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H.US
ZKH revenue contracts in third quarter

这家维修保养和运营(简称MRO)产品供应商三季度营收萎缩,结束了多年的增长

重点:

  • 震坤行刚在纽约上市,筹集资金6,200万美元,规模是今年中国公司在美上市最大之一,但股价疲软,首个交易日收盘持平
  • 公司的估值领先很多全球同行,但可能因为它的增长出现了急剧放缓迹象,令其股价承压

     

阳歌

如果说时机决定一切,今年中国公司在纽约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之一的表现并不太好。强劲增长多年后,震坤行集团有限公司(ZKH.US)在上周五上市前所公布的第三季度,首次录得收入萎缩。

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向制造商销售MRO产品,从个人防护设备到紧固件、焊接材料、化学品和各种工具。它不仅直接面向数以千计的客户销售此类产品,还运营着一个在线平台,第三方供应商可以通过该平台向自己的客户销售相关产品。

作为制造业供应链的关键一环,公司的命运与中国制造业紧密相连,而后者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出现了急剧放缓的迹象。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是衡量该行业健康状况最广泛的指标,而今年初中国官方公布的PMI,在新冠疫情防控结束而强劲上升后,从4月开始几乎每个月都在收缩。

随着中国制造业开始放缓,震坤行的业绩也开始陷入疲软。公司于3月首次申请上市,当时人们以为随着供应链和制造活动开始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后疫情时代会迎来大幅反弹。

即使在中国经济开始失速后,震坤行仍继续推进上市计划。公司上周五在上市发行前发布的定价公告显示,它将其美国存托凭证(ADS)定价为15.5美元,相当于指导区间的下限,筹集资金6,200万美元(4.42亿元)。

集资金额虽然看起来并不大,却是今年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纽约规模最大的IPO之一。由于美国和中国的一些监管障碍,过去两年这类上市几乎陷入停滞。目前,大部分问题已得到解决,为大型上市的恢复扫清了道路。但在所有这些障碍现在都被消除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低迷已成为IPO最大的新障碍。

面对如此的经济逆风,震坤行的股票在首个交易日表现得出奇地好,至少一开始是这样。周五上午,该股上涨16%,随后回吐涨幅,最终收于15.5美元,与发行价持平。在这里,我们应该指出,该公司出售的股份仅占其总股份的3%多一点,这个比例相当小,表明投资者兴趣有限。

公司成立于2014年,上市前拥有众多声名赫赫的支持者,包括目前持有其9.2%股份的互联网巨头腾讯(0700.HK),以及持股5.2%的新加坡老虎环球。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支持者,是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持有其6.2%的股份。

以中国领先的投资银行中金公司和德国的德意志银行为首,此次IPO拥有一批相对信誉可嘉的顶级承销商,由于监管问题,过去两年这些承销商通常避免此类上市。所有这些都表明,这次上市被给寄予厚望,尽管最终反响不温不火。

估值高于同业

在上市后的第一个交易日结束时,震坤行的市值高达25亿美元,市销率为2.1倍。对于这样一家基本上是大型中间商的公司来说,这个市销率看上去高得惊人。美国巨头西科国际(WSCO.US)的市销率要低得多,为0.4倍,总部位于伦敦的RS集团(ECN.SG)的市销率也只有1.3倍。

也就是说,震坤行的股票在上市第一天后看起来稍微有点贵,特别是考虑到它的收入增长正在迅速放缓,而且还处于亏损状态。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震坤行所处的大市场,以及看起来不太乐观的财务状况。该公司是中国MRO市场的领导者,由于中国的制造实力,这个市场规模巨大。震坤行最新招股说明书中援引的第三方市场数据显示,去年中国MRO采购服务市场规模在3万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近4万亿元,年增长率近6%。

招股书指出,中国的MRO市场也高度分散,排名前50的公司所占份额不到10%,而在更成熟的美国市场,排名前10的公司占据了30%至45%的份额。因此,震坤行试图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潜在的整合者,有朝一日能与一些较大的全球同行竞争。

在2021年,该公司的收入还同比增长63%,看起来似乎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随后增速大幅放缓,2022年仅为8.6%,而2023年前9个月进一步放缓,同比仅增长3.7%,达到63亿元。正如我们之前指出,公司今年三季度的收入实际上首次出现收缩,从上年同期的2.33亿元下降2.6%至2.27亿元。

尽管公司将今年二季度毛利率的下降归咎于“新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慢于预期”,但并未对营收增长迅速放缓做出太多解释。

我们已经注意到,震坤行自2020年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可能从未或者基本未曾盈利。但其更广泛的盈利趋势则要令人乐观一些。该公司的毛利率从2021年的13.6%稳步提高到今年前九个月的16.5%。同期的净亏损也从11亿元大幅缩小到3.25亿元。

总而言之,尽管该公司是中国巨大的MRO采购服务市场的潜在整合者,但我们还是不能对其太过兴奋。其收入增长放缓的现状令人担忧,而且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增速放缓阶段,第三季度很有可能标志着公司进入长期收缩区间的开始。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力斯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获中证监批准赴港上市。该上市计划完成备案登记,为后续推进扫除了关键障碍。 赛力斯拟通过本次IPO发行约3.31亿股,此举将与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补,公司已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上市文件显示,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1,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实现59亿元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达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周五赛力斯股价在上交所上涨5.8%,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宏股份预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预计2025年首三季录得净利润2.57亿元(3,600万美元)至2.7亿元,按年大增约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2亿元至2.1亿元之间,同比升幅在65%至76%之间。 吉宏股份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厦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业原是纸制包装,初期以产品设计和营销为基础,在识别消费者需求方面累积相当经验,随后开始拓展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采取“信息找人”的推广方式,实现“货找人”的跨境社交电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股价累升63.2%。盈喜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8.34港元,升2.1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长风药业招股集资6亿港元

药物生产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发售4,119.8万股,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集资总额约6.01亿港元。招股于10月2日截止,并于10月8日挂牌。 集资所得的40%用于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为临床开发提供资金;约20%用于为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30%用于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长风药业去年收入升9%至近6.1亿元人民币,录得2,109万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亿元,按年跌2.7%;期内录得1,281.5万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娃哈哈拟换标“娃小宗” 续整顿家族企业

中国最大饮料企业之一的娃哈哈,正面临商标使用权与整顿家族成员公司交织的风波。据财新报道,宗馥莉接掌后的娃哈哈已启动换标计划,将自2026销售年度起,逐步以新品牌“娃小宗”取代“娃哈哈”。 一份流出的内部通知显示,公司因“复杂历史问题无法短期解决”,始终暴露于法律风险之下。依现行股权结构,“娃哈哈”商标须经全体股东一致同意方可使用,否则任何一方均无权单独操作。目前,娃哈哈集团股东包括持股46%的杭州市上城区国资、持股29.4%宗馥莉及持股24.6%的职工持股会。部分员工已就持股权属问题对宗馥莉提起诉讼。 新品牌“娃小宗”由宗馥莉实控的宏胜饮料集团于2025年5月申请注册。报导引述消息人士称,宗馥莉为其定下的年销售目标达300亿元,接近娃哈哈品牌全年实际销售规模的八成。 同时,公司亦在“清理”家族子公司。上海娃哈哈饮用水公司因商标授权到期于7月被迫停产。该公司成立超过20年,由宗庆后堂弟宗伟持股30%,其余股份由浙江娃哈哈实业及社会股东持有。宗伟表示,公司多年盈利,但未获新授权合同,最终被市场监管部门查封。 娃哈哈集团方面则强调,授权合同已到期,且未签订续约。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