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63.HK 000063.SHE
ZTE makes telecoms equipment

这家电信设备销售商的收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下降,第四季度下降了10%

重点:

  • 由于中国无线运营商减少5G支出​​,中兴核心业务下滑,去年的收入出现了201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 这家电信设备制造商的人工智能和企业业务前景看好,但利润率下降和潜在的美国新制裁可能带来挑战

陈竹

2018年,美国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实施的严厉制裁,将这家中国电信巨头推向了崩溃的边缘,迫使其为了保命而支付了创纪录的14亿美元罚款,并对领导层进行改组。从那时起,公司踏上了一条艰难的复苏之路,转向降低对美国供应商的依赖,加强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并扩大电信设备以外的产品组合。

到2022年,中兴通讯似乎迎来转机,公司年收入终于反弹到2017年——也就是被制裁前的水平,这预示着公司暂时复苏。但公司的2024年财报描绘了一幅更为复杂的图景。收入增长放缓、利润率压缩以及北京和华盛顿之间持续的紧张关系,令公司在日益分裂的全球技术格局中复苏的可持续性蒙上了阴影。

公司上周五发布的2024年财报透露了一个令人警醒的里程碑:中兴通讯的年收入同比下降2.38%至1,213亿元(167亿美元),这是自2018年美国制裁导致其收入暴跌21%以来的首次下滑。这一逆转结束了五年的复苏势头,此前公司收入增长曾在2021年达到13%的高点,然后在2022年收窄至7%,2023年仅为1%。与此同时,公司去年的净利润也陷入萎缩,下降了9.7%,与早前几年的边际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从季度来看,中兴通讯2024年前两个季度实现了收入同比增长,但下半年收入却加速萎缩。第四季度收入下降速度高达10%,仅为313亿元。

与同城竞争对手华为形成鲜明对比,华为受到美国更严厉的制裁,但通过开发美国之外的替代供应商,并进军智能驾驶等新领域,实现了更强劲的反弹。中兴通讯也做出类似的努力,我们稍后会详细介绍,但成果却有限。

投资者对中兴通讯的最新财报不太满意,香港上市的股票在公告发布后的第二天暴跌12.5%。截至周一收盘,该股目前大致与2018年受美国制裁前的水平相当。

中兴通讯业绩放缓,恰逢中国电信行业整体下滑。据官方的行业刊物《通信产业报》报道,在大举投资5G基础设施多年后,中国三大国有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2024年加起来削减了5.4%的资本支出,这是自201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下降。

削减支出严重打击中兴通讯的核心业务,2024年,其运营商网络部门(涵盖电信设备,占销售额的一半以上)的收入同比下降了15%。去年出现类似困难的其他公司,包括专注中国市场的电信软件制造商京信通信(2342.HK)和亚信科技(1675.HK; 688225.SH)。

多元化努力

自2018年遭到美国制裁以来,中兴通讯的地区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公司的最新财报,2024年来自美国和欧洲市场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降至15%,低于2017年的25%。

尽管人们预期中兴通讯可能会大举转向中国友好的新兴市场,但实际取得的进展却相当有限。例如,非洲市场在2024年对总收入的贡献仅为5.3%,略高于2017年的3.5%。从扩张缓慢可以看出,虽然这些国家正在加速建设5G基础设施,但要与华为在这些地区建立起来的主导地位竞争,仍存在诸多挑战。

相反,中兴通讯主要向内看,重新将重点放在本土市场,现在中国市场占其收入的68%,高于2017年的57%,公司多元化产品组合的努力也集中在中国市场。

这些努力集中在它的政企业务部门,包括服务器和企业软件。该部门去年录得37%的强劲增长,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从2017年的9%上升到15.3%。公司的消费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增长了16%,但27%的收入占比仍低于2017年的32%。

在2024年的财报中,中兴通讯强调政企业务的增长潜力,指出在人工智能热潮中,对人工智能服务器和软件服务的需求激增。它还强调了通过“东数西算”等政策获得的政府支持,这是国家倡议在全国范围内扩展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但在这些领域,该公司仍需与更具优势的巨头竞争,包括本土竞争对手联想集团(0992.HK),以及戴尔科技(DELL.US)等外国竞争对手。

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中兴通讯迅速抓住了DeepSeek带来的势头,DeepSeek近期的突破性成功,引发了全国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需求。上个月,中兴通讯推出了AiCube训推一体机,这是一个结合了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功能的硬件系统,旨在支持各种计算场景,并加快客户的人工智能部署。

然而,进入这一业务领域也带来了挑战。公司政企业务的利润率明显低于电信设备业务,部分原因是人工智能服务器及相关基础设施的组件成本较高。中兴通讯2024年的财报显示,该部门去年的毛利率仅为15%,远低于传统电信设备业务51%的利润率。利润率的差异是公司去年净利润减少的关键因素。

除了运营挑战外,在中兴通讯向这些新领域扩张时,投资者可能还希望权衡地缘政治风险。

人工智能服务器业务说明了这种脆弱性,因这些系统严重依赖英伟达等美国供应商提供的人工智能芯片,或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的国产芯片。尽管中国仍可在当前规则下,进口某些低级别的英伟达芯片,但美国出口管制的不可预测性,为这一业务线带来了持续的不确定性。

另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特朗普新政府执政期间,美中紧张关系升级,中兴通讯有可能成为美国限制措施的牺牲品。虽然中兴通讯最近的供应链多元化,可能有助于避免2018年危机的重现,但挑战依然存在。

尽管中兴通讯尚未完全披露其缓解策略,但据中国媒体报道,公司已加大了国产芯片的采购。在中兴通讯的2024年财报中,董事长李自学强调公司致力发展自主核心技术。这种关注体现在中兴通讯的研发支出上,从制裁前相当于占收入的10%,增加到去年的20%,翻了一番。

从短期看,中兴通讯面临的最大挑战可能不是潜在的制裁,而是如何应对国内电信设备支出的放缓。随着中国5G网络的基本建成,加上国内运营商预算收紧,中兴通讯的成功,将取决于它能多快地做大新的增长领域,如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企业解决方案,同时扩大在非西方市场的业务。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陆金所任命新聯席CEO及首席营销官

互联网金融机构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6623.HK)周五宣布任命两位新高管,公司正致力于恢复港交所股票交易,此前因审计机构与公司存在分歧而辞任。 由保险巨头平安集团作为大股东的企业宣布,吉翔先生获任联席CEO,吴涛获任首席营销官。吉翔此前在麦肯锡咨询公司任职十年,吴涛则曾担任汽车交易服务龙头平台汽车之家的CEO。一周前,陆金所才刚任命新的首席风险官。 因与审计机构产生纠纷,陆金所于2025年1月在港停牌,公司7月表示已新聘审计机构安永,此是恢复提交新财务报告前的必要步骤。 在美上市的陆金所仍持续交易,新任命公告后,周五股价上涨11.4%,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达3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明略科技港股挂牌 半日升逾倍

營销软件制造商明略科技(2718.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高开98%,其后维持升势,至中午休市报286港元,较发行价升102.84%。 公司公布,是次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香港公开发售获4,451.86倍超购,国际发售录得12.93倍超购,发行价141港元,集资净额9.02亿港元。 公司计划将所得款项净额用于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组合的产品开发、营销、品牌推广及销售团队扩充及营运资金。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约6.44亿元,同比增长13.9%,经调整营运利润约为2,688万元,扭亏为盈。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eway makes seasonings

天味食品为香港火热新股市场再添一味

菜谱式调料及火锅调料制造商天味食品已申请赴港上市,致力成为中国庞大调味品市场的整合者 重点: 主打年轻消费者预拌调味料的四川天味食品,近日申请在港上市 公司2022年至2024年收入年均增长约15%,但今年上半年出现收缩,公司归因于农历新年假期提前的影响    阳歌 在多数消费股缺乏亮点、估值平淡之际,调味品及香料制造商反而成为少数的例外。这些企业在经济放缓时往往受惠,因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减少外食、改为在家烹饪。生产菜谱式调料与火锅调料的企业尤其占优,迎合了重视便利、倾向简化烹饪流程的年轻一代需求。 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3317.SH)于上周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期望凭藉其即煮菜谱调料与火锅调料业务吸引投资者青睐,补充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现有上市地位。此举将使天味食品成为中国第二家同时在上海与香港两地上市的主要调味品公司,仅次于今年6月于香港挂牌的海天味业(3288.HK;603288.SH)。 稍显不利的是,海天味业的香港股票自上市至上周五,累计下跌约13%,与同期恒生指数上升约8%的走势相反。然而,即使股价回落,海天味业的市盈率仍达24倍,而其上海A股的市盈率更高,约达32倍。相比之下,许多零售、餐饮与消费品制造商的市盈率,如今仅勉强维持在双位数水平。 这样的高估值近来已成为调味品类股票的共同特征,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日益谨慎,这些公司反而因具备逆周期特性而受惠。天味食品在上海上市的股票目前市盈率约为24倍;另一家调味品企业千禾味业(603027.SH)则约为28倍;而提供居家火锅食材的锅圈(2517.HK),市盈率更高达30倍,显示投资者对该板块仍维持强烈信心。 这一类公司普遍以中国内需市场为核心,天味食品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公司表示,目前超过99%的收入来自中国境内。因此,天味选择赴港申请第二上市的举动显得有些特别;毕竟多数已在沪深两地上市,再赴港发行H股的企业,通常是为了提升国际知名度,并筹集资金以推进海外扩张。 天味食品在申请文件中提到海外扩张的潜力,并指公司产品目前已销往中国以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然而,多数中国调味品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于,其产品风味高度本土化、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而设计,因此通常只能在华人族群的市场销售表现良好,在其他地区的渗透率仍然有限。 尽管如此,天味食品在国内市场仍具庞大增长空间。新一代消费者偏好正在转变,他们倾向放弃传统繁琐的烹饪方式,转而选择可快速烹调的预拌调料包。此外,中国人对火锅的热爱依然强劲,不仅是外出就餐的主流选择,家庭火锅场景的普及也日益扩大。 天味食品的两大核心产品为火锅调料及菜谱式调料,后者涵盖小龙虾、鱼类、香肠与腊肉等烹饪场景。申请文件引用的第三方资料指,中国火锅调料市场规模于去年达269亿元(约38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为9.1%;而菜谱式调料市场去年规模约216亿元,未来五年预期年均增速将达12.5%,成长潜力强劲。 市场渗透率仍有限 推动此类产品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是中国预拌调料市场渗透率仍相对较低。在中国,许多50岁以上的消费者仍偏好以传统方式烹饪,使用如酱油、辣椒碎等基础调味品自行调配。然而,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更重视便利性,逐渐成为中国调味品市场的主导购买力量,带动预拌调料的普及与需求上升。 公司称,复合调味料在美国、日本等成熟市场的渗透率,约为整体调味品市场的 54%,是中国25.4% 渗透率的一倍以上。因此,随着中国市场逐步追赶这些成熟经济体,仍有相当大的成长空间。 天味食品成立于2007年,2013年正式进入食品业务领域,并先后于2015年及2017年推出菜谱式调料产品及火锅调料产品。近年公司积极透过并购扩张业务版图,其中包括在2023年以9.19亿元收购四川食萃食品有限公司55%股权,该公司主要服务餐饮业客户;以及于去年以1.54亿元收购杭州加点滋味科技有限公司64%股权,后者在线上销售渠道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这些举措显示,天味食品作为中国第四大复合调味料生产商,具备在高度分散的行业中成为整合者的潜力。 公司确实具备成为行业整合者的条件,毕竟其发源地四川以麻辣鲜香的「川菜」闻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菜系之一。 在经营层面上,公司的业务仍属传统产业类型。2022年至2024年间维持年均约15%的低双位数增长,收入在2024年达34.5亿元。不过,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下降6.2%,由上年同期的14.6亿元降至13.7亿元。公司将此归因于农历新年假期时间提前(2025年春节落在1月),而2024年则在2月。但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同样受到假期时点影响,今年上半年仍录得7.6%的收入增长。 天味食品的主要盈利来源为菜谱式调料业务,约占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二;火锅调料产品则构成其余主要部分。公司的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33.9% 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8%,与海天味业及千禾味业的水平大致相当。公司的盈利表现仍然稳健,但在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按年下降25%至1.85亿元,主要因为销售与毛利率同时承压所致。 总的来看,天味食品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仍属相对稳健的投资目标,凭藉其聚焦家庭烹饪市场与预拌调味料这一高速成长类别,具备抗周期特性与长期成长潜力。若公司能持续推进策略性并购,进一步整合产业链,未来或有机会成长为类似美国味可美(MKC.US)与日本味之素(2802.T)般的全球调味品领导企业。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比亚迪上月销售按年下跌12%

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 002594.SZ)周日公布销售数据,十月份售出441,706辆新能源车,按年下跌12%,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只有214,297辆,按年大跌45%。 今年首十个月,公司累计售出3,701,852辆新能源车,按年上升13.88%,当中纯电动车销售理想,累计售出1,828,462辆,按年上升34.5%,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则下跌2.7%至1,827,256辆。 另外,商用车上月的销售按年大升128%至4,850辆,今年首十个月累售46,134辆,同比大增2.4倍。 周一比亚迪平開报100.6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由高位下跌3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