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IN.US
Uxin gets $30 million lifeline fro Dida

这家二手车运营商将获得滴答出行的1,500万美元资金,相当于其3月底现金储备的三倍多

重点

  • 嘀嗒出行将通过购买750万美元的股票和提供750万美元的贷款,为现金吃紧的优信提供1,500万美元资金
  • 优信截至3月底只有330万美元现金,公司虽不断发出财务面临挑战的警告,但正力争二手车超级卖场模式实现盈利

阳歌

有没有想过,整整两年都是靠“生命维持系统”去生活是什么感觉?

优信有限公司(UXIN.US)就是这种感受,在整整两年时间里,随着它争分夺秒地想要证明自己二手车超级卖场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公司不断让投资者注意其财务状况的不稳定。上周,优信获得了共享出行公司嘀嗒出行(2559.HK)1,500万美元的新融资,这是一票虽小但却很重要的信任票。

虽然金额看起来并不大,但它是优信截至3月底现金持有量2,330万元(330万美元)的三倍多,上年同期这个数字是9,270万元。这反映优信在努力让新商业模式实现盈利时,它消耗现金的速度有多快。这笔最新注资金额规模之小,足见它必须尽一切努力筹集资金才能维持运营。

但至少还有人愿意给优信提供资金。它早期的支持者之一是电动汽车(EV)初创公司蔚来(NIO.US; 9866.HK)。但由于在中国过热的电动汽车市场上面临现金挑战,蔚来已停止提供资金。优信还得到其超级卖场所在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不过这些资金大部分都投入到合肥和西安的两个门店。

来自嘀嗒出行的最新融资分为两部分。根据优信嘀嗒出行上周五同时发布的公告,嘀嗒出行将以相当于每股美国存托股票(ADS)1.4575美元的价格,购买价值750万美元的优信股票。相较于优信过去60个交易日的股价折让约17%,考虑到优信的情况不稳定,似乎是合理的折让。根据我们的计算,这笔资金将让嘀嗒出行获得1%至2%的优信股份。

此外,嘀嗒出行还将以贷款的形式,再向优信提供750万美元。这笔贷款的期限相对较短,只有18个月,这表明嘀嗒出行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向这个合作伙伴提供长期贷款。嘀嗒出行表示,希望在中国快速增长的二手车市场,与优信实现协同效应,部分是通过它的共享出行平台,向自己的司机销售优信的二手车。

嘀嗒出行在公告中表示:“本公司期望通过与优信的合作,在平台上为私家车主提供更多售后服务,促进二手车交易,吸引更多私家车主,以提升我们的客运能力。”

这笔交易并没有让优信投资者太兴奋,但他们也没有对此不满。周五,公司在纽约交易的股票小幅上涨0.7%,但由于投资者对其长期生存能力的担忧,该股年初至今已下跌78%。嘀嗒出行的投资者也没那么满意,周五公司在香港交易的股票下跌8%。

说实话,这笔投资的规模并不大,如果优信无法偿还贷款,嘀嗒出行可能亏得起这笔钱,不会太痛苦。反而是嘀嗒出行投资者的消极反应,可能反映对投资一家财务状况不稳定公司的普遍担忧。

业务进展缓慢

我们将在本文的后半部来看看优信目前的处境,由于现金水平较低,它的情况很不确定。公司还卷入恶性价格战漩涡,激烈的竞争和中国经济放缓,导致消费者日益谨慎,正重创中国二手车市场。

长远来看,经济放缓其实有可能对优信有利,因许多原本坚持购买新车的消费者降级计划,转而购买质量上乘的二手车。在这方面,与中国数千家较小的二手车经销商相比,优信应该具有天然优势,因它的规模让它具备更多资源进行汽车翻新,并提供保险和维修等利润更高的售后服务。

这一模式与美国巨头Carmax(KMX.US)和AutoNation(AN.US)所采用的模式类似,两家公司都通过超级大卖场的形式销售二手车,获得稳定的业务和利润。当然,优信需要首先解决它的生存问题,才能看到自己最终实现盈利的那一天。

为此,优信在7月底发布截至3月份的最新季报中,向投资者展示实现运营盈利的可能性。期内调整后的EBITDA亏损为4,000万元,与去年同期的4,100万亏损大致相同。但公司指出,截至今年3月的12个月里,其调整后EBITDA亏损与上年同期相比,缩小了40%至1.76亿元,因期内其毛利率从1.2%大幅提高至5.9%。

随着业务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优信相信在截至今年12月的三个月内,它可以实现调整后的EBITDA盈利。

亏损收窄之际,优信在经验和规模方面得到提升,其盈利能力也正在提高。公司截至3月的三个月内(这是公司财年的第四季度),收入同比下降7.2%至3.19亿元。当季汽车零售量实际上增长了38%达到3,124辆,显示价格战正削弱其价格。与此同时,由于运营效率的提高,公司当季的收入成本下降了24%,远远超过收入下降的速度。

公司预计当前财年将恢复收入增长,今年将再开设两到三家门店,作为现有两家门店的补充。优信表示,预计截至6月的三个月营收将达到3.9亿元至4.1亿元,按中间值计算,这将比上年同期强劲增长38%。此外,公司预计截至明年3月的财年,零售销量将同比增长150%以上。

这样的增长,再加上截至12月的季度调整后EBITDA的里程碑式上升,对公司来说意义重大,减轻持续需要新现金的压力。相信假以时日,公司将能实现新的里程碑。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赛力斯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中国证监会官网周四公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H)已获中证监批准赴港上市。该上市计划完成备案登记,为后续推进扫除了关键障碍。 赛力斯拟通过本次IPO发行约3.31亿股,此举将与其上海上市形成互补,公司已于4月向港交所提交初步招股说明书。 上市文件显示,赛力斯旗下“问界”品牌(Aito)新能源汽车2024年实现营收1,45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358亿元增长三倍;毛利率由7.2%升至23.8%。公司2024年实现59亿元盈利,成为全球第四家达成盈利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周五赛力斯股价在上交所上涨5.8%,今年以来累计涨幅约18%。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吉宏股份预告首三季盈利翻倍

跨境社交电商企业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603.HK; 002603.SZ)周四公布,预计2025年首三季录得净利润2.57亿元(3,600万美元)至2.7亿元,按年大增约95.1%至105.3%。 公司表示,受惠于跨境社交电商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及纸制快消品包装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整体营收与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公告,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亦达2亿元至2.1亿元之间,同比升幅在65%至76%之间。 吉宏股份成立于2003 年,总部位于厦门,2016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本业原是纸制包装,初期以产品设计和营销为基础,在识别消费者需求方面累积相当经验,随后开始拓展跨境社交电商业务,采取“信息找人”的推广方式,实现“货找人”的跨境社交电商模式。 今年5月,吉宏股份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至今股价累升63.2%。盈喜发布后,公司股价周五高开,至中午休市报18.34港元,升2.17%。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ingdong Industrials does industrial e-commerce

京东工业获中证监备案 距港上市一步之遥

这家中国领先的工业品采购B2B交易平台,上市申请已获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 重点: 京东工业的港股IPO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为上市铺平道路 按40亿至70亿美元估值区间测算,公司此次募资规模可能超10亿美元   阳歌 历经三年等待,电商巨头京东集团(JD.US; 9618.HK)旗下最新业务单元终临近上市。我们作此项研判的依据在于,中国证监会官网最新发布的备案通知书显示,京东集团旗下B2B平台京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JINGDONG Industrials, Inc.)此前搁置的香港公开募股,已获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此类备案是中资企业赴海外(主要面向美国及中国香港)上市必须跨越的关键监管门槛。 中国证监会公告显示,京东工业计划发售2.53亿股普通股。公司2023年首次申报赴港上市,去年二度提交申请,今年3月又进行新一轮申报,但申请本月底即将失效,意味年底前公司很可能重新提交申请。 与聚焦消费者市场的国内电商企业不同,专注企业级产品服务的京东工业将为投资者提供差异化标的。相较于面向消费者的B2C模式,企业采购单笔交易规模通常更大。然而,大宗订单往往伴随更薄的利润空间。 京东工业正是典型例证,公司2024年毛利率仅16.2%,显著低于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同期的41%和拼多多(PDD.US)截至六月的全年58%的水平。这种差异也有助解释,为何阿里巴巴将其2007年上市的B2B业务“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最终退市,此前该业务上市五年间股价长期低迷。 尽管如此,凭借庞大业务体量及中国市场规模优势,京东工业仍具相对吸引力。公司在MRO(指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工业品服务(涵盖办公清洁耗材及生产维保工具等)领域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据3月呈交的上市文件中第三方数据显示,其立足的中国工业品供应链市场规模,2024年达11.4万亿元人民币(约合1.6万亿美元)。 京东工业指出,2024年庞大市场的数字化渗透率仅6.2%,但预计2029年将升至8.2%。伴随数字化进程加速,公司深耕的中国工业供应链科技与服务市场规模,有望实现近10%的年均复合增长,从2024年的7,000亿元增至2029年的1.1万亿元。 虽未在3月的申报文件中披露具体募资目标,但本次IPO获得诸多重量级机构加持,美银、高盛及海通担任承销商,中信证券与瑞银出任财务顾问。据悉,2023年申报时拟募资10亿美元,考虑到当前香港IPO市场热况,若该公司提高募资额度也在意料之中。 重量级机构背书 2017年,京东工业自京东集团拆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继京东集团、京东健康(6618.HK)、京东物流(2618.HK)及德邦股份(603056.SH)后第五家上市公司。京东曾于2020年推动旗下京东科技申报科创板,去年也为旗下产发业务提交类似方案,两项计划均未能成行。 估值方面,京东工业2023年通过3亿美元融资实现67亿美元估值,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及阿布扎比政府主权基金Mubadala。 若此前成功上市,其估值大概率难以维持。然而,当前港股反弹叠加近年最活跃IPO市场窗口期,局面已明显改观。参照全球MRO龙头应用工业技术(AIT.US)与固安捷(GWW.US)当前约25倍市盈率及2.5倍市销率的交易水平,若京东工业适用相同估值倍数,依其2024年销售额及调整后利润测算,公司估值介于40亿至70亿美元之间。 相较于当前多数企业增长乏力甚至营收萎缩的整体环境,京东工业的财务状况相对稳健。其核心优势在于轻资产运营模式,主要采用客户需求归集后向供应商下单的机制,显著降低存货风险。这与京东集团主站B2C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后者需先行采购商品储备库存,再根据订单向消费者分批发货。 公司在申请文件中称,“该模式下,大量订单实现了供应端直发需求端。我们以轻资产的运营模式,打造了一个可扩展的业务,使我们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快速扩大规模。” 京东工业的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从2023年的173亿元增至2024年的204亿元,同比增长18%。虽然增速尚属稳健,但需指出,该增幅已较上一年度23%的水平显著放缓。 公司约94%的营收(去年占比)来自产品销售,其余为服务贡献。但服务对毛利润的贡献率明显更高,去年约占总量三分之一,反映出其毛利率远高于产品销售业务。不利因素是,过去三年服务收入停滞,所有营收增长均依赖产品销售提升,最终拉低整体毛利率。 尽管如此,公司盈利表现仍具相当吸引力,2024年净利润7.62亿元,调整后净利润达11亿元。对投资者而言,京东工业凭借其主导的市场地位,整体上看起来相对有吸引力。这些优势叠加当前港股IPO市场热潮,应可转化为强劲的市场认购需求,但投资者无疑将密切关注其最终定价策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长风药业招股集资6亿港元

药物生产商长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652.HK)周五发售4,119.8万股,一成作公开发售,每股售价14.75港元,集资总额约6.01亿港元。招股于10月2日截止,并于10月8日挂牌。 集资所得的40%用于吸入制剂候选产品的持续研发,及为临床开发提供资金;约20%用于为多个管线计划及技术的临床前研发提供资金;30%用于设备采购及生产管理系统的扩张与升级。 长风药业去年收入升9%至近6.1亿元人民币,录得2,109万元盈利,按年下跌33.5%。今年首季度的收入1.36亿元,按年跌2.7%;期内录得1,281.5万元盈利,按年升逾倍。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