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成立11年从未赚钱,选择到上海科创板上市筹资200亿,可以继续支持研发工作

重点:

  • 百济神州将会成为全球首只在〝美股+H股+A股〞三地同时上市的股份
  • 分析认为,如果公司能以高估值上市,有机会拉动香港及美国的股价上涨

何仲尼

全球首只在美国纳斯达克、香港交易所与上海科创板上市的股票即将登场。中国证监会上周二公布,按法定程序同意百济神州(BeiGene, Ltd.,BGNE.US;6160.HK)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注册。百济神州本周二宣布,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1.15亿股,初步询价时间为11月29日,网上网下申购日为12月2日。

不少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近月计划重回中国上市,而作为中国创新型抗癌药企业先行者的百济神州,将成为首家〝美股+H股+A股〞三地上市公司。虽然百济神州成立11年从未赚钱,但招股书显示,这次科创板上市能为公司募资20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药物临床试验研发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与生产基地研发等。

百济神州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主力研究、开发、生产创新型分子靶向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公司有11款自主研发药物进入临床试验或商业化阶段,当中3款产品获批推出市面。

公司过去三年亏损连年扩大,去年录得15.97亿美元亏损,是成立以来最多。看远一点,公司成立11年以来,其实一直停留在亏损状态,过去5年更累积亏本多于34亿美元。

百济神州选择为境外〝已上市红筹股〞的科创办上市标准,即市值200亿元以上、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创能力较强,以及在同行业竞争处于相对优势地位。获批上市消息公布当天,百济神州在港交所的股价曾经拉升3.3%,之后回复平静,收市涨约1%;当晚的美国股价更下跌约2%。

持续负现金流

面对连年亏损,百济神州持续录得资金流出,从2018到2020年,公司经营活动已产生多于25亿美元负现金流,主要因为期内涉及約30亿美元的研发开支,几乎是中国已上市同业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因此被称为〝最烧钱〞药企。

百济神州曾经响应过传媒质疑,由于公司在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管理100项以上临床试验,总入组患者及健康受试者超过12,000人,其中海外占5,700人,而这种全球性临床试验需要较高的成本和投入,令研发费用较高。

翻查百济神州今年的中期业绩,上半年研发费用已进一步攀升到6.77亿美元,经营活动再录得约3亿美元现金净流出,期末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制现金尚余17.8亿美元。

公司持续烧钱,向资本市场筹资,看来是唯一可通之路。虽然百济神州没有盈利,但它的收入连年上升,从2016年的107万美元,逐步提升到去年的3.09亿美元,为投资者带来憧憬,过去的两次上市都能顺利进行。

2016年,百济神州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定价每股24美元,筹资约1.8亿美元;2018年,公司在港交所申请第二上市,每股发行价108港元(88.5元),筹资约70亿港元。如今计划在上海科创板再筹资200亿元,意味在三地上市,将为百济神州〝圈钱〞约270亿元。

得益于市场对生物医药股的憧憬,百济神州上市后稳步走高,截至本周三,其香港股价为211.8港元、美国股价为351.51美元,市值接近2,600亿港元,公司也在去年中市况理想时,配股融资20.8亿美元。有成功〝珠玉〞在前,一方面借登陆科创板,成为三地上市的先行者,并藉此募集巨资〝保护〞资金链,以支持日后研发开支,岂不是一桩美事?

放眼海外竞争

一直研究生物科技股的光大新鸿基财富管理策略师温杰认为,科创板估值较高,可以协助百济神州取得更多研发资金,如果最后能以高估值上市,更有机会拉动香港及美国的股价上涨。

温杰分析说,在抗癌药种PD1(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目前治疗癌症最热门的免疫疗法之一)的行业中,百济神州与信达生物(1801.HK)、君实生物(1877.HK)及A股的恒瑞医药(600276.SH)是〝四大天王〞。

他说:〝未来要竞争的是如何在国外取得认证,把产品输出国际,比如百济神州旗下治疗套细胞淋巴瘤的百悦泽,已获沙特阿拉伯药品监督局批准。另外,PD1在中国已经成熟,这种药医院用了就不会换,因为怕一换会出事,所以未来的竞争会在国外,以及谁能用更多的资金研发新药品。〞因此,他认为百济神州到上交所科创板募资,是踏上了正确一步。

但要注意的是,百济神州到上海科创板筹资,也有一些潜在风险,特别是由于监管宽松,股票较容易被投资者操纵,而公司到科创板上市后,随着流通股本较少,股价可能跟随市况变化与投资者行为而发生大幅波动。另外,中国内地股市在上市、交易、信息披露以及其他事项的规则和指引方面,都与美国与港股市场存在较大差异,而多变的监管环境,也需要公司及时快速适应。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六福集团首季零售止跌回升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周四公布,截至6月底止三个月的第一季度整体零售值及零售收入扭转跌势至双位数增长,分别按年升13%及14%。整体同店销售亦止跌回升5% 港澳及海外市场零售值按年升9%,零售收入升8%,同店销售升3%,全部都止跌回升。其中,香港同店销售升1%,澳门跌1%,海外市场升20%。至于内地市场零售值、零售收入、同店销售,分别升14%、31%、19%。 公司称,虽然季内国际平均金价升约四成,按重量计价的黄金产品同店销售仍大幅改善至持平。定价首饰产品的同店销售本季进一步提升19%。截至6月底,集团全球有3162间店铺,上季净减少125间,主要是内地品牌店减少。公司对内地中长线业务前景审慎乐观,计划今年度在海外净增加约20间店铺。 六福集团周五股价高开0.7%,至中午休市报22港元,升3.04%。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受惠新游戏上线 创梦天地扭亏为盈

网游企业创梦天地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119.HK)周四披露,受惠于新产品上线推动,预计2025年上半年业绩将同比扭亏为盈。 公司预计今年前六个月将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至5,000万元,较2024年同期1.09亿元的亏损显著改善。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流达3,000万元至6,000万元,上年同期则为3,400万元。 公告明确指出:“净利润扭亏为盈主要得益于集团自研产品和新产品的上线,带来集团利润率的提升。” 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21%至15.1亿元,净亏损则从2023年的4.53亿元同比扩大至5.29亿元。 创梦天地股价周五开盘上涨9.6%至0.91港元,随后持续上涨,早盘上涨20%。周四收盘时,该股年內已下跌6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look prepares to list in US

Klook上市弃港选美 拟筹5亿美元势成集资王

据媒体报道,这家聚焦年轻消费群体的中国香港在线旅行社,正计划短期提交纽约上市申请,拟筹资最多5亿美元 重点: Klook正筹备首次公开募股(IPO),有望成为自霸王茶姬融资4.75亿美元以来,今年中资企业在美最大规模的IPO 此次上市可能使这家立足中国香港、专注年轻客群的在线旅行社估值突破30亿美元   阳歌 谁说中资企业不再谋求赴美上市? 彭博社周四报道,香港在线旅行社Klook Travel(客路旅行)正筹备申请赴美上市,募资规模或达5亿美元。若顺利成行,该交易将打破高端茶饮连锁霸王茶姬4月募资约4.75亿美元的纪录,成为今年中国企业在华尔街最大规模IPO。 公司名称源于“keep looking”的客路,虽未就融资计划置评,但其健谈的联合创始人曾透露,考虑在香港或纽约上市,且随时可推进。包括彭博最新报道在内的多方信源显示,公司拟募资3亿至5亿美元。 据彭博报道,公司正与财务顾问推进合作,可能很快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保密方式提交上市申请。在中资企业日益弃美赴港的背景下,Klook此番赴美IPO堪称逆势之举。 Klook完全具备操盘大规模募资的资质,公司三位联合创始人中两位拥有投行履历,其投资方涵盖多家全球顶级机构。更重要的是,创始人身为千禧一代,深谙Z世代等核心客群的消费心理。 这使得Klook有望成为年轻旅行者的时尚新选择,其服务体验超越Booking(BKNG.US)、Expedia(EXPE.US)等传统巨擘及携程(TCOM.US; 9961.HK)、同程旅行(0780.HK)等国内头部平台的固有模式。 Klook此前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仅确认2023年营收突破30亿美元,且在疫情三年困局后,借“报复性旅游”浪潮实现盈利。公司业务覆盖美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及欧洲、东南亚主要国家、以及印度等全球22个不同市场。 尽管尚未公布区域营收细分数据,但过往报道显示其主营亚洲旅游业务。 虽拟首次公开募股,Klook实为2014年创立的行业老兵。公司的联合创始人王志豪曾在摩根士丹利效力,后与熊小康及曾在花旗银行任职的林照围共同创立Klook。 高盛、软银、红杉中国等顶级机构共同参与投资。公司迄今完成八轮融资,募资逾10亿美元,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获得维恩资本(Vitruvian Partners)1亿美元注资。据此前报道,公司2018年疫情前估值已突破10亿美元。 30亿美元估值成色几何? 最新融资后虽未披露估值,但参照其IPO募资目标,及主要国际对手市销率普遍高于1的现实,30亿美元估值具合理性。对标业务形态相近、市销率1.8的Expedia,Klook以2023年30亿美元营收计,估值可达50亿美元以上。 我们认为,Klook深耕年轻旅行群体的差异化定位,构成独特投资价值,该群体更注重旅途体验而非具体目的地。 尽管年轻客群收入较低,但願意为情感满足型体验付费,这特质在中国市场尤为突出。作为Klook核心市场之一,本土消费者在角色扮演、限量潮玩等“谷子经济”领域投入不菲。 Klook深度布局社媒获客,针对欧美用户主攻TikTok、Instagram,中国市场发力抖音和小红书。核心策略是启用关键意见领袖(KOL),公司此前称合作逾20,000名达人,后者通过佣金及赞助旅行获益,其与TikTok的合作更支持用户直接在平台完成预订。 2023年,Klook各平台的全球月均访问量约7,000万人次中,约70%为千禧一代及Z世代。 规模方面,Klook在提及的全球在线旅行社中已居前列。按2023年营收计,约为深耕国内客群且高度依赖腾讯的同程旅行的一倍,相当于龙头携程的半壁江山。但与热衷谈论国际化却鲜少披露海外业绩的携程不同,Klook展现更强的全球多元化特征。 相较全球布局的主要竞品Expedia及Booking(两者2023年营收分别为Klook的逾3倍和6倍),公司规模仍存差距。 本质而言,Klook实为在线旅游领域充满新意的潜力股。总部位于香港赋予其开拓中国市场的独特通道,同时规避了境外消费者对中资背景的顾虑。其年轻化定位与社媒打法构成差异化优势,伴随核心客群年龄增长及消费力提升,未来增长可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微创机器人中期收入按年大增80%

机器人企业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52.HK)周四发公告,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收入,较去年同期的9,924万元,上升70至80%。 收入大升原因是核心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于期内销售强劲增长,上半年新签订单18台。另外“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在核心区域的快速覆盖与渗透,销售稳步增长。“R-ONE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后,需求亦渐上升。 由于收入快速增长,加上集团全方位降本增效提升经营效率,期内经调整净亏损按年收窄40%至1.25亿元。 公司周五开盘升1.3%报18.6港元,年初至今股价已升82%。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