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rd-quarter revenue sets new record as Lens Technology approaches second “iPhone moment”

三季度营收创新高 蓝思科技迎第二个“iPhone时刻”

蓝思科技押注AI眼镜与具身智能,试图在下一轮科技浪潮中,再次打造新的高光时刻 重点: 第三季营收207亿元,同比增19.3% AI可穿戴设备与具身智能成为新增长动能   李世达 20年前,湖南的一间玻璃工厂,靠着一片防刮玻璃敲开了苹果供应链的大门;20年后,这家名为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613.HK; 300433.SZ)的精密制造大厂,正尝试在AI浪潮中为自己找到第二个“iPhone时刻”。 公司创办人周群飞,从蓝领女工到“果链女王”的奋斗故事堪称传奇。她在2003年创立蓝思科技,以蓝宝石和钢化玻璃加工技术打入苹果供应链,成为iPhone、iPad、Mac系列的核心供应商,成为全球精密制造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 蓝思科技近日公布7月登陆港股后的第二份业绩报告。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536.63亿元,同比增长16.08%;净利润28.43亿元,同比增长19.91%。其中第三季度单季收入按年增19.3%至207.02亿元。净利润达1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12.6%。 蓝思的传统业务——手机玻璃与结构件制造——依旧稳健,但真正让市场侧目的,是它押注的新方向。公司表示,增长动能除来自传统手机业务回暖,更源于AI可穿戴设备与具身智能等新业务逐步放量。 16岁就与玻璃为伍的周群飞,深知企业的经营如同玻璃般脆弱。当市场周期更替、智能手机增长放缓,蓝思开始在智能眼镜、具身智能和高端机器人领域全面布局。 加码布局AI眼镜 在AI眼镜领域,蓝思称已为北美头部客户提供精密结构件、光学与声学模组。外界普遍认为,市场普遍推测其北美头部客户即是Meta(META.US)。Meta与雷朋(Ray-Ban)共同推出的AI眼镜,结合语音助理、影像识别与实时翻译等功能,被视为“AI时代第一款真正商用化的智能可穿戴产品”,自2024年底上市以来销量超出预期。 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与Counterpoint数据,2024年全球AI/AR眼镜出货量约670万副,2025年预计将达1,200万副,年增近80%,其中Meta出货占比逾40%,居全球首位。这一增长对蓝思科技尤为关键,因为公司不仅提供镜片与结构件,更逐步切入SMT(Surface-Mount Technology)模组、无线充电与整机组装等高附加值环节。 虽然公司未单独披露AI眼镜收入,但从第三季度营收及毛利的持续提升来看,该领域贡献已开始显现。管理层在投资者交流中指出,公司“AI硬件业务已进入批量交付阶段”,有望成为2026年业绩的主要增长来源。随着Meta AI眼镜出货放量,蓝思有望在未来几季持续受益。 公司并在长沙成立一家光电公司子,专注研发光波导镜片与高附加值元件,明确瞄准AI眼镜与AR显示市场的核心零部件。今年2月底,公司也与AI眼镜制造商杭州灵伴科技达成深度战略合作,提供技术与产业链支持。 在具身智能方面,蓝思十年间持续布局,现已建成人形与四足机器人制造平台。旗下新总部与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将于11月启用,年出货人形机器人3,000台、机器狗超万台,产品已供应至北美及国内头部企业。蓝思的制造与供应链能力,使其有机会成为AI机器人产业的上游核心供应商。 蓝思于7月在香港上市,当时募资约47.68亿港元,其中48%用于扩展产品组合、28%投入海外业务。截至9月底,尚有约七成募集资金未动用,主要保留用于海外产能建设与AI新业务投资,意味公司仍具较强的现金储备与扩张弹性。 构建海外产能 截至第三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8.44亿元,虽同比小幅下降约7%,但仍保持稳健。手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仍有72.6亿元,为后续研发与扩产提供充足支撑。另外,公司在建工程金额增加约47.94%,主要来自越南与泰国新厂建设,为海外订单与AI硬件量产做准备。 从估值层面看,蓝思科技目前港股市盈率约为31倍,高于舜宇光学(2382.HK)的24倍及大立光(3008.TW)的13倍。反映了市场对AI可穿戴设备及具身智能业务的较高预期。也意味蓝思不再被视为单纯的苹果代工厂,而是AI硬件的制造商。如未来AI眼镜出货如期成长,公司在具身智能与AR光学领域的布局将更具说服力,其估值或仍具上行空间;但若进度不及预期,短期波动风险亦需关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Sunny Optical Tech stock swooned despite positive earnings forecast on the fear that it might lose business

发盈喜股价不升反跌 舜宇业务有机被蚕食

有“果粉”概念的舜宇光学日前发布盈喜公告,但股价却出现相反走向。当手机行业正步入周期性复苏,市场似乎质疑舜宇的营收能否受惠 重点: 舜宇预计今年上半年溢利最多10.48亿元,按年增长1.5倍,优于市场预期 市传台资镜头大厂大立光与苹果公司签供货长约,令舜宇股价受压 罗小芹 市场预计今年9月秋季,苹果公司有可能推出iPhone 16系列,适逢“果粉股”如舜宇光学科技(2382.HK)、A股歌尔股份(002241.SZ)亦趁势发盈喜,但舜宇作为摄像头模块及手机镜头的厂商,同时受iPhone及Android手机市场的景气所影响。 7月21日,舜宇预计上半年溢利介乎10.48亿元至10.92亿元,按年增加140%至150%,远高于市场预期的8.59亿元。舜宇解释,预期溢利增加主要由于智能手机市场复苏,产品组合改善令手机镜头及手机摄像模块的出货量按年增加、平均售价增加及毛利率提升。 然而,舜宇于22日股价却大跌近一成至44.8港元,虽然其后喘定于47港元,但仍低于盈喜发布之前的水平。 大立光或获苹果长约 近日市传大立光(3008.TW)透过强大的专利组合,让苹果罕见首次与供应链签署长约(LTA)。无论传闻属实与否,已经反映其光学镜头专利组合的技术水平,强如苹果公司都要考虑签长约以确保安全供应。 大立光是苹果公司潜望式镜头的主要供应商,供货比重介乎85至90%,公司6月营收优于预期,反映iPhone 16生产全速的启动,刺激股价重返睽违3年的3,000新台币关口。相反,舜宇则是iPhone 14系列广角相机7P镜头的最大供货商,希望争取今年iPhone的潜望式镜头订单,但看来舜宇未必能在大立光手上抢走太多订单,从舜宇诡异的股价走势,极可能受对手抢生意的影响。 海通国际证券电子研究主管蒲得宇就指,长约将有利大立光锁定市占率和定价,且后续Android阵营有望跟进,他预计今年大立光的潜望镜订单总额同比大增约130%,故上调其目标价至3,400元新台币。 不过,舜宇面对战场不单是供货iPhone的镜头大厂,它在Android手机镜头市场也同样受到大立光及欧菲光(002456.SH)的夹击。 两条腿走路 苹果公司(AAPL.US)在每年公布的年度供应商责任报告书中,都会公开全球前200大的供应链厂商,舜宇与瑞声科技(2018.HK)同属果粉链名单上。虽然并非每家果粉股都能尝到实惠,但可以借助苹果光环再争取其他客户。简言之,就是“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同时兼顾iPhone与Android的手机镜头市场。 除了苹果公司以外,舜宇宣称与华为、小米、Oppo、Vivo、联想、韩国一家知名客户、海康威视、Magna、TRW、 Continental、 Sony、 Panasonic、 Olympus、 Carl Zeiss等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关系。 不过,舜宇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并未为它带来稳定的盈利贡献。过去三个财年,舜宇股东应占溢利由2021年49.9亿元、折半至2022年的24.1亿元,再折半至2023年的11亿元,年度派息亦按相同比例腰斩再腰斩,去年度派息0.2港元,较2021年派息1.118港元低八成以上,导致舜宇股价一蹶不振,今年以来累跌近三成至47港元水平,较2021年底历史高位252.6港元更大跌超过八成。 作为内地手机大户华为今年潜望式镜头的主要供货商,大立光的供货比重介乎50至60%,表面上腾出予对手的空间较iPhone多,但留意的是,内地光学巨头欧菲光向华为Mate 60供货,公司股价去年底及今年初曾经被炒高,所以舜宇很难从华为订单取得太多实利。 舜宇股价仍偏高 麦格理对舜宇看法较为乐观,该行预期公司的手机摄像模块毛利率,将由去年上半年的2%至3%,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7%至8%,产品均价呈双位数增长。手机镜头的毛利率亦由去年上半年约14%,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约24%。该行称,随着公司更专注高端的Android组合和致力提升iPhone销量份额,预计下半年毛利率将进一步改善,上调目标价由65港元至79.2港元。 未来两年手机行业开始步入周期性复苏,催化剂是人工智能AI,但有AI未必带来太大优势,首先舜宇在iPhone市场仍然面对头号对手大立光的竞争,而Android手机市场亦内卷严重,除非公司在潜望式镜头取得更大的技术突破,目前公司预期市盈率24.8倍计,相比大立光的预期市盈率仅16.7倍,舜宇股价需要进一步整固才有投资价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