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概要:SU7死亡事故引发安全质疑 小米股价急坠
小米SU7发生致命车祸引发社会关注,小米集团股价重挫逾5%,创办人雷军承诺全力配合调查,不会回避责任 李世达 小米集团(1810.HK)生产的电动车小米SU7日前在安徽铜陵发生严重交通事故,导致三名大学生死亡,引发广泛关注。据路透社报道,事发后,小米汽车及小米创办人雷军于4月1日晚陆续发声,承诺不会回避责任,将全力配合调查并回应家属与社会的疑问。受事故消息影响,小米集团(1810.HK)周二收报46.5港元,跌幅达5.49%,市值蒸发近700亿港元(89.9亿美元)。 事故发生于3月29日晚,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铜陵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车辆随后起火,造成驾驶人及两名乘客死亡。据悉,三人为武汉在校大学生,当时正前往安徽参加考试。 小米汽车于4月1日发表声明表示,事发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公里时速行驶,在施工路段因变道而遭遇障碍物。系统发出警示后,驾驶人接管车辆并减速至约97公里,最终仍发生碰撞。 对于起火原因,小米初步推测与猛烈撞击导致整车系统严重损毁有关,并非所谓“自燃”。目前事故车辆仍在警方调查中,小米方面尚未接触车辆,因此暂时无法针对车门是否锁死等细节作出说明。 无法识别水泥桩等障碍物 此外,小米也回应了外界对其辅助驾驶系统的质疑。SU7配备的前向碰撞预警(FCW)与自动紧急刹车(AEB)功能,无法识别如水马、水泥桩等非车辆障碍物。小米强调,NOA属于L2级辅助驾驶,驾驶人需全程负责监控道路情况。 针对外界质疑小米未及时联系家属,公司表示在警方指导下已于4月1日下午尝试安排会面,目前仍在等待通知。雷军当晚亦于微博发文,对罹难者家属表达慰问,并强调无论结果如何,小米都不会逃避责任,会持续配合警方与社会的调查与追问。 小米集团于去年3月推出首款电动车SU7,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交付量已超过20万辆。根据公司年报,电动车业务去年收入为321亿元(44.2亿美元),带动公司整体收入按年增长35%至3,659亿元,被雷军称为“史上最强财报”。小米集团股价过去一年涨幅超180%,但自3月19日创下历史最高价59.45港元后,已下跌超过 20%。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小米配股集资426亿港元
小米集团(1810.HK)周二公布,以先旧后新配售8亿股,每股配售价53.25港元,较周一收市价57港元折让6.6%,较过去十个交易日收市平均价折让3.6%,集资达426亿港元(397.5亿元)。 集资所得主要将用于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以进一步提升科技实力,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配售股份占已扩大股本的3.1%,而创始人雷军的持股量,将由24.1%降至23.4%。 小米周二开市跌5.5%报53.85港元,较配售价仍高1.1%。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行业简报:习近平主席主持科技研讨会 势将提振民企信心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一部分顶级科技领袖将于下周出席习近平主席主持的研讨会,可能会提振中国民营企业的信心。据未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称,出席此次会议的顶级科技高管包括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马云、腾讯董事长马化腾和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雷军,会议或于周一举行。 据报道,此次研讨会旨在提振中国民营企业高管的信心,预计习近平将鼓励与会者在国内、外拓展业务。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许多私营企业主导的行业进行了一系列整顿,导致许多人认为习近平偏袒国有企业,而不重视私营企业。随着政府将工作重点转向支持国内放缓的经济,过去两年来的针对行动次数有所减少,不过制药业等一些领域的反腐运动仍在继续。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卡罗特预告首三季收入大增
厨具品牌卡罗特商业有限公司(2549.HK)昨天预告今年首三季度业务表现,集团表示由于积极扩展品牌业务,预计收入按年增长40至50%。展望未来,将继续进一步扩大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拓展新的市场和客户群。 本月初才上市的卡罗特,招股期间获1,349倍超额认购,每股以5.78港元定价,并获高瓴及雷军的顺为资本入股。上市首天股价一度升近九成,其后拾级而下,近日已跌破上市价。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啄木鸟再展翅 趁市场回暖二度申港上市
内地网上维修平台啄木鸟,趁港股市场回暖,急再递交上市申请 重点: 公司今年上半年赚近3,900万元,同比下跌6.4% 前期投资者星光熠熠,包括雷军、姚劲波及金牌厨柜 刘智恒 “除了感情不修,啥都修”,这句广告话语让人们对啄木鸟维修国际有限公司留下深刻印象。即使未用过其服务,当看到这句标语,不其然发出会心微笑。 家庭维修平台啄木鸟年初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未成功,近期眼见港股从低位急升,加上新股上市屡获佳绩,市场气氛大幅改善,遂趁时重递资料赶上市。 长久以来,许多家庭要搞维修也不知如何入手,亦对维修服务水务参差不齐而烦恼;啄木鸟就是瞅准这片蓝海市场,搞了一个在线维修平台。坦白说,其商业模式很简单,通过在线平台为各种家庭维修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维修技师是啄木鸟的客户,后者向他们提供平台服务,促成与消费者间有关家庭维修的交易,从而收取技师佣金。 市场排名第一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若按2023年总交易额计算,啄木鸟在中国在线家庭维修行业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市占率为2.4%。 公司创始人王国伟早年通过自学,成为一位维修师傅,并任职于一家小型维修公司,2004年与妹妹在重庆创立一家制冷设备维修及保养公司。2014年时机缘巧合,在一场《重庆日报》举办的客户答谢会上,认识时任重庆日报的发行人朱红坤,大家均认同中国家庭维修市场的潜力,以及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双方一拍即合,同年创立重庆啄木鸟,主要建立一个平台,为家庭维修提供服务。 啄木鸟创立不久,渐受投资人青睐,当中不乏著名商界巨头,如小米的雷军就透过天津金米及苏州顺为入股,姚劲波透过58.com 及天津五八阡陌等投入资金,还有在上海上市的金牌厨柜(603180.SH)亦在C轮融资购入股份。 近年增长迅速 经过投资基金的支持,啄木鸟的规模迅即增长,平台覆盖达300多个城市,提供超过300种主要家电和家居设施的维修服务。维修技工数目由2021年的7,092人,急增至2023年的19,105人。截至今年6月底,人数更达26,968人。 平台的交易额亦同步上升,2021至2023年间,集团收入分别是9.9亿元、14.6亿元及24.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58.5%,期间平台促成的维修单数量达430万、600万及990万宗。截至今年6月的中期,交易额15.7亿元,修维单达660万宗。 期内集团的盈利并不稳定,2021至2023年间分别为3,343万元、620万元及4,887万元,集团解释是受到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变动影响。今年上半年赚3,888万元,较去年同期下跌6.4%,集团指出主要受销售及营销费用大幅增加所致。 内地家庭维修市场方兴未艾,确实有一定潜在发展空间。据灼识咨询估计,去年中国家庭维修市场的总交易额为7,149亿元,预计到2027年可达到9,318亿元,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8%。当中在线促成的维修服务率,将由2023年的14.5%上升至2027年的25.4%。 维修平台第一股 不过,公司面对一大问题是如何去保证服务质量,毕竟啄木鸟扮演一个平台中介,要严格管理维修师傅的质素及服务是有一定难度。若管理不好,用户体验不佳,最终也影响平台声誉及使用。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今年9月底止,有关啄鸟的投诉超过6,000宗,涉及的范围主要是收费问题,例如胡乱开价,维修不到位又不退款等。亦有指维师傅要求客户私下交易,服务不佳等等。 市场上现时未有一家占绝对优势的家庭维修平台,啄木鸟的对手是万师傅及老班到家,但两者也未有上市,啄木鸟有机会成为香港上市的第一家维修平台企业。若能抢先登上这个国际融资平台,对啄木鸟的发展十分有利,拥有先发优势,除了可提升市场知名度,更可藉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抛离对手,关键当然是如何将平台管理做到一个优良及让消费者信赖的水平。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雷军青睐的手机收买佬 闪回科技乏投资亮点
内地手机回收的龙头闪回科技,在今年二月未能在港成功上市后,近日卷土重来 重点: 公司过去三年持续录得亏损 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只有4.5% 刘智恒 有没有想过,去年全球二手手机的交付是多少?答案是接近3.1亿台,市场之令人吃惊,而中国内地的市场占比接近4成,当中专营二手手机回收服务的闪回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已是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商,刚在港递交上市申请。 公司的业务模式是通过旗下的“闪回收”品牌,透过合作商店的在线及线下渠道进行以旧换新;在获得旧机后,经过检测、分级和定价,再通过自家在线平台“闪回有品”,以及在第三方电商平台营运的自有网店上出售。 发展迅猛 闪回是一家相当年轻的公司,2016年在深圳成立,短短八年已向港交所敲门,这不得不归功于创始人刘剑逸,他在通信行业经验丰富,工作18年,积累极广人脉,公司成立一年已与国内主要运营商达成合作。更了不起的是他打动了小米董事长雷军的心。 雷军透过金米投资、杭州顺赢及顺为科技参与闪回的A轮融资,并占股约20%,后经过几轮融资,雷军及相关人士的持股降至约11%。 在基金加持下也不负所望,公司业务遍布内地31个省份,涵盖逾49,000家线下门店。公司收入持续上升,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7.5亿元、9.19亿元及11.58亿元,截至今年6月的中期收入也达5.77亿元。 闪回申请上市信心十足,最大优势无疑是国家对相关业务的认同。早于2021年,中国生态环境部已发布对智能手机等九类电子废弃物,进行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于今年3月更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循环利用。中国城市正陆续配合,今年7月深圳就推出方案,鼓励智能手机以旧换新的计划。 连年亏损 国家取向虽对闪回有利,实际运营情况则是两码事,其中一大问题是生意越做越大,却仍持续录得亏损。过去三年分别蚀4,870万元、9,910万元及9,830万元。截至今年6月的中期仍亏损近4,010万元。 公司的毛利率始终未能达到双位数,反之更有日走下坡的趋势,过去三年分别是8.2%、6.1%、6.8%,今年上半年更下跌至只有4.5%。 闪回解释,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保持回收量及市场份额,二手手机回收价较过往年度上涨,加上要增加合作门店前台销售人员的佣金。 换言之公司面对竞争下,为应对挑战而令成本开支上升。若按目前中国市场内卷严峻,相关问题不会一时三刻缓和,相反极有机会演变得更加惨烈。相信闪回的成本难以在年内下降,要扭亏为盈似不容易。 债务迭增 债务问题亦一直对闪回缠扰不休,2021至2023年流动负债净额分别为2.37亿元、3.36亿元及6.31亿元,期内负债愈积愈高,单就今年上半年就达6.72亿元。债务高企下,对于公司营运构成一定压力。为要应付沉重债务,随时会拖慢未来的发展步伐。 业务运营亦未能带来足够现金流,过去三年在经营活动均未能产生正现金流,相反现金更不断流出,2021及2023年,经营现金分别流出640万元、4,374万元及4,777万元,今年上半年略为转好,但亦只是录得经营净现金流入1,310万元。 事实上,在回收企业中,投资者或许更关注于2021年在美国上市的万物新生(RERE.US),公司今年第二季度收入达37.8亿元(5.2亿美元),同比增长27%,虽也录得亏损,但在non-GAAP(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已获利8,050万元。 万物新生更与苹果公司合作,在苹果官网及47家苹果零售店以旧换新,去年第四季度已有3亿元收入,公司估计今年全年可达10亿元。另外,京东持有万物新生逾三成股份,背靠电商巨头,为万物新生回收业务提供有利平台。 虽然近日港股表现神勇,但很可能属低位反弹,市场要接受一家迟迟未有盈利的企业并不容易,虽然二手回收有国策扶持,但相比起闪回,万物新生似更具竞争优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小米获电动车生产许可 雷军的长征即将开始
中国版“苹果”已获准自主生产电动车,此前发布的首款车型SU7取得初步成功 重点: 小米获得监管部门批准,可以独立批量生产电动汽车,这是公司寻求扩大高风险电动汽车业务的关键 这家智能手机制造商的电动汽车计划,可能会因生产瓶颈、质量问题和消费者需求减弱而受挫 夏飞 虽然入局晚,但小米集团(1810.HK)进军中国拥挤的电动汽车(EV)市场的步伐却没有放缓,甚至可能还在加速。 本月早些时候,这一进程又取得了新的里程碑,以智能手机闻名的小米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可独立生产汽车,而不是依赖第三方生产线。小米因此进入快车道,成为中国仅有的十几家拥有自主生产权限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之一,为其提高产量和加快交付速度铺平了道路。 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中,很多都依赖第三方厂商,部分是为了节省与修建厂房相关的成本,这通常需耗资数十亿美元,部分也是为了避开获得生产许可的监管障碍。虽然使用第三方生产可以避开巨额资本支出,无需取得难以获得的许可,但由于缺乏对生产设施的掌控,也可能导致延误和质量问题。 “小米初期首战告捷,这意味着小米汽车终于挤上了牌桌,”小米颇具个人魅力的创始人雷军,上周在公司年会上对着欢呼的人群说,他指的就是今年3月发布首款电动汽车。“当然,我们离真正的成功还差很远,我们的长征才刚刚开始。” 在美国加大力度遏制中国科技巨头崛起之际,雷军热情洋溢的讲话,可能会在中国产生积极影响,但小米仍需要克服多重障碍,才能确立全球电动汽车领导者的地位。其中包括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反倾销关税(如果小米决定进入欧洲市场),以及由于供应过剩而价格战盛行的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NEV)需求迅速放缓。 总部位于北京的小米因“饥饿营销”而闻名,这类营销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小米成立之初,那时它还是一家智能手机制造商。近来,据媒体报道小米正面临另一个问题,即由于生产瓶颈,买家最长要等五个月才能提车。在SU7发布仅几周后,有关小米这款造型优美的电动汽车出现的各种故障的报道也浮出水面。 一炮而红争议不断 小米进入电动汽车行业较晚,但却取得巨大的成功,至少从一些初步数据来看是这样。自3月发布以来,SU7(一款与保时捷相似,但售价低至215,900元的蓝绿色纯电车型)立即引起轰动。这款车的销量从4月约7,000辆,稳步攀升至6月的11,000多辆,使公司有望提前实现年度目标。 这款车配备了自动驾驶系统,可接入小米的数字联网设备生态系统,它受到热烈欢迎。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6月份小米超过小鹏汽车 (XPEV.US; 9868.HK)等主要中国竞争对手,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中排名第14位。雷军曾表示,小米要成为全球前五大电动汽车品牌之一,才能在这个行业存活下去。 但小米汽车的质量问题也迅速成为中国媒体的头条新闻。5月份,一位车主声称他的SU7只行开了39公里就坏了。还有人反映称,提完车几天后就出现了掉漆的情况。同月,小米承认部分车的制动系统存在故障,但声称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需求强劲也导致等待时间延长。据中国媒体报道,SU7现在下单后预计要等29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交付,而高端款的等待时间更长,比如SU7 Max最长需要等36周。相比之下,特斯拉(TSLA.US)改版后的Model 3在中国的等待时间要短得多,仅需6到9周,雷军称这款车是SU7的直接竞争对手。 获得生产许可,让小米能够更好地掌控生产设施,可能有助于解决生产瓶颈问题,但目前尚不清楚小米将于何时开始自己生产。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生产许可也表明雷军有意长期参与电动汽车竞争。除SU7外,小米还计划在未来两年推出另外两款车型。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还将今年电动汽车的交付目标,从最初的7.2万辆提高到了12万辆。 单一市场游戏 与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LI.US; 2015.HK)等竞争对手不同,它们为了摆脱过热的国内市场,正在欧洲和中东市场大举扩张。这样的策略避免了许多市场对中国电动汽车日益增长的保护主义,但也使小米在国内市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面临日益增长的经济逆风。 中国整个电动车市场在二季度录得强劲销售,尽管今年开局低迷,这部分要归因于汽车制造商的新一轮降价和政府补贴。但惠誉评级警告,由于经济的不确定性,今年的销售增长将放缓至20%左右,仅为2023年近40%增幅的一半。 智能手机的销售占小米收入的60%以上,雷军在小米汽车的发布会上承认,SU7目前是亏本销售。小米的首席财务官林世伟在5月向投资者透露,公司电动汽车业务的毛利率,目前仅在5%至10%之间,和行业领导者比亚迪(1211.HK; 002594.SZ)的22%毛利率相比微不足道。 小米的股价今年基本没有变化,因为投资者在观望电动汽车业务的发展情况,以及该公司的核心智能手机业务能否从去年的疲弱表现中反弹。尽管如此,分析机构仍对小米电动汽车的前景充满热情。摩根士丹利今年5月将小米股票的目标价,从20港元上调至25港元,并预计小米电动汽车的发货量和利润率会进一步上升。在接受Marketscreener调查的29家分析机构中,17家将该公司评为“买入”,另有7家给予期“中等买入”评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