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a IPO

嘀嗒出行近日第四度递交上市申请,再闯港股延续上市梦

重点:

  • 嘀嗒出行已由中国第一大顺风车平台跌至第二位,被对手哈啰爬头
  • 为求翻身加入补贴战,烧钱导致毛利率下降,若然生意量追不上,盈利前景堪忧

      

陈嘉仪

曾三度入表港交所争取来港挂牌的嘀嗒出行(Dida Inc.),屡败屡试,于8月30日再度递交更新文件,四度闯关港股。翻开初步招股文件,最抢眼球的一句是:“按2022年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经营中国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按之前于2020年10月、2021年4月和2023年2月递交的初步招股文件,嘀嗒一直以“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自居,没料只不过半年时间,“顺风车一哥”宝座已旁落。

根据初步招股文件,按2022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完成搭乘次数约9,420万次,市占率为32.5%,位列国内顺风车市场第二;遭第一位的对手完成搭乘次数1.23亿次,市占率42.5%,远远抛离。按交易总额计,嘀嗒出行去年交易总额约61亿元,市占率比为31.8%,同样远远落后排第一位的80亿元及41.7%市占率。

虽然嘀嗒没有披露新一哥的名字,但从近年走势可以判断,后来居上的是做共享单车起家,于2018年及2019年先后进军网约车及顺风车业务的哈啰。

嘀嗒出行创立于2014年,目前拥有三大业务,按收入规模大小排序依次是顺风车平台、智慧计程车服务以及广告及其他。经营模式主要通过嘀嗒出行、嘀嗒出租车司机等移动App及微信小程序为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另外还通过“凤凰出租车”这项管理出租车的云工具,为公司客户(包括出租车营运商及出租车协会)提供云平台服务。

初步招股文件资料显示,于2020年至2023年6月30日上半年,嘀嗒出行营业收入分别为7.54亿元、7.8亿元、5.69亿元和3.96亿元,去年营收显著倒退27.1%。期内顺风车平台服务贡献营业收入比率,由2020年的89.1%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94.4%,业务单一化越趋严重。

疫情影响盈利倒退

盈利方面,虽然以经调整净利润计,2020年至今年6月30日上半年,分别盈利3.43亿元、2.38亿元、8,471万元和8,572万元,成为中国顺风车市场中唯一连年实现盈利的平台;但按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净盈亏波动甚大,2021年仍赚1.73亿元,去年却转蚀近1.88亿元,今年上半年再蚀2.2亿元。盈利能力转差,除了是受到去年第四季中国防疫政策转变,全国爆发大规模新冠疫情影响用户出行次数,令公司收入减少外;也反映优先股价值变化的账面变动,以及公司为提升市占率而提供补贴,导致盈利表现受挫。

一直以来,嘀嗒以轻资产模式经营,只提供交易平台,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加上补贴成本比较低,故能保持80%以上的高毛利率。不过,从过去三年半的毛利率变化,由2020年的82.7%,一度降至去年的75.1%,公司解释主因是持续增加向私家车车主提供补贴,以及需支付更高的保险费。

这其实很大程度反映市场竞争加剧,除了哈啰大派补贴抢客,滴滴回归也带来巨大冲击。滴滴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因安全问题暂停顺风车平台服务,是造就嘀嗒能坐上“顺风车一哥”宝座的关键,2019年其在国内顺风车市场市占率高达66.5%。不过,滴滴于2020年回归,凭藉其网约车一哥地位、庞大的资金实力、用户数和司机数,通过增加对用户的营销推广及给予大量补贴,火速便从后追上;按交易总额计,市占率由2020年的10.8%,到2022年升近倍至18.4%。

融资受挫后劲不继

为了维持竞争力,嘀嗒也被迫烧钱换市场,于2021年给予私家车、出租车司机及用户的补贴,由2020年的1.239亿元,占总收益1.3%;增加至1.549亿元,占总收益19.9%;去年及今年上半年补贴占比更达23.7%及23.5%。打补贴战需要财力,嘀嗒截至今年6月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5.34亿元,相信这正是其誓要冲击港股的苦衷。

事实上,嘀嗒自成立以来共进行了5轮融资,获包括IDG、腾讯、高瓴、京东、蔚来等多家知名机构参投,累计投资额约18亿元;但是自2018年6月后,长达5年没有新融资,原因极可能与最后的D、E轮融资每股认购价0.4954美元,较C轮融资的认购价0.8727美元,大跌逾43%,即使公司随后按反摊薄条款无偿向C轮股东发行额外优先股作补偿,把每股认购价降至0.7184美元,也难填补损失所致。

嘀嗒面对强手围攻,急需融资打翻身仗,趁上半年业绩略有改善再递表;但是即使获港交所接纳,恐怕也要面对估值考验。嘀嗒E轮融资投后估值约30.26亿元,以今年上半年收入3.96亿元,年度化计算,市销率约3.82倍,目前港股未有同类股份,上市的网约车平台只有主力做货运的快狗打车(2246.HK),但该公司未录得盈利,上市后股价一泻千里,最新市销率仅0.8倍,两者差距明显。即使嘀嗒盈利表现较佳,但考虑到经营环境恶化,市场亦一直关注顺风车监管问题,如何定出公司、早期投资者及市场均接受的估值会是一个重大考验。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Zijin does resources

简讯:紫金矿业申请分拆国际黄金业务在港独立上市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899.HK)宣布,其国际黄金开采部门已于周一向港交所提交分拆上市申请。公司补充称,港交所已确认其可推进分拆及独立上市计划。 在公告发布的同时,紫金黄金国际有限公司的上市申请文件也于周一在香港交易所网站刊载,由摩根士丹利和中信证券担任承销商。公司披露其营收从2023年的22.6亿美元攀升至近3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33%,部分受益于金价飙升。同期利润从2.3亿美元跃升至4.81亿美元,增长逾一倍。 紫金矿业于5月首次披露剥离紫金黄金国际分拆上市的意向,称此举将加速国际化进程、提升资本管理效率并强化离岸融资与并购能力。分拆方案已于6月26日获得公司股东大会批准。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获本地300倍超购 泰德医药首挂半日升3.76%

多肽CRDMO企业泰德医药(浙江)股份有限公司(3880.HK)周一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盘初一度涨近4%,至中午收市报31.75港元,升3.76%。 据招股结果,香港公开发售接获300.15倍超购,按回补机制,公开发售股份已增至840万股,占发售总数50%。国际发售录得2.43倍认购。最终发售价30.6元为上限定价,集资净额4.29亿港元(5,500万美元)。 泰德医药是次全球发售1,680万股,基石投资者包括石药集团及腾讯前高管吴宵光创立的微光创投,两者分别认购500万美元股份。公司去年收入4.42亿元,年增31%;净利润年增20.9%至5,917.3万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Unisound makes trading debut

新闻概要:云知声上市为投资者提供垂直整合型AI解决方案

这家面向多元商业客户的人工智能服务商通过香港IPO募资4,100万美元,未来数月或通过增发股份募集更多资金 阳歌 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678.HK)于本周一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为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具有广泛潜在商业用户基础的全集成人工智能选项。 云知声通过出售156万股股份,每股定价为205港元,成功募集了2.06亿港元(约合2620万美元)资金,其中约三分之一的股份分配给了三家基石投资者。此次发售的股份仅占公司总股本的2.2%,这一比例相对较低,如果市场需求强劲,云知声可能会在未来数月内进行一轮或多轮增发,以筹集更多资金。 云知声股价开盘无升跌,报205港元,公司市值达到了145亿港元。 作为中国AI领域老牌企业之一,云知声成立于2012年,创始人黄伟和梁家恩均具有科学背景。公司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以及早期在语音识别和认知智能方面的研究积累,已经打造了数十款垂直整合型产品,目前公司产品主要面向来自多个行业的商业客户进行销售,包括医疗、保险、日常生活和交通运输等。 云知声的AI服务能够帮助客户更高效地运营其业务流程,而支撑这些服务的是其2016年开始建立的Atlas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在Atlas的基础上,公司于2023年推出了自研的山海大模型(UniGPT),这是一款600亿参数的大型语言模型(LLM),也是公司面向客户的云知大脑(UniBrain)技术平台的核心。 云知声去年营收增长29%,从2023年的7.27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9.39亿元人民币(约合1.31亿美元)。公司把营收分为两个主要类别:医疗保健和“生活”。“生活”类别占去年总营收约80%,涵盖了来自智慧交通和智慧生活领域的客户。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前五大客户营收贡献占比仅约四分之一,这一比例相对较低,表明云知声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这在中国AI领域中相对罕见,业内大部分公司往往依赖少数几个客户来获取大部分业务。 去年公司毛利率达到38.8%的较高水平。然而,与AI领域的许多公司一样,云知声的研发支出较高,导致其经调整净亏损去年扩大了22%,从2023年的1.37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了1.68亿元人民币。到去年年底,公司的现金余额下降到了1.56亿元人民币,不过,新募集的IPO资金应该会有助于公司在未来实现盈利。 按照IPO价格计算,云知声的市销率(P/S)为14倍,与其在香港上市的同行相比,这一数值看起来相当强劲。相比之下,规模更大的商汤(0020.HK)和第四范式(6682.HK)的市销率分别为12和43倍。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椰子水第一股 if首挂午收升44%

椰子水品牌if母企IFBH Ltd.(6603.HK)周一在港首日挂牌,开市股价即升58%报43.9港元,之后股价略回软,中午收市报40港元,升44%。 公司发售4,166.7万股,每股定价27.8港元,录得超额认购2,681倍,国际配售则接近足额,集资净额近10.73亿港元。 集资所得的30%用于加强仓配能力,22%用于品牌建设,13%用于巩固中国内地市场地位及拓展澳洲、美洲及东南亚业务,20%在亚洲、北美或澳洲进行收购,10%用作一般营运资金,余下5%用于提升产品开发能力。 if是内地椰子水的一哥,销量自2020年开始,连续五年位居榜首,市场占有率达34%。if自2016年开始,在香港市场已连续九年销量第一,市占率达到6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