7亿元;增值服务收入达30.2亿元,增长7%。移动游戏收入则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而下跌17%至15.1亿元。毛利率提升至36.7%,已连续13个季度按季改善。 用户数据方面,日活用户增长9%至1.17亿,月活用户增长8%至3.76亿;月付费用户增加17%至3,500万,日均使用时长达同比增加6分钟至112分钟,再创历史新高。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提升广告效益与内容生态,并在技术革新浪潮下保持投资节奏,以巩固长期增长基础。 哔哩哔哩美股周四高开,收市報25.89美元,跌4.78%。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毛利率急跌的创新实业 招股集资55亿港元

电解铝和氧化铝生产商创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788.HK)周五公开招股,发售5亿股份,当中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介乎10.18至10.99港元,一手500股,入场费5,550.42港元,11月19日截止,11月24日开始挂牌交易。 公司今年首五个月的收入达72.1亿元,按年上升22.6%;但盈利却不升反跌14.4%至8.56亿元,公司解释是有若干主要原材料的市价上升,导致毛利下跌所致。 据招股书资料,公司去年的毛利率高达28.2%,但今年首五个月已急跌至19.9%,即大幅下跌了8.3个百分点。 是次集资金额约55亿港元,扣除开支使费后,约50%用于拓展海外产能,包括建设一家电解铝冶炼厂,另外40%将用于建设绿色能源发电站及购买设备,余下作一般营运资金。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amai sells concert tickets

线下娱乐全面复苏 大麦盈利狂飙

尽管持续面临消费者投诉与垄断争议,但公司在现场娱乐票务与IP业务上的主导地位,仍强力推动收入增长 重点: 截至9月底的六个月内,在演出票务及IP业务强劲增长带动下,大麦的盈利上升约50% 快速增长的现场娱乐票务正面临风险,包括年轻族群消费降温,以及因技术问题与黄牛乱象引发的用户反弹     夏飞 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似乎在各方面都开始减少支出,从智能手机到外出餐饮皆然。然而,即便如此,他们在演唱会、脱口秀、足球赛等现场娱乐上的消费意愿却持续攀升,创下新高。 即便中国经济放缓、就业市场艰难,受惠于强劲的市场需求,大麦娱乐控股有限公司(1060.HK)仍从这波线下娱乐活动热潮中获得巨大红利。公司上周发布的盈喜,透露其表现有多强劲,预计截至9月底止的上半年度,盈利将录得强劲的双位数增长。 大麦于2004年以线上电影票务平台起家,并于2017年被电商巨头阿里巴巴收购,纳入其独立上市的影视子公司阿里影业旗下。该上市主体今年7月更名为大麦娱乐,以反映大麦现场票务服务在阿里娱乐版图中,日益凸显的重要地位。 在举办包括Ed Sheeran、周杰伦等顶级艺人的大型现场活动后,大麦近期股价飙升,已较1月时翻倍,大幅跑赢恒生指数约30%的涨幅,也远远胜过主要竞争对手猫眼娱乐(1896.HK),后者今年以来股价约下跌8%。 股价飙升主要反映大麦票务服务的「第二春」——在多年来的平淡表现后,该业务终于出现戏剧性反弹。大麦票务在截至3月的财年中,收入按年增长逾两倍至20.6亿元,远高于上一财年的6.13亿元,使其成为公司最赚钱的业务,也占阿里娱乐业务整体收入近三分之一。 大麦这波令人惊艳的增长,使其业务迅速成为公司最耀眼的核心资产,而这段强势走势或许还没结束。公司上周向股东预告,截至9月的六个月内净利将超过5亿元,按年增幅达48%或以上。公司指出,业绩亮眼主要受惠于其阿里鱼(Alifish)IP授权业务表现强劲,以及投资亏损减少。 不只电影票 目前带动整体公司增长的,毫无疑问就是大麦与阿里鱼(Alifish)两大业务。大麦票务收入之所以能够大幅飙升,源于其策略转向, 从早期主打的电影票务,转为专注现场娱乐活动。电影票务在疫情期间遭受重创,而近年在经济放缓下需求亦持续疲弱。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票房按年下跌22.6%至425亿元。虽然今年票房有所回升,但电影产业整体低迷,仍让主要依赖电影票务与制作的猫眼娱乐,今年上半年录得37%的盈利暴跌。 与此相比,大麦的核心业务已蜕变成中国现场活动的首选网上票务平台,涵盖演唱会、脱口秀、体育赛事,以及博物馆与展览等各类活动。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商业演出去年增长近11%,达48.84万场,其中观众超过5,000 人的大型演出,票房收入达296亿元。在阿里影业5月的品牌重塑发布会上,大麦总裁李捷甚至暗示,未来除交通票务外,所有门票都应该可以在大麦买到。 除了票务业务外,这家上市公司的另一大增长引擎——阿里鱼(Alifish),也在 Z 世代中录得强劲增长。该业务重点投入IP授权与周边商品开发,涵盖包括三丽鸥(Sanrio)、宝可梦(Pokemon)以及吉伊卡哇(Chiikawa)等日本人气 IP。该部门在公司最新一个财政年度的收入按年增长73%,达14.3亿元。阿里鱼IP业务的快速扩张,某种程度上正试图复制泡泡玛特(9992.HK)旗下“Labubu”所带动的全球爆红模式。 垄断疑云 尽管股价今年表现亮眼,但大麦与消费者之间日益恶化的关系,可能是一个暗藏的风险信号,显示好景随时可能逆转。坐拥1.7亿用户的大麦票务平台近年频频惹怒粉丝,不仅因技术故障导致抢票失败,也因平台在防堵黄牛方面执行不力而备受批评。 今年6月,因大麦未能让部分用户按时购票,导致系统取消所有订单并最终延期演唱会,引起中国歌手鹿晗的粉丝愤怒,涌入微博大麦官方票务页面留言抗议。部分活动中,黄牛更大规模涌入平台抢票,随后在二级市场大幅哄抬价格。公司今年也因未能履行相关义务而遭到两次罚款。在部分演唱会上,当歌手在尾声致谢大麦时,台下甚至出现粉丝高喊“倒闭吧!”的场面。 然而,舆论风暴似乎未能撼动大麦在中国现场演出市场近乎垄断的地位。根据 Questmobile数据,今年2月大麦的月活跃用户超过2,440万人,是主要竞争对手Moretickets的近五倍。其市场支配力更让大麦有足够底气向演唱会观众开条件。 大麦的延伸市盈率已高达100倍以上,但在分析师圈中仍获得强烈好评。根据Yahoo Finance的调查,在受访的12位分析师中,有3位给予“强烈买入”、9位给予“买入”评级,主要看好其快速扩张的IP授权与特许经营业务。…
Yalla rings bell at 5th anniversary

雅乐科技新游戏战略起飞 明年或将迎‘拐点’

历经一年筹备,这家中东社交媒体公司于第三季度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中核游戏 重点: 雅乐科技第三季度延续营收增长态势,并暗示其新游戏战略或将于2026年上半年开始贡献收入 公司表示,近期推出的自研中核游戏在中东核心市场及北美、欧洲地区反响良好 阳歌 各位车手,请发动引擎。 这就是雅乐科技(YALA.US)在三季度释放的信号。这家中东与北非地区领先的社交媒体与游戏公司推出了备受期待的中核游戏,冀望以此激活增长引擎。公司表示,这款名为《Turbo Match》的汽车主题中核游戏开局势头强劲,不仅在中东大本营,在其他市场亦表现不俗。 公司同时指出,这款新作及另外两款计划年底面世的游戏,最早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开始对营收产生显著贡献。 雅乐在周一美股收盘后发布季报,其首席运营官许剑峰(Jeff Xu)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对于期待新游戏带来显著收入贡献的投资者,我们认为2026年第二季度将是关键拐点。” 季报显示,尽管此前曾预测营收可能下滑,公司仍成功实现单季收入增长,延续了自2020年登陆纽交所以来该关键指标在每个季度保持增长的纪录。公司近期刚出席五周年敲钟仪式以资纪念。 雅乐近期营收增速有所放缓,而公司也并未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相反,公司正依托庞大的休闲游戏用户基础,试图在利润更丰厚的中重度游戏领域开辟疆土,以此点燃投资者对未来前景的热情。 推进战略转型之际,雅乐并未面临财务压力。凭借一贯的审慎经营策略,公司现金储备充沛。截至9月末持有现金7.4亿美元,较去年底的6.6亿美元大幅增长,且持续保持可观盈利能力和令人艳羡的利润率。此外,公司正动用充裕现金回购股份。 真正令公司感到压力的是自身增长放缓,故试图通过进军中重度游戏赛道来重燃增长引擎,进而提振投资者信心。相关努力已初见成效——随着持续向投资者通报新游戏战略进展,雅乐股价年内涨幅约达75%。 雅乐当前市盈率为8.7倍,介于中国头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WB.US;9898.HK)7.6倍与体量相当的美国公司Pinterest(PINS.US)9.6倍之间。但较中国头部游戏公司网易(NTES.US;9899.HK)19倍的市盈率仍有显著差距,这表明若游戏战略开花结果,雅乐股价或存较大上行空间。 第三季度上线 首席运营官许剑峰透露《Turbo Match》于第三季度开启软发布。他与雅乐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涛对该游戏的着重强调,彰显公司对其寄予厚望。他将这款游戏描述为“汽车改装与模拟经营玩法的独特融合”。 他还补充道,基于初期反馈,公司正为《Turbo Match》新增关卡并丰富支线玩法选项,“为下一轮大规模用户获取奠定基础”。董事长杨涛亦表示,该游戏不仅在中东,在北美与欧洲市场同样收获积极反响。 杨涛称:“鉴于用户反馈积极,我们计划在表现强劲的市场追加营销预算。” 除已上线的游戏外,雅乐还计划年底前推出自研“肉鸽”类游戏《Boom Survivor》,并通过与“头部游戏工作室”的中东授权协议发布一款策略类游戏。 雅乐最初以语音社交服务起家,目前该项业务仍是最大收入来源。公司同期拓展的休闲游戏业务增速近期已超越原生聊天服务,正成为新游戏战略的基石。 第三季度这两项业务合计创收8,960万美元,远超三个月前7,800万至8,500万美元的业绩指引,较上年同期的8,890万美元增长0.8%。其中聊天服务占比约62%,游戏业务贡献其余收入。 公司月活用户同比增长8.1%至4,340万,付费用户数则较去年同期微降。 雅乐财务纪律严明,利润率令多数企业艳羡。最新季度营收成本同比下降10.7%,而实际营收实现增长,致使其营收成本占比从上年同期的35.8%降至31.7%。公司将改善归因于第三方支付平台佣金费率下降。 总成本与费用亦下降1%,推动净利润率提升1.3个百分点至45.4%,净利润同比增长3.9%至4,070万美元(上年同期为3,920万美元)。公司表示截至11月7日,年内已回购5,190万美元股票,超额完成全年5,000万美元目标,根据2021年首次公布的1.5亿美元计划,尚有4,860万美元额度可用于后续回购。 这样的回购能支撑股价,且无疑是雅乐年内涨势的推手之一。但若要真正点燃投资者对前景的热情,公司仍需展现新游戏战略的实质性成果——若按计划推进,相关成果或将于明年上半年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