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ST.US
Microvast makes EV batteries used in electric trucks

这家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称去年毛利率大幅提升,这项重大进展有望帮助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重点:

  • 微宏控股毛利率从上一年的18.7%跃升至2024年的31.5%,已超过公司今年的目标
  • 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正通过扩大面向其他市场的销售,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有助提高它的利润率

  

梁武仁

大幅提升的利润率,正推动电动汽车(EV)电池制造商微宏控股公司(MVST.US)在盈利的道路上全速前进。

公司上周公布的最新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约8%,达到1.13亿美元。尽管本季度其收入创下纪录,但这种营收增长尚不足以令人惊艳。2024年全年,微宏控股的收入增长了24%,接近3.8亿美元,同样创下了纪录。

更引人注目的是,微宏控股的毛利率大幅提升,从上年同期的22%跃升至四季度的36.6%。这与其全年业绩表现一致,后者从18.7%跃升至31.5%,超过了今年达到30%的目标。毛利率大幅提升,使微宏控股第四季度毛利同比增长80%,2024年全年增长52%。

微宏控股总部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但与中国关系密切——该公司正试图淡化这种联系,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持续加剧的背景下,这是谨慎之举。微宏控股的创始人是一位美籍华人,中国是其电池的最大客户。公司也在中国生产电池,不过计划在筹集到必要的资金后,将生产转移到位于田纳西州的一家美国工厂。

毛利率向来有起有落,但微宏控股报告的大幅提升并不常见。该公司对毛利率的增长仅作了笼统的解释,首席财务官费雷尔·卡姆巴比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将其归因于运营效率提升、产能利用率提高和成本控制。

虽然公司没有特意提及,但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多元化发展,可能也是毛利率大幅提升的原因之一,因为去年其他市场取代中国,占据该公司的大部分收入。西方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通常高于中国,这有助于提高公司毛利率。

提高毛利率对微宏控股至关重要,因为其所处的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以中国的宁德时代(300750.SZ)和比亚迪(1211.HK;002594.SZ)为首的全球十大制造商,控制着近90%的市场份额,微宏控股是众多争夺剩余10%市场份额的小公司之一。该公司成立近二十年,在快速发展的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历史悠久并不一定意味会取得巨大成功。

为了突出自己,微宏定位为专注大型车辆电池细分市场的创新者。在最新的2024年财报中,公司表示其使命是“在不依赖过去的技术情况下,创新锂离子电池设计”。

“我们称之为真正的创新”微宏控股在财报中宣称。“我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对锂离子电池制造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不像很多公司,把传统技术重新用到电动汽车等新市场——我们认为这个过程是产品开发,而不是真正的创新。理解这种差异,才能理解我们想要实现的目标。”

地域多元化

微宏控股专门为卡车、公共汽车和火车等大型车辆生产高性能电池。公司表示,其产品的主要优势是充电快、寿命长,在车辆的生命周期内无需更换电池。

这家公司是美国企业,但与中国有着紧密的联系,它由美籍华人企业家吴扬于2006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州斯塔福德创立。中国也是该公司最大的单一市场,鉴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这一点并不令人意外。

不过,微宏控股在其他市场的销售额也在增长,降低它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在当前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的环境下,这一步骤显得尤为重要。就在2023年,中国市场还占微宏控股总收入的51%以上,但去年这一比例大幅降至33%,因为欧洲、中东和非洲(EMEA)市场迅速崛起,成为了该公司的最大市场,约占其销售额的一半。美国市场的销售额也增长了三倍(尽管基数较小),达到了4%。

销售严重依赖一个国家或地区从来都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当这个市场是中国时,因为中国的电池制造商之间竞争激烈,而且长期的经济放缓也抑制了汽车的销量。增加西方市场的销售额,不仅是出于多元化目的,而且还因为在这些市场利润率通常都更高。

在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微宏控股可能是一个小角色,但至少在毛利率方面,它在去年击败了一些较大的竞争对手。它2024年的毛利率为31.5%,轻松超过了宁德时代的24%,以及比亚迪的19%,不过后者并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因为它也生产汽车。

尽管毛利率令人羡慕,但微宏控股在净利润方面仍落后于大型企业。该公司目前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去年的净亏损还有所扩大。一个关键因素是,由于资金不足,公司决定暂停田纳西州工厂的建设,导致出现了9,300万美元的减值损失。此外,公司还记录了一笔与创始人提供的可转换贷款相关的巨额费用。

但抛开这些特殊因素不谈,微宏控股去年的运营产生了正现金流,这是该公司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投资者显然关注到这些积极因素,在最新财报发布后,微宏控股的股价在三天内大涨50%以上。

与2021年7月通过与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合并上市时的股价相比,微宏控股的股价仍下跌了80%以上。它目前的市销率为1.8倍,远低于行业领先企业宁德时代的2.7倍。

作为一家生产企业,微宏控股显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毛利率。但如果能保持目前的运营盈利水平,它很有可能实现净利润——雅虎财经上跟踪该公司的唯一一家分析机构预计,这一幕将在今年实现。毫无疑问,公司将会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包括特朗普最新抛出的关税“炸弹”,这将抬高中美贸易的成本。这可能会对微宏控股强劲的毛利率构成挑战,不过若能在如此具有挑战性的时期捍卫自身的盈利能力,可能也有助于支撑其股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中兴通讯拟发行H股可转债 净筹逾35亿元

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0763.HK; 000063.SZ)周二公布,拟发行35.84亿元(4.99亿美元)零息美元结算的H股可转换债券,拟将发行所得款项净额用于加强公司算力产品研发投入。 可转换债券于2030年8月5日到期,初始转股价为每股H股30.25港元,较H股上日收市价溢价约15.9%,可悉数转换为约1.3亿股H股,相当于扩大后已发行总股本约2.64%。 今年首季,中兴通讯收入按年升7.8%至329.68亿元,纯利则跌10.5%至24.53亿元。 中兴通讯港股周二低开2.8%,至中午收市报25港元,跌4.2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生力啤上半年盈收双升

香港生力啤酒厂有限公司(0236.HK)周一公布,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上升3.2%至3.9亿美元,净利润劲增31.9%达4,960万美元,因中国大陆及菲律宾市场的增长有效对冲了香港地区的业绩下滑。 展望后市,公司表示对核心市场持续增长前景保持“审慎乐观”态度。公司声明称:“尽管香港及华南地区的经济指标显示持续复苏的迹象,我们仍需关注现存的挑战,包括紧缩的金融状况、消费者行为的转变,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对本地需求与出口表现的影响。” 公司股票周二开盘走高,早盘涨幅达25%,报价1.25港元。年内迄今该股累计上涨约50%。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雍禾医疗发盈喜 扭亏为盈赚2,500万

医疗机构雍禾医疗集团有限公司(2279.HK)周二发盈喜,截至今年6月底止的中期业绩扭亏为盈,纯利不少于2,500万元,去年同期则亏损1.39亿元。 集团表示,期内集团通过优化门店网络,将资源聚焦核心门店,提升医院运营效率。此外,持续提升自研的连锁医疗管理系统“禾帆”,并融入企业AI知识库引擎。同时,集团通过管理模型重构及营销投放精细管理,显著提升获客转化率及投入产出比。 周二雍禾医疗平开报3.54港元,后股价急跌逾5%,今年以来公司股价升近三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Yan Palace makes bird's nest products

燕之屋营跌利增 王石代言销售惨淡

中国最大燕窝品牌在营收承压背景下实现盈利复苏,预期今年上半年利润同比增长20%至35% 重点: 燕之屋预计今年前六个月利润将增长20%至35%,同期营收增长近乎停滞或呈负增长态势 销售费用下降、厦门新工厂智能制造升级和工艺改进,共同推高这家燕窝制造商的利润空间   谭英 在经济波动期,中国消费者发现,传统燕窝制品的亲民化转型正降低消费门槛。 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1497.HK)上周发布的盈利预告传递出关键信息:继去年利润下滑后,今年上半年盈利强劲反弹。尽管平价产品策略导致营收增长乏力,投资者仍涌入购买公司股票,公告后数日,股价大涨逾7%。 燕之屋预计上半年营收区间为10亿(约合1.398亿美元)至10.6亿元,同比小幅下滑。但利润表现更为亮眼,预计录得7,200万至8,100万元,同比增幅达20%至35%。 盈利改善并非无迹可寻,公司去年年报显示,尽管当年下半年营收开始萎缩,利润在经历上半年断崖式下跌后,于下半年企稳。 新品系列为燕之屋去年注入增长动能。以燕窝为基底、2023年推出的平价食用燕窝粥产品需求旺盛,带动全年新品收入激增63.3%。其他的平价新品包括燕窝肽天然苏打水、整根人参燕窝饮,单价均低于200元(约合30美元)。 传统“纯燕窝”产品线虽仍占去年总营收的87.6%,但较2023年91.3%的占比有所下滑。新品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7.2%升至去年的11.3%,其中新拓展的护肤品类贡献1.1%的营收。 燕之屋在洞燕唾液制品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后者原料取自东南亚洞穴金丝燕,以唾液粘合树枝筑成的燕巢。 自明朝起,燕窝制品即为中国奢侈滋补品。目前,燕之屋占据14%的国内燕窝市场份额,资产包括位于中国西北甘肃省的全球最大燕窝加工厂,并在220个城市设有700家实体门店。 即便布局新品线与新加坡海外渠道,燕之屋盈利增长仍存变数。去年净利润提升部分得益于管理费用缩减12.4%,这更多源于成本管控而非业务扩张。此外,2023年拖累盈利的IPO相关费用消除,亦推高去年利润。 新晋品牌代言人 除受益于新品矩阵外,燕之屋将盈利回升归因于厦门总部工厂智能制造的升级和工艺改进,带来运营效率提升,并计划在甘肃、上海工厂推行类似改造。 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下降也被视为利润改善动因。这一趋势去年已初显成效,去年下半年销售及分销费用增速,从上半年的同比38.5%骤降至2.3%。 为拓展男性及年轻客群,公司持续依赖品牌代言人策略。今年新聘地产巨头万科创始人、前董事会主席王石,后者以攀登珠峰等登山壮举及航海探险闻名。此前,公司签约演员巩俐及中韩偶像团体明星王一博。 新代言人成效尚待检验。当前消费环境承压,消费者正削减此类可选消费支出,燕之屋的高定价策略面临挑战。公司近年启用王石、王一博等男性代言人拓展跨性别、跨代际客群的尝试,同样存在试错风险。 74岁的王石代言首款产品引发市场质疑。燕之屋“总裁碗燕”含六碗燕窝,单盒售价高达3,168元(折合每158克碗装产品528元,约75美元)。尽管有王石背书,销售仍显惨淡。 据媒体报道,该礼盒在天猫旗舰店上市前六日仅售出六盒。与此同时,伴随行业价格承压,燕之屋整体库存风险可能加剧。在经济前景不明朗的背景下,消费者日益缩减非必要开支,中国13,000多家燕窝企业正竞相降价,即食燕窝单价已低至每45克碗装产品20元。 因燕窝属自然资源,企业多通过价格竞争与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化。未上市竞争对手小仙炖,凭借鲜炖燕窝品类取得成功,连续八年蝉联销冠。但据中国媒体近期报道,即便小仙炖也面临经营压力,被迫取消奖金福利、裁员并下调业绩目标。 尽管23倍市盈率表现强劲且分红优厚,燕之屋看似优势显著,但鉴于产品赛道局限、溢价策略及白热化竞争,公司需付出更多努力维系投资者信心。其疲软的营收增速引发担忧,或是当前股价较2023年发行价折价约10%的一大诱因。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