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威生物快速烧钱 拟赴港二次上市续命
与许多首次登上港交所舞台的18A公司不同的是,迈威生物已经有3款获批商业化的产品,但药品销售的回报还无法覆盖迈威生物的日常运营 重点: 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缩减至15.98亿元,恐怕只能维持约两年的运营 多间生物医药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预计明年港股将再次迎来医药企业上市热潮 莫莉 在生物医药行业融资寒冬来临前的2022年初,迈威生物(688062.SH)成功登陆科创板并筹集到33亿元的大笔资金,实属创新药企中的幸运儿。尽管在A股上市还不满三年,但面对巨额研发投入和持续亏损的压力,迈威生物开始筹划在港股二次上市。 迈威生物在12月15日晚间的公告中表示,二次上市的目的是 “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资金需求,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水平”。目前,公司股东大会尚未批准相关上市决议,融资细节和时间表没有对外披露。 与许多首次登上港交所舞台的18A公司不同的是,迈威生物已经有3款获批商业化的产品,包括与君实生物合作开发的阿达木单抗,已于2022年上市。迈威生物负责生产及销售该产品,享有50%的产品利润。 另外,迈威生物在2023年及2024年分别有两款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迈利舒”和“迈卫健”获批上市。其中,“迈利舒”是全球第二款获批上市的普罗力生物类似药,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迈卫健”是中国首款获批上市的安加维生物类似药,可用于治疗骨巨细胞瘤。 “迈利舒”和“迈卫健”作为早期获批的生物类似药,迈威生物享有一定的先发优势。2024年前三季度,迈威生物实现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41.79%,其中药品销售收入为9071.5 万元,同比大增287.1%。但是,因产品尚处商业化推广初期,同期的销售费用达到1.68亿元,再加上15条在临床或上市阶段的管线,由此产生的研发费用高达4.81亿元,令净亏损同比扩大3%至6.94亿元。 虽然迈威生物手握三款已上市产品,但是相比于高昂的研发开支,商业化带来的回报还无法覆盖迈威生物的日常运营,形成正向的现金流。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其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与2023年同期相比减少2.11亿元至15.98亿元。 此外,迈威生物在12月15日还宣布,拟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大健康基金共同投资20亿元建设迈威生物骨健康创新药项目,其中大健康基金将掏出“真金白银”4亿元投资该项目,而迈威生物的16亿元则以无形资产方式出资。虽然迈威生物在这个合资项目中无需动用现金,但也可能影响现金流收入,若项目未能产生预期收益,企业也将面临减值风险。 再迎来医药企业上市潮 迈威生物通过科创板成功进入资本市场的舞台,可当前股价仅有约22元,较34.8元的招股价下跌近四成,过去三年也没有进行配股、增发新股等融资活动。以当前的净亏损速度,现有资金恐怕只能维持约两年的运营,因此,赴港二次上市成为迈威生物“续命”的重要一环。 10月18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联交所曾发布联合声明,优化新上市申请的审批流程时间表,以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区内领先的国际新股集资市场的吸引力。其中特别提到,预计市值不少于100亿港元的A股上市公司赴港二次上市时,将设有快速审批通道,这项新规对于有融资需求的A股公司颇有吸引力。 随着港股IPO的回暖,百利天恒( 688506.SH )、康乐卫士(833575.BJ)、恒瑞医药(600276.SH)等多家A股医药企业纷纷公布赴港二次IPO计划,而目前已实现“A+H”两地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约20家。今年11月以来,轩竹生物、翰思艾泰、华芢生物、维立志博、银诺医药等生物医药公司先后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预计明年港股将再次迎来医药企业上市热潮。 不过,迈威生物当前的市值仅有约83亿元,或许难以满足港股上市时快速审批通道的百万港元市值要求。迈威生物的市销率约为44倍,同样主攻生物类似药的复宏汉霖(2696.HK)市销率却只有2.2倍,而且后者已经稳定盈利,显示港股市场对于生物医药企业的估值明显低于A股市场。对于迈威生物而言,成功登陆港股不仅能获得新的融资渠道,还能提升其国际知名度。然而,港股市场相对较低的估值是否会影响到其A股市值,也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康乐卫士冲刺首家“北+H”上市企业
作为一间未盈利的医药企业,康乐卫士可谓资本市场“老玩家”,曾先后在新三板、北交所挂牌,期间也曾引入多轮融资 重点: 康乐卫士的管线中,进展最快的三价HPV疫苗,有望在年底前在中国提交上市申请 至少有6间疫苗企业的在研九价HPV疫苗进入临床三期,康乐卫士能否快速出线仍是未知数 莫莉 自从北京证券交易所2021年9月开市至今,尚无一间同时在港股和北交所挂牌上市的企业。1月底,深耕疫苗行业的北京康乐卫士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33575.BJ)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致力成为首家“北+H”上市公司。 康乐卫士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疫苗开发商,拥有丰富的HPV疫苗产品组合,主攻重组蛋白疫苗路线,亦有一款mRNA疫苗在研,但未有已经商业化的产品。康乐卫士的管线中,进展最快的是一款三价HPV疫苗,有望在今年底前在中国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而另一款重磅产品九价HPV疫苗预计2025年在中国及印度尼西亚递交BLA,这款九价疫苗也是首个在中国开展男性适应症临床试验的九价HPV国产疫苗。 除此之外,康乐卫士还与成大生物合作开发十五价HPV疫苗,这是全球已取得临床试验批准的HPV疫苗中,价次最高的HPV疫苗,覆盖了世卫癌症研究机构定义的全部高危型HPV,有望将宫颈癌预防率提高至96%以上,这款疫苗预计将于今年启动临床一期试验。 康乐卫士还有一款二价治疗性的HPV疫苗,采用的是mRNA疫苗技术路线。在HPV疫苗之外,康乐卫士有五款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手足口病等有医疗需求缺口的疾病的疫苗,全部处于临床前阶段,商业化前景不明。 作为一间未盈利的医药企业,2008年注册成立的康乐卫士可谓是资本市场“老玩家”。2015年9月,康乐卫士在新三板挂牌上市,其后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进行了四轮定向增发,总募资金额超过17亿元,引入的股东包括远望基金、云锋基金、东方富海等产业基金。 2021年9月,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北交所开市后,吸引了康乐卫士的目光, 2022年2月,公司宣布计划在北交所上市,当时预计的发行价为每股77.68元,拟发行股票数量不超4,453万股。一年之后的2023年3月,康乐卫士终于成功登陆北交所,成为北交所“人用疫苗第一股”,只不过发行价已下调至每股42元,发行规模也缩水至700万股。即便如此,康乐卫士在北交所上市首日即破发,当日跌幅达15.4%。 这次宣布冲刺港交所之后,康乐卫士萎靡不振的股价当日上涨3.1%,不过随后两日分别下跌1.2%和7.8%,将利好消息带来的涨幅全部抹平。这意味着,理性投资者对于康乐卫士的长期发展并不十分看好。 HPV疫苗内卷加剧 由于人口众多且经济稳定发展,中国2022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疫苗市场,占全球市场36.3%。据招股书援引的报告,在创新疫苗可及性不断提高、政府政策利好、疫苗技术创新以及疫苗接种意识不断增强的推动下,中国疫苗市场规模在2017年至2022年以32%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达到1,251亿元。 其中,作为宫颈癌预防疫苗的HPV疫苗更是有着庞大市场。由于疫苗严重供应不足,截至2022年,中国9至45岁的女性累计接种率较低仅有9.36%。该报告认为,预计到2031年,9至45岁女性和男性的累计接种率将分别达到57%和7.6%,中国HPV疫苗市场规模预计也将达到730亿元。 目前中国共有五款HPV疫苗获批上市,最早上市的三款均为进口产品,直到2019年,万泰生物(603392.SH)二价疫苗馨可宁成为首个获批的国产HPV疫苗,由此开启了国产HPV疫苗时代,2022年3月沃森生物(300142.SZ)二价疫苗亦获批。为获得更大市场,国产二价HPV疫苗已经开始价格战,在去年8月的广东省政府采购中,万泰生物的馨可宁单剂价格已经降至116元,而沃森生物则以单剂146元的报价落选。 虽然提供更大范围保护的九价HPV疫苗拥有更广阔的市场,可是国产九价疫苗未来也将迎来激烈竞争。除了康乐卫士之外,万泰生物、沃森生物、上海博唯、瑞科生物(2179.HK)等多间疫苗厂商的九价HPV疫苗,也都进入了临床三期阶段,此外还有多款11价、12价HPV疫苗加入竞争。康乐卫士作为尚无商业化能力的疫苗厂商,能否在这场激烈的内卷中占得优势? 对于康乐卫士而言,眼下更严峻是手头资金不多。截至去年9月底,公司所持的现金已从2022年同期的8.26亿元降至2.53亿元,而2021年、2022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其净亏损分别达到3.8亿元、2.93亿元和2.25亿元。 不过,招股书透露,该公司已于2023年12月及2024年1月取得额外银行融资,尚有3.28亿元的未动用银行融资。目前康乐卫士的市净率约为5倍,在港交所上市的未盈利疫苗股瑞科生物的市净率只有3倍,显示港股投资者对该类公司的估值偏向保守。康乐卫士能否在激烈的HPV疫苗市场闯出一片天地,还需时间证明。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