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生产资质兼购代工厂 蔚来拉开独立造车帷幕
蔚来汽车CEO李斌称,如果蔚来的汽车完全由自己制造的话,成本会下降10% 重点: 蔚来已获得独立造车资质,并收购为其代工的江淮汽车的工厂资产 公司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财报还算亮眼,期内营收、交付量、毛利率、整车毛利率等指标均向好 郭凯文 相信要不了多久,“江淮”二字将从蔚来汽车(NIO.US; 9866.HK)各类车型的尾标中消失。原因很简单,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之一,该公司独立造车的大幕或将拉开。 12月5日,多家媒体报道,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出现在工信部的“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据此推测,蔚来已获得独立生产资质。 5日晚间,江淮汽车(600418.SH)发布公告称,此前公开挂牌的乘用车公司三工厂及乘用车公司新桥工厂相关三个资产包已完成竞价,根据竞价结果,蔚来汽车成为资产一包、资产三包受让方,交易价格分别约为16.7亿元、14.9亿元,合计31.6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江淮汽车本次出售的资产一包、资产三包,正是蔚来F1工厂和蔚来F2工厂。长久以来,这两个工厂专门为蔚来代工造车。 拿到独立造车资质,收购代工工厂,市场对蔚来的“组合拳”并不感到意外。今年10月,江淮汽车公告转让资产时,就有消息称蔚来是接盘方,有关其谋求独立造车资质的传闻随之甚嚣尘上。不过,双方当时都对此讳莫如深。 代工模式“红与黑” 分析普遍认为,将代工工厂收入囊中后,蔚来透过代工生产汽车的模式将就此落幕。 2015年被认为是“互联网造车”元年,以“蔚小理”(蔚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最初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代工模式。这是衡量现实利弊之下的理性选择:毕竟作为行业新手,没有生产地,制造技术能力欠缺,更重要的是缺乏生产资质。 现实中,获得工信部的生产资质的途径有两个:一是收购有资质的企业,二是独立申请资质。蔚来选择后者。 2016年,蔚来牵手江淮汽车,后者自此为其代工生产旗下车型。小鹏汽车(XPEV.US; 9868.HK)、理想汽车(LI.US; 2015.HK)、零跑汽车(9863.HK)等车企均一度借助具备资质的企业代工。代工模式让造车新势力在业内得以快速站稳脚跟。当然,这种模式也不是没有弊端,最大的问题是在生产制造环节,委托方话语权的旁落。 与蔚来不同,近年来一些造车新势力相继通过收购获得资质。比如,小鹏收购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生产资质;理想收购力帆汽车旗下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拿到资质;零跑收购福建新福达汽车拿下造车资质。 虽然当下危机重重,在竭力自救,但威马汽车是造车新势力中较早拿到造车资质的“幸运儿”。2017年,威马汽车收购了大连黄海和中顺汽车两家车企,两张造车资质落袋。该公司创始人沈晖曾对媒体表示:“只有自建工厂,才能从源头上控制产品品质。此外,在代工模式下数据无法形成闭环,车企数字化的优势也无法体现。” 独立造车的优势,蔚来汽车CEO李斌也直言不讳。在最近召开的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斌称如果蔚来的汽车完全由自己制造的话,制造成本会下降10%。 三季成绩单向好 此番掷重金收购,蔚来差不差钱?是否存在资金压力?该公司最新公布的三季度财报给出了答案。就其目前的财力而言,可以说不在话下。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30日,蔚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短期投资和长期定期存款为452亿元,较上一季度增加137亿元。 总的来说,蔚来交出的成绩单还算亮眼,数据呈向好趋势。数据显示,其营收达190.7亿元,环比增长117.4%,同比增长46.6%。 第三季度,蔚来毛利率为8%,二季度仅为1%;“蔚小理”中的另外两家企业,小鹏毛利率为-2.7%,理想毛利率高达22.0%。另一项重磅指标整车毛利率,蔚来重返两位数达11%,环比升4.8个百分点,同比跌5.4个百分点;小鹏整车毛利率为-6.1%,理想整车毛利率高达21.1%。 备受市场关注的交付量,蔚来为5.54万辆,环比增长135.7%,同比增长75.4%;小鹏交付量超过4万辆,理想交付更突破10万辆。 展望第四季度,蔚来预计交付量为4.7万至4.9万辆,同比增长17.3%至22.3%;预期总营收为160.8亿元至167亿元。 财报出炉后,蔚来美股、港股均录得两连涨,美股累计涨近6%,港股累计涨近7%。不过,今年迄今,其美股累计下挫25%,港股累计跌约24%。 海通国际发布研究报告称,蔚来拿到独立造车资质对新兴汽车OEM(代工)具示范效应,展示在汽车产能过剩且生产资质管控严格的环境下,通过获取独立生产资质而形成研产销闭环的路径。瑞穗证券维持蔚来“买入”评级, 将未来12个月目标价由18美元下调至15美元。…
全球智能汽车赛道上 亿咖通暂难走出国门
这家数字座舱制造商最近宣布了好几项新交易,但涉及的都是与其中国控股股东有关联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和品牌 重点 自5月以来,亿咖通科技宣布了一系列的大额销售,但全部都是与其控股股东、吉利创始人李书福关联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和品牌 公司二季度收入增长45%,主要是更專注在数字座舱业务上 阳歌 亿咖通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ECX.US)在迈出中国国门遇到一些困难,尽管最近发布一系列公告,表明自己客户群不断扩大(很多全球知名企业名列其中)。但仔细观察这份名单,发现大部分要么与该公司的控股股东、中国吉利汽车(0175.HK)的创始人有关,要么与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有关。 亿咖通科技或它的任何一个同行,要在全球舞台上找到市场都并非易事。尽管中国已在新兴智能汽车市场的某些领域(尤其是电池)占据主导地位,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政府明确表示,在为未来的汽车提供动力的其他技术领域,不打算这么快就做出让步。 西方车企可能将这一点牢记在心了,到目前为止,它们基本上都避免使用亿咖通科技等中国公司开发出来的技术。 李书福持有该公司50.03%的股份,他领导的吉利是中国领先的民营车企之一,旗下拥有诸多品牌,包括瑞典的沃尔沃和极星等全球知名品牌,以及英国的路特斯和马来西亚的宝腾。这些与中国存在关联的品牌,是最近一系列试图彰显亿咖通科技信誉的核心。尽管它们其实也突显出,该公司在超越其中国根源时面临的重重困难,即便公司的总部设在英国。 9月底发布的最新公告称,该公司将为吉利旗下豪华品牌Lynck & Co.的一款车供应座舱计算平台。在那之前,亿咖通科技在8月下旬宣布将与以色列巨头Mobileye(MBLY.US)合作,为极星电动SUV开发一款集成自动驾驶和停车功能的设备。 几天前,该公司还宣布将为东风汽车与全球巨头标致雪铁龙,在中国成立的合资企业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制造的三款车型供应智能座舱。5月下旬,该公司宣布将为另一家中外合资车企,即长安汽车和日本马自达成立的合资企业正在开发的一款车型供应智能座舱。 当然,如果亿咖通科技的产品在中国表现良好,像雪铁龙和马自达这样的全球知名品牌,在中国以外的市场上选择使用它们的机会总是有的。但至少目前,该公司似乎被牢牢困在了中国。 在最近的一系列新交易中,最重要的似乎是与Mobileye的合作,因为这家以色列公司,被认为是亿咖通科技所处技术领域的全球顶级参与者。亿咖通科技的股价在公告发布后的两个交易日里短暂上涨约13%,但此后在总体上保持跌势。 去年12月,该公司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完成了在美国的借壳上市。自那时以来,该股已下跌一半以上,似乎是过去12个月内通过SPAC上市的中国公司的共同遭遇。 估值下滑 在经历了持续的抛售后,亿咖通科技目前的股票市销率为2倍左右。虽然高于1倍通常就表示投资者看好,但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个比率远低于Mobileye的17倍,也低于中国同行禾赛(HSAI.US)的5.4倍,后者也将激光雷达技术(LiDAR)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 亿咖通科技仍是一家市值达12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但失去这一地位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该公司的最新财报显示,收入增长相对强劲——在一个往往大肆炒作但实际销售额却弱得多的领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该公司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45%,至9.52亿元(1.31 亿美元),主要是更专注于数字座舱业务。亿咖通科技一季度收入增长幅度要小得多,只有16%。 第二季度,以数字智能座舱为主的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87%,至6.7亿元,占总销售额的70%。软件销售表现得更好,增长了两倍,至1.13亿元,而该公司的服务收入实际上下降了36%,至1.69亿元。 一个稍微令人担忧的迹象是,该公司的收入成本猛增77%,至6.55亿元,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收入增长,不过,亿咖通科技将其部分归结于与战略工程合同有关的非经常性成本影响。因此,该公司二季度毛利润同比仅增长3%,而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亏损则从上年同期的9,500万元扩大至1.58亿元。 尽管亿咖通科技想要减低与吉利和中国市场的紧密程度,但该公司的最新财报表明,其还严重依赖它们。截至6月底,其非关联方应收账款从去年12月底的4.18亿元降至仅1.88亿元,这意味着它从吉利家族之外的企业获得的业务减少。同期,其关联方应收账款也有所下降,但跌幅要小得多,截至6月底为8.04亿元,六个月前为8.35亿元。 与此同时,该公司在完成SPAC合并时获得的3亿美元现金似乎正在不断消耗。截至6月底,其持有的现金总额为9.25亿元,不到合并时其继承现金的一半。尽管如此,它与吉利的紧密联系意味着,它不太可能在短期内遭遇现金短缺的状况。 综上所述,因为其拥有的尖端技术,亿咖通科技绝对是一家值得关注的公司,最近还与Mobileye建立了合作关系,并通过一些全球大品牌的在华合资企业,与它们建立了间接联系。但在投资者开始认真对待其之前,我们可能还需要看该公司与一些跟中国没关联的公司,能否直接签署一项或多项协议。 (本文已更新,显示公司第二季度的收入增长,主要是更专注于数字座舱业务)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