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数字资产管理公司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到3.6亿美元,使其比10月份上一轮融资时的估值增加了一倍多

重点:

  • Animoca Brands新一轮融资筹得3.6亿美元,令其估值达54亿美元
  • 公司在2020年被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除牌,但可能最早会在今年再次申请上市,地点很有可能在纽约

阳歌

让位吧,比特币矿工们。

一家名为Animoca Brands Corp. Ltd.的香港公司在最近网络游戏、非同质化代币(NFTs)以及元宇宙(metaverse)掀起的一轮轮狂潮中,为自己开辟了一片天地,因而受到超级投机者们的热捧。这家公司的投资组合中包括了你能想到的所有热门词语。

这样的热度帮助它吸引了小型散户和大型机构投资者,与此同时公司还在试图决定,自己究竟要做一个风险投资型的初创企业,还是一家上市公司。

我们稍后会回过头来看看这个涉及面更广、更为重要的话题:究竟是谁在投资这家公司。但我们会先来深入研究一下最新消息,Animoca它刚刚完成了新一轮约3.6亿美元的融资,令其估值达到54亿美元。本轮融资由纽约的Liberty City Investors领投,众多投资人中包括了戈壁创投(Gobi Partners)、平方资本(L2 Capital)、未来资产资本(Mirae Asset)和红杉中国(Sequoia China)等大牌机构。

新估值使这家公司的价值远远超过我们所关注的许多类似的投机型公司,其中包括比特矿业(BTCM.US)和第九城市,它们的估值分别为2.34亿美元和1.08亿美元,以及生产矿机的嘉楠科技(CAN.US),后者估值更高,为8.65亿美元。当然,去年此时这些公司的估值都要比现在高得多。但这种“月度最佳”的投机游戏就是这样的,来得快去得也快。

Animoca最新一轮融资的金额自然不小。但一连串的投资人名单也表明,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都只投了不多的钱,可能是500万美元或更少。这显然与我们先前的假设相吻合,就是说这家公司正试图决定,它究竟是一家初创公司还是一家更为成熟的、上市交易的公司。

在继续讨论Animoca的融资历史之前,我们应该先说说该公司具体做什么业务。49岁的商人萧逸在大约8年前与伙伴在香港共同创立了这家公司,并担任领导。它最初是一家手游开发商,但最近将自己定位为以游戏玩家为中心的数字产权管理者,以利用迅速超过加密货币成为当下热门虚拟财产的NFTs。

NFTs属于网络资产,可以用来对应艺术品和房产等实物,采用区块链技术赋予它们唯一的辨识码。最近,NFTs已成为那些希望赚快钱的投机者们的热门资产。

其中一位这样的Animoca投资者就是孙宇晨,这位白手起家的加密货币大亨在2019年登上头条,当时他在年度拍卖中出价460万美元,贏得了与知名投资人沃伦·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Animoca努力将自己置于“热词宇宙”的中心,它将自己描述为“通过NFTs和游戏推动数字产权,建立开放的元宇宙”。

估值暴增

对那些热门词语和种种炒作了然于胸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Animoca的估值在过去一年里呈爆炸式增长——与早些时候的比特币如出一辙。

CrunchBase上有一篇不错的报道,指出该公司去年在三轮融资中筹集了约2亿美元,使其估值从7月的10亿美元上升到10月的22亿美元(貌似CrunchBase与萧逸的关系不错,对于任何想要更好了解这家公司的人来说,此文都非常值得一读)。因此与去年10月相比,新估值较之前又翻了一番多,是典型的泡沫迹象。

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比特币公司大约在去年这个时候都走上了类似的轨迹,从相对较小的参与者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然后再回落到目前的水平。 

比特矿业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2020年底的时候,它从之前的在线彩票销售业务转型为加密货币开采业务。去年2月,它的股价一度飙升至近26美元,使其短暂成为市值近20亿美元的独角兽。但现在,由于加密货币矿工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在中国遭到禁止,以及深受欢迎的采矿国哈萨克斯坦近期发生内乱,其市值大为缩水。

当然,Animoca与这些加密货币公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还没有上市。或者说不完全如此。 

事实上,该公司与证券交易所的历史有点复杂。该公司此前在澳大利亚的主要证券交易所上市,但随后在2020年3月因不合规而突遭退市。当时,该公司发表了一份声,称自己正在成为一家“未上市的上市公司”,TechCrunch引用萧逸的话说,交易所之所以采取这一行动,是因为“它不喜欢我们涉足加密货币”。 

这可能与瑞幸咖啡的情况类似,该公司在2020年被曝捏造大量不存在的销售额后不久,就被踢出纳斯达克。瑞幸的股票仍在纽约的场外交易市场交易,最近有媒体报道,该公司在整顿后,正考虑申请在纳斯达克主板重新上市。 

那么,Animoca也有类似的计划吗?

它在被澳大利亚的证交所踢出的时候,就曾经谈到过这个问题,在说到可能的重新上市时,它表示:“目前还很难说,但董事会和管理层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希望能尽快完成”。也许是为了怀念其作为上市公司的日子,Animoca仍然使用墨尔本作为其所有公告的电头,包括最新的融资公告,尽管它的总部在香港。

至于该公司是否以及何时会很快在一个主要的证券交易所上市,最近的融资热潮似乎预示着这种可能性相当大。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我们认为上市地点很有可能在美国,因为它的许多投资者都在美国。更重要的是,与香港和新加坡等比较保守的地方相比,美国似乎最易接受这种高度投机的公司。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Sungrow Power Supply

瞄准AI数据中心供电市场 阳光电源开启新征途

AI时代掀起能源革命,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阳光电源,以储能为核心切入AI供电市场,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重点: 公司在全球光伏逆变器市占率25.2%,储能市占率11.9% 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    李世达 当AI带来算力革命,能源便成为新的黄金,也为中国光伏企业指明一条新道路。来自中国合肥的光伏巨头——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300274.SZ),正试图透过港股第二上市,拓展自己的能量边界。 成立于1997年的阳光电源,以光伏逆变器闻名全球。申请文件引用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以2024年出货量计,阳光电源的光伏逆变器在全球的市占率约为25.2%,连续十年全球领先,产品销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达58.4%。 这家从合肥起家的企业,与中国新能源产业几乎同步成长。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核心设备,相当于电站的“大脑”与“心脏”,同时负责系统保护与效率管理。然而,当光伏行业进入微利化竞争阶段时,从光伏走向AI供电与智能储能,似乎是必然的选择。 近三年,阳光电源收入由2022年的401.1亿元升至2024年的7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37%,2025年上半年收入进一步增至434.4亿元,同比升约40%。毛利率则由2022年的20.4%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2.9%,呈持续上升趋势。 从“供电”到“管电” 这得益于储能系统业务的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系统业务收入达178亿元,占比增至41%,首次超越光伏逆变器业务(占比降至35.3%),成为公司最大收入来源。这一转折标志阳光电源完成从“供电”到“管电”的升级,转向高附加值的储能与电力控制领域。 公司表示,其储能系统2024年全球市占率达11.9%,位居世界领先行列。目前公司在北美、欧洲与中东均已落地百兆瓦级项目,累计开发新能源电站规模超57GW。 与此同时,生成式AI的兴起让数据中心成为全球新增用电主力,“算力电力化”成为了能源产业的新叙事。从逆变器到储能,阳光电源正加速布局AI供电解决方案与储能系统业务的发展。 花旗估计,到2030年,全球人工智能计算需求将需要55GW的新电力容量,相当于2.8万亿美元的增量支出。这无疑是能源行业的必争领域。 布局AI供电 在技术层面,阳光电源于2023年底推出PowerTitan 2.0液冷储能系统,以高功率密度与模组化结构为特色。在2025年美国RE+大会上,阳光电源推出多款面向北美市场的新一代光伏与储能方案,包括模组化逆变器SG4800UD-MV-US及PowerTitan 3.0储能系统。后者为6.9MWh液冷整合型储能设备,采用碳化硅(SiC)功率转换技术,能量效率提升至93%以上,并支援快速响应与黑启动功能,专为AI资料中心与大型电网场景设计。 不过,储能业务资金投入庞大、回款周期较长,公司应收账款达291.5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流动负债占比逾八成,显示营运资金压力依然存在。经营现金流在2024年虽录得120.7亿元净流入,但今年上半年降至约34亿元。手头现金尚算充裕,截至上半年,仍有约179.1亿元。 阳光电源在A股的表现不俗,股价今年至今涨幅约120%,反映市场对其业务结构转型与AI供电叙事的期待。目前阳光电源市值3,350亿元,延伸市盈率约24.3倍。相比之下,港股同业如信义光能(0968.HK)约5倍、阳光能源(0757.HK)约3.3倍,估值存在明显分水岭。 由于港股市场对新能源股的整体估值折让幅度较大,若阳光电源上市定价仍参照A股水平,市场在初期可能出现估值消化或股价回调的压力。不过,考虑到其AI供电与储能业务的高速成长潜力,以及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新需求,长线仍有被重估的机会。 阳光电源赴港上市,是能源科技布局的延伸。当光伏行业进入成熟期,AI供电与储能正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对投资者而言,阳光电源正由“光伏制造”迈向“智能能源运营”。若AI资料中心电力需求如预期释放,这家合肥企业或将迎来第二个黄金十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 Logistics does infrastructure

简讯:京东物流拟收购母公司旗下两项本地配送业务

物流解决方案服务商京东物流股份有限公司(2618.HK)周四宣布,与其母公司京东集团(JD.US; 9618.HK)达成协议,将以2.7亿美元,收购本地即时配送企业达盛与达疆。 京东物流表示,此项收购将完善现有业务矩阵、拓展运营版图,并增强末端配送能力。达盛与达疆在今年上半年扭亏为盈,实现合并净利润7,520万元,上年同期则亏损1.61亿元。 京东物流称:“目标公司过去数月业务表现,均具备商业潜力及可进一步让我们拓展业务机会。” 受收购消息提振,京东物流股价周四收涨3.5%,公司年内累计涨幅温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宜明昂科折让13%配股筹3.5亿港元

创新药企业宜明昂科(1541.HK)周四宣布,拟配售2,420万股新H股,约占扩大后股本约5.61%,集资3.51亿港元(4,500万美元),每股配售价14.5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格16.66港元折让约12.97%。 公司表示,所得款项净额估计达约3.45亿元,将用于为在中国进行IMM2510及IMM27M的单一疗法及联合疗法的研发提供资金以治疗实体瘤;为IMM01(替达派西普)的研发提供资金,以及为IMM0306的研发提供资金,补充营运资金与一般企业用途。 宜明昂科日前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提交IMM2510用于治疗经免疫治疗耐药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三期临床试验的申请。 公司股价周四低开,至中午休市报14.46港元,跌13.21%。不过今年以来公司股价仍升180%。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op Toy has filed for an IPO

TOP TOY能否撼动泡泡玛特的王者地位?

日式零售企业名创优品拆分出的子公司,位列中国第三大潮流玩具零售商,在创立仅五年后已提交香港上市申请 重点: 名创优品拆分出的TOP TOY已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借母企遍及全球的7,000余家门店网络,复制泡泡玛特的成功路径 13亿美元估值及日益壮大的自有知识产权矩阵,或将提升这家潮玩企业在日趋饱和市场中的胜算 谭英 2013年,企业家叶国富创立名创优品(9896.HK, MNSO.US)连锁专卖店时,从日本折扣连锁店大创(Daiso)及快时尚零售商优衣库(Uniqlo)汲取灵感。通过融合平价策略、海量品类与日式“卡哇伊”(kawaii)美学,名创优品发展为全球零售巨头。截至今年6月末,其运用该模式构建的门店网络,国内及海外店分别达4,305家与3,307家,规模早已超越优衣库约2,500家门店。 如今,名创优品正远离聚光灯,为其新生子品牌Top Toy International Group Ltd.让路。后者于上月末提交港股上市申请,旨在押注全球藏玩手办热潮的持续升温。 TOP TOY的上市计划早有伏笔,叶国福在2022年就讨论过将其分拆独立上市。但在泡泡玛特(9992.HK)旗下LABUBU系列大获成功引爆潮玩收藏热潮之际,其上市时机堪称精准。此次上市距该公司7月完成的5,940万美元A轮融资仅数月,该轮融资由新加坡淡马锡旗下机构注资4,000万美元(持股比例3.2%),使TOP TOY估值达到13亿美元。 凭借淡马锡等重量级投资者,以及摩根大通、瑞银、中信证券等IPO承销商的支持,叶国福正将矛头直指泡泡玛特,这家令人望而生畏的行业标杆。泡泡玛特最新财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飙升至138亿元(约合19亿美元),增长两倍;净利润达46亿元,激增三倍。相较之下,TOP TOY同期营收增长稳健但差距显著,同比增长60%至13.6亿元,约为泡泡玛特的十分之一。据其上市申请文件披露,其净利润增长30%至1.81亿元。 市值方面,泡泡玛特当前约3,400亿港元(约合440亿美元),在过去52周股价暴涨逾三倍后,其规模远超TOP TOY的13亿美元。 自2020年开设首家门店起,叶国福将TOP TOY定位为藏家平价超市,沿袭名创优品销售化妆品、办公用品等海量高性价比日杂的模式。这与泡泡玛特形成鲜明对比,创始人王宁通过自建设计团队及中国香港、韩国、北京的设计师资源,专注于开发具有市场穿透力的自有知识产权(IP)。 这种差异体现在两家公司的毛利率上,泡泡玛特以近半年70%的毛利率占据压倒性优势,是TOP TOY同期32.4%毛利率的一倍有余。差距主要源于TOP TOY高度依赖迪士尼、“Hello Kitty”持有方三丽鸥等第三方IP授权。反观泡泡玛特,则主要使用包括LABUBU在内的自有IP角色。 加注自有IP开发 TOP TOY正积极转型,力图在自有IP占比与毛利率方面向追赶泡泡玛特。采用自有IP的产品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不足40%,升至今年上半年的约50%。伴随此进程,其毛利率从19.9%提升至32.4%。 不过,授权IP玩具仍是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