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wout revenue growth in India, Octillion Energy vying for IPO for a second time

电动车电池系统开发商幂源科技今年印度业务大幅增长,近期更拿下塔塔汽车新订单,冲刺港股IPO士气大振

重点:

  • 今年前四个月营收9.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88%
  • 印度业务收入虽急增,但毛利率急跌

李世达

去年曾因五菱宏光Mini EV砍单而营收大幅下滑的幂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近期在印度的业务大幅增长,今年前四个月营收较去年同期大增88%,公司也再度递表,趁势冲刺港股上市。

来自安徽合肥的幂源科技,是一家乘用电动车电池系统开发商,在印度与美国均有开展业务。公司主要设计、制造及销售电动车的定制电池系统,其次提供储能解决方案及电池管理系统。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于2023年,按出货量计,幂源是中国乘用纯电动汽车的第四大动力电池系统供应商,市场份额为5.1%。

幂源近年的发展可说是大起大落,2022年受惠于“国民神车”五菱宏光Mini EV大卖,幂源由亏转盈约1亿元,但在2023年由于相关补贴政策结束,客户订单大减,幂源营收下滑43%,少赚47%,股东应占溢利只剩下约5,300万元。

印度收入大增

不过,随着公司印度业务的扩大,新的增长动力正在浮现。根据申请文件,2024年前四个月公司营收9.5亿元,同比大增88%,股东应占亏损约2,911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3%。

从地区看,今年前四个月,公司中国业务收入为5.3亿元,同比增长35%;来自印度的收入则录得3.9亿元,是2023年同期1亿元的2.9倍,占整体收入比例也从20%增至41.9%。

公司表示,印度收益大幅增加,主要归因于当地主要客户订单上升,其客户是印度领先的电动车制造商。根据相关报道,幂源在印度的主要客户,应是印度最大汽车品牌塔塔汽车(TTM.US)。今年上半年,塔塔的电动汽车在印度的市占率高达60%。

报道称,塔塔近期推出的新电动车Curvv,是首次在乘用车上采用了幂源科技生产的电池系统。此前,塔塔旗下电动巴士 Starbus EV 一直采用幂源电池系统。塔塔还表示,将扩大向幂源采购。

塔塔汽车目前一共推出四款电动车型,除Curvv外,电池系统都是由塔塔集团旗下的Tata AutoComp生产。Curvv其中一个版本,是塔塔首次在乘用车上采用中国公司生产的电池系统产品,引起不少讨论。

有分析认为,塔塔转向幂源是为了解决电池性能的问题,通过采用新的电池系统设计和不同类型的电池,寻求提高可靠性。Curvv分为55kWh版本和45kWh版本,前者仍使用Tata AutoComp组装的电池系统,仅后者采用幂源产品。

尽管印度政府努力实现“印度制造”目标,但目前印度电动车电池仍仰赖中国进口。值得一提的是,Curvv Tata AutoComp版本使用的是国轩高科(002074.SZ)的105Ah方型电池,而幂源版采购的则是亿纬锂能(300014.SZ)的15.2Ah圆柱型电池,都是“中国制造”。

毛利率跌逾九成

申请文件显示,公司在印度的电动车电池系统销量,由截至2023年前四个月的810个,增加至截至今年前四个月的12,604个,成长接近15倍。

然而订单虽爆增,却并未改善幂源印度业务的盈利能力,反而大大侵蚀毛利率。申请文件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印度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同期的18.8%,骤降至仅剩1.3%,几乎是做赔本生意,难怪公司持续亏损。

公司表示,毛利率大幅下降,主要因为毛利较高的电动巴士收入减少,原因是印度大选前政府减少采购订单。另外,首款乘用车电池系统产品毛利率相对较低,是为了“获取市场份额采取的定价策略”,加上从中国采购电芯产生的空运费用较高。公司强调,“正持续优化生产及采购效率,产品生命周期开始时产生的成本通常较高”。

总的来说,正式进军印度乘用车市场,或许是幂源二次递表的最大亮点。印度人口众多、市场基数大,且电动车市场份额仅约2%,印度政府企图打造“全球电动车制造中心”,目标在2030年将电动车份额提高到30%,发展潜力巨大。

不过,印度市场也面对基建不足、供电不稳、中印地缘政治纷争等不利因素。机遇在于,幂源在印度已有两家工厂,是少数能在本地制造及提供服务的供应商,按装机量计算,幂源印度是第二大纯电动车电池系统供应商。相较于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开始自研电池以降低成本,好好发展印度市场或许是一条出路。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老铺黄金折让4.5%配股筹27亿港元 用于增加黄金储备

珠宝零售商老铺黄金股份有限公司(6181.HK)周三公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约371.18万股新H股,较前一日收市价767港元折让约4.5%,预期净筹27.07亿港元。此次配股占扩大后H股及已发行股份总数的约2.59%及约2.1%。 公司表示,筹资所得七成将用于增加黄金存货储备,以应对圣诞、元旦及春节等销售旺季;一成用于门店拓展及现有门店优化与扩建;余下两成则用作补充流动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包括人才引进与营运支出。 老铺黄金上半年收入同比大增251%至123.5亿元,期内利润同比增285.8%至22.67亿元。公司曾于5月配股筹资约26.98亿港元,截至9月底结余约1,000万港元。 公司股价周三低开,至中午休市报707.5港元,跌7.76%。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六福第二季度销售表现理想

珠宝零售商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0590.HK)公布2026财年第二季度销售表现,截至9月底止,与首季度比较,整体零售值环比升18%、零售收入升15%,同店销售升10%。 六福于香港、澳门及海外市场的零售值及零售收入均按年升13%;内地市场第二季零售值按年升 20%。另外,香港同店销售较首季上升10%,澳门上升15%,海外市场上升13%。 公司在香港市场的黄金产品第二季度平均售价,由去年同期的12,600 港元升 27%至16,000 港元,而定价首饰产品则由4,800 港元升 27%至 6,100 港元 周三六福开盘跌0.6%报25港元,公司过去一年股价从低位上升逾9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On-site slaughter of live fish for sauerkraut fish: Is this Jiumaojiu's salvation or a pitfall?

酸菜鱼“活鱼现杀” 是九毛九的救赎或陷阱?

曾经的酸菜鱼王者,如今正用“活鱼现杀”赌一次重生。九毛九第三季数据显示,情况正在好转 重点: 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太二酸菜鱼同店日均销售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连续三季改善 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太二门店完成升级改造,公司计划于年底前突破200家    李世达 回望2020年在港交所敲钟的那一天,九毛九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922.HK)股价一路上攻,首日收涨近56%,当时许多人相信,这家以酸菜鱼料理风靡全国的餐饮企业,将成为新的巨头。 但五年后的画风却不是这样,九毛九最新市值仅剩约29亿港元,较巅峰近550亿港元蒸发九成以上;股价从最高38.4港元跌至2港元上下,跌幅高达95%,被投资人戏称“真的只值九毛九”。 转折出现在2024年,收入虽增长1.47%至60.74亿元,但净利润大跌87%至5,580万元,店铺层面经营利润7.48亿元,同比下降超30%。 九毛九的高光与失速,其实都来自同一套逻辑。2015年公司将资源由西北菜转向太二酸菜鱼,以“单品极致+标准化复制”策略高歌猛进,靠效率与翻台率打下全国市场。 这套打法在商场红利时期确实奏效,小店型、低人力、高出餐,太二成了年轻人社交的代名词。然而当酸菜鱼赛道全面扩张、消费分级与品类分流并行,单一爆品反而成为风险。 高价预制菜 特别是近年来的预制菜争议,让太二陷入信任危机,社交平台上“七分钟上菜”的影片一度发酵,加上公司推出预制酸菜鱼包,更放大了“工业化”的形象反差,尤其酸菜鱼是预制菜的一大品类,盒马工坊430g卖11.8元,山姆会员店1.5kg卖59.8元,而七分钟上菜的太二,最便宜一份也要约70元,被消费者归类到“高价预制菜”的不利位置。 对此,九毛九选择采取“鲜活”策略。今年3月起,公司推出“太二5.0鲜活模式”,强调“活鱼、鲜鸡、鲜牛”三鲜供应链,现杀现炒,并开放后厨,让顾客可视化整个过程。餐厅设计全面改造,菜单加入热炒与新品,满足多人用餐场景;品牌调性也从“规矩文化”转为“真心服务”,希望用体验重建信任。 不过,业绩难以立刻止跌回升。从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九毛九录得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净利润为6,069.1万元,同比下降16%。门店总数由771家降至729家,到第三季度末进一步缩减到686家。 太二仍为主要收入来源,上半年贡献19.5亿元,同比减少13.3%,翻台率同比从3.8次降至3.1次。人均消费则从71元上升至73元。同店销售额则按年跌19%至15.4亿元。 到了第三季度,调整趋势开始显现。截至9月底,太二同店日均销售额同比降幅收窄至9.3%,已连续三季收窄;翻台率回升至3.3次;人均消费74元亦较上半年的73元有所增加。 “鲜活”之道 管理层指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门店实现同比正增长,显示“太二5.0鲜活模式”逐步发挥效用。截至9月底,已有106家门店完成升级,年底目标超200家,两年内覆盖全部餐厅。 强调“鲜活”意味着增加成本。公司曾透露,活鱼损耗、冷链配送与新增人员使单店毛利率下降约1至2个百分点,但随着集中采购与规模效益显现,管理层预期中期毛利率有望回升。 餐饮市场快速变化,但不少餐饮品牌在上半年仍实现了逆势增长。如小菜园(0999.HK)和绿茶集团(6831.HK),均实现收入和营利的双双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绿茶以中央厨房模式运营,去年也被爆出其“佛跳墙”使用预制菜,因而撤下“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招牌。然而其出品融合多种菜系,经常推陈出新,加上采取小店模式深耕下沉市场,今年上半年收入录得同比23.1%的增长,经调整净利润达2.51亿元,增幅高达40.4%。显示同一套标准不能应用在所有个案上。 目前九毛九市盈率约69倍,远高于小菜园的17.9 倍与绿茶的11.9 倍。这一差距主要反映出九毛九盈利基数过低,股价大幅下滑的同时盈利也在快速萎缩,投资吸引力仍有限。 餐饮的本质是好吃、实惠、放心,能否把这三件事重新做到极致,决定未来的成长,使用“预制菜”与否其实并非成败关键。讲究“鲜活”而放弃效率,是让九毛九重回增长曲线,还是陷入另一个增长陷阱,值得后续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乐舒适香港上市获中证监放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已正式为乐舒适有限公司的香港上市计划备案,标志这家在非洲售卖纸尿裤及卫生巾的销售商,跨过了IPO的一大门槛。据上周五于证监会官网发布的文件,公司计划在本次上市发售1.48亿股。 乐舒适今年1月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初步上市文件,并于8月作出更新。 更新文件显示,公司今年前四个月实现营收1.6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4亿元增长15.5%。当期婴儿纸尿裤贡献71.8%的销售额,卫生巾占比达18.5%。期内的利润同比攀升12.3%,由去年同期的2,770万元增至3,110万元。 根据初步申请文件援引的第三方市场数据,按营收计乐舒适占非洲婴儿纸尿裤市场17.2%的份额,稳居市场第二。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