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9.HK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provider’s half-year earnings were well received by investors, aided by a broader rally on the Hong Kong stock market.

财报公布后,恰逢港股气氛转热,中教控股的股价持续上行

重点:

  • 最近两年,中教控股已经暂缓收购新学校脚步,但半年来在新校区建设方面的资本开支高达20.3亿元
  • 中教控股账上的现金储备总额为45.3亿元,有息负债率为24.7%,财务状况较为稳健

 

莫莉

在中国的教育类股票中,民办高职教育一向因学费高、收费周期长,而且销售费用低,被视为具有稳定收益的投资目标。即使在2021年中国政府的“双减”监管风波中,高职教育由于面向大学生而独善其身,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更获得资本青睐。但是,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放缓,行业内部竞争加剧,部分民办教育集团也陷入大幅并购扩张后,无力还债的困境。

作为港股民办高校市值最高、拥有学校最多的企业,中国教育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教控股,0839.HK)有着“三本之王”的称号。上周五,这家企业公布截至2024年2月29日止的中期业绩。期内实现收入32.84亿元,同比增长18.3%,净利润也上涨9.6%至10.71亿元,重新回到增长轨道。

财报发布后,恰逢港股气氛转热,恒指连续上扬,截至上周五,中教控股的股价连续三个交易日上行,累计涨幅为11.5%,一扫过去半年来因净利润下滑带来的阴霾。中金、华西证券、东吴证券等券商均对中教控股的财报给出正面评级,中金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该企业内生增长稳健,截至2月29日,全日制新生人数按年增长8.5%至27.1万人,主要得益于提前扩容量、提高教学质量、国际化产教融合等方面的投入。

从具体业务分部来看,由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组成的国内市场分部贡献了26.68亿元,同比增长19.2%,主要由国内市场的在校学生人数及学生平均收入增长带动;国际市场分部则表现平平,期内贡献收入1.05亿元,同比下降1.86%。

对于民办高等教育集团而言,学生规模和学生的平均学费是决定收入的两大关键指标。因此,收购相对成熟的学校是扩大学生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捷径。中教控股在2017年12月登陆港交所时,旗下仅有三间院校,此后通过多次融资,在2017年至2021年间收购至少11间学校,扩大公司业务规模。目前,中教控股不仅在中国境内拥有8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四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澳大利亚和英国亦有高校布局。

虽然近两年,中教控股已经暂缓收购新学校的脚步,但是在新校区建设方面仍投入了大量资本。最新财报显示,期内公司的资本开支高达20.3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6%,主要与兴建现有校区新楼宇以及山东省及广东省扩建容量相关,其中山东省的扩建是指烟台科技学院正在建设的新校区,一期的规划面积700余亩,计划于2024/25学年投入使用;广东省扩建则是指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在肇庆的新校区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和二期建设,正在新购入的372亩的土地上建设新校区第三期。

据东吴证券的报告,这些新校区建设完成后,预计可增加学生容量5.2万名,其中在2024/25学年,肇庆和烟台的学校新生学额将分别增加至1.28万人和8,154人,预计未来两个学校随着更多面积投入使用,在校生容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财务较同业稳健

近期,高等职业教育集团希教国际控股有限公司(1765.HK)价值3.24亿美元的零息可转换债券违约,债权人在3月27日已经向香港法院提交清盘申请书。虽然从申请清盘到清盘令的颁布之间尚有复杂的法律程序,但高职教育赛道的投资者仍然感到风声鹤唳,中教控股、民生教育(1569.HK)的股价也在3月下旬接连下挫。

相比同行,中教控股的财务状况更加稳健。财报显示,截至2月29日,中教控股账上的现金储备总额为45.31亿元,银行及其他借款及债券为89.33亿元,其中短期负债约为15亿元,长期负债为74.25亿元。此外,在今年3月28日之前,中教控股已经将2024年到期的23.55亿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全部赎回,目前有息负债率为24.7%。

不过,受到师资和教学投入的增加,以及新校区和楼宇投入使用导致折旧费用增高的影响,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至56%。中教控股的市盈率约为8倍,略高于民生教育的市盈率7倍,位于行业中上水平。

虽然当前公司现金状况稳定,但是长远来看,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时代,加上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学费普遍偏高的民办高校性价比不如公办学校,恐怕将受到更大冲击。中教控股作为民办高教集团的龙头,能否依靠规模效应抵抗行业下行的风险,值得投资者长期观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Daqo is a solar company

多晶硅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大全新能源望政策搭救

二季度产能利用率仅三分之一之际,这家多晶硅龙头透露,产品售价持续跌破生产成本 重点: 大全新能源二季度营收骤降66%,多晶硅产量下滑60%,产能利用率仅34% 公司及同行冀望,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政,可遏制光伏行业恶性竞争   阳歌 6月底至今,密集出台的政府举措剑指光伏产业恶性竞争,为行业近期复苏带来曙光。尽管新政公布后7月价格曾短暂回暖,但随后仍持续探底。 本周,中国光伏电池核心材料多晶硅龙头制造商大全新能源(DQ.US; 688303.SH)财报传递出上述关键信息。财报显示,公司本季度产能利用率维持在三分之一,折射全行业严重过剩现状。较低产能利用率反而帮助“止血”,原因是当季公司的多晶硅平均生产成本达每公斤7.26美元,较4.19美元的平均售价高出42%,意味每销售一公斤即亏损3.07美元。 大全新能源打破惯例,在季报开篇即向投资者披露:截至6月底持有约20亿美元现金及短期投资、定期存款、应收票据等。尽管较上年同期的25亿美元有所下降,但表明公司仍有充足“弹药”,应对分析师预期将持续至明年的亏损周期。 叠加财报影响,大全新能源的美股周三收跌2.9%。虽表现欠佳,但若非政府扶持光伏行业的新政托底,抛压或更猛烈。需要注意,该股52周涨幅达55%,但股价仍徘徊五年低位。 过去三年,在2022年绿色能源装机热潮推高产品价格背景下,中国以光伏电池、组件及多晶硅制造商为主体的光伏产业大举扩产。大全新能源堪称行业缩影,截至去年底,新建产能使其年产能跃升至30万公吨,约为2022年末的三倍。 然而,如此快速的增长,加上全球新建太阳能发电场的放缓,导致严重的供过于求,价格大跌。中国是该行业新建太阳能发电场的亮点之一,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不过,今年5月底补贴截止日前抢装潮过后,6月国内新增装机量骤降。大全新能源首席执行官徐翔称,伴随这一变化,4至6月多晶硅价格暴跌约20%。 “二季度光伏产业仍处周期底部,但季末已现积极信号。” 徐翔表示。 政策干预 过去一年间,政策干预论调在中国光伏圈持续发酵。早在去年10月,大全新能源即透露官方“建议”,多晶硅企业限产至五成产能。企业实际执行力度更大,据公司披露,二季度产能利用率34%,较一季度的33%微升。 正如我们此前所述,纯粹市场力量,已促使大全新能源等企业有充分动机大幅减产,因其每生产一公斤多晶硅都在承受巨额亏损。 公司最新经营指标全面走弱,季度营收由上年同期的2.2亿美元锐减66%至7,520万美元。参照行业巅峰期,分析师预期其今年营收5.75亿美元,较2022年景气高点46亿美元大跌88%。 二季度多晶硅产量由上年同期的64,961公吨下滑60%至26,012公吨。即便如此,当季实际销量仅18,126公吨,意味约三成产量成为库存。公司预估三季度产量将在27,000至30,000公吨,略优于二季度实绩的预测,传递出谨慎乐观信号。 通过控产止损,大全新能源二季度净亏损由上年同期的1.198亿美元收窄至7,650万美元。 这引出了大全新能源对行业企稳的谨慎预期依据,纵然市场不利因素叠加,但最新的政府措施构成关键支撑。公司表示,新政源头可追溯至6月29日《人民日报》发文,呼吁“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两天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2日,政府召集14家光伏龙头,商讨“高质量发展”路径。最新举措是7月24日发布的《价格法》修正草案,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强化“对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的追究”。 大全新能源指出,多晶硅现货价格在7月政策密集期有所反弹,但未说明反弹态势8月是否延续。我们推测回暖行情难持久,并对新政效力持保留态度。归根结底,市场力量才是决定行业何时以何种方式走出低谷的核心因素。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山东黄金上半年盈利增102%

黄金生产商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1787.HK; 600547.SH)周三公布,截至6月底止的六个月,公司收入达567.66亿元,按年增长24.01%;净利润28.08亿元,按年大幅上升102.98%。 公司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惠于金价高企及自产金销量增加,带动收入和盈利同步提升。上半年公司矿产金产量达24.71吨,去年同期为24.52吨,自产金销量23.60吨。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05.03亿元,增加81.7%,主要是购销业务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增加。 展望下半年,公司认为全球政经局势不确定性高,避险需求料继续支撑金价,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山东黄金港股周四高开,至中午休市报29港元,升1.1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携程二季度盈收双升

网上旅游平台携程集团有限公司(9961.HK,TCOM.US)周四公布业绩,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6%至148亿元,盈利49亿元,按年升25%。 集团表示,收入上升主要是受惠于日益强劲的旅游需求,特别是在假日时的表现。 期内的住宿预订收入达62亿元,同比上升21%;交通票务收入上升11%至54亿元;旅游度假业务则上升5%至11亿元;商旅管理业务收入升9%至6.92亿元。 携程透露,根据今年2月的回购计划,截至美国东部时间8月27日,已回购美国存托凭证达700万股,涉资4亿美元。 公布业绩后,携程在美市场收市后交易时段升8.6%,周四公司在港开盘升5.7%至541港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elun-Biotech reported rising sales of its signature cancer drug

科伦博泰ADC商业化破局 营收利润双降仍获看好

今年的商业销售收入突破3.1亿元,核心产品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未来销售潜力不可小觑 重点: 旗下三款产品已通过2025年医保谈判形式审查,若最终纳入医保,将推动销量大增 公司的现金及金融资产的储备高达45.28亿元,较2024年末激增47.2%    莫莉 四川科伦博泰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6990.HK)交出一份看似表现不佳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期内营收​​9.5亿元​​,同比下滑31.3%,净亏损也扩大至1.45亿元。但与此同时,公司股价却在8月创下历史新高,市值突破​​1,000亿港元​​,跻身港股创新药板块第一梯队。这一反差的背后,是源于科伦博泰营收结构改变,资本市场对科伦博泰估值逻辑发生变化。 中期财报显示,营收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许可及合作协议的里程碑付款同比减少54%至6.28亿元,但是相较于去年营收全部依靠合作授权,今年的商业销售收入突破3.1亿元​​,占营收比重跃升至32.6%,当中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占比97.6%,实际销售额3.02亿元,药品销售的所有应收账款均于付款期限内收回,资金回笼高效稳健。 芦康沙妥珠单抗是首款获批上市的国产Trop2 ADC,于2024年11月获批用于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成人患者,是科伦博泰首款商业化上市的药物。财报称,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已覆盖全国 30 个省份、300 余个地级市,以及 2,000 余家医院,其中超过 1,000 家医院实现了销售收入。 这款核心产品的未来销售潜力不可小觑。今年3月,芦康沙妥珠单抗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准批用于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成为全球首个在肺癌适应症获批上市的TROP2 ADC药物。肺癌是目前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名第一的癌症,东亚地区患者占比近50%。其中EGFR突变阳性是亚洲NSCLC肺癌患者中最常见的基因变异之一,但靶向治疗后耐药问题突出,亟需突破性疗法破解生存困局。 除了芦康沙妥珠单抗之外,科伦博泰还有PD-L1单抗塔戈利单抗、生物类似药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N01获批上市,但贡献的收入有限。科伦博泰已经组建了一支超过350人的营销团队,上半年的销售及分销开支为1.79 亿元,同比增长334.8%,由于核心产品从去年11月正式投入商业销售,市场推广、学术推广活动等成本相应增加,且商业化团队持续扩大。 科伦博泰旗下的三款产品已通过2025年医保谈判形式审查,若最终通过谈判成功纳入医保,将显著提升这些产品的可及性,推动销量快速放量。此外,科伦博泰已经积极推进芦康沙妥珠单抗纳入广东、四川、上海等多地的省级及市级惠民保,患者自付比例大约可以降至30%-50%。 海外市场与默沙东深度绑定 今年6月,科伦博泰以每股​​331.8港元​​的价格成功配售了​​591.8万股​​H股,募集资金净额约​​2.5亿美元​​(17.92亿元),为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储备弹药。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的现金及金融资产的储备高达45.28亿元,较2024年末激增47.2%。充裕现金支撑可以后续的研发投入及全球化布局,抗风险能力跃升。 作为中国ADC 行业龙头,科伦博泰早在2022年开始就与默沙东达成多项授权合作,将包括芦康沙妥珠单抗在内的9款在研ADC药物的海外权益独家授予默沙东,默沙东亦直接入股科伦博泰。 尽管默沙东在2023年10月同时做出了“引进”与“退出”两项决定——即以220亿美元引进第一三共的3款ADC药物,并终止了科伦博泰两项临床前ADC项目的合作,但其对核心产品芦康沙妥珠单抗的海外投入并未受到影响。财报显示,默沙东正在全球范围内推进14项针对芦康沙妥珠单抗的III期临床试验,覆盖乳腺癌、肺癌、妇科癌症及胃肠道癌症等多个癌种。与此同时,科伦博泰与默沙东合作开展了多项II期临床试验,探索该药物作为单药或联合疗法治疗多种实体瘤的潜力。 一旦默沙东推动芦康沙妥珠单抗在海外获批上市,科伦博泰的业绩有望进一步爆发。券商中信建投预测,芦康沙妥珠单抗以及塔戈利单抗今年将实现商业化放量,全年的营收可以达到21.4 亿元,公司有望在2027年实现扭亏为盈。当前科伦博泰的市销率约为52倍,同样在ADC领域有布局的荣昌生物(9995.HK)市销率约为19倍,前者的溢价或许已经反映了市场对下半年核心产品销售额大增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