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HK
IMAX China lacks investment value, while market sees it as a privatization play

中国内地电影业经历去年疫后爆发式增长后,今年已趋稳定,IMAX中国上半年盈利轻微下跌

重点:

  • 中期盈利1,265万美元,按年跌9%
  • 市场有估计公司或会重提私有化

刘智恒

市场曾寄望甚殷的IMAX影片,经过多年发展,似乎未如昔日想象中能成主流,IMAX电影院也没有遍地开花,内地最大经营者IMAX中国控股(1970.HK)股价更令一众投资者失望,现时股价较上市价低72%。

IMAX中国公布今年中期业绩,收入4,390万美元(3.18亿元),按年下跌3.2%,盈利跌近9%至1,265万美元。集团整体毛利率为57.2%,较去年同期的63.3%下跌6.1个百分点。

IMAX是一种具备更高解像度、清晰度、更大对比度及更全色域覆盖的电影摄制、转制及放映系统。IMAX中国的收入来自两方面,一是内容解决方案,主要将影片及其他内容转制成IMAX格式,以便在IMAX网络上发行。

上半年此部分收入934.6万美元,按年下跌34%。主要是IMAX格式影片票房收入由去年上半年的1.65亿美元,下跌至今年同期的1.08亿美元。

另外的收入是技术产品及服务,包括来自IMAX系统销售或租赁、IMAX系统维护,以及来自若干影院配套业务活动,上半年收入升10%至3,408万美元。

IMAX电影的限制

IMAX及3D电影的卖点是其高解像度与立体的水平,可并非每套片也需要以此模式播放,一般是科幻奇异或火爆场面的片种,又或是动画片,才需要更高水平的视觉享受,才能达到观感效果;其它如文艺、爱情、喜剧或伦理等片种,压根儿没必要用此模式放映。

因此,若那一年度有较多需求视觉享受的电影,对IMAX中国就相对有利,正如去年内地接连播映几套科幻大片,如《阿凡达:水之道》、《奥本海默》、《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及《流浪地球2》等,观众较希望能在IMAX影院观看,愿意花更高的票价入场,从而让其院线收入大幅上升。相反今年上半年就缺乏相类题材的大片,自然影响了IMAX中国的收入。

票房增长减弱

此外,去年疫后人们不用再待在家里,纷纷往外娱乐,要走到电影院看电影,令票房收入出现报复式反弹。经过一年时间,情况已稳定下来,今年五一的五天电影票房收入15.3亿元,跟去年同期相若。去年暑假的票房206.2亿元,今年七月75亿元,以暑期两个月时间推算,今年暑期的收入很大机会不到200亿元。在电影院票房增长放缓下,IMAX中国较难有一个突破。

对于IMAX中国的前景,我们不寄厚望,公司在2015年上市,当时投资市场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前景抱有莫大期望,毕竟之前的2010至2014年,国内票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7%,而内地观众要求日高,IMAX模式的电影需求料将有增无减。

几年下来,中国电影市场非没有如投资者的如意算盘般,出现几何级数上升,IMAX电影的需求更没有想象中强。加上2019年爆发新冠疫情,期间3年疫情反复,令电影院业务一落千丈。去年虽然有转好,随之而来是经济放缓,消费降级,看电影也不需要那么讲究IMAX模式。

炒私有化概念

IMAX中国公布中期业绩后翌日,公司股价一度跌近7%。若相较上市时一度冲上60港元水平,更下跌了86%。

公司去年7月时,大股东IMAX CORP(IMAX.US)曾经使出私有化一招,以每股10港元收购独立股东手上股份,较当时股价溢价近四成。不过,加拿大基金Letko认为公司出价过低,而且国内电影院市场正在复苏,不赞成私有化,在其带头反对下,私有化最终未能取得足够票数。

当时大股东为达私有化目的,更强调未来不一定会派息,要让小股东明白,若私有化不成,未来AMC你们也不会好日子过,此一行动让市场极为不满,指斥公司吃相难看。

私有化失败后,股价打回原形。直至今年5月,股价又再拾级而上,市场估计,部份投资者眼见一年过去,大股东或卷土重来再提私有化,于是偷步入市,冀从中可以图利。

IMAX中国目前市盈率为13倍,虽较仍处于亏损的AMC(AMC.US)或橙天嘉禾(1132.HK)理想,但撇除私有化概念,其估值并不便宜。若只看公司实际业务,考虑到内地电影市场增长放缓,IMAX模式的电影发展停滞不前,相类电影数量又不稳定,该公司的投资价值并不吸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奥克斯上市首日收跌5.4%

奥克斯电器有限公司 (2580.HK)周二在香港首日挂牌,收市下跌5.4%,这家空调制造商集资近40亿港元。公司表示,以每股17.42港元的价格发售2.38亿股,约35%售予香港本地投资者,该股收市报16.48港元。 香港发售部分获556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获7.3倍超额认购。 公司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空调制造商之一,成立超过三十年,以廉价型号闻名。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7%至93.5亿元,期间利润增长23%至9.25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中国放松“限古令” 影视行业迎来转折点

中国电视剧行业迎来近20年罕见的政策松绑。据财新报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于8月18日召集各省市广电部门、平台与制作公司开会,宣布调整多项行业规管措施,其中最受瞩目的,是放宽古装剧播出数量限制,被外界视为“限古令”松动。 其他重要调整包括:取消单剧40集上限及季播剧必须间隔一年播出的限制;电视剧中插广告在被禁逾十年后重启试点;成片审查时限由现行50天压缩至30天,并推动审查权限下放至部分地方电视台。政策同时鼓励卫视“一剧多星”联播、加强超高清制作,以及举办微短剧专属剧场,提升内容多样性。 政策落地效应迅速反映在股市。8月18日A股开盘,影视传媒板块罕见集体上扬,百纳千成(300291.SZ)、华智数媒(300426.SZ)、华策影视(300133.SZ)等多只影视股封死涨停,资金明显看好政策带来的新增供给与盈利空间。 过去五年,中国电视剧发行量连降,电影票房2024年也同比下滑23%。与此同时,短剧与文旅内容迅速崛起。以字节跳动旗下“红果”为代表的短剧App,凭藉碎片化时长与情绪消费优势,快速扩张用户规模;相比之下,优酷、爱奇艺(IQ.US)、腾讯视频、芒果TV虽仍是长剧主要投资者,但长期亏损下收缩中腰部内容,只保留最顶级大剧。 业内普遍认为,本次松绑将释放积压古装剧,利好具备资金和创作能力的公司。但题材红线仍在,例如耽改剧依旧难过审。政策研究人士强调,最大的受益者是未来的上星大剧,解除集数限制后,高投入长剧更具开发空间,若平台亦放宽,则有利于中小体量创新作品崭露头角。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agee makes milk tea

新闻概要:霸王茶姬全球扩张加速 实现双位数增长

这家高端茶饮企业二季度营收增长10.5%,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家门店   阳歌 高端茶饮企业茶姬控股有限公司(CHA.US)二季度录得营收与GMV(总商品价值)双位数增长。该公司在国内外持续极速扩张,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家门店。 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对公司利润造成压力,其调整后净利润季度增长基本持平。公司今年4月在纳斯达克IPO募资逾4亿美元,成为今年华尔街最大的中概新股。 霸王茶姬二季度营收达33.3亿元(约合4.6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0.2亿元增长10.2%。其GMV同比增速为更高的15.5%,总额达81亿元。截至6月末门店总数达7,038家,较上年增长40.9%。公司主要收入来自加盟店体系,相关门店贡献营收30.2亿元,占比约90%。 霸王茶姬在国内外同步极速扩张:国内门店自4,881家增至6,830家,涨幅约40%;海外布局虽规模较小但增幅近一倍,门店数自115家激增至208家。当季海外GMV大增77%至2.35亿元。尽管当前海外业务集中于东南亚,公司近期已在洛杉矶开设美国首店,并计划于该市增开新店,同时透露对美国市场有更大的长远规划。 公司宣布任命星巴克中国前首席营销官担任北美首席商务官;另聘有Dutch Bros Coffee(荷兰兄弟咖啡)与Popeyes(博派斯)高管经验的餐饮业资深人士出任北美首席发展官。 霸王茶姬创始人兼董事长张俊杰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下半年将持续战略投入海外市场,稳步完善全球人才梯队与运营体系建设。” 创立于2017年的霸王茶姬在拥挤的中国高端茶饮市场中独树一帜,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专注原叶茶品质并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公司以新中式国风来设计店面和产品,饮品主要原料为茶叶、鲜奶和糖——这与多数竞品添加珍珠、奶盖、水果切片等现代配料的策略形成鲜明对比。 截至6月末公司会员数达2.069亿,同比增长42.7%。 近年来头部茶饮品牌每年都新增数千门店,使中国高端茶饮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普遍承压。霸王茶姬试图通过强化高端定位规避困扰咖啡与茶饮赛道的惨烈价格战。然而压力仍体现在财务端,其non-GAAP(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率由上年同期的20.8%降至本季度的18.9%。受此影响,剔除股权激励等非现金成本后的调整后净利润当季录得6.3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澳门8月赌收近222亿创今年新高

澳门博监局周一公布,8月的博彩毛收入为221.56亿澳门元(下同),按年升12.2%,按月则微升0.14%。 上月赌数是今年以来最高收入的一个月,首八个月的赌收累计1,630.52亿元,同比上升7.2%。 今年初澳门赌收有放缓趋势,1月赌收更按年下跌5.6%,之后几个月的赌收增速也是个位数字。但踏入五月后,赌收有明显复苏态势,自五月至八月,每月赌收均超过200亿元。 澳门政府五月时,将今年全年赌收预测由2,400亿元,修订为2,280亿元,但按目前增长看,全年赌收有望达2,400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