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三季大亏179亿元 万科坚决“不躺平”
万科前三季大亏179亿元,但情况似乎正在好转 重点: 万科前三季度亏损179.4亿元,去年同期为赚136.2亿元 “十一”假期实现认购金额102.2亿元 李世达 中国房地产市场虽然收获了久违的“银十”,但刚出炉的三季度财报,再度提醒行业的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去年销售金额排名第二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202.HK; 000002.SZ)近日公布,今年首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为2,198.9亿元(309亿美元),按年大减24.5%,股东应占亏损179.4亿元,去年同期则赚136.2亿元。 据称这是万科成立以来,首次录得三季报亏损,也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业绩亏损。 根据公司三季报,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收入771.2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务结算面积为504.7 万平方米,贡献615.5亿元,合同销售金额年跌29.7%至538.7亿元,合同销售面积按年跌24.9%至391.3万平方米。归母亏损达80.9亿元。 另据万科在深交所公布,公司9月合同销售金额174.2亿元,按年大跌45.6%。 公司表示,三季度亏损主要原因是开发业务结算规模和毛利率下滑、计提减值、财务投资出现亏损,以及部分资产交易和股权处置的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等。 今年前三季度,万科房地产开发业务的结算面积为1,384.2万平方米,结算收入为1,732.3亿元,分别按年跌24.4%和29.1%;同期,房地产开发业务扣除税金后的毛利率为2.7%,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 销售层面,前三季度万科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330.8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81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6.8%和35.4%。 有息负债超3,200亿元 市场形势的恶化,除了经营层面的大幅亏损,也为万科带来庞大的资金压力。截至2024年9月末,万科持有资金约797.5亿元,较2024年6月末净流出126.5亿元。截至9月末,公司有息负债合计3,276.1亿元,其中一年以上有息负债占比为64.4%,资金“缺口”仍然庞大。 公司表示,今年1至9月偿还有息负债近700亿元,已完成年内全部公开债的兑付。但万科在2025年有16笔到期或行使权利的境内公开债,存续本金规模合计326.4亿元,且仅在明年一季度,就有98.9亿元的境内公开债需要兑付。偿债压力不小。 万科指,第三季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3.3亿元。但首三季计,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48.5亿元,去年同期为正2.4亿元。 为解决资金问题,万科频频折价出售资产。根据三季报,今年前九个月,包括资产出售与资产证券化在内,万科的大宗资产交易累计签约额超过232.6亿元。其中包括以约22.4亿元七折出售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项目。 此外,万科也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回款,保障公开债务顺利兑付,包括坚持积极销售,首三季回款率100%,同时开展存量资源盘活,即透过租赁或减价方式出售换取一些收入。2023年至今,累计盘活和置换新项目36个,合计优化及新增产能474亿元。 万科今年也进行了多次组织架构调整。10月最新一轮调整涉及华东区域、南方区域、北京区域、西南区域、华中区域本部精简职能,只设置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业务职能。 前三季度通过打通“由售改租”模式,万科盘活内外部存量房源超8,000间,其中完成集团旗下超5,500间房源的盘活。1至9月,万科租赁住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3.7% 前三季新增融资774亿元 同时,万科融资动作频频。今年1至9月,公司已新增融资与再融资774亿元。今年10底与11月初,公司公布分别从工商银行深圳罗湖支行与交通银行深圳分行贷款10亿元与150亿元,由旗下子公司提供资产抵押进行担保。 自9月下旬以来,中国房地产利多政策频出,市场吹起暖风。三季报特别提到,“十一”期间市场整体活跃度提升,公司取得良好销售表现,实现认购金额102.2亿元,日均认购较中秋假期增长113%。 自10月2日以来,内房股迎来一波追捧,万科股价逆转年内跌幅,今年至今录得2.6%涨幅,不过市销率(P/S)方面仍是低迷的0.2倍。低于华润置地(1109.HK)的0.7倍与龙湖集团(0960.HK)的0.5倍,但高于融创中国(1918.HK)的0.1倍,并与0.2倍的保利置业(0119.HK; 600048.SH)相若。 屡屡被传即将暴雷的万科,透过不断融资与抛售资产以撑待变,守住不违约的底线,并透过组织调整、降价、“由售改租”等措施精简架构、盘活存量,为景气回升做好准备。如今政策的暖风吹来,“不愿躺平”的万科或许已走出一条活路。…
概要:面临清盘的碧桂园 销售续跌审计辞任
碧桂园控股(2007.HK)周四披露,8月合同销售同比下降57%至34.3亿元人民币(4.83亿美元),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继上个月销售下降72%之后,此次销售下降反映公司在潜在清算上面临的困难。 碧桂园曾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受中国房地产市场供应过剩和房价暴跌影响,过去两年碧桂园一直深陷高负债和巨额亏损的泥泞中。碧桂园正面临香港债权人提出的清算申请,公司必须在明年 1 月之前拿出重组计划。 公司周四还宣布,罗兵咸永道 (PwC) 已辞去审计师职务,由香港中汇安达会计师事务所接替。公司股票自 4 月起停牌,等待 2023 年财务报表的公布。 余特莉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概要:绿城跑赢同业 中期净利20亿
在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下,房企举步维艰,但绿城中国控股有限公司 (3900.HK) 的中期业绩仍实现强劲增长。上周五的中期报告披露,上半年总收入 696亿元(98亿美元),同比增长22.1%。 核心净利润增长27.5%,达到 49亿元。但由于利润率下降和减值拨备的影响,净利润下降19.6% 至 20亿元。期內合同销售额总计 1,265亿元,新增15 个新项目,总建筑面积131万平方米。 绿城在经历公司债务危机后,采取了保守的策略,因此在内地房产市场疲弱时,其表现相对优于大多数同行。公司目前的银行存款与到期借款比率为2.1 倍,借款平均利息成本为 4%,低于 2023 年的 4.4%。 余特莉报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概要:债主续临门 富力又現债务违约
公司未能在到期后 30 天的宽限期内向债券持有人支付 1.47 亿美元的利息 余特莉 广州富力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2777.HK) 披露,公司未能按时支付三笔共 45.3 亿美元离岸债的利息,这家昔日的房地产巨头,在巨额债务和房地产销售停滞的重压下苦苦挣扎。 富力地产周日在交易所公告中披露,其子公司 Easy Tactic 发行的债券并未于7月11日到期时,支付总额1.471亿美元的利息。富力在30天的宽限期后,仍无法履行对债券持有人的义务,实际上已构成违约。 這次事件只是富力重重债务的其中一笔。上月初,公司因未能偿还贷款而收到新加坡私募股权基金的清盘申请。 富力承认情况严重,表示正在“与”债券持有人“讨论”以寻找解决方案,将“继续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考虑所有可能采取的行动,包括但不限于制定有关集团海外债务的整体负债管理解决方案。” 富力已聘请外部顾问安迈融资顾问和盛德律师事务所,共同探讨重组过程并与其债券持有人进行接触。 为了缓解财务压力,富力已于5月出售伦敦一座综合用途摩天大楼,并承诺出售其他项目的额外股权,以筹集急需的现金。但它承认,中国房地产市场目前正处于严重低迷状态,导致流动性和融资“前所未有的困难”。 富力的困境折射出中国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各项挑战。房价已连续13个月下跌,而大型开发商的土地购买量同比下降38%。其他开发商也面临类似困境,包括行业巨头世茂和碧桂园,这两家公司也遭清盘申请和违约。 尽管前景黯淡,富力地产早前公布,6月份的总合同销售额为 11.5亿元人民币(1.6 亿美元),总销售建筑面积为80,500平方米。公司表示,在中央政府推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推动下,中国房地产市场最终将复苏,故公司仍抱有希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