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顺丰首季业绩盈收双升

物流企业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 002352.SZ)周一公布首季度业绩,收入按年上升6.9%至698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利润为22.3亿元,按年升16.9%。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利润为19.7亿元,按年升19%。 首季度实现总件量35.6亿票,同比增长19.7%。当中速运物流受惠于公司完善产品矩阵,以及强化服务竞争力,收入同比增长7.2%。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主要受惠于公司持续加强国际网络能力建设。 周二顺丰开盘升1.3%报37.8港元,现股价较公司去年上市定价高10%。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ATL has filed for a secondary listing in Hong Kong

出海论英雄 “宁王”赴港靴子落地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重磅大戏,更是中国新能源龙头在全球布局加速、寻求突围的重要一役 重点: 公司强调,被美国列入CMC名单对公司业务无任何重大影响 受到碳酸锂价格下滑影响,公司预料2024年营收减少8.7%至11.2%    李世达 复苏的港股市场正在向所有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招手,继去年顺丰、美的等各自行业的龙头赴港第二上市后,全球动力电池的王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也正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 宁德时代是特斯拉、大众和其他众多电动车品牌的供应商,据SNE Research报告,2024年宁德时代全年装机量同比增长31.7%至339.3GWh,以37.9%的市占率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宝座,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比亚迪(1211.HK;002594.SZ)和韩国的LG新能源(373220.KS)。 去年12月,市场已传出宁德时代拟赴港第二上市。根据董事会随后批准的上市计划,公司在港上市股份最多不超过其总股本的5%,但承销商可启动超额配售选择权,额外发行最多15%的股份。目前,宁德时代赴境外上市的备案仍待中国证监会批准。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称,公司计划筹集至少5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则估计,宁德时代上市可筹集约68亿美元至77亿美元,这一金额将超越2021年快手(1024.HK)上市集资62亿美元,成为近年港股市场集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海外扩张的障碍 根据申请文件,美银证券、中金、中信建投国际与摩根大通为宁德时代的联席保荐人。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防部于今年1月将宁德时代纳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CMC清单),被认为与军方有联系,尽管如此,美银证券等美资机构仍争相参与其上市交易。 宁德时代称,公司从未从事任何与军事相关的业务或活动,将他们列入清单是错误的,并强调该清单并不限制公司与少数美国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主体展开合作,因此对公司业务无任何重大负面影响。 公司表示,筹集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为长期国际化策略提供资金支持。根据申请文件,目前公司已在德国图林根建成电池生产基地,同时正积极推进匈牙利生产基地、与Stellantis(STLA.US)合资的电池工厂,以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的建设筹划。 “谁到海外,谁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据称这是宁德时代员工计算机桌面的标语,显示出公司对出海发展的渴望。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在全球的市占率提升至37.9%,但在中国市场以外的市占率却从2023年的27.5%下降至27%,显示其海外扩张有点停滞不前。 与此同时,2024年11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2.5 GWh,同比减少22.8%,这已是连续第五个月同比下降。与之相较,去年中国动力电池整体出口量仍维持增长,而宁德时代却跟不上整体增速,显示其在国际市场面对的挑战。 出口量大幅下降反映出海外市场供应模式的变化——“出口贸易”正在转向“本地化生产”。 尽管全球推动碳中和的趋势并未改变,但中国企业在北美和欧洲等重要市场的拓展,正面对前所未有的阻力。欧美地区出于对本地供应链的保护,正在筑高关税壁垒与加强进口限制,因此赴当地合资建厂的模式将会越来越普遍。 不过,海外建厂需要更多钱。 尽管宁德时代市值高达万亿,手上现金多达千亿,但截至去年6月,公司的美元及欧元余额分别为67.4亿美元及38.6亿欧元,显然跟不上其海外拓展的脚步。而香港上市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更容易吸引海外投资者,而且香港汇兑成本更低更便利,也能减轻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压力。 领先者的危机感 随着中国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50%,动力电池的增长周期也迎来转折点。高盛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总产能将达到3,000GWh,而国内需求仅约900GWh,相当于产能过剩2.3倍。 而制造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锂在价格上的波动,也为电池制造商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受到锂价下跌影响,宁德时代相应降低产品价格,虽然销量有所增加,仍导致2024年预期营收减少8.7%至11.2%,至3,560亿元(489.5亿美元)至3,660亿元之间。公司预估去年全年股东应占溢利区间为490亿元至530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1.1%至20.1%,这亦是公司自2019年以来最慢的盈利增速。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不仅标志着港股市场迎来近年最大规模的新股集资活动,更凸显了其海外扩张战略的迫切性。尽管盈利增速放缓,作为行业龙头的宁德时代仍对投资者具备很高吸引力。 宁德时代A股市盈率约在20倍左右,公司市值约1.18万亿元。虽然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通常存在折价,然而在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带动下,海外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中国科技企业的价值。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在高附加值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提升,预计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折价将逐步收窄。这意味着,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其市场估值有望得到提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JD.com offers to privatize Dada Nexus

新闻概要:京东借私有化完成并购达达

自2020年达达上市以来,这家电商巨头逐渐增持了其股份,目前持有达达63%    阳歌 电商巨头京东集团 (JD.US; 9618.HK)提出私有化达达集团(DADA.US)方案藉此完成对这家同城配送公司的逐步收购。达达周一表示,已收到初步的非约束性提议,京东将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所有流通在外的美国存托股票(ADS)。 达达表示,此次收购价格较收购前一天的收市价高出42%。周一交易中,达达股价上涨28%。但以1.8美元的收市价计算,该股仍比收购价格低10%。 达达集团是中国领先的本地配送公司之一,成立于2014年,由京东同城配送服务与独立同城配送公司达达合并而成。去年第三季度,达达24.3亿元营收中,京东同城配送服务(现更名为京东到家)贡献了近40%。达达同城服务贡献了剩余部分。 达达集团于2020年6月上市,以每股16美元发行2,0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募资3.2亿美元。2020下半年,该股一度飙升至58美元,但此后随着竞争加剧和对在美上市中国股票的热情降温,股价一直下跌。上周五,公司收市价为1.41美元,较IPO价下跌逾90%。 公司面临来自顺丰同城(9699.HK),物流巨头顺丰控股(6936.HK;002352.SZ)旗下子公司以及闪送(FLX.US)等独立运营商的竞争,闪送去年10月在美国首次公开招股中筹集了6,600万美元。自上市以来,闪送股价表现不佳,市值缩水了约一半。 达达最新财报称,去年第三季度,营收为24.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6.2亿元下降7.3%,反映行业激烈竞争。其主要为京东提供本地配送服务的京东到家服务表现尤其糟糕,营收同比下降40%至9.3亿元。达达同城服务为杂货店等本地商家提供配送服务,营收增长38.6%。 达达集团自上市以来每年都在亏损,去年第三季度亏损1.97亿元。京东并未透露私有化后如何处置达达。但此前,京东已将旗下其他一些主要子公司在香港上市,包括京东物流 (2618.HK)和京东健康(6618.HK)。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顺丰11月收入按年增长7%

综合物流企业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周四公布,11月的业务收入达25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7%。 来自速运物流业务收入同比上升近2.5%至188亿元,票量达12.8亿票,同比升8.7%,但单票收入下跌5.8%至14.72元。 供应链及国际业务方面,海运业务稳定,国际空运需求增加,带动整体业务收入上升21.7%至接近64亿元。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通快遞業務量增速放緩

业务量增速放缓 中通欲重夺市场份额

中通快递今年前三季度业务量增速放缓,管理层下调年度业务量预期 重点: 三季度快递业务量增长15.9%,低于去年同期的18% 管理层下调年度业务量增长预期    李世达 尽管中国消费持续降级,但快递市场竞争仍有增无减,即使是去年业务量排名第一的中通快递(开曼)有限公司(2057.HK; ZTO.US),也感受到压力。 在宏观政策及各项扩内需、旧换新补助推动下,中国电商平台持续蓬勃发展,在线购物人数不断增长。根据中国邮政局公布,11月17日下午,中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达到1,500亿件。在2014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才首次突破100亿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不过,快递业务量持续成长,竞争日趋激烈,“内卷”严峻,龙头宝座谁都坐不安稳。 去年抢下全年业务量冠军的中通快递,近日公布截至今年9月底止第三季业绩,录得收入106.8亿元,按年升17.6%。调整后净利润23.8亿元,按年升2%;毛利率则由去年同期的29.8%增加至31.2%。 下调包裹量增长预期 尽管收入维持不错的增长,但业务量增速却不如预期。期内包裹量为87.2亿件,较2023年同期的75.2亿件增长15.9%,增速低于去年同期的18%。与同业相比,同期申通快递(002468.SZ)包裹量达58.8亿件,同比增长28%;圆通速递(600233.SH)为67.1亿件,同比增长超28.2%;顺丰控股(6936.HK; 002352.SZ)则为32.29亿件,同比增长14.4%。 包裹量下降,让投行纷纷下调目标价。里昂证券指出,中通包裹量增速低于同期行业平均的20%增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将目标价由223.43港元降至188.28港元,但维持“跑赢大市”评级。大和则将目标价由210港元下调至195港元,重申“买入”评级。 中通在财报中直言,基于对未来几个月的预判,下调年度业务量的目标为337亿件至339亿件之间,按年增长11.6%至12.3%,原本增速预期为15%至18%。显示今年业务量增速已不如预期。 业务量过去一直是中通的优势,但在快递市场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公司的增速却在放缓,除了市场竞争的因素外,公司似乎也未刻意追求业务量增长,而是着重基础网络的建设,特别是散件和农特生鲜业务的发展,加强系统项目客户和同城生活服务的布局。 中通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梅松表示,随着公司系统性地加深与各大电商平台在逆向物流、偏远地区配送及增值服务等方面的合作,中通的散件实现超过40%的同比增长。 他称,在经济形势切实扭转前,消费降级的情况可能仍会持续一段时间,而业务量领先是公司业务的基石。公司正积极地启动计划,重夺市场份额、扩大在业务量方面的领先优势。 高毛利率曾遭狙击 而公司的另一大优势,便是高出行业数倍的毛利率。根据三季度报告,期内录得毛利33.3亿元,同比增长23.2%;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 29.8%增长至 31.2%。 数据上看,中通的毛利率是“完胜”其他竞争对手。同期顺丰毛利率为14.1%,不到中通的一半;圆通仅为9.6%;韵达(002120.SZ)为8.5%;申通更低,只有5.4%。 中通的高毛利率一枝独秀,2023年曾遭沽空公司Grizzly Research狙击,怀疑公司的毛利率远超平均水平,可能只是财务造假的结果。中通则在进行调查后回应,称所有指控均无事实根据。 沽空事件目前似已平息,但对于中通的高毛利率,市场仍保持一定的怀疑,主要是因为中通的财报被认为扣除了部分不赚钱的业务,让外界看待他们的数据时,会加上一层“滤镜”。 尽管如此,中通在控制成本上确实有一套。第三季度,得益于持续的降本增效,公司的单票分拣加运输成本下降8.4%。管理费用占收入的比重稳定在5%左右。同时,公司的核心单票收入提升了1.8%。总体而言,营业成本增速15.2%,仍保持低于同期收入增速(17.6%)。 目前中通市盈率为13.5倍,低于申通的19.4倍及顺丰的20.6倍,也低于京东物流(2618.HK)的23倍,但略高于圆通的12.6倍。似乎并不被投资人看好。 在快递行业里,中通是一家非常会赚钱的公司。尽管去年收入规模只有顺丰的约七分之一,盈利却高于顺丰。一个是收入之王,另一个是盈利之王,分个高下似乎就是两家公司的宿命。本月中旬顺丰公开招股,将于11月27日正式在港股上市。在投资人眼中,快递业的龙头仍然是顺丰,市场势必会有憧憬,无疑会对中通股价带来挑战。…

简讯:顺丰招股集8亿美元 橡树小米力撑任基投

内地综合物流龙头的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936.HK,002352.SZ)今天公开招股,将发行1.7亿股,其中1,615万股在港公开发售,每股招股价介乎32.3港元至36.3港元,每手200股,入场费为7,333.22港元,集资最多61.7亿港元(7.93亿美元)。公开认购在11月22日截止,并于11月27日挂牌。 顺丰引入十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约2亿美元的股份,其中橡树资本认购2,500万美元。该基金是由股神巴菲特推崇备至的基金经理马克斯创立,巴菲特曾说,每次见到有马克斯的电邮,都会第一时间打开来看,并总会有所得。 另外,小米持有的Green Better,亦认购2,000万美元。其他著名的投资者有摩根士丹利及中国太保等。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ogistics provider ZTO Express reported Tuesday its net profit rose 3.3% year-over-year to 2.6 billion yuan in the second quarter.

快讯:中通快递包裹量升 市场份额降至两成

最新:物流公司中通快递(开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周二宣布,今年二季度净利润按年上升3.3%至26.14亿元,非国际准则计算的调整后净利润,则增长10.9%至28.06亿元。 利好:该公司二季度包裹量上升10.1%至84.52亿件,预期包裹量将于347.3亿至356.4亿之间,增长15%至18%。 值得关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该公司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至 19.6%。 深度:中国快递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当中以中通的盈利能力最强,去年毛利率高达30.4%,抛离行业主要对手顺丰控股(002352.SZ),圆通速递(600233.SH)及申通快递(002468.SZ)。虽然该公司曾被美国沽空机构Grizzly Research指控财务造假,但经过调查后去年发布结果,并表示所有指控均无事实根据。今年上半年,其毛利率更进一步升至32%,比去年同期增加0.9个百分点。 市场反应:中通快递的港股周三上升,中午收盘涨2.6%至162.8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区间。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