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bot, with DJI Godfather as its non-executive director, is seeking Hong Kong IPO and fanning up market interest

大疆教父任非执董 卧安机器人谋港上市料热爆

正申请香港上市的卧安机器人,获“大疆教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入股,更担公司非执行董事 重点: 去年亏损收窄,EBITDA更连续两年录盈利 日本占集团总收入近六成   白芯蕊 宇树春晚机器人表现技惊四座,加上AI教主英伟达行政总裁黄仁勋不断强调机器人时代即将来临,令全球机器人股获投资者热烈追捧,专注智能家居市场的卧安机器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也趁近期新股热潮迫不及待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有望短时间内闯关成功。 据上市申请文件显示,卧安机器人于2015年由李志晨及潘阳共同成立,李氏与潘氏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同学,2017年推出全球首款手指机器人及“SwitchBot”品牌的第一款产品,2025年4月将卧安机器人改为股份制,目前大股东为李志晨,持有卧安机器人21.82%的股权。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配合智能化及灵活性提升,令全球家庭机器人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调研机构沙利文估计,2022年全球家庭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133亿元增至2024年的2,577亿元,相当于复合年增长率为9.9%。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以及独居化趋势,加上年轻人追求时尚智能产品,带动家庭机器人需求不断增长,沙利文预计到2029年家庭机器人产品市场规模会达4,283亿元,即2024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0.7%。 AI具身家庭机器人市占第一 卧安机器人为全球最大的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提供商,所谓AI具身家庭机器人系统,即运用中枢平台,机器人能自主学习后实现复杂任务,实现类似人类活动能力。去年集团在AI具身家庭机器人的市场份额为11.9%,为行业最大龙头,比排第二位的中国对手市占率高2.1个百分点。 卧安机器人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当中日本占比最大,占集团总收入的57.7%,主要是因为该国人口老龄化比率高,令产品需求大,随后才是欧洲及北美地区,占集团总收入的21.4%和15.9%。 卧安机器人收入主要来自一系列机器人产品,其中门锁机器人销售占比最高,占集团总收入18.5%。门锁机器人是通过改造现有的门锁,利用面部识别、NFC或语音命令,来启动开启门锁的方法,去年门锁机器人平均价为338元,按年升19.4%,销售则达1.13亿元,按年44.4%。 去年EBITDA大增3.5倍 整体来讲,卧安机器人收入增长不俗,去年收入升33.4%达6.09亿元,毛利增36.9%至3.16亿元,但受销售及分销开支与研发开支上升影响,去年业绩仍见红,录得亏损307万元,但已较2023年亏损1,638万元,按年大幅收窄81%。不过,从经调整EBITDA角度,2023年卧安机器人EBITDA已转赚581万元,2024年升幅更大增3.5倍至2,608万元。 由于业务独特,卧安机器人上市前已吸引多年星级股东,其中包括有“大疆教父”之称的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他透过旗下松山湖机器人研究院、盈湖智能及东莞蕴和,合共持有12.98%的卧安机器人股权,李泽湘更出任卧安机器人的非执行董事。 除此之外,卧安机器人还引入香港科技大学前工学院院长高秉强博士成立的Brizan Ventures,该公司持有卧安机器人9.72%的股权,高秉强的代表作便是早年以个人身份投资大疆,目前他亦是卧安机器人的非执董。还有由高瓴作为执行管理合伙人的上海辰钧也入股,持有卧安机器人4.38%的股权。 值得留意的是,卧安机器人高度依赖亚马逊平台,2022年至2024年便占集团总收入81.9%、65.2%和64.2%,由于销售过分依赖亚马逊,加上Amazon Big Deal Day及黑色星期五都在每年第四季举行,因此卧安机器人每年第四季销售往往表现最好,其中2022年、2023年及2024第四季度产生收入便占卧安机器人全年总收入的32.6%、30.0%及26.1%。 日元变动左右盈利 另一方面,卧安机器人产品主要面向日本,去年便占收入近六成,意味日元变动对集团影响大,尤其是人民币对日元升值,对该公司除税前溢利有不利影响。 对比香港上市的机器人股份,包括优必选 (9880.HK)及越疆(2432.HK),去年经调整EBITDA仍未录得盈利,相反卧安机器人已连续两年EBITDA转正,反映业绩相对优必选及越疆更扎实。目前优必选与越疆市销率为12.55倍和37.1倍,一旦卧安机器人以单位数市销率上市,配合星级教授任非执董,将令股价随时炒上,因此值得留意。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GM builds an AI company

博美集团通过AI项目收购实现转型

公司在采用Salesforce式的收购和扩张策略构建AI生产力平台后,正迎来重大增长机遇 重点: BGM正通过总价值逾4.6亿美元的系列快速收购,从传统制药商向AI服务提供商加速转型 公司致力于开发低门槛的AI生产力工具集和协同生态系统,为中国初创企业及个人用户量身定制   阳歌 人工智能不仅正在重塑世界,也是推动博美集团 (BGM.US)大规模转型的核心力量。该公司正剥离其传统药品、甘草制剂及其他普通商品的制造业务,力争成为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新晋引领者。 BGM的转型堪称拥有闪电一样的速度,从去年11月开始,通过一系列总价值超过4.6亿美元的快速收购,在过去六个月内推动了其市值和收入的飙升。公司通过发行新股,在没有花费一分钱现金的情况下完成了收购,将股东权益推高至超过4.6亿美元,较系列收购开始前的4,300万美元增长了十倍多。公司表示其将力争实现快速向AI应用市场转型,抓住机会,在AI驱动的解决方案中建立商业模式闭环。 随着收购的推进,其计划覆盖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包括从保险到机器人技术及其最初专注的药品等多个领域。 公司的迅速转型也点燃了市场热情:年初至今,BGM股价上涨约50%,自去年11月末首次收购公告以来已近翻番。如此涨幅应属意料之中——仅首宗保险AI资产并购,便使公司截至去年9月的财年营收从2,500万美元接近倍增至4,800万美元。 尽管后续收购的完整财务细节尚未披露,但预测显示截至2025年9月的当前财年,其营收有望再度翻番,或突破1亿美元大关。 BGM原本是生产甘草制剂和粗肝素钠的制药企业,营收从2022年的6,500万美元骤降至截至2024年9月财年的2,500万美元。新任CEO辛晨——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硕士,曾任大疆创新(DJI)和吉利汽车的算法工程师——正在带领公司向AI业务转型,扭转之前核心业务的颓势。 麦肯锡报告显示,人工智能75%的潜在价值集中于四大领域:营销推广、客户运营、软件开发及产品研发。中国个体经营者与自由职业者规模预计将突破2.5亿,为面向个人及中小企业的AI生产力工具创造了广阔空间。BGM力图通过易用、普惠、高性能的AI生产力平台,实现企业端与消费者端的双向商业变现。 中短期规划中,BGM拟开发多个垂直行业大模型;提升40%模型训练效能;降低AI应用开发门槛,使普通业务人员也能上手。同时构建流程库、规则引擎等工具缩短解决方案交付周期30%。 从保险开始 BGM的变革始于去年11月下旬,当时它宣布计划收购两家公司:榕数科技和新保投资公司,从而掌握了“度晓保”平台,该平台利用大数据和AI技术提供风险与事故评估等个性化保险分析服务。 BGM通过向卖家发行7,000万股股票支付收购费用,每股估值2美元,交易价值1.4亿美元,卖家包括百度(BIDU.US; 9888.HK)和智能未来 (AIFU.US)。BGM表示,此次收购将使其能够利用智能未来近500万的销售人员与1,760万家庭客户,以及百度的7.04亿月活跃用户来发展“度晓保”业务。BGM还计划利用该业务实现其传统制药和健康业务的全球增长。 接下来,公司在今年3月宣布计划发行4,750万股新股,每股价值2美元,收购雅新管理有限公司,BGM称其为“领先的智能出行技术平台”。 4月21日,公司宣布下一项收购,将发行3,810万股,同样每股估值2美元,收购万龙环球国际。BGM表示,这次的收购标的拥有超过3,000吨的生、熟青砖茶。青砖茶以其药用和历史价值闻名,此项收购将与“度晓保”相辅相成,进一步夯实公司的大健康业务战略。 5月,作为其AI驱动增长战略的一部分,BGM收购了北京数搭科技有限公司和新网星传媒科技(深圳)有限公司。BGM将通过整合数搭的行业智能模块和星传媒的15万用户网络,来增强其AI驱动的企业效率优化和私域营销能力。 BGM系列收购的最新的进展是宣布计划收购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商星岛智能及AI金融科技企业云顶科技,推进其多智能体AI战略。这两笔收购将为BGM带来300项机器人专利和金融定性技术,将公司的业务能力扩展到自动化实体和金融市场领域。公司认为这些收购将创造跨行业AI协同效应,同时完善其“感知-理解-执行”的技术闭环。 未来一、两年间,辛晨和他的团队将面临诸多挑战,最紧迫的就是整合业务多元、地域分散的并购标的。一旦这些收购标的完成整合后,预计将大幅提振BGM营收并产生协同效应。 除提高公司收入外,这一系列的收购应该还能大幅提升BGM的其他主要业务指标。其毛利,将之前收购的“度晓保”数据计算在内后,在截至2024年9月的财年中应为1,140万美元,几乎是公司实际报告的410万美元的三倍;同时其毛利率应从同期报告的16.4%大幅上升至23.8%。 BGM在收购前处于亏损中,截至去年9月的财年亏损144万美元。随着系列收购的进行,因为很多标的仍处于相对早期阶段,亏损可能继续上升,但如果辛晨及其团队能成功实现整合——成功概率犹未可知——BGM有望快速成长为举足轻重的AI龙头企业,为敢于承担风险的早期投资者创造可观回报。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