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mited Scale, Fierce Competition, Capital Securities May Need Deep Discount to Attract Investors

规模有限竞争炽烈 首创证券或需大折让招徕

首创证券拟成为第十四只A+H上市的证券股,但市场竞争激烈,公司属中小型规模,料需比A股有较大幅折让招徕 重点: 首创证券今年上半年盈利仅增长2.8% 中小型证券股普遍较A股折让逾四成   郑瑞棠 内地证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A股上市的证券公司已有42家,当中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01136.SH)算是规模较小,据集团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文件显示,2024年度的收入及净利润在42家中皆排名28,但增长的表现则排名较前。2022至2024年的收入及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排名分别为第五及第十;平均资产总收益率更是排名第一。 首创证券2022、2023及2024年度利润分别为5.5亿元、7.01亿元及9.85亿元,稳步增长,但25年6月底止半年盈利则为4.9亿元,只比上年同期微升2.8%,主要由于资产管理业务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产品的业绩报酬费下降,但另一方面,投资收入却因股市畅旺大幅上升。 资产管理出色 首创证券的收入主要来自资产管理、投资、投资银行及财富管理四大业务,其中资产管理业务可谓表现较出色。近年中国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呈下降趋势,资产管理产品净值由2020年的8万亿元,降至2024年的5.5万亿元,但首创证券则逆市增长,资产管理规模由2022年底的1,073亿元,增至今年6月底的1,655亿元。收入来自收取0.45%至0.55%的管理费,这部分相对稳定,至于业绩报酬费0.15%至0.65%,则受到投资表现影响。 投资类业务当中,只有固定收益投资交易有稳定回报,在2022、2023、2024及2025半年的综合收益率分别为8.85%、7.92%、9.14%及9.76%。而证券投资的表现较为波动,2022年、2023及2024年股票持仓分别为4.05亿元、2.81亿元及21.7亿元,回报率仅为负3.73%、0.5%及负0.27%,可说是输多赢少,到2025年6月底股票畅旺,持仓大幅增加至55亿元,而回报率亦只有4.72%。 但首创属中小型证券行,较少参与新股上市的保荐及承销业务,今年上半年的投资银行收入仅占总收入5.1%,未能在近期炽热新股融资市上场分一杯羹。 受A股气氛影响 内地证券股的表现很受股市的走势影响,近年A股表现反复,令内地证券业的规模也停滞不前,2020至2024年间内地证券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仅为0.1%。上证指数今年中一度牛气冲天,六月中由3,400点起步,至8月直冲上3,800点,但之后只能在这水平横行,近日更受到中美贸易战的阴霾影响,证券股的调整也比大市深。所以首创证券招股或受大市气氛影响,如果相信A股牛市未完,上市后应还有炒作空间。 目前在A股上市的42家证券公司中,有13家在香港以H股上市,上一只以A+H上市的证券股已是2019年上市的申万宏源(6806.HK),首创证券有望成为第14只A+H上市证券股。 首创证券的业务已连续多年出现经营负现金流情况,截至2023、2024年及2025年6月底止,经营现金流出分别为3.13亿元、19.71亿元及1.2亿元,截至2024年底的现金值26.5亿元,同比下降12.6%,到2025年6月现金值进一步下降至18亿元。首创在港股集资得来资金相信可扩充资产规模,维持充足的流动性,持续发展融资融券业务,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市场中增加打仗的本钱。 三年市值倍翻 首创证券于2000年成立,大股东为国企首创集团,是北京市国资委控制的券商,2022年12月于上交所上市,首日上市股价已大涨44%,市值达278亿元,到目前不足三年市值已倍翻至约600亿元。首创证券截至10月17日一年股价升5.86%,但过去一个月下跌8.5%,市盈率59倍,市账率4.5倍。 纵观目前13家有A+H股上市的证券股,规模较大的中信证券(6030.HK)及华泰证券(6886.HK),H股比A股折让仅为6.3%及14.8%;至于中小型证券商如东方证券(3958.HK)及中州证券(1375.HK)等,折让达40%及47%。首创证券在内地证券业中属中小型规模,在港招股的估值,相信也须较A股有较大幅的折让。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Haitong International privatization

海通国际私有化  小股东如何抉择?

海通国际获母公司海通证券建议以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且私有化价格有较高溢价 重点: 海通国际获海通证券以每股1.52港元私有化,较停牌前收市有1.14倍溢价,涉资最高34.2亿港元 海通国际去年度录得逾65亿港元巨亏,随着公司加强资本金的措施,今年上半年亏损大幅收窄至7.81亿港元       罗小芹 海通证券(6837.HK,600837.SH)以协议安排(Scheme of Arrangement)私有化海通国际证券集团有限公司(665.HK),而且私有化溢价高达1.14倍,市场憧憬其他中资券商有潜在的私有化机会,但实际上海通证券提私有化有加强公司治理及简化集团架构的考虑。 海通证券根据公司法第99条以协议安排方式私有化海通国际,程序上只需至少75%参与投票的无利害关系股东的票数投票批准,同时反对票不超过无利害关系股份的10%投票权,门槛较自愿性全面要约为低,而且海通国际早前进行10供3,已剔除部分投票意向不明的小股东,所以使用All or nothing的协议安排是便更捷的私有化方式。 在私有化前,海通证券持股比例为73.4%,无利害关系股东持股为25.43%。按每股私有化1.52港元,连购股权在内涉资最多34.17亿港元。 海通国际去年突然录得巨额亏损65.41亿港元,公司归因中港两地股债市场的波动,导致交易及投资收入净额录得47.21亿港元。 在母公司支持下,今年海通国际进行一系列加强资本金的措施,3月底在年度业绩日,同时宣布按10供3供股,净额集资11.6亿港元,另外,海通国际向母公司发行一笔2亿美元的次级永续债,并成功筹组160亿港元银团贷款。随着财政改善,海通国际获标准普尔重申BBB评级,长期展望“稳定”。 今年6月初,海通国际资产管理部主管及董事总经理王胜祖接受彭博访问时称,过去一年公司已不断减低对内地房企美元债的敞口,并将资金转移至美国长年期国债或投资级别的债券。 他说,海通国际已积极转出亚洲固定收益资产,以增持美国长债,会将视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讯号而为。 海通国际减持内房美元债,转投美债的策略暂时未见成果,中期亏损只收窄至7.81亿港元,未能亏转盈。然而,受惠于期内发行永续债及供股等加强资本金的举措,资产负债情况趋向稳定。截至今年6月底止,公司总负债较年初下降2%至672亿港元,净资产较年初增加20亿港元至227亿港元。 今年2月中证监严厉打击非法跨境证券业务,对专注港股的券商影响仍大。例如国泰君安国际(1788.HK)继去年度净利润大跌九成三后,今年上半年盈利同比再跌26%至1.19亿港元,而去年录得亏损的申万宏源香港(0218.HK),今年上半年亏损只收窄至7,134万港元。 券商业务陷困境 随着港股成交转趋淡静,近期更有多日罕有录得不足500亿港元成交。另外,新股表现也乏善可陈,若不计及转板、以介绍方式上市及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今年前三季香港新资集资额约244亿元,较去年同期大跌六成七。在如此疲弱的市况下,证券业经营环境严峻,其他券商的大股东未必愿意拿真金白银私有化,所以要在券商股寻宝,想法并不切实际。 事实上,海通证券提出私有化,本身有加强海通国际治理的考虑,去年海通国际录得巨亏,负责投资决策的现任副主席、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林涌要负上很大责任,今年6月原任海通证券证券金融部总经理宋世浩获委为海通国际联席行政总裁和执行董事,与林涌共同肩负领导公司的重责。海通证券其后发起供股及发行永续债等资本操作,旨在强化子公司海通国际的财政状况,也是为私有化先行铺垫。 究竟今次私有化价格是否合理?1.52港元的私有化价格相当于海通国际市值128亿港元,表面上公司净资产为227亿港元,相对而言,私有化价格不吸引,但这些金融资产的质量成疑。再者,私有化价格较10供3的供股价高1倍多,考虑到港股市况前景不明,1.52港元的私有化价格已经不差。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