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ge Dental aims to fulfill its dream of listing in Hong Kong

沪鸽上市之路屡受挫,今次瞄向港股市场,盼能圆梦

重点

  • 沪鸽去年首三季收入3亿元,净利润7,770万元
  • 集资所得将在印尼建厂,作为全球扩张基地

 

徐纬珺


内地口腔医疗用品材料公司沪鸽,过去十年在内地的上市历程一波三折,最终放弃A股之路,转向港股闯关,上月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文件。

早在2015年4月,沪鸽先在新三板挂牌,两年后摘牌。2017年7月,公司计划在创业板上市,两年后主动终止申请。2019年转战科创板,最终也未能成事。虽然屡次受挫,仍无阻沪鸽上市的决心,这次希望可在港股市场圆梦。

根据上市申请文件,沪鸽成立于2006年,创办人宋欣现年52岁,公司主要业务分三大类,分别是口腔临床类产品(包括括印模制取材料、树脂黏接材料)、口腔技工类产品(以义齿修复材料为主)及口腔数字化产品,逾97%的收入来自前两类。

高毛利率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3年销售收入计,沪鸽是中国最大规模的印模材料及合成树脂牙制造商。

过去几年,公司的收入持续增长,由2022年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分别为2.8亿元、3.58亿元及3.04亿元;净利润为6,400万元、8,840万元及7,770万元。毛利率持续提升,分别为54.9%、57%及59.2%。

沪鸽的产品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7成收入来自中国市场,欧洲市场约占12%,北美市场约10%,今次上市集资其中一个用途是在印尼购买土地,以建造更大规模的工厂,作为全球扩张的战略基地。

国策红利

宏观环境对沪鸽的发展有利,随着人口老化,对口腔医疗需求不断增加,加上消费者对口腔健康意识的提高,全球口腔医疗用品市场规模大幅上升,2019年为378亿美元(2741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837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增幅更强劲,由2019年的434亿元增至2023年的607亿元,预计于2023年至2030年将以15.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在2030年达到1,667亿元。

另外,国策的支持是本地品牌的大优势,口腔健康已被认定为“健康中国 2030”倡议中的重点工作,中国政府亦鼓励口腔材料国产化,促进本土品牌的增长,打破内地医生过去普遍使用进口产品的惯性,沪鸽是政策受惠者之一。

相对外国品牌,在中国,口腔医疗用品材料市场过去一直由外国制造商主导,近年中国品牌崛起,产品价格一般较进口品牌低30%-50%,通过有竞争力的价格及产品质量的提升,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在隐形牙齿矫正牙套市场称王的美国品牌隐适美(ALGN.US),近年在内地市场已不敌国产的时代天使(6699.HK)。在2021年,时代天使以41.1%的市场份额,成功占据中国隐形牙套市场第一位,隐适美至今一直屈居第二。

竞争激烈

目前中国内地是沪鸽的主要市场,虽然有国策红利,但面对的竞争不小,中国口腔医疗用品材料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不乏知名的全球品牌及新兴的国内企业。特别国际投资者,一般对国产牙科耗材的技术实力存疑,沪鸽需要强化临床数据(例如种植体的耐用度)和专利储备披露,才能获得投资者的信心。

要在众多对手突围而出,沪鸽须不断提升自主研发及产品创新的能力,才有机会挤压竞争对手的市场空间。其中口腔数字化产品可期有较大的发挥,该业务目前只占沪鸽总收入的0.8%,公司计划进一步加强在口腔扫描仪、3D打印机、3D打印材料及人工智能驱动的诊断工具的开发,为牙医提供准确的诊断和高效的治疗方案。

目前在港挂牌的两大牙科股,时代天使目前的市盈率高达184倍,若以此参考似不太恰当,较实际的是参考现代牙科(3600.HK),现时的市盈率不过9倍,沪鸽的规模比现代牙科小,相信估值要较审慎,否则难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至于长远要得到投资者青睐,还需看沪鸽能否说好“高质国产替代+数字化产品”故事,这两个主题可望成为未来发展的双重驱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创新药收入大增 恒瑞医药上半年多赚近三成

医药企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1276.HK; 600276.SH)周三公布,截至2025年6月底止上半年收入达157.61亿元(21.9亿美元),按年增长15.9%,录得净利润44.50亿元,按年劲升29.7%。 业绩增长主要来自创新药销售及许可收入大幅提升,上半年相关收入达95.61亿元,按年增加26.8%,占总收入逾六成。公司表示,部分新药如瑞维鲁胺、达尔西利等在医保内的使用逐步扩大,带动销售持续走高;同时,早期上市的创新药借新适应症获批亦持续放量。此外,公司从默沙东与IDEAYA Biosciences分别收取2亿及7,500万美元首付款,进一步推动利润增长。 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8.71亿元,其中研发开支32.28亿元,按年升6.3%,占收入比重20.5%。行政、销售及分销开支57.99亿元,增加10.9%,占收入比由38.4%降至36.8%。 恒瑞医药港股周四高开1.2%,至中午休市报77.4港元,跌1.4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思摩尔收入升盈利跌 中期赚4.9亿元

主营电子雾化技术的思摩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6969.HK)周三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同比上升18.3%至60亿元,但盈利下跌28%至4.92亿元。 公司解释收入上升盈利大跌的原因,主要是期内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时又加大自有品牌产品的市场开发力度。另外,集团的法律及合规服务相关费用亦大增。 思摩尔周四开盘升0.6%至22.22港元,股价今年以来已升67%。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爱奇艺二季度同比转盈为亏蚀1.4亿

在线视频服务提供商爱奇艺(IQ.US)周三公布,第二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1%至66.3亿元,并录得净亏损1.337亿元,上年同期实现净利润6,870万元。 公司会员服务营收同比下滑9%至40.9亿元,在线广告服务营收同比下降13%至12.7亿元,内容分发业务营收亦下跌37%至4.37亿元。 据路透社报道,纽约上市的爱奇艺已聘请投行筹备赴港双重上市,拟募集资金2亿至3亿美元。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公司计划于第三季度提交香港上市申请,并有望在2026年农历新年前完成。 爱奇艺股价周三收涨0.9%,收报$2.30美元,股份年内累计涨幅达14%。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Maoyan does movies

《哪咤2》未能力挽狂澜 猫眼盈利最多跌4成

今年上半年,这家中国领先的电影票销售平台利润大幅下滑,原因是国内票房在强势开局后表现乏力 重点: 猫眼预警今年上半年利润下降幅度高达43.8%,虽然《哪吒2》大获成功,但中国第二季度票房疲软 这家头部电影票销售平台周一股价跳涨,因有迹象显示中国可能松绑部分严苛的媒体内容管制   谭英 线上票务巨头猫眼娱乐(1896.HK)近期态度审慎,本月初预警上半年利润将持续下滑态势,延续2024年的大幅下行行情。最新公布的盈利警告表明,即便年初凭借动画电影《哪吒2》爆红取得开门红,中国电影市场仍存隐忧。 不过,曙光或将显现,有市场观点将本周政府释放的新信号,解读为监管层可能松绑部分严苛的内容制作规范,后者常被指抑制创新。受此预期提振,猫眼及其他内容创作企业的股价周一集体走强,具体分析详见后文。 《哪吒2》推动今年中国电影市场强势开局,该片三月底下映时国内总票房达154.4亿元。作为国内头部票务平台及重要电影发行方,猫眼自然从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哪吒2》大获成功后市场急转直下。票房颓势中,猫眼预警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骤降30%- 44%,至1.6亿到2亿元,营收则增长10%-15%至24亿到25亿元。公司指出,今年一季度国内票房斩获225亿元后,二季度仅录得前者的约三分之一,即67亿元。 投资者或对最新利空早有预期,毕竟《哪吒2》的成功只是近两年持续疲软的中国电影市场中的短暂插曲。猫眼的财报可见端倪,2024年猫眼营收下滑14.2%至约40亿元,净利润大跌80%至1.82亿元。 或许因利空提前消化,猫眼在8月8日发布盈利警告后股价基本持平。但8月18日,随着市场捕捉到中国或将提振行业的政策信号,公司与多家上市媒体板块企业的股价集体上扬。当日,猫眼与竞争对手大麦娱乐(1060.HK)双双上涨约6%,在线阅读平台阅文集团(0772.HK)则飙升15%。 据彭博报道,上涨缘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召开会议传达新政,拟取消剧集集数、播放时长及海外剧集配额限制。华西证券研判,此次政策松绑与2023年游戏业政策调整如出一辙,后者使游戏行业去年盈利激增。华西证券称,此举或是国务院今年1月《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的深化。 复苏昙花一现 2023年疫情结束后,猫眼一度短暂复苏,当年营收翻倍至47.6亿元,利润飙涨近九倍至9.1亿元。但与众多面向消费者的企业类似,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抑制居民消费意愿,公司疫后复苏动能放缓。 为实现收入多元化,猫眼持续试水内容制作等赛道。当前暑期档期间,公司联合出品了四部影片,包括《长安的荔枝》和《罗小黑战记Ⅱ》。但据投行杰富瑞数据,其年初发行的部分影片票房惨淡,《平原上的火焰》和《穿过月亮的旅行》票房仅分别为1,900万元及4,600万元。 若未来中国放松内容管控,猫眼发力内容制作的战略将占得先机。但该业务伴随市场风险,口碑不佳的影视作品可能滞销。最新盈利警告显示,这成为拖累该公司上半年利润的因素之一。 演出票务是猫眼布局多元化的另一赛道,公司正进军自2019年以来激增150%的演出票务市场,后者规模去年已达约580亿元。今年上半年,猫眼为张学友、周杰伦、陈奕迅等头部艺人提供票务服务,下半年还将承接更多项目。公司表示:“此类业务预计对公司未来运营产生积极影响。” 2024年,猫眼曾为部分同级别国内艺人及国际巨星玛丽亚·凯莉、坎耶·维斯特提供票务及现场服务。公司还将自营演出票务平台“UUTIX”拓展至港澳地区,承接张艺谋导演的《澳门2049》实景演出,以及潮流嘉年华ComplexCon等项目的票务销售。 尽管国内电影市场萎靡,分析师仍看好猫眼的成长逻辑,若监管政策放松,公司将获得增长动能。雅虎财经调研的15位分析师中,14位给予其“买入”或“强力买入”评级,仅1位建议“持有”,上述乐观态度或也反映公司估值优势。目前公司股票前瞻市盈率仅13倍,而票务巨头Ticketmaster母公司Live Nation娱乐(LYV.US)市盈率超100倍。 投行杰富瑞本月初虽将猫眼全年营收及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分别调降8%与15%,目标价从9.20港元降至8.60港元,但仍维持“买入”评级。花旗7月同样对其维持“买入”评级,依据包括《长安的荔枝》、《戏台》及《浪浪山小妖怪》等影片的早期口碑积极。 中信里昂认为演出业务是猫眼第二增长曲线,6月给予该股“跑赢大盘”评级,目标价8.78港元,预计公司今年净利润将翻倍至6.18亿元,2026年再增15%至7.11亿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