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零售红利时代过去 天图转身进军高科技
在筹备债券发行募资之际,这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似已将目光瞄准高科技企业 重点: 天图资本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亿元 在核心业务聚焦的中国消费类企业疲软之际,这家私募股权机构业务增长停滞 梁武仁 私募股权及创投界的老兵深圳市天图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1973.HK),正蓄势拓展业务疆域,其传统专注的中国消费板块曾活力充沛,而今增长动能正快速消退。 天图投资上周四宣布,计划向机构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可一次发行或分期发行,最多筹资3亿元(约合4,200万美元)。公司拟将至少70%投入投资基金或自营股权投资,余下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虽未明确新资金投向领域,但“科技创新”的命名显著指向高科技企业。对这家以投资奈雪的茶、飞鹤等消费企业著称的机构而言,转型并非完全无迹可循。在最新年报中,公司称致力“发掘创新投资主题与策略”过程中,计划将投资范围拓展至生物科技、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作为深耕中国私募创投领域逾二十年的资深机构,天图投资早年受益于消费升级浪潮,实现蓬勃发展。繁荣经济催生的中产阶层财富效应,为公司提供多年增长动力。 然而,时过境迁。近年,中国经济增速显著放缓,且未见有效纾解之道。占GDP重要份额的房地产行业因投机炒作推高房价,加之债务驱动扩张,引发严重供给过剩,如今深陷困境。外部环境也面临多重挑战,包括与唐纳德·特朗普的贸易摩擦,对出口导向型经济体构成重大困扰。 宏观经济困局,正以收入增速滞缓甚至裁员潮形式传导至普通民众。这意味着,消费企业要提升销售有一定难度,进而使天图投资在多方面承压。 首要表现为,因零售关联项目的吸引力减弱,公司募资难度加剧。这或许反映在其管理规模变化上,去年末资产管理规模降至205亿元,同比缩水约16%。去年旗下基金新募资金额也锐减近三分之二,仅录得4.01亿元。 募资困境下,公司收入自2023年的约4,660万元下滑约5%。其两大营收来源分别为基金管理费与收益分成(即所管理基金实现收益的分成)。去年,天图投资在收益分成方面颗粒无收,意味其营收增长完全依赖基金管理规模的扩张能力。 被投企业估值缩水构成另一大挑战。为此,天图投资去年计提净投资损失达7.05亿元,较当期营收规模形成碾压之势。 当下市场环境中,天图投资既难觅优质零售类新投资目标,又面临存量项目IPO或股权转让的退出难题。因此,其拓展投资领域的尝试合乎逻辑,尽管在私募及创投扎堆的高科技赛道,或遭遇更激烈竞争。 与天图投资的困境形成反差,港股IPO市场回暖正推动中金公司(3908.HK;601995.SH)等头部投行业务激增。中金公司周二预告,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最高增长78%。反映投资者更倾向将资金投入即将IPO的成熟企业,而非押注天图投资等机构布局的初创公司,尤其是零售等遇冷板块。 在新涉足的领域中,生物科技对天图投资并非全新赛道。仅2022年,其就投资两家该领域早期企业。当前,机器人产业在中国方兴未艾,或能开辟其他价值洼地。 债务融资 就融资方式而言,债券发行更具实操优势。一方面,当前中国央行维持低利率刺激经济,发债成本或低于专项基金募资。鉴于股权投资者要求更高风险溢价,债务融资通常更具成本效益。因此,私募股权机构运用借贷提升投资回报实属常规操作。 此外,通过发债锁定资金后,天图投资可迅速捕捉投资机会,无需苦待投资者实缴出资。更重要的是,凭借自身信用募得资金可自由支配,这与通常投向特定项目的股权资本形成鲜明对比。 天图投资表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将“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业务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 天图投资的股价较2023年IPO发行价已累计跌逾30%,市净率仅0.3倍,低于中金公司的0.7倍。同属精品投行的华兴资本(1911.HK)市净率居中,为0.5倍,凸显天图投资亟待提升市场认可度。 天图投资将破局之道寄望于高科技投资。当前,公司亟需成功完成战略转向,并重返增长轨道。不过,在中国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争夺优质资产的激烈竞争,使其转型之路知易行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闻概要:剔出恒综高管离任 奈雪前景仍未明朗
这家茶饮连锁企业被剔除出恒生综合指数 刚又宣布高管离职 余特莉 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中国茶饮市场中,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2150.HK)周三宣布元老级员工、首席运营官邓彬辞职。公司称,自2016年加入奈雪的邓彬因“个人原因”离职,但未有公布继任者。 此次人事变动发生前数日,奈雪的茶与多家传统消费及医药股在恒生综合指数(HSCI)季度调整中被剔除。尽管负面消息频出,奈雪的茶股价在周三午盘仍上涨近19%。 截至午间休市,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茶百道(2555.HK)股价亦涨超5%至10.04港元,而新上市的古茗(1364.HK) 微涨近1%至11.06港元。 茶饮股逆势上涨,或许部分得益于茶饮龙头蜜雪冰城赴港上市的积极市场情绪。据报道,蜜雪冰城IPO零售部分获超额认购逾2,500倍,创下港股新纪录。公司计划发行约1,710万股,募资约34.5亿港元(约4.44亿美元)。 奈雪的茶于2021年作为“新式茶饮第一股”登陆港股,一度被视为行业领军者,但近年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扩张的对手已后来居上。相比之下,奈雪的门店以自营为主。 来自蜜雪冰城、古茗等品牌的压力已反映在奈雪疲软的业绩中。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9%至25.4亿元(约3.5亿美元),净亏损4.35亿元,逆转上年同期6,600万元的盈利。 自营模式下的拓店速度也令奈雪的门店数量被对手甩开,截至去年9月,自营店1,531家、加盟店353家。 蜜雪、古茗、茶百道和沪上阿姨等头部品牌均以加盟模式快速扩张——截至2024年9月,蜜雪冰城门店超4.5万家,稳居中国门店数与销量双冠,其99%以上为加盟店;古茗2023年底门店超9,000家(同比增35%),自营店仅7家,99%收入来自加盟店。 尽管周三股价反弹,但过去一年奈雪股价仍累计下跌超50%,反映在茶饮红海竞争中,市场对其前景的担忧。当前奈雪的股价约1.50港元,较17.50港元的上市定价缩水逾90%,而投资者可选择的其他茶饮股增多,或进一步限制其回升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恒指季检科技类股抢眼 消费与医药成输家
恒生指数有限公司于上周五公布了最新季度检讨结果,恒生指数成分股未有变动,维持83只,而恒生综合指数(HSCI)的成份股数量由517只减少至505只,剔除了41家企业,为近期变动较大的一次调整。其中,多只与人工智能(AI)、自动驾驶相关的企业被纳入,反映出当前的市场焦点。 根据恒生指数有限公司公告,恒生综合指数加入地平线机器人(9660.HK)、英诺赛科(2577.HK)、佑驾创新(2431.HK)、越疆科技(2432.HK)等多家与AI、自动驾驶及机器人相关的企业。另外,多只传统消费类股与医药类股被剔除,包括奈雪的茶(2150.HK)、百果园(2411.HK)、海伦司(9869.HK)、科济药业(2171.HK)、泰格医药(3347.HK)等。不过小菜园(0999.HK)、毛戈平(1318.HK)等近期上市的消费类股则获纳入。 恒生科技指数(HSTECH)方面,则加入了腾讯音乐(1698.HK)与地平线机器人,剔除众安在线(6060.HK)与东方甄选(1797.HK)。恒生中国企业指数(HSCE)纳入中通快递(2057.HK)与百济神州(6160.HK)。中生制药(1177.HK)与李宁(2331.HK)被剔除。所有变动将于3月10日星期一生效。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本地发售获194倍认购 古茗首挂跌6.4%
内地茶饮品牌古茗控股有限公司(1364.HK)周三在港交所挂牌,开报10港元,较招股定价9.94元高0.06元或0.6%,成交近4.8亿港元。股价午后由升转跌,一度跌逾10%,全日收报9.3港元,跌6.4%。 古茗公布,香港公开发售获194.87倍认购,一手(400股)中签率100%。按回补机制,香港公开发售股份增至7,930.6万股,占发售总数43.48%。国际发售录得15.03倍认购。最终发售价9.94港元为上限定价,共计发行1.82亿股,集资净额17.21亿港元。 古茗主要贩售新鲜茶饮饮料,截至去年9月底,古茗在全国开设9,778门店,其中80%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2024年前9个月,古茗的收入增长至64.4亿元,同比增长15.6%,但同店商品交易总额(GMV)同比下降4.3%。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
简讯:古茗通过上市聆讯 茶饮板块竞争更烈
根据香港交易所资料,茶饮品牌古茗控股有限公司已通过香港上市聆讯,料短期开展公开招股。 根据古茗聆讯后资料,截至去年9月底止,首三季度收入64.4亿元,同比上升15.6%,期内盈利上升11%至11亿元,公司的门店达9,778家。 古茗是继奈雪的茶(2150.HK)及茶百道(2555.HK)后,或有机成为第三家在港上市的内地茶饮企业。蜜雪冰城及沪上阿姨已在港申请上市,未来上市茶饮板块竞争将更趋激烈。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茶饮股表现惨淡 沪上阿姨势降估值
中证监对茶饮公司上市再开绿灯,沪上阿姨再申港上市 重点: 公司去年中期盈利按年下跌12% 截至去年6月底止,集团分店近8,500间 郑瑞棠 中国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2150.HK)于2021年6月在港上市,公开发售获超额451倍,但上市即跌破招股价,三年多来股价辗转下跌,最多较招股价跌逾九成。 中国茶饮股在港上市第二波于去年初开始,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2555.HK)等争相申请在港交所上市,最后只有茶百道跑出,在今年4月成功上市,但挂牌首日竟大跌近四成,认购的股民损失惨重。纵使今年10月曾有短暂炒作,但之后都打回原型,目前较招股价低约四成。 去年9月中国证监停止批准茶饮股海外上市,一直至去年底才开绿灯,沪上阿姨(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把握机会再向港交所递上市申请。不过,去年奈雪的茶发盈警,茶百道又突然叫停派息,虽然其后公司因投资者不满,在去年底又派发特别股息,但已显示内地茶饮业寒冬未过。 主打下沉市场 面对严峻的市况,沪上阿姨要突围而出,必须要包装自己与众不同,能够处于最好的市场,行最好的策略。沪上阿姨这个名字带北方味的茶饮品牌,论知名度远不及早已进军外地的喜茶,奈雪的茶,也不及近年才在本港开店的蜜雪冰城,茶百道等,皆因这个阿姨,安于镇守北方,并且主打前景无限的下沉市场。 在集团递交港交所的上市申请文件,多次提及下沉市场这个名词。所谓下沉市场,是指三线以下城市,县镇及农村地区,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但平均消费力较低,所以产品要讲求性价比高。 上市文件显示,集团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由2021年的48.8%,增加至2024年6月底的50.3%,相对主要及竞争对手为高。根据灼识咨询,中国三线及以下城市的现制茶市场是2023至2028年间预期增长最快的市场,按GMV(商品交易总额)计算,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22.8%。三线及以下城市茶饮店密度为每百万人273间,远低于一线城市的474间,显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沪上阿姨又为自己加上一些全国第一的名堂。按GMV计算,集团全国的市场份额仅为4.6%,仅列全国第五,远低于第一名蜜雪冰城的20.2%。论性价比,产品的售价介乎7至22元,远远不及蜜雪冰城的2至8元平,比起其他竞争对手平均10多20元一杯茶,似乎又不见有什么优势;加上主打北方市场,所以其绞尽脑汁,将自己称为中国北方中价现制茶饮品牌的第一名。 低价吸引加盟商 以门店总数及GMV增长率计算,沪上阿姨于2022至2023年间是中国五大现制茶饮店中增长最快,门店由2021年底的3,776间,急速增至2024年6月底的8,437间。开店开得多,部分是由于以低价招徕,截至2023年底加盟商的开店平均成本为27.5万元,低于行业平均的35万元。 以集团主力发展所谓下沉市场,低投资额增加投资者的吸引力,目前近5,000加盟商中,约三成经营多于一间门店。公司发展的下沉市场不乏较偏远城市,配合集团在全国的仓储及供应链,有助减低经营成本。 除了选对市场,做对策略外,是次卷土重来要成功吸引投资者,最实际就是估值够低,上市后留足够水位给股民。奈雪的茶2021年上市时未有盈利,未有市盈率可言,上市价如果以市销率计算超过30倍,其后在2023年才有约2,100万元盈利,但今年又转为亏损。 至于茶百道今年4月上市估值达市盈率20倍,虽然现股价比招股价跌四成,但其公布2024年度中期盈利亦大跌四成,其延伸市盈率亦处于上市时相若水平。 行业盈利有压力 沪上阿姨截至2024年6月底,上半年其營收僅成長6.4%至16.6億元,遠低於2023年全年52%的營收成長。中期盈利按年下跌12%至约1.68亿元,将其年度化也不过约3.4亿元,要达到早前市传3亿美元(23亿港元)的集资额相信颇有难度。况且茶饮股今年盈利普遍有压力,集团2024年度中期盈利已下跌,基金对茶百道首日大跌近四成的情景犹有余悸,相信要更低的估值,沪上阿姨才能吸引投资者。 若上市估值降低,意味集资额将缩小。不过处于茶饮杀戮战场,经营者有足够资金打这场仗十分重要,降低上市估值在所难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茶饮巨无霸再冲港股 蜜雪冰城势掀业内巨浪
这家中国领先的高端茶饮连锁品牌重启香港上市计划,去年前九个月利润增长42%,而同期许多竞争对手利润下滑 重点: 蜜雪冰城重启香港上市计划,它正面临来自行业对手的激烈竞争,后者也使用类似的实惠定价策略 这家领先的茶饮连锁品牌,去年前九个月新增7,737家门店,远远抛离对手,推动收入增长21.2%至187亿元 陈竹 在中国过热的茶饮市场中,蜜雪冰城凭其巨大的成功脱颖而出。常被称作“茶饮界拼多多”的蜜雪冰城凭实惠的价格,在一个挤满数十万家门店、产品高度雷同的市场中,录得显著增长。 当前的形势进一步巩固了该公司的地位,因中国经济放缓使消费者转向更实惠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像茶饮这样的非必需品。这独特的市场因素,再加上积极的扩张策略,帮助蜜雪冰城在中国建立一个逾4万家门店的网络——是最接近的竞争对手的三倍多。 蜜雪冰城现正测试投资者是否对其前景同样乐观。公司于1月1日提交了更新后的上市文件,重新启动此前陷入停滞的香港IPO。这个时间点似乎把握近期出现的监管信号——内地监管机构暂停茶饮企业上市的限制结束了。中国证监会在去年12月宣布,蜜雪冰城的竞争对手古茗推迟已久的香港IPO计划可以继续推进后,古茗和另一竞争对手沪上阿姨迅速向港交所提交了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 这是蜜雪冰城第三次尝试上市。此前,该公司曾试图在深圳上市,但因不明原因未能成功。一年前,该公司转向香港,跳进去年初茶饮连锁公司寻求上市的浪潮,这是它的第二次尝试。 这些公司中,只有茶百道(2555.HK)在去年4月成功完成了IPO。但那次上市表现糟糕,茶百道的股价在首个交易日暴跌30%。此后该股继续下跌,一度跌去约四分之三。但最近该股有所回升,促使监管机构恢复对茶饮连锁公司上市的批准。 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尽管部分同行放缓扩张速度,但蜜雪冰城仍在大举扩张。在深入探讨其最新业绩数据前,我们先来快速回顾一下蜜雪冰城的发展历程和核心商业模式,后者为其成为中国无可争议的茶饮行业领导者奠定了基础。 蜜雪冰城比大部分同行的历史都悠久得多,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97年,当时创立于河南。近年来,公司急剧扩张,2022年和2023年每年新增超过8,000家门店,到去年9月,其全球门店总数已超过4.5万家。 虽然蜜雪冰城以茶饮闻名,但它的产品不仅限于此。该公司提供多种现制饮品,包括果饮和茶饮,它们是其业务的核心。蜜雪冰城的产品还包括冰淇淋,并通过旗下“幸运咖”子品牌进军咖啡领域。 高速扩张 尽管竞争激烈,蜜雪冰城仍在大举扩张,保持着远超竞争对手的增速。2024年前九个月,该连锁店新增门店7,737家,全年新增门店数量有望超过1万家。这一增速超过它在2023年的8,582家和2022年的8,982家。根据它最近提交的更新上市文件,这一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古茗和沪上阿姨等竞争对手,古茗去年前九个月仅新开了777家门店,而沪上阿姨在2024年上半年新增了648家门店。 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超过4.5万家,使其成为中国无可争议的茶饮市场领导者,远远领先于古茗的9,778家门店(截至2024年9月)和沪上阿姨的8,437家门店(截至2024年6月)。在它的4.5万家门店中,绝大多数在中国(约4万家),其余位于海外市场——这也是将蜜雪冰城与迄今主要局限于本土市场的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的另一个因素。 蜜雪冰城的迅速扩张得益于它的加盟商业模式,加上低价策略,其饮品定价通常不到10元(约合1.40美元)。蜜雪冰城的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第三方行业数据强调了它的市场主导地位,称按门店数量计算该公司2023年在中国茶饮市场的占有率为6.5%,以终端零售额计算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20.2%。 随着该公司以极快的速度开店,公司收入继2022年增长31.2%后,在2023年激增49.6%。据更新后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24年前九个月的收入达到187亿元,同比又增长了21.2% 蜜雪冰城的收入增长速度领先于在中端市场的竞争对手,包括饮品定价在10元至20元之间的古茗和沪上阿姨。古茗在2024年前九个月的收入增长为15.6%,而沪上阿姨2024年上半年的增长仅为5.7%。 与更高价格区间市场的上市竞争对手相比,这种对比更加鲜明。中端品牌茶百道和定价高于20元的高端连锁品牌奈雪的茶(2150.HK)和喜茶,在2024年上半年均出现了收入下滑。 蜜雪冰城的利润也在持续快速增长,而很多竞争对手的利润却在下滑。其净利润在2023年增长58.3%,达到32亿元,2024年前九个月则同比增长42.3%,至35亿元。相比之下,古茗在截至2024年9月的九个月里,净利润同比增长仅为12%,而沪上阿姨和茶百道在2024年上半年均出现了利润下滑。高端连锁品牌奈雪的茶则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在去年上半年陷入了亏损。 近来,在很多同行都表现不佳的情况下,蜜雪冰城仍取得成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经济环境下,中国消费者转向更实惠的产品。然而,随着中端竞争对手大幅降价,该公司也面临新的挑战。古茗最近几周在短视频平台上推出促销活动,部分茶饮产品售价低至1.9元,而茶百道也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推广,部分果茶和纯茶饮品售价低至5.9元。 总言之,蜜雪冰城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可以讲给投资者听,让其在新一波茶饮连锁企业赴港IPO的浪潮中脱颖而出,证明即使面临激烈的竞争,它也能利用自己在低端茶饮市场的强势地位保持强劲增长。话虽如此,随着竞争对手通过激进的促销手段,争夺蜜雪冰城的价格敏感型客户群,抢占中国茶饮市场的底部,该公司可能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