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某日本零售商的模仿者在罗马开了第一家意大利分店,据预测,它的全球业务将出现反弹

重点:

  • 名创优品近期进军意大利,是其全球快速扩张的一部分,这个外观花哨的小型连锁店瞄准的是冲动型买家
  • 相较之下,该公司的高估值反映了其更大的增长潜力,及其将零售与娱乐合二为一的购物场所定位

阳歌

疫情期间,品牌杂货零售商名创优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Miniso Group Holding Ltd.,纽交所:MNSO)依靠实体店的业务遭到严重破坏,但它不为所动,很是厉害。按照既定的计划,公司刚刚宣布在意大利开设第一家店,迈出了其全球扩张的最新一步。

这家公司没能赶上好时候。它外观花哨的连锁小店销售各种小摆设和小玩意,看起来很像日本著名零售商无印良品(Muji)的高度降级版。该公司去年10月在纽约上市,正值全球新冠疫情的高峰期,当时它的大量海外门店仍处于关门或限时营业状态。

但名创优品还是将目光专注于未来,通过这次最新的扩张,为其期待的疫情消退后的强劲复苏打下基础。

该公司周一宣布正式进入意大利市场,在罗马市中心开了一家店,本月底前还要另开三家。名创优品指出,由于防疫措施,它只能将狭小空间内的顾客限制在14人以内,并补充说,人们在外面排队等候进店。

在此,我们可能需要略带怀疑,因为花钱找人来排那么短的一个队并非难事(名创优品还提供了一张照片为证)。但出于好奇心或者因为疫情在家关太久等缘故,总是能让一小群人聚集起来。而且,14人的人数限制太少了,要聚集起那么小一群人,怎么都不是难事。

撇开这些无足轻重的事实不谈,我们再来看看名创优品多少有些独特的商业模式。该公司追逐的主要是冲动型买家,在他们因为其他事情外出时,引诱他们进入玲琅满目的店铺。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与电影院这样的娱乐场所更具可比性,人们来到这些场所只是为了出门去玩。

这与沃尔玛(Walmart)或者家乐福(Carrefour)这样更具目的地风格的购物场所是不同的。人们来到这些地方是为了购买特定的商品,而它们正面临着来自电商的越来越大的压力。

名创优品商业模式的第二个关键元素是,它的多数店铺是加盟形式,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不断增长的海外市场,莫不如此。以意大利为例,它的合作方是一家服装经销商,为几家当地的连锁店供货。这样做既降低了公司的成本,也减少了公司面临的风险,使其得以专注于店面设计,并为每个市场提供正确的产品组合。

最后是价格因素,根据公告,意大利新店80%的商品价格“不高于7欧元”。这意味着买一两样东西的价格,就跟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大致相当,这强化了这样一种概念,即去一趟名创优品可以为视为一种伪装成购物的低成本娱乐形式。

全球扩张

不同于那些业务主要放在国内市场的中国零售商,名创优品是为数不多在国外取得相当成功的零售商之一。该公司表示,它的业务遍及本土市场之外的80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去年的招股书显示,该公司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中国。

它的最新财报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其国际门店数量大约占到4514家门店总数的40%,与一年前持平,但此前,中国之外的门店比例一直在增长。它的海外扩张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市场,由于意大利是一个利润更为丰厚的发达市场,这使得进军意大利稍微更具意义。去年10月上市时时,该公司仅有1.3%的收入来自欧洲。

名创优品在去年最后三个月,遭受了与疫情相关的沉重打击,收入下滑18.1%至23亿元(3.52亿美元)。由于全球大部分地区因为疫情采取了种种限制措施,其国际业务的跌幅更大,达到51.3%至4.63亿元。名创优品还说,由于中国市场在去年年底已经基本恢复正常,来自该市场的收入同比大体持平。

展望未来,该公司对本季度的业绩做出了强劲预测,预计营收将同比增长35%~47%。考虑到在疫情高峰期,中国的零售商遭到严格的限制,它在中国的大部分门店去年第一季度有两个月处于关闭状态,这个增长比例并不会让人意外。

在利润方面,名创优品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勉强实现了小幅盈利,这要归功于它在前一个季度出现了巨额亏损后,其中国的大多数门店在年末恢复到了更为正常的状态。

该公司的股价在去年IPO之后稳步上升,由于投资者看好其相对独特的市场定位和增长故事,股价一度高出发行价75%。自那以后,它的股价有所回落,但仍然高出发行价近40%。

分析师预测,该公司今年将恢复盈利,使其市盈率达到近90倍这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不过根据对2022年的盈利预测,这个数字将降至40倍。相比之下,类似沃尔玛这样规模更大、知名度更大的零售商,市盈率在15倍到30倍之间,这反映出它们的增长潜力有限。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文远知行港股首挂破发 全日收跌近一成

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0800.HK, WRD.US)周四在港交所首挂低开7.8%,随后跌幅扩大,至中午休市报24.4港元,跌9.96%。 已在美国上市的文远知行公布,此次发行8,825万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获72.44倍超购,触发回补机制,最终配发占比增至20%,国际发售占80%,获8.85倍超购。最终发售价为每股27.1港元,净筹约22.64亿港元(2.91亿美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约40%用于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另外40%用于加快L4级车队的商业化量产或运营,约10%用于建立营销团队和分支机构,余下10%用于一般营运资金。 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近两亿元,同比增长32.8%,亏损达7.92亿元,按年收窄约1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定价远低目标 小马知行午收仍跌13%

自动驾驶出租车营运商小马智行股份有限公司(2026.HK, PONY.US)周四首在香港挂牌,开市报124港元,较招股定价139港元低近11%;中午收市报121港元,跌13%。 自小马智行在上月28日在港公开招股后,其在美上市的存托股份持续受压,周三收市报16.25美元(126.75港元),过去一周下跌23%。 小马智行经调整后的发售量为4,824.9万股,招股价最高不超过180港元,是次定价远低于目标价近23%。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近15倍,国际配售超额6.7倍,集资总额67亿港元 公司在中国4座一线城市提供L4自动驾驶服务,现时拥有自动驾驶的士超过720辆,另有170辆自动驾驶货车。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同比升43.3%至3,543.4万美元,但亏损按年扩大87.2%至9,608.6万美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iducation provides vocational education

收入下滑亏损扩大 嗨学网光环何在?

为追寻难盈利之路,中国第四大线上职业教育机构嗨学网,冀借人工智能(AI),为业务注入成长动力 重点: 嗨学网已在香港申请上市,但今年上半年收入下滑与亏损扩大,恐削弱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中国房地产持续低迷,作为中国建筑行业技能培训的龙头企业之一,亦面对一定负面因素    谭英 北京嗨学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希望借上周提交的香港上市申请,让投资者了解中国职业教育培训的市场潜力。然而,公司本身也可能从投资者那里上到一课——由于业务与中国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关联密切,投资者或许会选择观望。 嗨学网此举或意在试探市场对其投资兴趣,公司是中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服务提供商,同时也是应急安全领域的第二大线上职业能力培训机构。 截至2025年上半年,嗨学网毛利率达85.8%,这一数据显示公司在盈利能力方面表现亮眼。公司希望能追随中国职业教育龙头——中国东方教育控股有限公司(0667.HK)的脚步。后者于2019年在港上市,筹资6.25亿美元,当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类IPO。 不过,投资者对中国东方教育的态度并不友善。自公司上市以来,股价已下跌约一半。话虽如此,中国东方教育今年上半年毛利率仅为59%,远低于嗨学网,但其收入与盈利表现明显更为健康,同期分别增长10%与48%。相比之下,嗨学网在同一期间仍处于亏损状态,收入亦出现下滑。 嗨学网自2010年推出首个职业学习品牌“嗨学课堂”以来迅速成长,并于2018年推出高端职业资格培训品牌“精进学堂”。然而,公司自2022年起便持续录得亏损。正如前文所述,其核心产品集中于建筑领域相关职业,而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数年陷入低迷,对其业务构成压力。 嗨学网旗下第三个品牌“数培通”主打企业客户培训服务,但表现相对疲弱。由于房地产市场持续下滑,多数企业不愿投入资金培训建筑工人——在新建工程活动低迷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已相当充足。 雪上加霜的是,嗨学网近年屡成消费者投诉焦点。据中国媒体近期统计,公司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8,414宗投诉。就在公司提交上市申请的同一天,仍有人投诉被诱导购买高价课程,之后退款遭拒。类似的投诉早在2020年便已出现在央视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调查节目,成为公司长期面临的负面问题之一。 根据申请文件,嗨学网的市场推广支出占收入比例超过60%,这不仅可能解释公司长期亏损的原因,也反映其激进的销售策略或与投诉潮相关。文件还显示,截至今年6月,嗨学网的销售与行销团队人数占其员工总数的八成。 业绩反转 直到最近,嗨学网的亏损仍在收窄,收入似乎也走在稳健成长的轨道上。公司所处的中国职业教育市场,在北京政策大力支持下,一度被看好将迎来高速增长。根据申请文件引用的研究数据,中国线上职业技能与资格教育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375亿元(约52亿美元)增至去年的469亿元。嗨学网在该产业中排名第四,市场占有率约1.1%,并在细分的建筑类职业资格培训市场位居第一。 2022年至2024年间,嗨学网收入增长约28%,由4亿元升至5.1亿元,同期亏损减半,从1.8亿元降至9,070万元。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付费用户达430万名。 然而,这些正面趋势在今年急转直下——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按年下滑5.5%至2.3亿元,亏损则倍增至1.58亿元。唯一持续改善的指标是毛利率,从2022年的78.6%提升至2024年的81.6%,并于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升至85.8%。 由于嗨学网近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下的建筑类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因此不难看出,公司业绩近来下滑的主因,正是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其建筑行业培训与资格服务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的68.2%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9.5%。 那么,在业绩乏力、难以激起投资兴趣的情况下,嗨学网为何仍认为此刻是推动卜市的时机?公司给出的答案是——人工智能(AI)。嗨学网相信,AI技术的导入,将有助于改善公司表现。公司于2024年开始探索大模型AI的应用,并在2025年成立独立的AI创新团队,在随后六个月内推出逾30个AI智能体。 根据申请文件,公司已测试一款AI助教工具,自2024年9月上线以来,已协助批改超过13,000份作业;而于2025年8月推出的AI行销助理,已协助分析超过10万个商机。此外,公司于2025年5月试运行的会员制产品,短短数月内便吸引了21,000名付费用户。 嗨学网的另一项利好因素,是其近年业务正逐步扩展至建筑领域以外,包括应急安全、财会金融、法律资格与医疗卫生等新板块。 公司主要业务来自“嗨学课堂”与“精进学堂”两大品牌,收入由2022年的3.8亿元增至2024年的4.8亿元。“数培通”品牌下的企业服务,于2022年贡献收入2,100万元,但收入占比已从当年总收入的5.3%,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仅1.8%。 按行业划分,今年上半年建筑相关的个人培训服务收入为1.4亿元,占总收入的60.9%;应急安全培训占21.6%;其余则来自“其他”类别的职业资格考试课程。其中,应急安全资格考试业务成为公司最具潜力的成长引擎,其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13.3%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21.6%。 嗨学网计划将IPO募资用于升级其建筑与应急安全类课程,并扩展至医疗健康、銀发经济及新能源等新领域,同时打造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募资款项中,最大部分将投向AI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收集与研发等项目——这些领域潜力可期,但也需要进一步审视其实际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公司营运效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I companion

“懂你”的生意:AI陪伴撬动情感经济

AI不只懂得回答问题,还开始“懂你”。从恋爱陪聊到情绪安抚,AI陪伴正悄然改变人与科技的关系    李世达 在全球生成式 AI(Gen AI)应用正迅速多元化的浪潮中,“AI 陪伴”这一细分场景正悄然崛起。根据《哈佛商业评论》调查,情感与心理陪伴已跃升为生成式AI最常见的使用场景之一,用户使用频率甚至超越文字生成与翻译服务。这显示人们对科技的期待,正从“帮我工”转向“懂我、陪我”。 想像一下,当夜深人静时,睡前拿起手机,陪你聊天看剧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一个更懂你的AI。 在美国,AI陪伴正以“虚拟人格”为主导。早期的代表是聊天机器人Replika,至今累计用户超过3,000万,其中近半数设定AI为“恋爱伴侣”。随后兴起的 Character.AI让用户能自创角色、与名人AI对话,短短一年吸引上亿次互动。最新爆红的AI Bro则主打“陪用户刷Tinder、聊日常”,透过浮窗陪伴用户一同浏览手机内容,就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做实时交互,上线数周即冲上美国Apple Store总榜前十,日下载量高达七万次。 在中国,AI陪伴的应用更加“贴地”。以近期爆红的“逗逗游戏伙伴”为例,主打“AI陪玩+陪聊”。用户可让AI语音助手陪打《王者荣耀》,或在夜里听它讲故事、模拟闲聊。该公司接受传媒访问时声称,月活用户已突破200 万,并计划拓展至海外市场。其背后采用的模型基于MiniMax技术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大模型通义千问(Qwen)微调整合。 另一家AI陪伴新创稀宇科技 (MiniMax),则被视为目前中国最具潜力的“AI人格工厂”。旗下的语音聊天应用Talkie,能让用户自创虚拟角色,与AI进行情感互动,至今年全球用户突破一亿,月活用户数超过1,100万,其中女性用户数约占48%。该公司由前商汤科技高管闫俊杰创立,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0700.HK)、阿里巴巴与红杉中国。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该公司已秘密提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目标年内挂牌。 为“懂我”付费 中国市场的特点是快,从模型到App上线平均只需三个月。根据QuestMobile数据,AI陪伴应用的使用高峰集中于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主力人群是18至35 岁年轻人。这些人不一定孤单,但他们愿意为“懂我的AI”付费。 据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的报告,“全球 AI Companion 市场规模”于 2025 年估值约3,667亿美元,预计至 2035 年可达9,721亿美元,2026至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