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精简业务举措的一部分,这家实时语音和视频技术供应商正在出售部分买入不足两年的业务

重点

  • 声网同意将入手不到两年的环信客户互动云业务,作价约1,460万美元出售给天润云
  • 交易对涉及的各方都有利,因为被出售的业务在性质上与天润云的业务更加互补

梁武仁

Clubhouse服务商而著称的声网(API.US)可能已经失去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因为围绕这款语音社交应用软件的热潮已归于沉寂。但随着该公司努力精简业务以控制成本,其想办法巧妙地摆脱不再需要的业务,这一点还是值得称赞的。

上周四,该公司宣布同意将不到两年前才收入麾下的环信客户互动云业务,以大约1,460万美元(1.02亿元)现金的价格卖给天润云股份有限公司(2167.HK)。这可能听上去像是一笔普通并购交易,但实际上并不是一起简单的业务出售。这是因为,大约6个月前,声网通过购入买家天润云——一家面向生活方式客户合同的软件即服务(SaaS)供应商,其首次公开募股的股票,持有其2.8%的股份。

2021年1月,声网以5,4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同样是制作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编程界面(API)的环信,但不清楚当时该公司的客户互动云业务价值几许。这意味着,没人真的知道最近这笔买卖到底意味着当初的投资是获益了还是亏损了。但不管怎样,这笔交易看上去是摆脱非核心业务的一步高招。

投资者似乎并未为之所动,交易公布当天声网股价下跌3.1%。天润云的表现也没好到哪儿去,下一个交易日其港股下挫1.1%。但话又说回来,这类中概股眼下正面临很多更重大的问题,而这笔交易本身相对较小,对股价也许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

声网已将环信的通讯API融入了自己的技术,并在今年发布了Agora Chat。但显然,环信剩下的客户互动业务并不是十分适合声网的产品。这意味着声网可以让环信独立运营相关业务,或是把它们卖了。它似乎选择了后者。

2021年客户互动业务收入比前一年增长约22%至880万美元,不及声网整体销售额26%的增速。其毛利润增长速度也不及收入,导致毛利率不断下滑。这意味着声网接手后,该业务的成本增加得比收入快,侵蚀了母公司的盈利能力。

但该业务看上去似乎更适合专门从事客户互动云服务的天润云,因此它从收购中获得的合并效果可能会超过声网。而且因为声网持有可观的天润云股份,如果新老板运营该业务的盈利效果更好,声网也能潜在受益。

虽然声网通过这笔交易筹集的资金数额可能看上去并不大,但也几乎相当于该公司9月末持有的3,100万美元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一半。因此,交易看上去对涉及的各方都有利。

过山车般的年景

在经历了几年如同坐过山车般的发展后,声网试图调整业务方向,它可以利用这些创意点子来简化运营。去年年初,该公司作为Clubhouse音频技术提供商的角色而暴得大名。去年2月,声网的股价飙升至100美元以上,与不到一年前上市时相比,上涨了四倍多。

但事实证明,好日子总是短暂的。根本之处在于,Clubhouse失去人气的速度与走红速度一样快,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随着许多国家取消社交限制,会议和其他社交聚会开始回归正常,在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这款应用本来希望自己能满足大家的聚会要求。

后来,还有报道称, Clubhouse的网络流量是通过声网在中国的服务器定向的,而且该公司的加密技术存在缺陷,这让一些人感到不安。声网还受中国大力整治教培行业的波及,该行业的公司是它的一大客户群。

随着形势的逆转,声网的股票从峰值急剧下跌。周一的收盘价只有3.67美元,甚至远低于2020年IPO时的20美元。

新的挑战不断涌现。中国政府刚刚开始放松严格的防疫政策,但仍给该公司的中国客户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其中许多客户正在抑制支出。在中国之外的地区,经济的放缓(对科技公司的冲击尤其大)以及资本市场的波动,也阻碍了声网提振销售额的努力。

这些不利因素导致声网三季度的收入同比下降9%至4,100万美元。由于该公司在增加销售和营销成本的同时,维持了研发支出,导致其净亏损扩大了近三分之一,至约2,800万美元。作为专注于核心产品努力的一部分,声网进行了裁员以减少冗余,结果整体运营费用因遣散费而增加。

自从宣布出售环信以来,声网的股价一直涨跌不定,不过正如我们之前指出的,这笔交易本身相对较小,远不及更大的宏观因素夺目。其中包括中国突然决定放开疫情防控措施,以及根据美中监管机构新的信息共享协议,美国首次对在纽约上市的中国公司进行的检查取得了积极结果

尽管其股价远低于早期水平,但投资者似乎并未放弃声网。它的市销率约为2.9倍,高于云通信平台Twilio(TWLO.US)的2.4倍,以及互联网语音先驱8×8(EGHT.US)的0.76倍。

在短暂出现在聚光灯下之后,声网一直面临着严酷的现实。但如果它证明自己能够经受住这样的时刻,就可能重新赢得投资者的尊重和信任,这可能比它通过Clubhouse获得的知名度持续更长时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招聘需求回升 Boss直聘第三季多赚67%

内地招聘平台Boss直聘运营商看准科技有限公司(2076.HK; BZ.US)周二公布,受惠招聘活动回暖及商业化效率提升,截至9月底止的第三季度收入及盈利均录得显著增长。期内收入按年增13.2%至21.63亿元,净利润按年增67.2%至7.75亿元(1.1亿美元)。 期内,来自企业客户的线上招聘服务收入为21.47亿元,按年升13.6%,其他服务收入(主要为向求职者提供的付费增值服务)为1,640万元,按年跌27%。公司解释,减少主要源于对部分增值服务的优化,精简了相关功能,以增强平台黏性并推动生态系统的长期发展。 期内付费企业客户数达680万家,年增13.3%,平均月活用户(MAU)达 6,380万,亦按年增10%。 创办人兼CEO赵鹏表示,公司正加快AI技术在产品及运营中的应用,持续改善求职者与用人企业体验,并探索AI代招聘等新模式。公司预期,2025年第四季度总收入介乎20.5亿至20.7亿元,增加12.4%至13.5%。 业绩公布后,公司美股周二升1.32%,收报20.79美元。公司股价今年累升约5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电动车收入创新高 小米三季度盈利劲升130% 

手机制造商小米集团(1810.HK)周二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截至9月底止的季度收入为1,131亿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增长22.3%。盈利大幅上升129.5%至122.6亿元,经调整利润113亿元,同比上升80.9%。 期内集团的「手机×AIoT」收入为人民币841亿元,同比增长1.6%。上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330万台,同比增长0.5%,收入为人民币460亿元。在中国大陆地区,小米智能手机销量排名第二,市占率达16.7%;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则排名前三,市场份额为13.6%。 智能电动汽车收入及AI等创新业务,第三季收入创历史新高达290亿元,同比增长199.2%。当中电动汽车收入为283亿元,期内共交付108,796辆,亦创出新高。6月才推出的Xiaomi YU 7 系列,在上月位列内地SUV销量第一。 周三小米开市跌1.9%报40港元,公司股价过去一年由高位下跌35%。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enQ BM operates hospitals

政策影响盈收双降 明基医院卖点乏善可陈

去年多次闯关未果,民营综合医院营运商明基医院再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最新财务表现仍乏善可陈 重点: 去年明基医院曾申港上市,最近又再启动上市计划, 尽管中国民营医疗仍具备可观成长空间,但公司收入与盈利却双双下滑,政策转向与激烈竞争成为主要掣肘   梁武仁 中国民营医疗看似拥有庞大潜力,因为随着中产阶级崛起,越来越多民众希望寻求公营医院以外的选择。然而,这样的叙事对明基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似乎并不完全适用。该民营综合医院多次申港上市均以失败告终,最新递表所呈现的财务表现亦难言亮眼。对投资者而言,公司确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亮点,但不利因素也同样不少。 这家民营医院营运商于上周再次向香港提交上市申请,这是其自去年4月以来的第三度闯关,前两次均未能完成。公司由台湾上市企业佳世达科技(2352.TW)持有多数股权,佳世达为全球液晶显示器与投影机领域的重要供应商。如今,明基医院集团期望第三次尝试能顺利在港上市,为其集资进程带来转机。 从表面来看,民营医院似乎是个吸引投资者的好故事。中国人口迅速老化,对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攀升。同时,中国中产阶层规模扩大,愈来愈多患者希望在民营医院获得更舒适、具私密性且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以避免在大型公立医院忍受人潮拥挤、长时间等待,如生产线一般的就医环境。 但该行业同时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由于涉及公共卫生领域,民营医疗受到严格监管,这在政策层面具有合理性。此外,民营医院与政府支持的公立医疗机构竞争愈发艰难,难以在医师人才招募方面取得优势。民众亦普遍存在质疑,认为民营医院更重视盈利而非健康价值,加上其医疗费用通常高于公立医院,在患者选择上形成不利因素。 明基医院的财务表现正反映上述困境,公司去年收入较2023年下降1%至27亿元,今年上半年收入亦再次出现按年下滑。更令人忧虑的是,公司盈利能力亦同步走弱,净利润率由2023年的6.2%下跌至去年的 4.1%,并在今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3.7%,低于去年同期的4.8%。 接待能力有限 在收入面上,一个核心限制在于医疗资源的容量上限。集团目前营运两家医院:2008年开业的南京明基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以及2013年启用的 苏州明基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截至今年6月底,两家医院合计提供1,850 张病床,自南京院区在2023年新增150张病床后,床位数便未再成长。南京明基医院目前病床使用率超过100%,须依赖临时加床来应对住院需求,显示该院住院服务承载能力已极为紧张。 而在苏州明基医院,病床使用率亦接近90%,住院服务的收入提升空间相当有限,难以再透过扩充住院量来拉动医疗收入增长。 几年前引入的新医疗支付制度,亦让明基医院集团的经营面临更多挑战。明基医院集团旗下两家医院所在的江苏省,自2022年起正式采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制度。在此制度下,公立医保基金不再按实际治疗成本报销,而是依据诊断分组下的标准化住院诊疗付费额度进行结算,超出部分则需由医院自行承担。 在此机制影响下,南京明基医院与苏州明基医院的平均住院费用均大幅下降。住院医疗服务约占明基医院集团收入占比逾半,成为其收入承压的重要来源。 尽管因政府扩大药品集中采购、带动药价下降,使门诊就诊人次有所增加,但门诊平均费用也因此同步下降。此外,政府亦调整部分诊疗项目的医保报销规则,使得医疗机构获得的报销金额减少,进一步压缩了医院的门诊收入。 集中采购政策虽然帮助明基医院降低药品成本,但监管制度带来的收入压力,亦凸显在高度监管的医疗行业中,明基医院的经营命运在相当程度上仰赖政府政策走向。 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明基医院的经营难度加剧。根据其申请文件,以收入计算,公司在中国民营综合医院市场的市占率仅约0.4%;其旗下的南京明基医院虽为江苏省内规模最大的民营医院,但在省内市场占有率亦仅约2%。 若将公立医院计入整体市场,明基医院在行业中的存在感便更低。中国民营医院的总收入为9,447亿元,不足公立医疗机构整体收入的四分之一。 聘用高素质医生对明基医院维持竞争力至关重要,但也带来了成本压力。由于新聘人员增加,尤其是包括主任医师在内的高资历医疗专业人士,公司人力成本明显上升,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其毛利率已由去年同期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5.9%。 最终,若要提升收入并改善盈利能力,扩大营运规模似乎是明基医院的关键方向。若本次成功在香港上市,公司计划将集资所得用于扩建及升级现有医院,并寻求并购机会以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去年,主营肿瘤治疗的民营医院营运商和睦家医疗(2453.HK)在香港上市,或许为明基医院集团带来了一定借镜,但该股自上市以来已累跌超过80%。即便如此,近期市场对中资股票的投资情绪整体偏向正面,这或将成为明基医院第三度叩关港股IPO的有利因素之一。 然而,能否顺利上市仍未有定论,原因在于公司当前的财务表现或难以让投资者留下深刻印象,这也为上市增添不确定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ko does energy storate

新闻概要:举步维艰的晶科能源 寄望储能业务带来新动力

这家太阳能组件生产商第三季度出货量下降16.7%,但收入跌幅却放大逾倍,反映出该产业正深陷产能过剩与价格雪崩的困境    阳歌 太阳能组件制造商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JKS.US; 688223.SH)第三季度收入持续大幅下滑且深陷亏损,但其毛利率按季改善,同时储能业务的增长也为公司带来正面信号。 晶科能源及其同行在过去一年多一直面临严峻挑战,原因是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价格暴跌并令大多数企业陷入亏损。中国政府已尝试透过推动行业整合和关停落后产能来支撑市场,但目前尚未见到显著成效。 晶科能源在周一发布的最新季度报告中表示,第三季度电池片、组件及硅片出货量为21.57吉瓦(GW),按年下降16.7%。但由于价格疲弱,季度收入同比大降34.1%至162亿元(22.8亿美元),跌幅较第二季度的25.2%进一步扩大。公司第三季度净亏损达7.5亿元,而去年同期则录得2,250万元净利。 尽管收入下滑与亏损扩大,晶科能源第三季度毛利率为7.3%,虽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5.7%,但较第二季度的2.9% 和第一季度的负2.5%明显改善。 公司指出,第四季度出货量预期区间较大,介于18 GW至33 GW之间,反映目前行业波动性极高。 虽然核心太阳能组件业务仍面临压力,但公司向投资者释出一个亮点:其新兴的储能系统(ESS)事业有望成为重要收入来源。储能系统对光伏电站至关重要,可将晴天的富余电力储存,以便在夜间或阴天回售电网。 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随着规模效应与竞争力的提升,我们预计储能业务将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引擎,并在2026年开始为公司带来盈利。”他补充,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已出货多于3.3 GWh的储能系统,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达6 GWh。 晶科能源美国上市ADS股价在财报公布后周一上涨13.1%,今年迄今累计升幅达23%。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