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大北斗申港上市 股权过散左右长线表现
主打设计卫星定位芯片的华大北斗曾计划A股挂牌,现计划转战香港上市 重点: 华大北斗业绩续见红,但料营运改善将有望转赚 已与美团、比亚迪及中兴等签署战略合作 白芯蕊 自从地图在智能手机上出现,透过定位芯片让大众获得实时信息,随着物联网(IoE)及智慧城市盛行,意味定位需求将大增,主打设计定位芯片的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也趁新股热潮,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初步招股文件指,曾计划A股上市的华大北斗,其导航芯片技术来自中国电子旗下的华大科技(00085.HK),并于2016年由七名创始股东共同成立华大北斗,其后在2017年向华大科技收购导航芯片及研发团队,2019年开始量产双频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SoC芯片,2021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目前华大北斗大股东为中国电子旗下中电光谷(00798.HK),持有华大北斗9.2%的股权,其他股东还包括中信银行及招商银行,分别持有华大北斗7.2%和7.1%的股权。此外,比亚迪亦早已入股,持有4.1%的股权,对手上海汽车也透过合营持有1.8%的股权,还有德国汽车零部件商博世旗下博世创投,持有2.95%的股权。 第六大导航卫星芯企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简称GNSS)透过卫星及芯片,向客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技术等服务,目前全球有四大GNSS正在运作,包括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及欧盟Galileo。 华大北斗主要运用GNSS技术,透过SoC芯片设计、超低功耗技术与AI集成定位算法等,将芯片设计完成后交予代工厂代工,再将产品销售给客户。目前华大北斗设计的芯片已支持北斗、GPS等多个卫星系统。按GNSS芯片及模块出货量计,华大北斗为全球第六大GNSS企业,市场份额为4.8%,在内地则是行业第二大GNSS芯片企业。 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发展,全球GNSS空间定位服务市场不断发展,单是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已达20,953亿元,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进步,消费电子将进入新一轮更新换代浪潮,同时汽车智能化、低空经济等产业持续高速增长,估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升至32,450亿元,意味复合年增长率为9.1%。 销售及研发拖累业绩 华大北斗收入主要来自两大业务,包括GNSS芯片、模块及相关解决方案业务,和高精度芯片及模块业务组成,去年两者收入占比分别为28.3%和71.7%,达到2.38亿元和6.02亿元,带动总收入按年升30.2%至8.4亿元。 值得留意的是,虽然高精度芯片及模块业务收入大,但毛利率相当低,去年只有2.8%,相反GNSS芯片、模块及相关解决方案收入低,但毛利率为27.3%,带动该业务毛利达6,493万元,远比综合芯片及模块业务获得的1,704万元毛利多,亦推动集团总毛利按年升20.7%至8,197万元。 尽管收入与毛利上升,但销售及研发成本等巨大,令华大北斗去年业绩仍要见红,亏损达1.41亿元,但已较2023年收窄51%。 不过,华大北斗对业绩亏转盈信心十足,明确表示计划在不久将来透过毛利率改善、提升营运效率,及优化营运资金管理而达至盈利。公司特别提到短期毛利率将显著改善,因GNSS产品和解决方案升级,包括推出高精度芯片及应用于车载前装行业的芯片,配合业务规模扩大,将有利经济效益。 股权极度分散 其实单看华大北斗客户群,阵容确实相当强劲,当中包括与美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还牵手共享单车营运商哈罗及滴滴青桔开展深度合作。智能汽车领域则与比亚迪及中兴通讯签署战略合作,也与上汽集团展开深度合作,移动通讯则与中移动及联通在智能城市研究开展深度合作。 整体来讲,目前香港上市的芯片设计公司例如地平线(09660.HK)与黑芝麻(02533.HK),去年收入分别为23.8亿元和4.7亿元,目前市销率(P/S)分别为12倍和9倍,按照华大北斗去年总收入8.4亿元计算,若以市销率7至8倍上市,相信股份将会受市场追捧。 但要留意华大北斗上市前股权极度分散,大股东持股不足10%,持股少于3%的股东多达42个,少于1%持股也有21个,因此过了禁售期后,股东会否减持将左右股价往后发展。
简讯:黑芝麻收购系统芯片解决方案供应商
自动驾驶芯片制造商黑芝麻智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533.HK)周三宣布签署非约束性协议,拟收购一家专注于高性价比、低功耗人工智能系统芯片及解决方案的开发企业。该公司表示,收购目标公司股权并额外注入资本,但未披露目标公司名称及交易总对价。 公司补充,此项收购将助力其“能够提供高中低级全系覆盖的车规级计算芯片,并为智能汽车提供全场景解决方案。同时,收购事项亦将促进集团产品拓展至更广泛机器人应用 ,提供AI推理芯片全系产品及解决方案”。 黑芝麻去年收入同比增长51.8%至4.74亿元,经调整亏损则从2023年的12.5亿元小幅扩大至13亿元。 该股周四早盘高开2.5%,但随后回吐多数涨幅。午后交易时段涨幅收窄至0.4%。以其周三收盘价18.24港元计算,当前股价较去年8月28港元的上市定价下跌3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不足三月二度配股 知行汽车借DeepSeek汲水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掀起的AI狂潮,也烧进了汽车智驾领域,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知行汽车看准时机,在三个月内第二度配股集资 重点: 知行汽车三个月内第二度配股集资,净筹2.28亿港元 公司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加速智驾方案量产开发 李世达 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带动相关股份集体狂欢,一家又一家企业纷纷高调宣布接入DeepSeek,仿佛输入通关密码,就能换来股价大涨,欢欣鼓舞的氛围仿佛在过年。 特别是在智能驾驶领域,DeepSeek的出现被看好能够全面赋能中国智驾体系的研发进程。今年1月刚刚宣布与地平线机器人(9660.HK)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过去一个月股价飙升逾90%,随即宣布高位配股,净筹2.28亿港元(2.14亿元),所得资金有六成将用于提升高阶智驾、驾舱一体解决方案及产品的研发。 要知道,上市仅仅14个月的知行汽车,今次已是上市后第二次配股集资,不到三个月前的去年12月初,公司刚刚筹得7,328万港元。上次配股所筹资金仅剩约1,121万港元尚未动用,烧钱速度相当快。 事实证明这算盘打得没毛病,消息公布当日,知行汽车股价一度跌近10%,但仍展现韧性收复失地,最终收升4.2%,总市值来到57.69亿港元。另外,公司亦于2月6日完成约1亿股未上市股份的H股全流通,为公司的资本运作提供更多空间。 根据公告,公司拟向不少于6名承配人配售最多1,119.02万股,约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4.63%,配售价每股20.88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市价24港元折让约13%;较此前5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17.61港元溢价约18.57%;较此前20个交易平均收市价溢价约35.06%。 与地平线战略合作 事实上,知行汽车正迎来高速发展期。今年1月,知行汽车科技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6E芯片开发量产智驾方案。有消息称,知行汽车已获得奇瑞新能源基于地平线征程6的新车型项目定点,成为征程6计算方案上车的独家供应商。 地平线的征程6E芯片,是当前智驾行业最具性价比的算力芯片之一,可以支持高速领航、自动泊车,以及城市记忆领航等智驾功能,而且整套价格在5,000元以下,相当具有竞争力。 透过与地平线的合作,知行汽车能够瞄准10万元至15万元级别汽车产品的中阶智驾市场,该价位阶段汽车销量占年销量约六成至七成,被视为智驾商业化的必争之地。 DeepSeek时代 与此同时,DeepSeek正在车圈掀起一波热潮,农历新年过后,包括吉利、奇瑞、东风、长城、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20多家车企,都在短短几日内陆续宣布接入DeepSeek,集体宣告汽车智能化转型进入“DeepSeek时代”。 对此,知行汽车也早有准备,据称已使用DeepSeek测试了超过200段视频,结果显示效果良好,效率提升显著。通过引入DeepSeek,能够在车辆感知层面实现更精细的目标识别、场景理解和路径规划,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DeepSeek强大的模型训练和优化能力,也有助优化算法、缩短产品迭代周期,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知行汽车科技系统总监张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一言以蔽之,DeepSeek有助于以更少的数据和训练成本,实现同等性能的城市自动驾驶功能。” 身处研发吃重的前沿领域,以及内卷严重的汽车市场,知行汽车仍处在烧钱阶段。从市销率看,知行汽车为4.4倍,高于德赛西威(002920.SZ)的2.7倍,但远低于黑芝麻智能(2533.HK)的32倍,以及Mobileye(MBLY.US)的8.7倍。这或许反映了市场对其盈利能力和未来增长预期的谨慎态度,然而,随着公司自研产品的量产推进,若能率先市场推出决定性产品,估值或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所谓先量产者得天下,目前中国智能驾驶仍处在量产初期阶段。面对小鹏(XPEV.US; 9868.HK)、蔚来(NIO.US; 9866.HK)、理想(LI.US; 2015.HK)等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快速布局,加快研发脚步、加紧提升竞争力,自然是知行汽车的当务之急,在DeepSeek时代来临、AI大模型加速取得突破的背景下,公司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差异化和技术优势,否则可能被市场边缘化。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智驾领域的黑马 黑芝麻能否跑出?
这家智能汽车技术制造商的股价,自去年8月上市以来一直低于发行价,落后近期上市的而上升强劲的同业 重点: 黑芝麻智能去年收入增长约52%,不过下半年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放缓 由于产品被两款量产车型采用,公司去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显著提高 阳歌 近期上市的智能驾驶科技股中,黑芝麻智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533.HK)正成为一匹黑马,以争夺投资者青睐。去年8月上市六个月后,因投资者担心其客户群规模相对较小,截至本周一股价较上市价下跌约10%。 这些投资者似乎从公司周一晚发布的盈利预告中获得一定鼓舞,推动黑芝麻股价周二的早盘中上升了3.5%。除其他信息外,公告显示,公司去年下半年继续取得强劲的两位数收入增长,不过增幅不及上半年。 即使是在这一波反弹后,该股仍较IPO价格低约6%,使其在新上市的智能驾驶技术公司中显得格格不入,这些公司的股票自上市以来几乎全部上涨。地平线机器人(9660.HK)自去年10月底上市以来,股价上涨了约80%,而佑驾创新(2431.HK)自去年12月IPO以来,股价上涨了近60%。 在美国,近期上市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文远知行(WRD.US)股价涨幅领先,自去年10月上市以来几乎翻了一倍,而小马智行(PONY.US)则上涨了近30%。 那么,为何黑芝麻在同业中相对落后,这种情况真的正常吗?我们稍后会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但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最新盈利预告吧。 黑芝麻表示,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将在4.5亿元(约合6,200万美元)至5亿元间,以此区间中位数计算,将较去年的3.13亿元增长约52%。减去之前公布的上半年数据后,公司预计2024年下半年营收增长43%左右,增幅强劲,但较上半年69%的增幅有所放缓。 公司表示,预计全年净利润约为1亿元,扭转去年同期亏损48.6亿元的局面。摘去上半年的数据后,公司去年下半年亏损约10亿元。但大部分亏损似乎与非现金项目有关,公司没有给出不含这些项目的预测。 收入增长的原因相当标准,主要因包括汽车芯片和片上系统(SoC)在内的智能驾驶产品销量增长。公司还提到车路云一体化芯片等新兴领域的销售收入增长,并指出此类销售得到政府政策的推动。 坦率说,有关收入增长,黑芝麻智称其为“预期”增长。因此股价的上涨可能反映投资者对公司继续增长的信心,或许反映投资者认为其股价被低估。 采用率上升 分析完这份并没有那么与众不同的盈利预告后,我们会在文章的后半部分看看,为什么黑芝麻智能在上市后股价相对差劲。在这里,我们需要先指出的是,尽管上市后它的股价有所下跌,但其市销率(P/S)仍然高达32倍。这低于地平线机器人的41倍,但比佑驾创新的18倍高出不少。 不过,似乎可以说,投资者对黑芝麻智能的印象不如它的部分同行。投资者犹豫不决的一大原因,似乎是公司进入智驾领域的时间较晚,导致其产品在量产汽车中的应用稍稍落后于竞争对手。 公司在去年8月发布的中期财报显示,其产品已被至少两款量产车型采用,其中包括吉利旗下领克的一款车型,以及国企巨头东风的一款车型。公司称,截至去年中,它赢得16家汽车制造商及一级供应商的23款车型订单,但这些合同通常是针对研发中的汽车,其量产潜力尚不确定。 地平线机器人的招股说明书中,没有透露有多少量产车型采用了它的产品。但该公司指出,这些产品被27家车企用于超过285款车型,远远高于黑芝麻智能的订单总数。从这个指标来看,佑驾创新似乎是最强劲的,截至去年中,共有94款车型,采用它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另一个可作比较的关键是毛利率,通常是衡量公司产品独特性和高科技水平的指标。去年上半年,地平线机器人以令人羡慕的79%的毛利率领跑同业,佑驾创新在三家公司中排名垫底,仅为14%。 黑芝麻2024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50%,处于中游水平。但2021年从36.1%渐下降至2023年的24.7%后,去年上半年毛利率的增幅就相当引人注目,公司表示主因是领克和东风汽车开始量产。随着来自这两家客户,以及其他一些新增量产车型的大量订单不断涌入,下半年毛利率可能会继续提高。 总言之,黑芝麻之所以只能成为一匹黑马,似乎主要因它进入智能驾驶领域较晚,因此仍在努力向客户推销自己的产品。尽管去年下半年的增速较上半年有所放缓,最新盈利预告显示,其收入仍在稳步增长。这意味公司下个月公布2024年最终业绩时,投资者将会寻找其恢复加速增长的迹象,而如果黑芝麻能证明其产品在车企中越来越受欢迎,投资者可能会对其投以信心一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文远知行上市推迟 携手优步提振业务
这家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商,将从阿联酋开始向优步用户提供服务,不过目前双方无意在美国或中国开展合作 重点: 文远知行与优步建立合作,年底时在阿联酋开始,可透过优步应用程序选择预订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 8月,文远知行在最后一刻叫停4亿美元的美国上市计划,但公司可能会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后,在年底前尝试重启上市计划 阳歌 文远知行的纽约IPO计划可能暂时被迫搁置,但这并不意味这家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只是闲坐着没事干。 在8月份,公司遭遇了一个令人尴尬的挫折,当时它的IPO突然在最后一刻被迫取消,此次IPO原本有望,成为过去三年中国公司在纽约最大的IPO之一。之后公司对此事保持沉默,不过它仍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最新材料,包括本周三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书。 撇开财务状况不谈,也是在周三,公司宣布与共享出行运营商优步 (UBER.US)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次彰显了其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一合作看上去意义相当重大,不仅让优步的品牌进入文远知行的全球自动驾驶出租车车队,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一个主要的新业务。 这种合作对文远知行颇为重要,因它正试图通过自己的技术商业化,以创造一些可观的收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仅为1.5亿元,2023年的营收为4.02亿元,对于在最近一次融资估值51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算不上亮眼。相比下,公司仅今年上半年就在研发上投入了5.17亿元,大致相当于它截至6月的18个月收入。 文远知行和优步称两家的联姻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共同推进文远知行自动驾驶车辆上线Uber平台,并先在阿联酋启动运营”。双方还表示,这项服务将于今年底推出,优步用户在阿联酋打车时,可以选择文远知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目前,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车队在中国、新加坡、阿联酋和美国都拥有自动驾驶牌照,并在亚洲、中东和欧洲7个国家的30个城市开展业务。值得注意的是,最新公告称,优步和文远知行“合作不涉及美国和中国市场”。此外,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在少许其他市场有牌照,但仍处于测试阶段,意味现时与优步的合作只属有限。 “显而易见地,未来的出行将越来越共享化、电动化和自动化。我们期待与像文远知行这样的领先自动驾驶公司合作,将自动驾驶技术的便利传递到世界各地。”优步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在宣布这一合作时说。 这份公告为文远知行的故事增添了一些积极元素,在最后一刻决定推迟美国上市后,文远知行的名字再次登上新闻头条。公司正在日益拥挤的中国自动驾驶概念股领域争夺关注,在香港上市的知行汽车科技(1274.HK)和在美国上市的禾赛(HSAI.US)都属于这个领域。 此外,丰田支持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初创公司小马智行和比亚迪支持的自动驾驶软件公司梦腾智驾,均已获得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可在美国进行IPO。而且汽车芯片设计公司地平线机器人和黑芝麻智能都已申请在香港上市。 IPO前景不明朗 去年8月,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文远知行赴美上市,这是所有希望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完成的步骤。公司于今年7月底,首次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公开文件,并定于8月19日那周首次公开发行。 此次上市将筹集超过4亿美元,其中包括以每股15.50美元至18.50美元的价格出售6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最高筹集1.2亿美元。文远知行表示,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博世,已表示有意购买价值约1亿美元的IPO股票,这至少相当于其所公开发售股票的90%。其余的融资将通过同时进行的3.2亿美元私募来筹集,其中雷诺-日产-三菱联盟的风险投资基金Alliance Ventures领投了1亿美元。 在当时市场情绪相对低迷的情况下,这些重大承诺是重要的信心信号,表明文远知行只需找到其他投资者购买极少量的股票即可。考虑到此次上市的承销商包括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中国的中金公司这三家A级承销商,这应该是很容易的事。 但上市的日子到了,公司却没有上市。公司后来解释说:“更新交易文件的时间目前比预期的要长,文远知行正努力完成推进交易所需的文件。” 不幸的是,公司未能在8月25日之前完成上市,这是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到期时间。在周三提交给美国的最新文件中,文远知行承认早先的申请已过期,并表示已向中国证监会重新提交了更新后的申请。 该公司表示:“在证监会完成对我们最新备案材料的审查并发布新的备案通知之前,我们无法完成此次发行和上市。”但没有说明它何时可能获发新的批准。这个审批程序相对较新,于去年3月启动,似乎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但文远知行新提交的申请可能会更快获得批准,因为它只包含对先前已获批申请的更新信息。 公司现金相对宽裕,截至6月底拥有18亿元。似乎表明它不存在迫在眉睫的资金枯竭危险,只是中国证监会的批准快到期,才急于在8月上市与。 在文远知行正试图向其核心圈子以外的投资者推销自己的故事时,与优步合作的最新公告,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让公司的名字继续出现在头条新闻,同时也暗示这项合作未来的潜力。鉴于目前的情况,如果中国证监会相对较快地批准该公司的上市申请,我们也不会感到意外,文远知行可能会尝试在今年底前重启上市计划并完成IPO。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黑芝麻上市翌日股价微涨
最新:自动驾驶芯片制造商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533.HK)周四在港交所主板挂牌,全日股价大挫27%至20.45港元,该股在周五稍微反弹,周五高开5.4%至21.55港元。 利好:该公司藉着上市成功筹资9.5亿港元,将用于未来研发工作及提高商业化能力。 值得关注:该公司在香港的公开发售部分反应并不热烈,只获得约1.5倍超额认购。 深度:港交所去年在其上市规则中新增18C章节,放宽对“特专科技公司”的上市要求,只要市值不低于100亿港元,即使未“商业化”,都可以申请上市,以吸引缺乏利润但具有良好增长潜力的企业。成立于2016年的黑芝麻智能,主力生产自动驾驶汽车芯片,即使过去三年的亏损接近100亿元,但由于去年的收入超过3亿元,今年获港交所批准上市,成为继晶泰科技(2228.HK)后,第二间藉18C章上市的公司。 市场反应:黑芝麻智能的股价在周五中午收市涨5.6%至21.6港元,但仍比上市价28港元低22.9%。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三年累亏百亿的黑芝麻 在港上市集资1.4亿美元
这家芯片制造商是越来越多旨在进军香港和美国金融市场的自动驾驶概念股中的最新一家 重点: 黑芝麻智能正准备在香港上市,募资逾1亿美元,报告称其亏损从2021年的24亿元增至去年的49亿元,增长了一倍多 公司在自动驾驶芯片市场面临来自英伟达和海思,以及地平线机器人等初创公司的激烈竞争 陈竹 中国自动驾驶汽车行业最近引起了公众及投资者的兴趣,街道上到处都是自动驾驶私家车、机器人出租车甚至机器人环卫车。虽然实际技术可能与大肆宣传并不完全相符,但外界兴趣激增有助于促进行业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初创公司通过IPO来测试资本市场。 在此背景下,黑芝麻智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看似有望击败纵目科技等公司,成为行业中首批在香港上市的概念股之一。作为一家领先的自动驾驶汽车关键芯片供应商,公司在一年多前首次申请上市,但未能在1月申请到期前完成上市流程。 但它没有放弃,于3月重新申请。随着6月通过上市聆讯,为IPO铺平了道路,公司终于接近终点线了。在上周提交的最新招股说明书中,公司宣布计划发行3,700万股,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28至30.30港元。 该股将于周四首次上市交易,如果股价为区间上限,则此次上市可募集高达11.2亿港元的资金。这笔交易意义重大,不仅是因为它是香港首批上市的公司之一,还因为在低迷的香港IPO市场,它筹集的资金数额相对较大。 香港通常是全球最大的IPO市场之一,中国很多顶级民营企业都在这里上市。但最近这个市场比较冷清,今年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新上市企业是一家茶饮连锁店,其股价在首个交易日就下跌了。但分析机构表示,在黑芝麻智能等大型IPO的推动下,今年晚些时候上市步伐应该会加快。 黑芝麻智能成立于2016年,创始人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单记章和刘伟宏,两人均拥有芯片制造和汽车行业背景。公司专注于开发集成了CPU和内存等自动驾驶汽车关键部件的系统级芯片(SoC)产品。 公司供应两个系列的产品:华山系列和最近推出的武当系列SoC,直接为汽车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提供服务。黑芝麻智能的SoC主要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属于自动驾驶等级中的3级,这个等级中的0级表示无自动驾驶,5级表示完全自动驾驶。3级仍需要驾驶员在场并随时准备接手。 亏损加剧 与大多数有计划上市的自动驾驶公司一样,黑芝麻智能仍在亏损,截至2023年的三年累计亏损100亿元。在此期间,亏损一直在增长,从2021年的24亿元升级到去年的49亿元。 随着各公司纷纷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这种亏损不断增长的现象在该行业很常见。对于芯片开发企业来说,成本尤其高,黑芝麻智能报告称,其研发投资从2021年的5.95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4亿元,翻了一番多。 加速亏损的另一因素是公司商业化步伐相对缓慢,黑芝麻智能在2020年才开始创收,尽管2023年的收入达3.12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两倍,但这种增长势头可能正在减弱。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收入只有2,750万元,低于上年同期的2,930万元。 黑芝麻智能重视ADAS市场,而非完全自动驾驶,反映了更广泛的行业趋势。许多公司最近都转向了更加务实的做法,意识到与其追求仍在开发中的完全自动驾驶汽车,专注于市场就绪的领域更有可能从大规模订单中获得更大的收入。 其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第三方研究显示,全球面向ADAS应用的自动驾驶SoC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275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925亿元。中国预计将成为这一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市场份额预计将在此期间从141亿元增长至496亿元。 尽管市场潜力诱人,但竞争也很激烈。虽然黑芝麻智能没有披露其在ADAS应用领域的市场份额,但它在整个中国自动驾驶SoC市场的份额只有2.2%。 中国市场是黑芝麻智能目前的重点,在这里公司面临激烈的竞争。不仅要面对美国巨头英伟达(NVDA.US),以及国内巨头、华为旗下的芯片制造公司海思等业界大腕,还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地平线就是这类竞争对手之一,该公司今年早些时候也提出了在香港上市的申请。 此外,一个新兴趋势可能会给黑芝麻智能这样的公司带来额外的挑战。这个趋势就是,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地自己开发芯片,这可能会降低它们对外部合作伙伴的依赖。据国内科技媒体36氪报道,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商蔚来、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最近都加大了芯片研发的投资,此举可能会导致独立芯片供应商的市场萎缩。 从其他类似的芯片初创公司来看,黑芝麻智能似乎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盈利。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专注于人工智能系统加速器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寒武纪(688256.SH),公司上市四年后仍未盈利。 虽然黑芝麻智能正朝着更现实的目标迈进,以赚取更多收入,但它可能也会吸引那些相信它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完全自动驾驶愿景的投资者。最近围绕武汉自动驾驶出租车铺天盖地的宣传,就体现了这种乐观情绪。上个月,人们对这方面进展的兴奋推动百度(9888.HK; BIDU.US)股价飙升13%,百度是自动驾驶汽车开发的领导者,也是武汉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幕后推手。 尽管经历了股价飙升,但此后百度股票已回吐大部分涨幅,回到多年来的低点。不过,短暂的上涨表明,那些能够找到快车道,将自动驾驶技术变成大生意的公司,股价仍有上涨潜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