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广告,知乎还希望通过付费会员和电子商务等服务获利

记者 阳歌

假设你是中国最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之一,但没人愿意付费使用你的服务,怎么办?

在西方,这是像Quora、维基百科(Wikipedia)等受人喜爱的服务需要面对的问题。在中国,这个问题要留给知乎来回答。它是中国本土市场上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刚刚向纽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计划融资1亿美元。

当然,要说知乎和Quora一分钱不赚,是有些夸张,知乎的招股说明书就是最清楚的证明。公司去年的营收还算不错,达到了14亿元(2.16亿美元),差不多是上一年的两倍。它号称自己有4300万内容创造者、7600万活跃用户,招股说明书显示,去年四季度社区内的平均月度互动数量将近7亿次。

这次上市将使知乎成为全球领先者,而且是同类问答内容创建者试图说服投资者相信——这也是一个可行商业实体——的第一人 。虽然大多数中国人将这家公司比作Quora,但它在某些方面与广受受欢迎、备受尊重的维基百科,也不无相似之处。

但维基百科基本上已经甘于长期保持非营利性,主要依靠捐赠来维持生存。该类别的其他公司,也都没有上市,包括Reddit。或许最接近的已上市对手,就是那些网络化的纸媒。前述种种,要赚钱何其难,读者不想付费,而广告客户又越来越喜欢谷歌和Facebook等更为多样化和灵活的平台。

所以知乎做了什么来将自己和Quora、维基百科,以及其他中国以外成百上千类似的不赚钱内容提供商区别开来呢?知乎在招股说明书中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比主要通过广告变现的美国市场,中国在线内容社区市场有着更多的变现渠道,包括在线广告、付费会员、内容商务解决方案、内容电子商务、直播中的在线礼物、在线游戏、基于IP的商业化和在线教育。”

对它的收益明细进行更详细的分析后会发现,在去年第四季度,广告占据知乎总收入的约60%。付费会员位居第二位,占到20%左右,接下来是电子商务相关的服务,约占15%。

在这三大块收入来源中,考虑到中国人的网购热情,电子商务的潜力恐怕最大。知乎指出,它在2019年年底才推出电商服务,之后这一块业务增长迅速。去年第四季度的电商服务收入为7600万元人民币,与第三季度的4600万元相比增长约40%,是第二季度的近五倍。

行动太晚?

以电子商务为收入基础的麻烦之处在于,在中国,大家都在做这件事。短视频应用程序快手,上个月在香港的IPO轰动一时,募集了53亿美元,它收入的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电子商务。全球疫情大流行期间,大批直播平台风行一时,靠的就是网红向粉丝推销产品,所以电商也是它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美图秀秀是另一家试图说服投资者相信,电子商务是利润挑战解决之道的知名企业。这是一款供大家给自拍修图的应用程序。不相信该公司在上市前能找到盈利模式的人比比皆是,但当它放风,称电子商务相关服务将在2016年公司上市之际解决这一挑战时,人们颇为欣慰,甚至不无兴奋。

时间快进到现在,今天的美图秀秀仍然在亏损,股价仅为发行价的三分之一。还有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在此顺带一提:该公司刚刚宣布,它在比特币和以太币上投资了4000万美元——此举让人嗅到了一丝绝望的气息。

在亏损方面,知乎2020年的净亏损共计5.18亿元,较上年减少一半左右。它通过严格的成本控制,将这个数字降了下来,2020年在销售和市场,以及研发方面的开支都比2019年略有下降。不过,如果该公司真想继续作为领先的内容网站,并开发电子商务和教育等新服务,它将不得不在未来几年增加相应支出。

知乎在招股说明书给出的1亿美元不过是一个占位符号,这个数字可能会根据投资者对其股票的实际需求而增长或缩水。但这个数字表明,知乎及其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和摩根大通(JPMorgan)三大巨头都认为,该公司的市值应该在 10亿~20亿美元这个相对适中的范围里。

不管怎么说,知乎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名字,就跟维基百科和Quora在美国一样。但名字和声誉跟其他东西一样,也是需要不断维护、时常搞搞新意思的。这就意味着,知乎在未来几年不得不大幅提高市场和研发支出,方能保持竞争优势。

知乎能否在电子商务和其他新的收入上取得与支出同步的增长,从而实现盈利,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将决定该公司是像维基百科那样,受人尊敬但面临利润挑战,还是有望成为下一个谷歌(Google)或者脸书(Facebook)。

两个重点:

1)知乎上市成败与否,取决于它能否将知名度和庞大用户群变现

2)如果该公司想继续保持其作为中国用户生成内容提供商中的佼佼者地位,就需要加大营销和研发支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

简讯:广和通申港上市获中证监开绿灯

无线通信模组制造商深圳市广和通无线股份有限公司(300638.SZ)拟在香港的上市计划已在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备案登记,清除其上市进程中的一项主要障碍。此次IPO将使广和通成为在深圳和上海上市后赴港进行第二上市的中国企业群体中的最新一员。 据周四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网站上发布的备案文件,总部位于深圳的广和通计划向香港投资者出售不超过15,500万股。公司此前已在4月就香港上市事宜递交了上市申请文件,并于5月更新了该文件。 根据公司最新的申请文件,广和通去年实现收入69.7亿元,较2023年的56.5亿元增长23%。同期,利润由5.65亿元增20%至6.77亿元。 广和通在深圳上市的股票今年以来上涨5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西普尼启动香港IPO 集资最多3.14亿港元

中国贵金属手表品牌深圳西普尼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583.HK),周五起至下周三进行招股,计划全球发行1,060万股H股,每股作价介乎27港元至29.6元,集资额最高达约3.14亿港元(4,400万美元),每手100股,入场费2,989.85港元。 公司表示,拟将所得款项主要用于进一步提升产能及扩大及优化销售网络、加强品牌建设及提升品牌影响力及知名度。还将用于透过建立莆田研发中心加强研发能力以推动业务持续增长,以及用作营运资金或一般企业用途。 该股预期9月29日挂牌。平安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西普尼是中国的黄金表壳手表及黄金表圈手表设计商、制造商和品牌拥有人。收入主要来自销售以旗舰自主品牌“HIPINE(西普尼)”金表。2024年,公司收入4.6亿元,按年升2.5%,净利润下跌5.3%至4,934.8万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超额2,660倍 劲方医药首挂午收升逾倍

生物制药公司劲方医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2595.HK)周五首日在香港挂牌,开盘即升116%报44港元,之后股价在此上落,中午收报44.06港元。 公司发售8,924万股,每股售价20.39港元,公开发售录得超额认购近2,662倍,国际配售超额38倍,集资净额16.7亿港元。 由于在研发活动上作出大量投资,加上股份权益赎回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劲方医药2023及去年分别录得亏损5.1亿及6.78亿元,今年首四个月仍亏损6,660万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YD hits tariff roadblock

关税围城 比亚迪北美路迢迢

墨西哥政府计划把中国进口汽车的关税提高至50%,此举将扼杀比亚迪正在快速增长的墨西哥市场 重点: 比亚迪占墨西哥电动车市场近五成 墨西哥建厂计划搁置,比亚迪关税冲击远大于特斯拉    李世达 在墨西哥街头,一辆中国电动车缓缓驶过车水马龙的街头,中国品牌电动车一直代表着价格与科技兼得的选择。但这样的景象可能很快改变。 墨西哥政府近期宣布,将把从中国及其他与墨西哥未签自由贸易协定国家进口的汽车关税,大幅提升至50%,比如电动车与传统汽油车。这一提案若被国会通过,将对特斯拉(TSLA.US)、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BYD Company Ltd., 1211.HK; 002594.SZ)等销售进口车型的厂商造成重大压力,几乎重划北美车市的竞争格局。 路透社的报道引述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主席Flavio Volpe说法指,特朗普政府会对这项新关税提案十分高兴,因为将使美国汽车制造商更容易与比亚迪竞争。 虽然特斯拉同样依靠海外进口,但新关税对比亚迪的打击会大得多。 首先是特斯拉在美国德州设有工厂,建设中墨西哥的Monterrey超级工厂(Gigafactory Mexico)可能很快可以投产,意味着它能很快将产能转移至北美本地化。而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签有美墨加协议,若改由北美进口,在符合原产地规则的情况下,便能实现零关税。 冲击远大于特斯拉 对比亚迪则不然。虽然公司在2023年就宣布墨西哥建厂计划,但由于墨西哥当局的抵制,使得该计划在今年被搁置。墨西哥政府担心批准中国人建厂可能会惹怒美国总统特朗普并破坏两国贸易关系。比亚迪当时亦称,由于特朗普贸易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公司将停止建厂计划。 其次则是市场结构的差异。比亚迪自2023年底进入墨西哥市场以来,取得爆炸式增长。该公司去年在墨西哥销售约40,000辆汽车,占该国去年电动车和插电混动汽车总销量的近一半。今年8月,比亚迪宣布今年迄今为止在墨西哥的销售增速翻倍。近两年,比亚迪已把墨西哥视为前进北美的桥头堡。 对比亚迪来说,在欧洲市场增速放慢的情况下,墨西哥市场的重要性正在快速上升,而一旦关税生效,这种迅猛势头将戛然而止。但对特斯拉来说,美国市场重要得多,墨西哥市场相对来说只是小市场,收入与利润权重远低于比亚迪对墨西哥的依赖度。 从比亚迪今年上半年的财报来看,公司收入按年增长23%至3,712.81亿元(522.26亿美元),其中海外营收达1,354亿元,按年增长50.5%,占总收入比重来到约36.4%。海外收入增速高于整体,且部分海外国家的售价高于国内市场,成为增长的动力来源。 再看欧洲市场,自2024年下半年起,欧盟对中国制BEV(纯电动车)征收反补贴关税,比亚迪的最终税率约17%(另加10%基本关税),压缩了纯电车型的定价空间。意味着欧洲市场的增长节奏会放慢,海外增长的压力自然更往美尤其是墨西哥倾斜。 政治问题政治解决 若能重启墨西哥建厂计划,将会是明智的解方,但这条路遭遇的阻碍比想像中更多。 不止墨西哥政府碍于美国政府的压力反对,中国政府自身也对此有疑虑。据金融时报报道,中方今年曾延后对比亚迪墨西哥工厂计划的核准,比亚迪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驱、功率模组等高度自制,且深植中国供应链,中方也担心敏感技术可能经由墨西哥外溢至美国。与此同时,美国汽车业也公开表达过对“中国车借墨西哥入美”的忧虑和反制意向。 最后,比亚迪的北美之路,恐怕还是得“政治解决”。 北京当局已将墨西哥此举视为“亲美举动”,扬言采取反制措施。与此同时,中美新一论贸易会谈在西班牙展开,双方此前动作频频,无非是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 在国内价格战尚未落幕、海外贸易壁垒风险增加的情况下,比亚迪盈利能力正受到多重挤压,今年上半年净利增长14%至155.1亿元,但第二季净利仅63.6 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近30%。资本市场似乎已提前对比亚迪的处境做出反应。股价从5月的高位约158港元跌至目前约108港元,市盈率已跌至约13.2倍水平。虽然比亚迪仍是新能源车赛道的核心标的,但需要准备好在关税与政策骤变下承受剧烈波动,短期内或难以突破上方压力,政治因素带来的风险变数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