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8.HK

这家运动鞋生产商表示,随着中国取消疫情防控措施,生活开始恢复正常,今年一季度增长开始放缓

重点:

  • 特步称一季度零售额增长20%,与去年30%到35%的增幅相比显著下降
  • 在疫情期间人们健康意识增强的推动下,这家运动鞋生产商去年的销售额较2019年增长近60%

  

阳歌

在动荡的新冠疫情期间,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健康意识增强,推动运动服饰取得反周期表现,与步履蹒跚的其他主要零售行业大相径庭。但在那段时间录得强劲增长之后,随着疫情终于开始消退,该行业可能会迎来增长的放缓。

这正是特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368.HK)一季度营运状况中,部分数据传达出来的信息。该公司最初是为其他大品牌生产运动鞋,过去20年进入了利润更丰厚的业务,开发出了自己的特步品牌。

由于专注于跑鞋,特步是在疫情期间受益的大企业之一,因为在过去三年,很多人转向跑步这项运动以保持健康。这体现在了它去年创纪录的129亿元营收数字中,比2019年疫情前的82亿元,高出了接近60%。

但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或者至少对特步来说,似乎到了从过去三年的高速增长中脚步放缓的时候了。

周二晚些时候提交的公告显示,特步今年前三个月零售额增长约20%。与去年四季度、即中国实行有史以来最严厉的防疫措施时相比,出现明显改善。但最新数据也反映出,该指标与上年同期30%至35%的增幅相比,出现了相对较大的放缓。

最新数据看起来也像是一个更广泛的收入增长指标,与它去年全年近30%的收入增长相比,也有所放缓。

与此同时,特步称其一季度的零售折扣幅度在25%至30%之间。同样,这与去年同期25%的折扣幅度相比也略有退步,意味着该公司今年为了保住销售额,愿意给与更大折扣。公告中的另一个指标渠道库存周转,也从2022年一季度的四个月略微下降至“少于五个月”。

股东对业绩放缓并没有太过震惊,特步股价在公告发布后的周三小幅下跌0.5%。该股在周四早盘的交易中收复了所有跌幅,再次表明投资者并不太担心他们所看到的情况。

其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安踏体育(2020.HK)大约在同一时间也发布了一季度营运表现,显示出类似的增长趋势。安踏体育称其核心品牌安踏和Fila的销售额录得中单位数和高单位数增长。对安踏体育来说,这与去年8.8%的整体收入增长相比有所改善。投资者对安踏体育的预测似乎也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感触或担心,在公告发布第二天、即周四的早盘交易中,该股小幅下跌0.8%。

疫情筹码

特步及其同业在疫情期间的表现相当不错,即使在大多数零售商宁可忘记的一段时期已经走进尾声之际,特步仍然受到投资者的强烈青睐。今年到目前为止,它的股价上涨了13%,目前的市盈率为21倍,对此类传统零售商来说,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在同业中,特步的估值低于在中国更知名的品牌安踏体育和李宁(2331.HK),这两个品牌目前的市盈率分别为36倍和31倍。但它的市盈率高于知名度低一些的顺龙控股(0361.HK)的10倍,后者专注于较小的城市。这表明,至少在中国,估值与品牌的知名度密切相关。

除了疫情因素外,由于本土消费者偏好的转变,中国的运动品牌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一段强劲增长的时期,部分原因是人们对本土品牌的总体印象有所改善。

中国消费者对本土品牌的偏爱与日俱增,部分原因还在于最近中国消费者开始避开外国品牌,因为其中一些品牌在两年前由于一些劳工方面的指控而抵制中国棉。随着这些负面看法逐渐消退,中国消费者可能会将部分注意力重新投向以前在质量方面享有盛誉的海外品牌,这也可能是中国品牌近期增长放缓的原因。

不管原因为何,投资界的确预计特步的销售在今年将放缓。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26家分析机构的平均预期是,它在2023年的收入将增长约16%,至149亿元左右,较2022年29%的增长下降约一半。

从长远来看,特步及其同行似乎仍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能够从中国民众日益增强的健康意识中获利,而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这种意识。特步在其最新的年度财报中指出,尽管去年总的消费品销售额下降了0.2%,但中国的运动服装销售额增长了2.2%,“这主要是受疫情期间中国民众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

与此同时,它也指出,政府更加重视中小学体育教育,包括提高体育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权重,这“为中国内地的体育产业创造了巨大的机遇”。

总而言之,从长远来看,特步很可能从这种趋势中获益。但对于短期投资者来说,随着中国消费者恢复疫情前的一些生活习惯,包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减低,以及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过去对外国品牌的偏好,该公司及其同业今年可能会经历一场迟来的放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Precision Tsugami makes infrastructure

简讯:津上精密预告年度利润急升

机床制造商津上精密机床(中国)有限公司(1651.HK)周二公告称,预计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将实现净利润7.8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8亿元增长约60%。 公司指业绩增长因中国制造业信心恢复,带动汽车、气动液压及一般机械加工领域支出增加。公告补充:“本集团推进全员参与的降本增效改善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作为日本津上精密专于中国的子公司,津上精密在周二午间业绩发布后,股价应声上涨9%。目前价格处于52周区间的中位水平。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复星医药增持复宏汉霖至63.43%

复星医药(2196.HK)周一公布,于4月11日至17日期间,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收购子公司复宏汉霖(2696.HK)合计2,103.43万股非上市股份,每股收购价24.6港元,约占股份总数3.87%,涉资共计5.17亿港元。 复星医药表示,今次增持是基于对复宏汉霖发展的信心及价值的认可,并拟以自筹资金支付本次增持对价。今次增持完成后,集团持有复宏汉霖的股权比例将由59.56%增至63.43%。 去年6月,复星医药曾提出以每股24.6港元私有化复宏汉霖,但今年1月遭少数股东反对而失败。过去六个月,复宏汉霖股价上升65.5%,来到36.5港元左右。 复宏汉霖股价周二早盘上涨,至中午收市报37.95港元,升11.7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ewtrend makes sweetners like syrup

贸易战看不到尽头 新琪安上市阴霾密布

公司超过三分之一的收入与美国密切相关,随着关税和产能过剩问题导致前景承压,其港股上市计划面临不确定性 重点: 尽管国内外面临双重压力,新琪安赴港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 公司严重依赖美国市场,去年占其收入的35.2%,随着新关税的影响显现,可能挤压其盈利能力    夏飞 中国人造甜味剂生产商正掀起一股甜蜜风暴,其中一员正密锣紧鼓地准备在香港上市。但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让这个上市计划增添了一丝苦涩。 新琪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甘氨酸和三氯蔗糖等甜味剂生产商之一。上周,公司在香港的上市计划获得了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备案,即将加入其他六家已公开上市的中国甜味剂生产商行列。 产能过剩是中国很多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于许多中国同行,新琪安似乎受此影响不大。这是因为通过专注全球客户,主要是美国和欧洲客户,得以避免这个问题,通过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工厂,为这些客户提供服务。 去年,新琪安近80%的收入来自海外客户,其中北美地区占总收入的 41%。根据贸易数据库沃尔扎(Volza)的数据,新琪安的主要客户包括美国食品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和卡夫亨氏等公司。 虽然到目前为止,海外战略让公司获得良好的发展,但随着中美陷入一场看不到尽头的贸易战,这一战略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一个拖累。这可能会引发人们对新琪安前景产生疑问,如果完成港股上市,其估值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美国梦渐远? 尽管新琪安的总部位于内陆的江西井冈山(那里是毛泽东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如今也是备受爱国人士推崇的热门旅游景点),但该公司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全球视野。 2003年成立的新琪安,抓住新一代消费群体对健康注重的商机,大力生产三氯蔗糖,这是一种第五代人造甜味剂。新琪安在2月份提交的上市文件中披露,预计未来五年内,三氯蔗糖将成为增长最快的一类甜味剂。 2023年,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在内的多家全球机构宣布,1965年问世的第三代人造甜味剂、最受行业欢迎之一的阿斯巴甜可能致癌,这一消息给新琪安和其他三氯蔗糖生产商带来了机遇。 与金禾实业(002597.SZ)以及其他一些竞争对手不同,新琪安是中国唯一一家将生产放在海外的人造甜味剂生产商,2019年它建立了首个海外工厂。这一举措颇具前瞻性,旨在避免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一届任期内卷入中美贸易战。 公司在上市文件中表示:“为分散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风险,我们在印尼工厂生产食品级甘氨酸,并从印尼向美国客户出口我们的食品级甘氨酸。”然而,从印度尼西亚出口的甘氨酸最终仍需缴纳美国征收的4.2%的反倾销税,而从中国运往美国的三氯蔗糖缴纳的关税税率相近,为3.7%。 如今,中美贸易战迅速升级,很可能会给把美国作为最重要海外市场的新琪安造成更大的打击。 本月,特朗普政府将所有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提高到了145%,促使中国采取了报复性措施。但对新琪安来说更关键的是,特朗普还威胁要对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商品征收32%的关税,对泰国的进口商品征收36%的关税。后来,特朗普对这些威胁要加征的关税暂停实施90 天,以此向这两个国家施压,迫使它们在此期间与美国进行贸易谈判。 去年,新琪安向美国销售三氯蔗糖和可食用甘氨酸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5.2%,较2022年的仅9%大幅上升。该公司披露,去年约41%的收入来自北美地区,2022年仅为9.3%,而同期来自欧洲的收入占比从32.1%降至20.9%。 2022年,新琪安的收入达到7.62亿元(约合1.043 亿美元)。随后,由于甘氨酸和三氯蔗糖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2023年的销售额暴跌逾40%,降至4.47亿元。去年,其收入有所回升,达到5.69亿元,不过仍远低于2022年的水平。 国内挑战重重 目前尚不清楚新琪安的美国客户是否会承担部分或全部新增关税,新增关税可能会使产品价格翻倍还不止。如果客户不承担,海外市场利润率更高的新琪安,可能会被迫承担部分新增成本,并且还得更加依赖国内需求。但国内市场也绝非一片坦途,由于产能过剩,国内市场价格战激烈。 这意味着,向国内市场的转移可能是一场硬仗,导致该公司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承压。上市文件显示,随着国内三氯蔗糖价格从2022年的每吨386,261元降至去年的每吨148,904元,新琪安的毛利率已从2022年的25.6%跌至2023年和2024年的17.9%。 随着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公司利润从2022年的1.22亿元降至2023年的4,500万元,去年进一步降至4,300万元。 在谋求港股上市前,新琪安早前曾试图在上海和深圳的国内A股市场上市,但未获成功。去年8月,由于频繁的股权变更,以及对计划项目可能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担忧,公司在面临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查后放弃了这一计划。 新琪安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也值得关注,不过这对中国的家族企业来说并不罕见。67岁的创始人王小强与妻子丁丹通过多家实体共持有公司54.8%的股份。两人34岁的儿子王皓毕业于康奈尔大学,担任执行董事并领导销售团队。…
Coconut water giant if abandoning Singapore for Hong Kong, while coming up against the IPO deadline in a VAM agreement

椰水一哥if弃星选港 对赌协议要冲死线

椰子水品牌if创立12年,已成内地及香港销量一哥,近期要向资本市场进军 重点: 公司去年盈利按年增长近一倍 对赌协议下,要赶在2026年底前上市   刘智恒 中国饮料市场庞大,卖水的龙头有农夫山泉(9633.HK)及华润饮料(2460.HK)的怡宝,凉茶有加多宝及王老吉、功能饮品以东鹏及红牛为领头羊,至于近几年流行的椰子水,泰国的if已手执牛耳之位。 2013年泰国人Pongsakorn Pongsak创立if品牌,主力生产即饮天然椰子水,并将其引入中国市场。经过12年发展,if母企IFBH Pte.Ltd.计划进军香港资本市场,近日已递交上市申请。 根据申请文件,公司2024年的收入为1.58亿美元,较2023年大升80%。去年盈利3,332万美元,按年劲升98%。公司的收入中,椰子水占比达95.6%;集团去年毛利率,由2023年的35.5上升1.7个百分点至37.2%。 IFBH以轻资产模式运营,委托代工厂负责制造,代工厂要向IFBH认可的椰农及采集商采购椰子水。IFBH通过与各地分销商合作,藉后者的渠道将产品流向市场。至于仓配流程等,则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合作。 赢在一个塑料瓶 If能在市场打出一条光明大道,当然有许多成功要素,但主要一步棋,竟是以塑料瓶装载椰子水。骤眼看你会以为没什么大不了,但当你想明白椰子水的特质,就会发觉这确是一大妙招。 椰子水的卖点是天然健康,清甜解渴,其汁液就像水,以塑料瓶装载,可让消费者直接看到清澈的椰子水,心里就认为从椰子中取出没两样,感觉是天然产品,无添加,更健康。 正如农夫山泉为凸显其水的天然,经常挂在嘴边说自己的工作不就是天然水搬运工;以百分百椰子水为卖点的if,标榜的其实就是把椰子里的水汁装起来卖给你,其营销方法跟农夫山泉强调的卖点如出一辙。 消费者对if的天然卖点极受落,到2020年if已成内地椰子水的一哥,销量更连续五年位居榜首,市场占有率达34%,大幅抛离第二位的竞争对手。在香港市场更是一骑绝尘,自2019年开始,已连续九年销量第一,市占率达到60%。 2026:对赌死线 公司原计划在新加坡上市,最终却急转弯,选择香港作为资本赛道。公司解释,在港上市可提升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及企业形象,从而吸引客户、业务伙伴及战略投资者。而且公司的主要市场在内地及香港,港交所与内地的联系紧密,选择香港更为恰当。 去年3月15日,公司与Aquaviva订立股份认购协议,后者同意认购125,000股新股,占扩大股份约11.1%,涉资1,750万美元。同时,Aquaviva亦获IFBH大股东Pongsakorn Pongsak授出一项认沽期权,若IFBH未能于2026年12月31日上市,投资者有权按每年12%的回报率计算,向Pongsakorn Pongsak行使认沽权利。 目前Aquaviva 已解散清盘,并将股份分配予三名股东,分别是淡马鍚旗下的Fullerton、Oasis Partners及10BIF Ltd。 强劲品牌护城河 虽然明年底是上市最后期限,但相信要在死线前完成上市,对IFBH问题不大。首先,其所处的椰子水为饮料中增长最快的市场,根据灼识咨询,在大中华区的销售预计从2024年的10.93亿美元,以19.4%的复合年增长率升至2029年的26.5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上,椰子水亦从2024年的50亿美元,增长至2029年的8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1%。 另外,市场方兴未艾,竞争者虽不断涌现,然而if已成功建立饮品的形象,打造了自家的品牌,市场认受性十分强,后来者要分一小杯羹不难,要抢夺if的江山及冲破其护城河,殊实不易。 一个产品有多成功,只要看看市场的模仿者有多少,心里就有一个大概。电商平台上,曾先后出现了TF、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