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告急 挚达科技三度递表求生
三度递表港交所的挚达科技,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电动车产业链的集体焦虑 重点: 首季虽融资得7,425万元,但至5月底现金余额已消耗逾半 首季亏损按年收窄,业绩似有反弹迹象 李世达 作为新能源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之路却颇为坎坷。近日,该公司第三度向港交所递表,折射出其背后深层的营运压力与资金需求。 作为一家电动车智能充电解决方案供应商,挚达科技所处的产业恰好搭上新能源车全球快速普及的浪潮。根据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全球电动车销量持续增长,进而带动包括充电设施、能源管理系统(EMS)、后台云平台等相关基础设施需求高速扩张。挚达科技主攻的正是这个环节,其产品组合涵盖充电桩、EMS解决方案、云端后台平台,以及开发中的自动化充电机器人。 尽管需求存在,但公司的业务却是每况愈下。根据申请文件, 2022年至2024年间,公司收入由升转跌,分别为6.97亿元(9,700万美元)、6.71亿元及5.93亿元。同期净亏损则逐年扩大,分别为2,630万元、5,853万元及2.38亿元。 去年度净亏损大幅增加,主要来自经营开支明显增加,其中,公司销售及营销开支达1.15亿元,较2023年的9,046万元上升近27%。一般行政开支亦由7,366万元升至1.04亿元。反映出公司在拓展市场、投入研发及应对金融资产风险时所面临的沉重财务压力。 不过,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三个月,公司营收为2.17亿元,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的1.56亿元,亏损则从3,144万元减少至1,705万元,显示某种程度的复苏趋势。 不难看出,公司在经历2024年的调整与压力之后,正在尝试重拾增长轨道。其部分改善,来自产品组合的调整与市场布局的改变。 申请文件指出,挚达科技正积极拓展至特选海外市场,例如德国、荷兰、日本及新加坡等地,并将重点从传统硬件转向具有更高毛利潜力的EMS系统与先进充电机器人产品,以期提升整体利润率与收入稳定性。 手头现金快速消耗 然而,公司现金流状况仍令人担忧。2022年至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净流出,2024年更由2023年的2,707万元大幅扩大至1.16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亦逐年下滑,从2022年的2.06亿元降至2024年的1.41亿元。尽管2025年首季公司透过融资活动获得约7,425万元资金,令截至今年3月底止的现金增至1.46亿元,但短短两个月后的5月底,手头现金又消耗逾半,只剩下7,441.2万元。 这种“融资即消耗”的资金结构,显示公司正急需进一步补充资本,支撑其在电动车充电解决方案市场的技术投入与国际扩张计划。 与同业相比,其市场地位与成长潜力便更显微妙。以国内龙头、特锐德(30001.SZ)旗下的特来电为例,其不仅具备自营运营网络与品牌优势,近年亦逐步涉足海外市场,与挚达科技构成正面竞争。此外,星星充电、云快充等业者则在平台运营与公私合营项目上更具经验与政府资源。 相较之下,挚达科技的优势仍集中在技术整合与产品组合多样性,例如EMS平台与自动充电机器人等创新技术,但即使能有效商业化,在细分市场也将面对一场场硬仗。 目前,全球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根据BloombergNEF预测,到2030年全球将需要超过一亿个充电点,对应充电设备的总投资额预计超过2,500亿美元。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政府政策也强力推进“新基建”,支持充电桩与能源互联网建设,加上海外如欧盟、日本也提出碳中和目标并配套公共充电设施建设,整体产业处于高景气周期。然而,在高速增长背后,行业也面临激烈价格战与产品同质化的困境,对企业的研发能力、资本实力与市场拓展速度提出更高要求。 若从估值角度切入,截至目前市场对类似公司的估值已逐步趋于审慎。部分已上市的同业如能链智电(NAAS.US)与特来电,市销率都在2倍以下。在全球电动车基础设施建设大势未变的前提下,公司所走的高技术、高毛利路线具备一定差异化优势,但现实挑战亦极为严峻:现金流吃紧、负债压力、利润难见,仍是刻在其成长故事上的巨大问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资金紧绌估值受压 挚达上市为企业充电
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因为公司现金严重不足,希望通过香港上市筹集资金 重点: 挚达科技启动2月份公布的一项计划,申请在香港上市 这个家用充电桩制造商,正面临来自电动汽车制造行业的巨大压力,电动车制造商要求享受大幅折扣并延迟付款 阳歌 行业处境困难的迹象通常可以在它们的供应链中找到,上海挚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似就是这种情况。这家家用电动汽车(EV)充电桩制造商上周申请在香港上市,提交的上市文件中充满了令人不安的信号,这些信号反映中国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困难。 相对于中国电动汽车销量激增的报道,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巨额亏损的报道就来得要少。在这个行业,只有比亚迪(1211.HK; 002594.SZ)和特斯拉(TSLA.US)持续盈利。蔚来(NIO.US; 9866.HK)和零跑汽车(9863.HK)等后入场者,更能反映这个群体的盈利情况,仅去年一年,两家公司分别亏损207亿元和42亿元。 这些电动汽车制造商是挚达科技最大的客户,过去四年里,每一年都占到其销售额的一半以上,有时甚至高达70%。随着这些公司想方设法地削减成本,减少亏损,挚达科技最先感受到了压力。 对挚达科技来说,最重要的是公司急需现金,它在上市文件中非常直接地表示,董事相信“本集团拥有足够的营运资金满足目前以及本文件日期起计未来12个月的需求”。对于此次IPO的潜在投资者来说,这并不是太令人放心。 话虽如此,在竞争非常激烈的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挚达科技似乎相对而言是一家大公司,意味如果能经受住当前的巨大压力,或许能成为行业领导者。目前,全球约有4,000家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其中约四分之三生产家用产品,其余的则主打用于公共充电场站的精密产品。 挚达科技上市文件中的第三方市场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规模为61亿元,中国约占28亿元。根据过去四年的销量计算,该公司占全球家用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9.5%的份额,按这个指标来看,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公司。但按销售收入计算,该公司仅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5.9%,这反映出,在约占其业务90%的中国本土市场,该公司的单价要低得多。 早在今年2月,有消息称挚达科技计划上市,当时有多家媒体报道公司已聘请申万宏源为香港承销商,并且可能很快就会提交上市文件。这些报道称,公司的目标是募集10亿港元资金,意味着其估值至少在5亿美元,因为香港要求公司上市至少有25%的流通股份。 估值下滑 事情显然没有像挚达科技所希望的那样发展。与此同时,它的现金持有量在9月底下降到仅1亿元,约为年初1.95亿元的一半,这可能就是为什么董事会认为目前该公司有足够的资金维持未来12个月的运营,但可能不会再多。 就估值而言,早前报道中提到的10亿港元筹资目标似乎也有些过于乐观。其他电动汽车充电桩制造商的估值略有不同,国内竞争对手盛弘股份(300693.SZ)市销率高达2.44倍,而美国ChargePoint (CHPT.US)只有1.14倍。 对于挚达科技来说,如果按照相对较高的2倍左右的市销率,以及2023年6.71亿元销售额计算,该公司的估值将达到约13.4亿元,即1.84亿美元——远低于2月的报道中给出的5亿美元估值。这也将大幅降低其筹资能力,不过它从上市中获得的任何资金,都可能有助于为其至少未来一两年的运营提供资金。 话虽如此,我们来仔细看该公司的许多指标,它们都传递了类似的信息,表明挚达科技最近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从整体的财务状况来看,公司的收入在2022年达到顶峰,此后一直在下降。其中今年前九个月,较去年同期的4.86亿元下降9.5%至4.4亿元。 事实上,收入下降的直接原因是公司的客户要求降价,而不是销量下降。公司今年前九个月的销量实际上增长了18%,从去年同期的227,860台增至269,240台。但期内每台充电桩的平均价格从960元下降到822元,降幅达14%,导致整体收入下跌。 随着国内竞争的加剧,挚达科技在安徽的两家主要制造工厂的利用率,从2022年的峰值128%降至今年前九个月的51.1%。公司正试图通过扩大海外业务来缓解中国市场的压力,海外市场的价格仍在上涨。今年4月,公司在泰国开设一家新的制造厂,随着它的投产,海外销售在其总销售中的比例可能会增加。 但在国内,情况短期内没有缓解迹象。挚达科技指出,随着客户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的付款周期也越来越长——这对挚达科技这样资金紧张的公司来说不是一个好兆头。公司表示,其应收帐款周转天数从2021年的186天,增加到今年前九个月的250天。 在利润方面,挚达科技从上年同期亏损2,660万元飙升至最近九个月的1.22亿元。总而言之,对于挚达科技来说,时间似越来越紧迫,因它持有的现金越来越少,而且它在国内市场感受到的压力没有任何缓解迹象。一次成功的IPO可能会为它提供再生存一两年所需的资金,直到形势好转——但情况也很有可能会变得更糟。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