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driving equality

智驾平权:一场话语权的争夺战

智驾平权是科技的普惠,也是整车厂与供应链之间话语权的重新洗牌    李世达 中国的自动驾驶产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权力再分配。随着“智驾平权”成为主流叙事,一场从豪车专属技术走向全民普及的变革正在悄然重塑汽车产业链。 不论是比亚迪(1211.HK; 002594.SZ)、蔚来(NIO.US; 9866.HK),还是小鹏(XPEV.US; 9868.HK)、问界,越来越多车厂不再将高阶智驾功能仅限于旗舰车型,而是选择将NOA(导航辅助驾驶)、自动泊车、城市领航等配置迅速“下放”到20万元以内的中低端车款。 尽管不是业界首例,但比亚迪在今年初推出“天神之眼”智驾系统,并下放至10万元以下车型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智驾平权”的时代已经悄然到来。 比亚迪创办人王传福说:“在汽车领域,我们相信智能化的全面普及将巩固中国品牌领先全球的技术优势”,“这是中国汽车的自信,也是中国科技的自信。” 过去,高阶智能驾驶是一门“高附加值生意”。从激光雷达、高清摄像头,到域控制器与高性能晶片,一整套方案往往只出现在高价豪华车型上。但是当智驾开始普及,越来越多整车厂为了保住利润,开始接管智驾技术的主导权。 如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小鹏的XNGP、理想(LI.US; 2015.HK)开发AD Max、华为推出ADS 2.0,整车厂纷纷自建算法团队、地图系统,甚至连数据标注与模拟训练都开始“自己来”。但如此一来,智驾上游供应商开始被边缘化,从方案主导者退回为价格竞争激烈的“零件供应者”。 如速腾聚创(2498.HK)开始推出低成本固态雷达与模组化解决方案、禾赛科技(HSAI.US)与整车厂共同开发定制型雷达。对供应链而言,这是一场生存战。若无核心技术、缺乏规模化优势,许多中小型供应商将难以为继,只能靠“薄利多销”苦苦支撑。而真正能活下来的,只有那些具备系统整合、算法协同、全球交付能力的头部企业。 在这场为了“人人都有高阶智驾”的“平权”运动背后,是一场无声的产业洗牌与话语权的重构。真正的赢家,将是那些不仅造得出车,更能掌握智能化灵魂的企业。 李世达,咏竹坊编辑。他的联络方式:shihtalee@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i Auto no longer unrivaled: front-runner doesn’t always finish first

理想不再一骑绝尘 领头者不一定能过终点

理想汽车虽是造车新势力的龙头,但竞争对手已逐渐赶上来,理想面对严峻挑战 重点: 去年全年盈利下跌31%至81亿元 i8成公司进入纯电动车领域的重中之重   刘智恒 新能源汽车势将主宰未来的汽车市场,理想汽车(2015.HK, LI.US)于电动车领域首先脱颖而出,销售数量击败一众对手,亦在云云造车新势力中,率先获取盈利,于赛道上初段领放。 然而,新能源汽车行业彷如杀戮战场,暂时看不见哪家企业拥有坚如磐石的护城河;今天领跑,难保明天已被超越,因为背后追赶的车企不计其数,随时可弯道超车,迎头赶上。 理想刚公布2024年的业绩,或许可看出一点端倪。收入纵然上升16.6%至1,444.6亿元,盈利却出现大幅倒退,按年下跌30.7%至80.85亿元,主因是营业费用上涨,当中销售及管理费大升25%至122亿元。 开局交付脱脚 理想去年的交付量踏入新里程,按年增长33%至突破50万辆,可踏入2025年,情况似乎不太乐观,销量有点停滞不前。1月交付2.99万辆,2月更跌至2.63万辆,要知道,去年底理想连续两个单月交付均超过4万辆。 相反对手出一两个爆款系列或型号,销售实时倍翻。小鹏(9868.HK, XPEV.US)平价车型“MONA M03”连续两个月交付超过1.5万辆,另外“P7+”上市两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万辆。受惠两款新车助力,小鹏1及2月的交付均在3.04万辆,连续两个月赶过理想。 至于近期走势凌厉的零跑(9863.HK),过去两个月每月分别交付也达2.5万辆,狠狠追贴理想的交付数量。 当然,我们不能以短期的交付去论英雄,毕竟每家车企有新款推出,一旦受市场欢迎,销售会突然火爆起来。然而,几家造车新势力在过去半年的交付量,确实有显著的升势,当其它车企渐渐出现规模效益,理想先前的优势就逐渐褪色,所谓“新势力一哥”的称号,将调门越来越低。 小鹏零跑来势汹汹 事实上,理想正面对来自各方的挑战,一方面是造车新势力的对手在后面急起直追,小鹏及零跑外,华为的鸿蒙智行于1月时交付一度达3.5万辆,小米的来势也甚汹汹。 另外,传统车企也担心再不加把劲发展新能源汽车,早晚要在汽车市场掉队,甚至被淘汰出局,吉利(0175.HK)早已发展极氪,一汽亦要伙同零跑去拓展新能源汽车。至于海外势力的特斯拉(TLSA.US),为提高竞争力及应对中国疲弱经济的大环境,将中国的车价调低,直接与内地车企贴身肉博。 除面对列强争逐外,过去理想赖以抛离对手的杀手锏-增程式电动汽车,也不断被对手冲击。所谓增程式电动汽车,是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增加汽油机,作用是为车辆的电池充电,解决续航的问题。 随着理想的成功,其它车企岂会䄂手旁观,零跑是其中一家押注增程电动车而成功的例子,问界M7亦曾连续多月销量超越理想L系列,直接冲击理想的核心市场。 决胜全在纯电动 随着纯电动技术越趋成熟,增程车的升势不但会放缓,甚至成为明日黄花,毕竟增程式汽车因燃油机加上电机的双系统,令维护成本高,技术复杂度大,逐渐失去吸引力,纯电动车才是明日市场的主角。 别人看到的问题,理想创始人李想又怎会看不到。早于去年公司推出的理想MEGA,就主攻纯电动市场。然而李想能看见是一件事,能成功又是另一回事,MEGA出师未捷,更被批评得体无完肤,甚至有说车型像殡仪车,结果2024年的销量只有1万辆。 今年理想在纯电动车上将卷土重来,首款纯电SUV的理想i8将于7月上市,公司视之为纯电动车的重要试金石,甚至不惜以牺牲盈利为前提。理想明言,相比短期销量,更在意为用户带来价值及体验,以及充电网络的补能便利性,目标是争取在三年内,成为高端纯电第一梯队。 理想能否再上一个台阶?未来电动车市场又谁主沉浮?暂仍言之尚早,但肯定的是电动车加智能驾驶,技术迅速更新迭代,投资动辄数百亿计,竞争惨烈,造车,再也不是如李书福所言:“不就是四个轮加两张沙发”那样简单的事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ances to take a leap in future performance? Leapmotor recorded profits in the quarterly results for the first time

零跑首录季度盈利 未来业绩将不再零跑?

零跑去年12月汽车交付量突破4万辆,随着交付量增加,公司业绩有望续看好 重点: 去年业绩亏损按年收窄33% 将推的B10型号,是打进低端市场的重点车款   刘智恒 狄更斯在《双城记》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对于中国电动车企,正处身在这个两极时代。好的时代是电动车已逐渐成为明日汽车的主流,坏的时代就是人人也想分一杯羹,竞争日趋惨烈,令行业成为杀戮战场。 电动车将主宰未来汽车市场已无容置疑,但赛道上百骏竞走,除了比亚迪(1211.HK,002594.SZ)及理想(Li.US)等一两家能暂时领跑,不少庞大车企先后掉队,威马的败走麦城,哪咤的折㦸沉沙,都反映市场的惨烈,哪家能够生存甚至弯道超车仍难说,但近期浙江科技零跑股份有限公司(9863.HK)的表现,确让市场刮目相看。 公司公布2024年业绩,收入大幅增长92%至321.6亿元,亏损按年大幅收窄33%至28.2亿元。去年第四季度业绩首度实现正数,获利8,000万元。去年公司交付汽车293,724辆,按年大升103.8%。 C系成爆款产品 业务及财务数据大幅改善,市场开始注意零跑,而公司前景确实具有一定优势。首先,零跑的市场触觉强劲,公司第四季度得以扭亏为盈,全因销量提升,而能取得耀目增长,与公司成功押中增程序的SUV不无关系。去年推出的C10及C16,都属纯电加程的双动力,迎合年轻及中产家庭,成为爆款产品,带动第四季整体销售大升。 去年第三季度销量才是86,165辆,但10月就38,177辆、11月是40,169辆,到12月更是42,517辆。公司全年累计交付近30万辆,超额完成2024年目标。零跑在增程序SUV上大致有理想的布局,占据一个颇大优势,足以成为桥头堡去作进一步开疆拓土及攻城掠地。 技术是零跑的另一优势,公司一直坚持全域自研,范围主要涵盖新能源车的一级零部件,自制率高于六成半,电子零部件实现全域自研。虽然自研起始的投资庞大,也影响车企造车进程,资金链容易出问题;但一旦成功,研发出独家而优质的技术,就有机会领跑对手。而且打下相关的基础,有更坚实技术去支持迭代演进,成本也可随之调降。 零跑做出LEAP3.0技术架构,命名为“四叶草”,实现具前瞻性的“四域合一”。即将座舱域、动力域、车身域和智能驾驶域集成在一起。 外有Stellantis内有一汽 出海是电动车企另一个拓展业务的市场,但说易行难,这方面零跑找对了合作伙伴。2023年克莱斯勒母公司Stellantis入股零跑后, Stellantis在国际市场上全面与零跑合作,协助零跑在国际市场上建立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物流及零部件,以致汽车金融等。 在Stellantis的助力下,去年公司于欧洲已建立了350家网点,包括有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功能。有这家具规模的识途老马协助,零跑在出海上占据相当优势。 海外有Stellantis的扶持,近日在内地又与龙头车企第一汽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协议,将展开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及零部件合作,并探讨资本合作的可行性。 从协议理解,零跑有望成为一汽在发展新能源车上的零部件供应商,此点将可提升零跑收入,也可藉此扩大零部件的规模效应,减轻及摊薄研发与制造的成本。 还有,一汽可能在资本上为零跑提供帮助,对于零跑这类造车新势力,烧钱速度惊人,资金流的重要,等同身体上的血液,有一汽这家财力充足的车企背书支持,无疑是加强了战斗力。 今年剑指50万辆 在经济疲弱及消费降级时期,10至15万元的电动车产品是兵家必争之地,零跑已瞄准此块肥肉,B系列的首款车型B10刚于3月上市,由具有更高集成和智能的LEAP 3.5架构打造,或作为打入细分市场的一路奇兵,成为公司新增长点。 零跑已具备一定条件,暂时的势头也渐入佳境。集团创始人朱江明曾对外称,电动车企年销量能达50万辆的才能活,100万辆才有活力,活到最后需要300万辆。他已为零跑2025年定下50万辆交付量,我们就密切注视公司今年销售走势,看看零跑能否真的迈进美好的年代。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鹏零跑2月录三位数增长 比亚迪续称王

春节过后中国新能源车买气增强,中国电动车(EV)制造商陆续公布2月销量,多家车企出现三位数增长,其中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交付量3.05万辆,按年增570%,1月及2月合计交付6.08万辆,按年亦增375.21%。 比亚迪(1211.HK; 002594.SZ)亦公布,2月销量达32.28万辆,按年增长164%,稳坐销量冠军,海外销量为67,025辆,连续第三个月创下历史新高。1月至2月合计销量约62.34万辆,同比增长92.52%。零跑汽车(9863.HK)交付量2.53万辆,按年增285%,合计1月及2月交付量共5.04万辆,按年增167.78 %。 另外,1月销量下滑的理想汽车(LI.US;  2015.HK),本月共交付新车2.6万辆,按年增29.7%,但较1月份的2.9万辆下滑12.24 %,1月及2月合计交付5.6万辆,按年升9.3%;蔚来汽车(NIO.US; 9866.HK)交付新车1.32万辆,按年增长62.2%,但较1月的1.38万辆下滑4.8%,1月及2月合计交付2.7万辆,年增48.8%。 根据中国乘联会最新销量预测,初步推算2月乘用车零售市场规模约为125万辆左右,年增13.6%,其中新能源零售预计可达60万辆,渗透率约48%。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Motion Automotive Technology capitalizing on the DeepSeek moment to raise new funds, a second share placement within three months

不足三月二度配股 知行汽车借DeepSeek汲水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掀起的AI狂潮,也烧进了汽车智驾领域,智驾解决方案提供商知行汽车看准时机,在三个月内第二度配股集资 重点: 知行汽车三个月内第二度配股集资,净筹2.28亿港元 公司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加速智驾方案量产开发   李世达 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的横空出世,带动相关股份集体狂欢,一家又一家企业纷纷高调宣布接入DeepSeek,仿佛输入通关密码,就能换来股价大涨,欢欣鼓舞的氛围仿佛在过年。 特别是在智能驾驶领域,DeepSeek的出现被看好能够全面赋能中国智驾体系的研发进程。今年1月刚刚宣布与地平线机器人(9660.HK)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的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1274.HK),过去一个月股价飙升逾90%,随即宣布高位配股,净筹2.28亿港元(2.14亿元),所得资金有六成将用于提升高阶智驾、驾舱一体解决方案及产品的研发。 要知道,上市仅仅14个月的知行汽车,今次已是上市后第二次配股集资,不到三个月前的去年12月初,公司刚刚筹得7,328万港元。上次配股所筹资金仅剩约1,121万港元尚未动用,烧钱速度相当快。 事实证明这算盘打得没毛病,消息公布当日,知行汽车股价一度跌近10%,但仍展现韧性收复失地,最终收升4.2%,总市值来到57.69亿港元。另外,公司亦于2月6日完成约1亿股未上市股份的H股全流通,为公司的资本运作提供更多空间。 根据公告,公司拟向不少于6名承配人配售最多1,119.02万股,约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的4.63%,配售价每股20.88港元,较前一交易日收市价24港元折让约13%;较此前5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17.61港元溢价约18.57%;较此前20个交易平均收市价溢价约35.06%。 与地平线战略合作 事实上,知行汽车正迎来高速发展期。今年1月,知行汽车科技与地平线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地平线征程系列6E芯片开发量产智驾方案。有消息称,知行汽车已获得奇瑞新能源基于地平线征程6的新车型项目定点,成为征程6计算方案上车的独家供应商。 地平线的征程6E芯片,是当前智驾行业最具性价比的算力芯片之一,可以支持高速领航、自动泊车,以及城市记忆领航等智驾功能,而且整套价格在5,000元以下,相当具有竞争力。 透过与地平线的合作,知行汽车能够瞄准10万元至15万元级别汽车产品的中阶智驾市场,该价位阶段汽车销量占年销量约六成至七成,被视为智驾商业化的必争之地。 DeepSeek时代 与此同时,DeepSeek正在车圈掀起一波热潮,农历新年过后,包括吉利、奇瑞、东风、长城、一汽大众、上汽通用等20多家车企,都在短短几日内陆续宣布接入DeepSeek,集体宣告汽车智能化转型进入“DeepSeek时代”。 对此,知行汽车也早有准备,据称已使用DeepSeek测试了超过200段视频,结果显示效果良好,效率提升显著。通过引入DeepSeek,能够在车辆感知层面实现更精细的目标识别、场景理解和路径规划,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DeepSeek强大的模型训练和优化能力,也有助优化算法、缩短产品迭代周期,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知行汽车科技系统总监张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一言以蔽之,DeepSeek有助于以更少的数据和训练成本,实现同等性能的城市自动驾驶功能。” 身处研发吃重的前沿领域,以及内卷严重的汽车市场,知行汽车仍处在烧钱阶段。从市销率看,知行汽车为4.4倍,高于德赛西威(002920.SZ)的2.7倍,但远低于黑芝麻智能(2533.HK)的32倍,以及Mobileye(MBLY.US)的8.7倍。这或许反映了市场对其盈利能力和未来增长预期的谨慎态度,然而,随着公司自研产品的量产推进,若能率先市场推出决定性产品,估值或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所谓先量产者得天下,目前中国智能驾驶仍处在量产初期阶段。面对小鹏(XPEV.US; 9868.HK)、蔚来(NIO.US; 9866.HK)、理想(LI.US; 2015.HK)等品牌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快速布局,加快研发脚步、加紧提升竞争力,自然是知行汽车的当务之急,在DeepSeek时代来临、AI大模型加速取得突破的背景下,公司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差异化和技术优势,否则可能被市场边缘化。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讯:理想1月销售下滑 蔚来比亚迪双升

根据电动车(EV)制造商蔚来集团(NIO.US; 9866.HK) 和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1211.HK; 002594.SZ)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的销售实现两位数增长,但理想汽车(LI.US; 2015.HK) 的销量则下滑。 比亚迪表示,新能源汽车(NEV)交付量在今年1月同比增长59%至327,864辆,而蔚来表示,当月交付增长38%至13,863辆。但理想报告称,今年1月,其电动汽车交付量从2024年同期的31,165辆下降约4%至29,927辆。 电动汽车制造商的销量通常与新车型的发布时间有关,许多公司通常会在新车型上市后的头几个月内实现强劲增长。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去年销量增长40%,达到近1,160万辆。期内,汽车制造商还出口130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长6.7%。但这些车企在美国和欧洲市场,将面临越来越大的阻力,欧美指责这些公司获得国家支持,导致不公平竞争。 在中国的主要电动汽车品牌中,只有比亚迪和理想持续盈利。在周一农历新年长假后的首个交易日,比亚迪在港股中午收市下跌0.5%,蔚来下跌 2.9%,理想大挫6.5%,。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零跑汽车提前一年实现盈利目标

新能源车制造商零跑汽车(9863.HK)周一公布,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净利润转正,比原计划提前一年,但公司并未公布盈利金额。 零跑汽车2024年销量为29.3万台,按年增长104%,预期2024年度收入不低于305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80%,毛利率不低于8%,2023年仅为0.5%。 第四季度,零跑汽车月平均交付超4万台,起售价约13万元的C系列车型销量占比超77%。公司表示,销量增长、产品结构优化与持续进行的成本管理,是毛利率改善的主因。2023年,零跑汽车与西方汽车巨头 Stellantis(STLA.US) 结成重要联盟。 财经媒体财新报道,中国生产新能源产品的车企超过60家,仅理想汽车(LI.US; 2015.HK)、比亚迪(1211.HK, 002594.SZ)、赛力斯(601127.SS)与特斯拉(TSLA.US)四家公司实现盈利。零跑汽车将是第五家。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