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出行夹缝求生 失落一哥宝座翻身不易
嘀嗒出行近日第四度递交上市申请,再闯港股延续上市梦 重点: 嘀嗒出行已由中国第一大顺风车平台跌至第二位,被对手哈啰爬头 为求翻身加入补贴战,烧钱导致毛利率下降,若然生意量追不上,盈利前景堪忧 陈嘉仪 曾三度入表港交所争取来港挂牌的嘀嗒出行(Dida Inc.),屡败屡试,于8月30日再度递交更新文件,四度闯关港股。翻开初步招股文件,最抢眼球的一句是:“按2022年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经营中国第二大的顺风车平台……”。按之前于2020年10月、2021年4月和2023年2月递交的初步招股文件,嘀嗒一直以“中国最大的顺风车平台”自居,没料只不过半年时间,“顺风车一哥”宝座已旁落。 根据初步招股文件,按2022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完成搭乘次数约9,420万次,市占率为32.5%,位列国内顺风车市场第二;遭第一位的对手完成搭乘次数1.23亿次,市占率42.5%,远远抛离。按交易总额计,嘀嗒出行去年交易总额约61亿元,市占率比为31.8%,同样远远落后排第一位的80亿元及41.7%市占率。 虽然嘀嗒没有披露新一哥的名字,但从近年走势可以判断,后来居上的是做共享单车起家,于2018年及2019年先后进军网约车及顺风车业务的哈啰。 嘀嗒出行创立于2014年,目前拥有三大业务,按收入规模大小排序依次是顺风车平台、智慧计程车服务以及广告及其他。经营模式主要通过嘀嗒出行、嘀嗒出租车司机等移动App及微信小程序为个人用户提供服务;另外还通过“凤凰出租车”这项管理出租车的云工具,为公司客户(包括出租车营运商及出租车协会)提供云平台服务。 初步招股文件资料显示,于2020年至2023年6月30日上半年,嘀嗒出行营业收入分别为7.54亿元、7.8亿元、5.69亿元和3.96亿元,去年营收显著倒退27.1%。期内顺风车平台服务贡献营业收入比率,由2020年的89.1%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94.4%,业务单一化越趋严重。 疫情影响盈利倒退 盈利方面,虽然以经调整净利润计,2020年至今年6月30日上半年,分别盈利3.43亿元、2.38亿元、8,471万元和8,572万元,成为中国顺风车市场中唯一连年实现盈利的平台;但按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净盈亏波动甚大,2021年仍赚1.73亿元,去年却转蚀近1.88亿元,今年上半年再蚀2.2亿元。盈利能力转差,除了是受到去年第四季中国防疫政策转变,全国爆发大规模新冠疫情影响用户出行次数,令公司收入减少外;也反映优先股价值变化的账面变动,以及公司为提升市占率而提供补贴,导致盈利表现受挫。 一直以来,嘀嗒以轻资产模式经营,只提供交易平台,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加上补贴成本比较低,故能保持80%以上的高毛利率。不过,从过去三年半的毛利率变化,由2020年的82.7%,一度降至去年的75.1%,公司解释主因是持续增加向私家车车主提供补贴,以及需支付更高的保险费。 这其实很大程度反映市场竞争加剧,除了哈啰大派补贴抢客,滴滴回归也带来巨大冲击。滴滴于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因安全问题暂停顺风车平台服务,是造就嘀嗒能坐上“顺风车一哥”宝座的关键,2019年其在国内顺风车市场市占率高达66.5%。不过,滴滴于2020年回归,凭藉其网约车一哥地位、庞大的资金实力、用户数和司机数,通过增加对用户的营销推广及给予大量补贴,火速便从后追上;按交易总额计,市占率由2020年的10.8%,到2022年升近倍至18.4%。 融资受挫后劲不继 为了维持竞争力,嘀嗒也被迫烧钱换市场,于2021年给予私家车、出租车司机及用户的补贴,由2020年的1.239亿元,占总收益1.3%;增加至1.549亿元,占总收益19.9%;去年及今年上半年补贴占比更达23.7%及23.5%。打补贴战需要财力,嘀嗒截至今年6月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5.34亿元,相信这正是其誓要冲击港股的苦衷。 事实上,嘀嗒自成立以来共进行了5轮融资,获包括IDG、腾讯、高瓴、京东、蔚来等多家知名机构参投,累计投资额约18亿元;但是自2018年6月后,长达5年没有新融资,原因极可能与最后的D、E轮融资每股认购价0.4954美元,较C轮融资的认购价0.8727美元,大跌逾43%,即使公司随后按反摊薄条款无偿向C轮股东发行额外优先股作补偿,把每股认购价降至0.7184美元,也难填补损失所致。 嘀嗒面对强手围攻,急需融资打翻身仗,趁上半年业绩略有改善再递表;但是即使获港交所接纳,恐怕也要面对估值考验。嘀嗒E轮融资投后估值约30.26亿元,以今年上半年收入3.96亿元,年度化计算,市销率约3.82倍,目前港股未有同类股份,上市的网约车平台只有主力做货运的快狗打车(2246.HK),但该公司未录得盈利,上市后股价一泻千里,最新市销率仅0.8倍,两者差距明显。即使嘀嗒盈利表现较佳,但考虑到经营环境恶化,市场亦一直关注顺风车监管问题,如何定出公司、早期投资者及市场均接受的估值会是一个重大考验。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