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ao is crafting a new story for the young

近年掀起热潮的大窑汽水,被传拟在香港上市,虽然公司随即否认,但市场对这家内蒙古公司的未来仍有无限想象

重点:

  • 2022年收入32亿元,按年增50%
  • 公司否认赴港上市传闻,强调以经营发展为主

李世达

农历新年到来,资本市场迎来一波餐饮行业上市潮。其中,近年成为饮料市场新宠儿的汽水品牌大窑,其生产商内蒙古大窑饮品有限公司也被点名拟赴港上市,不过随即被公司否认。

据彭博报道大窑正与顾问合作,最快下半年赴港上市,寻求筹集至多5亿美元(约36.3亿元)资金。不过,大窑在响应传媒查询时就否认有关消息,称公司以经营发展为主,暂未考虑上市。

尽管大窑已澄清了上市传闻,但外界对这家公司的好奇并未消减。

大窑的前身是成立于1983年的呼和浩特八一饮料厂,1996年被创始人王庆东收购后,以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大窑文化命名,创建了大窑饮料品牌。凭借低单价大份量定位,大窑汽水快速打开市场,成为内蒙古区域饮品代表品牌之一。成立以来,公司陆续打造“大窑嘉宾”、“大窑橙诺”、“大窑荔爱”及“大窑冰畅”等不同口味的畅销产品。

背后的男人们

与其他品牌瞄准一般消费者的策略不同,大窑的成功,离不开背后的“一群男人”。

在大窑发迹的内蒙古,男性饮酒比例超过60%,与黑龙江、辽宁等东北省份位居全国领先。东北汉子爱喝酒,酒局应酬多,王庆东却注意到“不喝酒”的需求。

一些男性基于开车、健康等因素不能饮酒,而拿着可乐瓶碰杯面子又挂不住,于是王庆东将汽水包装成啤酒的样子,以绿色玻璃瓶装、520毫升大份量为卖点,成为酒桌上的“仿真酒”,搭配“喝酒不开车,开车喝大窑”的广告词,大窑成功让汽水也能喝出“微醺”的感觉。

大窑很清楚自身产品适合佐餐与社交的定位,因此锁定餐饮渠道进行销售。根据官方披露数据显示,大窑85%以上的销售额来自餐饮渠道。

然而,餐馆食店一般将饮料价定得颇高,大窑为要推高销量,选择对餐饮业让利,一瓶520毫升装大窑汽水,官方零售价6元,但餐饮店提货价不到2.5元。那么食店在销售时,即使提价也不会太过份,让食客愿意花费在饮料上,从而提升大窑的销量。

2021年,大窑启动品牌营销升级,“大汽水、喝大窑”这句广告词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地铁站循环播放。还请来电影《战狼》男主角、深具硬汉形象的吴京作为品牌代言人,在每一瓶汽水上印着吴京的形象,让消费者每一次举瓶都像在与吴京碰杯。

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让公司业绩提升到新高度,据媒体披露,大窑汽水2022年营收为32亿元,按年增50%,其营业额是陕西品牌冰峰的10倍、北京品牌北冰洋的3倍。

一路向南

怀着雄心壮志的大窑,目前已在内蒙古、宁夏、吉林、辽宁、安徽、陕西及山东设有七座智能工厂,一路南下朝全国市场迈进。2023年11月,大窑在官方微信号发布了向华南市场发展的计划。2024年提出“北商南援”计划,将依靠北方经销商,分批次、分阶段向南推进。

不过,主打低价实惠与情绪价值的大号汽水,能否抢占更多市场份额,还有许多疑问。首先,可口可乐(KO.US)百事可乐(PEP.US)占据中国碳酸饮料市场份额超过八成,剩余的两成,大窑必须与冰峰、北冰洋、健力宝、元气森林等品牌竞争。

另外,大窑依靠的是较低的成本与较大的让利,与其他品牌相比,大窑汽水不含果汁,口味依靠香精调味,在健康当道的趋势下亦较为不利。而一款北方饮料要送上南方人的餐桌,还要先过王老吉、天地壹号与椰树椰汁这几关。

在搞定了中年男人的需求之后,大窑正试图说好年轻人的故事。农历新年是餐饮消费的高峰期,大窑在北京三里屯巨幅广告屏幕上轮流放送新春主题广告,以电子音乐和强烈的色彩为主轴、用年轻人的语言打出新口号“有汽就出,疯感十足”,希望将品牌知名度提升到新高点。

港股市场上,包括蜜雪冰城古茗沪上阿姨等新茶饮品牌正在冲刺上市,而去年上市的新茶饮品牌中,茶百道(2555.HK)目前市值约142亿元、市盈率约16.8倍,但股价自上市以来已下跌近40%,显示话题度与股价不一定成正比,这看在大窑眼中,或许是个重要的讯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K-POP return

韩流回潮:你是否依然爱我?

韩流巨星在澳门的演唱会依旧轰动,线上音乐平台开始对若有似无的“限韩令”进行试探。但问题是,归来的韩流还有一样的威力吗?    李世达 严格来说,所谓的“限韩令”从未以官方文件的形式出现过。中国政府既没有公开颁布过相关禁令,也没有明确宣布过解除。然而,在过去九年,韩剧下架、韩星镜头被删、偶像巡演停摆,韩流在中国市场骤然降温,从“暖流”变成“寒流”。但来到2025年,春江水暖鸭先知,业界敏锐地注意到,这个隐形的禁令已出现松动迹象。 韩国海关统计显示,2025年1至2月,韩国对华音像产品出口额达925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3.5倍;而截至2月为止的六个月,累计出口额更突破3,152万美元,同比增长逾两倍。这组数字清楚表明,中国市场对韩流内容的需求依然存在,一旦政策稍有松动,消费力便会迅速释放。 线下活动的回归同样值得关注。近年来,韩星在中国举办粉丝见面会的数量明显增多,从新生代偶像到资深团体成员,逐步恢复与内地粉丝的近距离互动。虽然规模尚难与2010年代盛况相比,但其频率与覆盖城市的增长,已经反映出文化交流正在重启。 更具象征性的场景出现在澳门。近来多场韩流巨星演唱会在当地举行,不仅座无虚席,还吸引大批内地观众跨境观演。澳门因此成为“限韩令”解冻的窗口,也显示出中国内地民众对韩流的热情并未消退,只是暂时被压抑。 在这股回潮的风口上,线上音乐平台最为敏感。腾讯音乐(TME.US)便是典型代表。今年5月,该公司斥资12.9亿元,入股韩国 SM娱乐(041510.KQ),成为其第二大股东。SM曾打造SuperJunior、EXO、aespa等多代偶像,如今与中国互联网巨头结成资本联姻,市场相信更堆韩流资源将被系统性引入中国市场。 随后,腾讯音乐又宣布与 The Black Label、H MUSIC 等韩国公司展开合作,将更多K-pop专辑、MV与独家物料导入平台。更重要的是,腾讯音乐将韩国风靡多年的“Bubble”私密互动社群 引入中国。粉丝只需花28元便能“加入”偶像小圈子,接收专属讯息,甚至享有优先购票权。这种“情绪经济”模式,正在显著提高平台的用户黏性与付费率。 数据已经反映成效。2025年第二季度,腾讯音乐营收达84.4亿元(11.74亿美元),同比增长 17.9%;净利润更大涨三成以上。付费用户数突破 1.24亿,其中超级会员达1,500万。业内普遍认为,K-pop内容拓展与演唱会业务是推动这份成绩单的关键。相比之下,主要依靠独立音乐人和社群经济的网易云音乐,虽然在盈利上有所突破,但收入却出现下滑,凸显出韩流对平台黏性的独特价值。 你还爱我吗? 然而,“韩流回潮”并不必然意味着韩流将全面复苏。首先,中国本土娱乐市场已发生结构性变化。近年来,国产电影与偶像文化的号召力明显增强,例如《哪咤2》的票房神话,展现了本土文化同样能引发全民共鸣。韩流再入中国市场,更多可能是作为“圈层文化”的补充,而非垄断性主流。 其次,九年的“限韩令”已经重塑了新一代年轻观众的文化偏好。虽然政策层面逐步松动,但部分消费者更愿意支持本土偶像与文化产品。这种心理隔阂,可能成为韩流全面复甦的无形阻力。 平台过度依赖外部IP也隐含风险。如果未来政策再次收紧,或粉丝热情下降,平台可能面临内容依赖的隐忧。对腾讯音乐而言,韩流既是商业赌注,也是一场必须小心驾驭的情绪经济试验。在商言商,引入韩流加码情绪经济仍然值得一搏。只是当韩流的灯光再度于中国舞台上亮起,尖叫声中夹杂的或许是更复杂的情绪。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云锋金融获批开展虚拟资产业务

金融科技保险供应商云锋金融集团有限公司(0376.HK)周二表示,香港证监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已批准一项申请,将其现行证券交易牌照升级为涵盖虚拟资产交易服务。 公告发布后,股份周三飙升28%,创七年新高,收盘报5.42港元。其他港交所上市公司在宣布虚拟资产相关事宜后,也录得较大涨幅。 上月,云锋报告称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23%,至6.86亿港元,利润则增长142%至4.86亿港元。 加密货币挖矿和交易在中国大陆属非法,但在香港却是合法。众多企业正在香港试水虚拟资产投资及提供相关服务。香港于8月1日推出稳定币监管框架,为发行方订立许可与合规要求。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宁德时代江西锂矿即将恢复生产 快于市场预期

中国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3750.HK; 300750.SH)旗下位于江西宜春的枧下窝锂矿,在停产近一个月后,即将重启运营。该矿于8月9日采矿许可证到期,并于8月10日全面停产,此举曾一度推动中国碳酸锂价格在短短10日内上涨24%。 据CnEVPost报道,宁德时代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周二召开“枧下窝锂矿复产工作会议”,会议上透露江西省枧下窝锂矿采矿权证及采矿许可证审批进展顺利。消息人士称,恢复速度“快于市场最乐观预期”。 停产期间,中国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自每吨70,000元跃升至86,500元,反映供应收缩带来的即时冲击。虽然近期价格回落至约75,000元,但波动显示锂供应对新能源汽车成本结构的重要性。碳酸锂与磷酸铁是锂铁电池的核心原料,占电动车整体成本比重甚高。 宁德时代港股周三高开,至中午休市报432.8港元,升0.4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金茂销售渐复苏 八月按年增46%

房地产开发商中国金茂控股集团有限公司(0817.HK)周二公布上月销售数据,8月销售金额90.77亿元,按年大增46%,按月上升7.3%。 今年首8个月,集团累计的销售金额达708.8亿元,按年上升25.7%,涉及的楼面面积达318万平方米。 中国金茂周三平开报1.52港元,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上升逾五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