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走不出的困局:业务单一难突破
经过四次申港上市无功而还,嘀嗒出行终获港交所批准上市,并开始在港公开招股 重点: 嘀嗒已连续三年取得经调整净利润 公司业务过度集中于顺风车平台,但其市场一哥地位又被哈啰夺去 刘智恒 正当网约车平台龙头滴滴准备在港递交上市申请时,嘀嗒出行(2559.HK)已抢快一步,获港交所批准上市,将可率先在股市集资,以免被滴滴抢得先势。公司发行3909.1万股,招股价每股介乎5至7港元,集资最多2.7亿港元,股份于本周五挂牌。 这已是嘀嗒的第五次申请,在屡次折㦸下终能排除万难成功闯关,公司总算松一口气,接下来就要看投资市场是否接受。 集团的招股书披露,2021至2023年间,分别取得盈利17.31亿元、亏损1.8亿元及获利3亿元,原因在于其优先股公允价值出现颇大波动,若剔除此部份,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2.38亿元、8,470万元及2.26亿元。 找出一片小蓝海 强如滴滴,也只在去年实现首次全年盈利,嘀嗒能连续三年实现经调整净利润,可算了不起,其成功有赖找到市场上的一片小蓝海。 中国汽车客运市场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别,就是出租车、网约车以及顺风车。十年前,当滴滴与快的竞相争逐网约车市场,透过不断烧钱斗个你死我活的时候,宋中杰另辟蹊径,于2014年与四位志同道合者创立嘀嗒,主打顺风车,不与巨头竞争,反倒开拓了一条生存之路。 嘀嗒经营顺风车网约平台,其竞争优势在于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不用拥有或租赁车辆,省却高昂的成本;亦无需向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大量补贴,免却大笔开支。在较低成本下,获取较高的毛利率,从而达致有利可图。 公司成立后也立马获得重量投资者垂青,IDG、携程、蔚来、京东,甚至私募王者高瓴亦对其青睐有加,集团先后经过五轮融资,累计集资逾2.88亿美元。 顺风车市场乏规模 嘀嗒赖以生存的模式,确令公司能在云云网约车平台上杀出血路,甚至能有盈利,然而深入了解后,即使嘀嗒能占到一定优势,碍于顺风车市场规模相对要细,能为公司带来大增长的空间并不宽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以交易总额计算,2022年中国汽车客运市场中,出租车和网约车各自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8.5%及37.8%,相反顺风车仅占3.7%。可见它在整个客运市场上只扮演一个小角色,即使你能远胜对手,实际的利益也有限度。 再讲,别的网约平台企业眼见嘀嗒的成功,又岂会袖手旁观坐视不管,滴滴看准顺风车市场,早于2015已年推出相类服务,但幸运之神降临在嘀嗒身上,滴滴在2018年因顺风车业务涉及恶性犯罪事件,被迫暂停业务,嘀嗒在没对手下一骑绝尘。但至近2020年,滴滴重推顺风车业务,一年后在市场的占有率已由10.8%提升至19.6%。 失落龙头地位 哈啰出行亦于2019年开始染指顺风车市场,借着背靠大股东阿里巴巴,加上本身共享单车的庞大客户群,到2022年已取得42.5%的市占率,将嘀嗒挤出一哥宝座。面对两大巨头的挑战,嘀嗒招架不易,只能亮出补贴一招,结果自然影响公司的盈利。过去三年,嘀嗒顺风车平台服务的毛利率,分别为85.4%、79.5%及75.9%,虽仍高企,但明显出现每况愈下的趋势。 嘀嗒深明,光靠单一服务并不足够,也难将公司推上一个阶梯。早于2017年,公司已推出智慧出租车服务,主打出租车市场。然而经过几年的深耕,似乎成效不大,非但未能成为公司的第二大收入来源,更出现拖后腿之势。过去三年,智慧出租车服务的收入只有3,300万元、1,900万元及1,100万元,愈做愈失色;而在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亦仅有4.2%、3.4%及1.4%。不光如此,2022及2023年更出现毛损710万及578万元。 至于想要抢占网约车市场,真的知易行难,尚普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网约车市场前四名,合共已占据89.4%的市场份额,嘀嗒既不能大烧金钱抢夺市场,也没有龙头平台庞大的客户量,想要写下大卫打败歌利亚的故事,实在谈何容易。 在发展空间有限的市场,又面对强劲对手的挑战,自家也没有走出新的康庄大道,嘀嗒的前景也未太乐观,即使能稳守顺风车市场,那只是一片较小的天地,公司未来的增长在哪里?投资者又是否愿意押注?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极氪扭亏为盈路仍遥
刚于上月在美国上市的电动车企极氪公布首季业绩,亏损虽持续,但蚀幅则收窄 重点: 集团首季汽车销售收入按年劲升73%但按季下跌近23% 首五个月电动汽车交付近68,000台,只达全年目标近3成 刘智恒 近年电动汽车市场内卷惨烈,Gartner早前预测,过去十年间成立的电动车企,至2027年时,将有15%会被收购或破产。 对于这个估计,或许已是说得保守,但我们敢说,极氪有超过八成机会仍屹立于市场之上。不过,何时可以扭亏为盈,似乎暂未看到黑暗中的曙光。 吉利(0175.HK)旗下的电动车企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ZK.US)公布上市后首份季度成绩表,总收入147.4亿元(20.3亿美元),按年大升71%,但股东应占净亏损仍达20.1亿元,按年收窄16%。若只计算汽车的收入,则上升73%至81.7亿元。 按季表现逊色 年度相比看似理想,然而与去年第四季度比较就似乎有点后劲不继,总收入按季跌9.9%,汽车销售更跌22.8%,整体毛利率11.8%亦较上季跌2.4个百分点。 虽然股东应占净亏损收窄32.6%,但深入分析,亏蚀能按季大减,全赖期内大幅削减成本所致。其中研发开支由上季的31.6亿元,大减12.3亿元至19.3亿元;销售及一般行政开支则由22.08亿元,减少2.56亿元至19.52亿元。 若研发开支的减少对未来技术发展没影响,确实对公司有利,倘若是要减亏损而为之,就令人担心,特别新能源汽车斗的就是技术,研发开支似乎一点也不能省。 最致命是电动汽车交付量,今年首季只有33,059台极氪,按年虽上升117%,按季却下跌16.6%。上市时,集团曾透露今年电动汽车交付量达23万台,可即使加上4月的16,089台及5月的18,616台,首五个月只交付了67,764台,只能达到目标的29%。 年内交付难达标 集团首席执行官安聪慧对首季交付量有如下表述:“同比增长117%,创下季度新高,距离全年交付目标230,000辆更近一程”,安聪慧说得轻描淡写,现实是在电动汽车行业内卷不断,消费力又显疲态下,他所说走近了一程,似乎与目标仍有相当距离。 事实上,业绩公布后,极氪的股价一度跌近一成,收市跌幅收窄,全日报22.12美元,跌6.5%。虽然仍较上月的上市价21美元略高,却较5月的高位32.243美元下跌逾3成。 投资市场似乎对极氪前景有相当保留,以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别说要扭亏为盈,能做到收支平衡已是了不起。 上月极氪上市时,安聪慧接受媒体访问时透露,有四大点支持集团发展。一是新能源车在中国的渗透率已超过50%,市场已迎来拐点。其次是极氪在新产品的投放除MIX外,年内还计划推出一款纯电SUV。三是中国市场的渠道下沉,极氪的350家门店中, 85%在一二线城市;今年将在三四线市场共70个点进行布局。最后是进军海外,去年11月起,极氪已在瑞典及荷兰等地开店,亦与中东及亚洲的经销商签定代理协议。 内卷战场竞争惨烈 安聪慧的如意算盘能否打得响,市场确有点怀疑。首先虽然中国电动汽车的使用量不断扩大,但别忘记,今天电动汽车市场是百骑竞走,龙头比亚迪(1211.HK, 002594.SZ)自不用说,造车三大势力“蔚小理”亦在努力不懈争逐市场,后面还有零跑(9863.HK)、哪咤及五菱,小米(1810.HK)更加是来势汹汹,还有海外巨人特斯拉(TLSA.US)等,整个行业似乎已进入红海市场,内卷严峻,而且市场销售的增长亦开始放缓。 至于极氪扬言有新款纯电SUV推出市场,但能否获市场欢迎暂属未知之数,事实各家车企的新款汽车排着队推出,极氪的新款要能突围而出,成功获得消费者欢心,并不容易。 说到进军下沉城市更有点让人担忧,极氪的定位较高端,大多车款平均售价在30万元水平,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未必可以容易负担得来,特别今天社会弥漫一种降级消费的气氛,就连蔚来(9866.HK, NIO.US)也要接受现实,大力发展20万元水平的“乐道”及10万元的“萤火虫”,而且不少电动车企早已用低价车款布局下沉市场,极氪要抢占一定份额,实在知易行难。 对于海外拓展,原本不失为车企的一大出路,但欧美各国已开始针对中国电动车企,并作出行动打压。上月美国也将中国电动车的关税提高了三倍,本月欧洲国家以中国政府补贴电动车企为口实,将于7月向内地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吉利被征收的关税为20%,此举毫无疑问将加重电动汽车的成本,导致中国车企在欧洲的竞争优势大打折扣。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忧市况逆转 极氪赶美上市
据报道,随着同行估值迅速下跌,这家新能源车企正在重启纽约上市计划 重点: 据报道,极氪已重启IPO计划,并降低融资目标,在中国新能源车企前景恶化之前上市 去年,公司的汽车销售收入,同比从上半年的150%升幅,放缓至下半年的44% 阳歌 在因市场情绪疲弱而暂停赴美IPO后,新能源车企极氪智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突然猛踩油门,似乎想在情况进一步恶化之前上市。 这是我们根据路透社的最新报道做出的评估,报道称公司已重启赴纽约上市的计划。事实上,自去年11月首次提交申请以来,极氪每个月都会定期更新招股说明书,距今最近的更新是在3月20日。 最新文件让外界对极氪的近况有了一些了解,包括2023年全年的数据。更新文件显示,极氪的销售情况在去年下半年大幅放缓,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整体趋势同步。 与此同时,极氪的劲敌如理想汽车(LI.US; 2015.US)和蔚来(NIO.US: 9866.HK)的估值也迅速缩水,因为投资者为它们的持续亏损和销售增长放缓感到担忧。蔚来最近跨过了一座不甚光彩的里程碑,市销率(P/S)正式跌破1倍,目前只有0.97倍。市销率1倍本来没有什么可以说,但对于一家自认为处于热门增长领域的公司来说,低于这个数字就相当尴尬。理想汽车的市销率高于1倍,目前为1.84倍,但如果最近的趋势持续下去,它可能很快也会跌破这个数。 鉴于极氪的情况与蔚来类似,它1倍的市销率似乎是合适的,以此计算,按照最新招股说明书中的2023年销售数据,该公司的市值为71亿美元。这远低于我们去年11月首次关注极氪IPO时,进行类似分析后得出的100亿美元估值结果,大约是该公司在2023年2月融资时130亿美元估值的一半。 据报道,估值迅速缩水促使极氪推迟了最初的上市计划。但现在看来,该公司正急于在估值进一步下滑之前登陆资本市场。据路透社报道,极氪的筹款计划已从之前10 亿美元或以上的目标,降至5亿美元左右,可见市场情绪不断恶化。 此次IPO正值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整体疲软之际。一季度,此类上市仅筹集资金4,690万美元,低于上年同期的4.28亿美元,成为2017年以来最慢的第一季度。 事实上,最近境外上市中国股票整体显示出一些新的活力迹象,中国ETF-iShares MSCI (MCHI.US) 较1月底的近期低点上涨约10%。但由于对经济放缓,以及西方限制进口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的担忧,新能源汽车股逆势而跌。反映这一点的是,近期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上涨,而同期蔚来的股价却下跌了约30%。 销售放缓 极氪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较晚,直到2021年10月才推出首款车型。它的最大优势是拥有一批顶级支持者,其中以吉利汽车为首。吉利是中国领先的民营汽车制造商之一,除吉利品牌外,还拥有沃尔沃和路特斯等品牌。极氪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2021年之前,但在那之前,它的所有收入都来自销售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主要是卖给吉利旗下企业。 公司目前有四款车型在售,包括最初的Zeekr 001。招股说明书显示,最新款是极氪高档轿车车型,去年11月发布,今年1月开始交付,目标客户是“精通技术的成年人和家庭”。该公司认为自己是一个高端品牌,售价一般不低于30万元,与蔚来的定位类似。 公司在2022年取得爆炸式增长,因为它在2021年10月才开始交付产品。去年的增长更能反映它未来的潜力,全年总收入从2022年的319亿元增长到517亿元,增幅达62%。以半年为单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后会发现,它的收入增长从上半年的136%大幅放缓至下半年的33%。 新能源汽车销量目前约占该公司总收入的三分之二,其增长趋势也出现了类似的放缓,从去年上半年的约150%降至下半年的44%。 一个略显积极的趋势是,公司去年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增长了72%,超过了汽车交付量65%的增幅,这表明公司每辆车获得的收入增加了。这一点意义重大,因为随着销售开始放缓,去年很多新能源车企大部分时间都在降价。但这也可能反映出,在最初的Zeekr 001之后,极氪正在推出越来越高档的车型,而Zeekr 001的起步价为30万,处于目标区间的底部。 该公司表示,今年的目标是交付23万辆新能源汽车,这几乎是2023年交付的118,685辆的一倍。招股说明书中的数据显示,公司在年初的销量有望达到这一增速,1月和2月的总销量同比增长134%,达到20,047辆。但在市场放缓的情况下,这种增长将越来越难以维持。 总言之,极氪的前景及中国新能源车企的总体前景正迅速失去动力。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该公司突然如此急于重启上市,它最终筹集到的资金甚至可能低于已经调低了的5亿美元目标,因此估值可能会远低于100亿美元。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国企入股力撑 市场不买账零跑续捱沽
随着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份额争夺战愈演愈烈,该公司或可通过与欧美汽车巨头斯泰兰蒂斯成立的合资企业获得优势 重点 继去年获得斯泰兰蒂斯16亿美元注资后,零跑汽车再次通过发售新股,从两家国有背景的投资者获得8,430万美元资金 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初创公司去年交付新车144,155辆,同比增长30%,成为中国排名第十的新能源车企 谭英 随着农历新年将至,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863.HK)的未来道路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一种解读是,它在1月19日宣布获得两家国有背景的实体6.59亿港元的新投资是绝望之举,是在向地方国有实体化缘,以帮助弥补其巨额亏损。另一种解读是,新一轮融资是对全球汽车巨头斯泰兰蒂斯(STLA.US)去年10月收购其20%股份迟来的认可。 在更详细地分析这两种情况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上周公布的交易。这两家新投资者,即金华市产业基金和武义县金投,都是零跑新能源汽车制造厂所在市和县的国有实体。2022年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该厂年产能为20万辆。 零跑汽车的首款车型于2015年7月在金华新能源汽车小镇下线,并登上了金华市政府官网。这次入股,金华市产业基金将在已持有零跑汽车1,150万股H股的基础上,再购买约500万股H股,持股比例增至1.22%。购买价为每股43.8港元,和斯泰兰蒂斯当时的购买价格一样,后者去年10月宣布投资零跑汽车,金额则要大得多,达16亿美元。 与此同时,武义县金投也将以每股约合43.8港元的价格,购买零跑汽车1,000万股内资股,持股比例0.74%。武义县金投是武义县财政局下属独资企业。 斯泰兰蒂斯在零跑董事会拥有两名董事席位,或许是它坚持要求,这两家国有投资者用和它去年10月一样的价格购买零跑汽车的股票,即便按周一22.5港元的收盘价计算,该股较那时已下跌了近一半。两家新投资者都没有透露和最新股价相比溢价这么高的原因。 如果高溢价是为了传递积极信号,实际的效果却是截然相反,消息公布后,零跑汽车股价下跌近13%。起初在10月26日斯泰兰蒂斯的交易公布时,投资者也同样不为所动,不过如今,投资者总体上不会对任何中国股票特别感兴趣。 所以说,斯泰兰蒂斯很可能选择了一个失败者。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CPCA)的数据,12月份零跑汽车甚至没有入围中国新能源车企前十。当月,该公司的销量为18,618辆,是其最好的成绩,但依然远远落后于小鹏汽车(XPEV.US)的20,041辆,与市场领导者比亚迪(1211.HK; 002594.SZ)的263,066辆新能源车销量相比更是差距悬殊。 零跑汽车去年跻身中国全年的十大新能源车企,以144,555辆的销量位列第十,仅次于蔚来的160,038辆。但其全年的总销量仍比20万辆的目标少了近30%。 海外市场的潜力 不过,对于中国这样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车市场来说,这个结果不算坏。仅去年一年,中国就推出了约100款新车型,大约15家公司倒闭。但根据惠誉评级去年11月的一份报告,今年中国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约30%放缓至20%。 按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的说法,与其盯着放缓的国内市场不放,不如把目光转向增长更为稳健的新能源车出口上。根据CAAM的数据,去年中国制造的新能源车销量增长了38%,达到950万辆,而新能源车的出口增加了78%,达到120万辆。 这推动中国在去年坐上了全球汽车头号出口国的交椅,这个位置此前多年由日本把持。 与斯泰兰蒂斯的交易,可能有助于零跑汽车销量的大幅提升。斯泰兰蒂斯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旗下品牌包括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根据集团三季度的投资者介绍,对零跑汽车的投资瞄准的是全球市场,为此双方在荷兰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目标是到2030年,在中国之外的市场实现50万辆的年销量。 欧洲将成为零跑新能源车的第一个海外市场。如果预期中的欧盟调查认定中国向新能源车制造商提供了不公平的政府支持,那么这家合资企业可以把生产放在欧洲,以避免可能征收的反倾销关税。 斯泰兰蒂斯认为,中国公司生产电动汽车的成本可以比西方公司低30%。在最近的一次财报电话会议上,该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Carlos Tavares)在谈到与零跑汽车的合作时告诉分析师:“我将投资一家能够与中国竞争对手竞争的中国车企。” 那么,零跑汽车准备好迎接挑战了吗?从战略角度来看,该公司早期专注于纯电汽车是一个错误。去年1月,在销量跌至约1139辆的低点后,该公司在3月份推出了一款双动力增程车型,并在9月份开始交付另一款。 零跑汽车的首款全球车型C10也将同样提供纯电版和增程版。C10于去年9月的慕尼黑车展上首次亮相,从1月10日开始预售,起步价约为15.2万元,约为竞争对手理想汽车(LI.US;2015.HK)类似车型L7的一半。零跑汽车表示,在预售开始后的24小时里,它收到了15,510个预购订单。 尽管随着中国新能源车销售放缓,零跑汽车及其同行面临很多不确定性,但至少其2.05倍的市销率与同样亏损的蔚来汽车的1.47倍、小鹏汽车的2.81倍和理想汽车的2.75倍处于大致相当的水平。在接受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机构中,大多数认为其遭受重创的股价有巨大的上涨潜力,并押注与斯泰兰蒂斯的合作可能正是其销售进入快车道所需要的推动力。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雷军造车 一往无前
小米的汽车发布会中,雷军夸下海口,要在15至20年内成为全球前5的车厂 重点: 小米未必再一如以往,用低价打入汽车市场 雷军扬言小米造车是人生最重要的战役 刘智恒 有看过《一往无前》这本书,就知道小米集团(1810.HK)的热血十年,雷军从一个手机外行人,怎样将小米攀上销售巅峰,今天他是否要在新能源车上,复制其成功模式? 雷军在汽车领域上,构建更先进的智能设备并在物联网中相互通信,希望能达致更全面的小米智能生态系统。 去年底的小米汽车发布会上,雷军展示小米第一部电动车SU7,外型让人眼前一亮,虽然有人指它像保时捷的Taycan与特斯拉的混合体,但其颜值确实超爆,所有设备及技术也是高端,难怪雷军一再强调:“不要喊9万9了,不可能的!”但市场总聚焦在价格上,雷军只好补充:“14万9也不用再讲了,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 言下之意,小米汽车难再走超平路线,至于是否雷军向市场做了价格期望,到时又以低价去抢市场,一切要在今年SU7正式推出后才揭晓。 要成全球五大车厂 雷军在发布会上的豪言壮语,展现了无比决心。汽车行业已经过百多年发展,要在赛道上竞跑并无捷径,他许下承诺:“以十倍努力去投入,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经过15 年到 20 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 雷军的演说激动人心,但事实又另一回事,特别是投资市场,似乎并不买账,发布会当天股价不升反跌,一度跌近2%,翌日跌势未止,收盘跌逾4%,报15.28港元,是否意味大家不看好其发展前景?我们没有水晶球,最终小米汽车能否跑出尚属未知之数,但可以尝试从大环境及公司层面去探讨分析。 先说整体市场,新能源车这条赛道强手云集,国外有特斯拉(TSLA.US),国内有比亚迪(1211.HK; 002594.SZ),加上“蔚小理”及零跑(9863.HK)等几家造车新势力,竞争已十分白热化,市场都质疑小米这个后来者如何突围而出,稍有差池,随时走上败亡之路。而且,新能源车经过这几年的急速增长,市场或许会放缓下来。 电车市场方兴未艾 从近年全球对减碳排放的要求,以及近年各地对新能源车的布局,可以预计未来的世界,新能源车会逐渐取代汽油为燃料的车辆,问题只是时间,因此对于市场饱和这一点,暂时似乎不用太担心。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在2020年至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36.7万辆、352.1万辆以及688.7万辆,按年增长10.9%、157.6%及95.6%。截至今年11月,内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6%。换言之与饱和仍有相当距离,即使现已充斥多家造车势力,再加入新的竞争者,市场仍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去争取及拼搏。别忘记,还有海外这个大市场,足以容纳更多内地车企去开疆拓土。 我们看,新能源车未来市场仍大有可为,但发展的过程中,同业竞争,淘弱留强是必然事情,当年威马汽车挟强势而来,最终败走麦城,可见企业的能力才是关键,如何去应对是重要一环。 对于小米的雷军,从金山软件(3888.HK)的成功,到十年前一个门外汉,在杀戮战场的手机行业上由零开始,最终排除万难,成为前列手机品牌,于中国及海外市场占有重要席位,足见雷军及其团队有相当能耐。 纵然有批评声音指小米在做高端手机一直未能成功,但小米目前仍是全球智能手机品牌中,按货量计稳居前三之列。就如初创或私募投资,很着重看领导团队,而小米创始人就有一个亮丽的履历去让人投下信心一票。 雷军并不是睡醒觉就突然想要造车,早在十年前已有部署,雷军当年已布局,在乘用车领域投资小鹏(9868.HK)和蔚来(9866.HK),另外又投资九号公司、工匠派及石头科技等。期间,小米针对激光雷达企业,投资了禾赛科技(HSAI.HK)和速腾聚创(2498.HK)等重点品牌,透过投资去参与及观察,汲取了多年经验及知识,并建立相当的人脉关系。 雷军人生最后一击 就是雷军的早有筹谋,是以在公布造车后的1,003天里,小米才能短时间内解决人才任用、造车资质、及自建工厂等事宜。 财务上,雷军拓展电动车时,有小米这家上市公司作后盾,确实具有一定优势,我们看看小米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光在第三季度,经营现金流有133亿元,手头现金316.5亿元,短期银行存款也有514亿元,而长短期借贷仅为448亿元。 虽然造车的投资动辄以百亿计算,但以现时小米的财力,加上雷军的人脉关系,赋以昔日亮丽的创业成绩,要在市场找融资相信并不成问题。难怪雷军在发布会上敢说出“不差钱”这三个字。 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织田信长,雄心勃勃统一天下,向天下布武,今天雷军公开叫阵,扬言最快在15年内打进前五大车厂之列。他豪言地说:“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人生所有的战绩和声誉,全力以赴去做小米汽车。” 事实上,以雷军在软件及手机行业做出的骄人成绩,加上他的能力及一往无前的精神,大有机会在新能源车的市场上站稳一重要席位。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地产快讯:碧桂园终止六连冠 保利成卖楼之王
刘智恒 ▷ 内房 去年内地销售三甲:保万中 根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额百亿企业排行榜》,去年内地房企的销售冠军是保利发展(600048.SH),全年销售金额4,207亿元人民币(下同),万科(000002.SZ)紧随其后,销售3,755.4亿元,第三位是中海地产(0688.HK),销售额3,098亿元。至于连续六年冠军的碧桂园(2007.HK),去年跌至第七位,只有2,200亿元,中国恒大(3333.HK)排名27位,销售金额589.4亿元。以首100位房企的销售金额计算,合共62,791亿元,按年下跌17.3%。 至于销售额逾1,000亿元的房企,按年减少4家至16家,达到100亿元但未够1,000亿元的有100家,按年减少10家。中指研究院指出,重点房企去年销售呈前高后低走势,展望今年有望筑底企稳。 然而,我们不能只看百大房企销售金额情况,相信许多细规模的开发商应在水深火热之中,估计今年会有更多开发商倒闭,房企问题能否纾缓,仍是今年中国经济能否走出阴霾的一大关键。 金茂分拆Reit上市套现 内房企业负债累累,需要透过出售资产套现,金地集团(600383.SH)出售位于深圳的金地环湾城股权及所欠的股东借款,总作价72.8亿元。出售项目有助金地减轻债务压力,集团今年1至4月,将有3笔公司债及3笔中期票据到期。另外,中国金茂(0817.HK)透过分拆旗下资产,打包成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上市,借此可套回资金。基金定名为华夏金茂商业,每基金单位2.67元,预计出售所得约10.7亿元。 我们相信,今年将有更多大型项目出售的消息,毕竟开发商要纾减债务压力,要各施各法卖家当,除卖楼外,就是将整个发展中项目或投资物业转手,又或效法金茂,将投资物业以Reit模式上市。不过,在卖家不断增加,供应多于需求下,担心内地房产市场将进一步下调。 ▷ 香港 怕流标不推住宅地 香港政府本财年最后一季度卖地计划,只会推出一幅位于元朗的工业地,可建总楼面约172万方呎。发展局局长甯汉豪表示,考虑到近期市况,加上投地气氛较冷淡,决定暂不推售住宅及商业地。她补充,今年首三季度,土地供应可建住宅7,960伙,若计入第四季度的供应,将可达11,530伙,接近全年目标的12,900伙。 本财政年度政府推出的多幅地皮均以流标告终,我们估计政府被迫要放缓推住宅及商业地。然而,当住宅用地推出量减少,教人担忧是未来的住宅供应量或会受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过往政府的收入有颇大部分来自卖地及补地价,按目前情况看,卖地收益势难达标,财政收入也受拖累。 花旗劲劈地产股目标价 外资银行对本港楼市较悲观,花旗预测今年楼价将下跌超过一成,加上内地及香港经济经疲弱,美国利息持续高企等,将15只地产股的目标价大幅调底,平均降幅达21%。更将九龙仓(0004.HK)、新世界发展(0017.HK)及港铁(0066.HK)评级调低至“沽售”,其中港铁的目标价由47港元大降至26.5港元,九仓则由24.5港元调低至19.8港元,港铁当天股价即时大跌近6%。 我们相信香港楼市正在受压,唯现时情况远远不如97年的严峻,因此楼价会调整,但不会出现大跌。然而,股票是看前景,若今年楼价难有起色,上市公司的估值将会收缩,实际上这个情况已经发生,而投资银行将地产股评级及目标价调低亦属无可厚非。 今天港楼是平还是贵 过去一年我们经常听到地产发展商及中介高声疾呼,要全面撤辣,并要引入救市措施,讲到香港楼市好像要末日一般。我们认同楼价是较高峰期有所回落,但若有注意本港新楼价格及销售情况,又不如他们口中所说那样严重。中国海外(0688.HK)位于九龙启德的维港1号,于本月6日推12伙发售,入场费最低的一个单位在20楼,实用面积只有459方呎,折实售价近961万港元,呎价20,934港元。 一个只有400多方呎的单位,总楼价竟然接近1,000万,呎价近21,000元,基层市民一个月工资也买不了一方呎楼,你叫小市民如何上车?打工仔如何负担?而发展商及中介还说地产行业很差劲,经常在媒体上呼天抢地求救,现实却是楼价与市民负担能力仍然大脱节,出现调整根本是好合理事情。 ▷ 咏竹坊文章 中东资金能顶半边天 本周《咏竹坊》报道富豪酒店(0078.HK)伙四海国际(0120.HK),与沙特阿拉伯投资部(MISA)签定备忘录,合作酒店开发及项目管理,初步涉及投资总额约50亿美元(357亿元),预计在中东新增50间酒店。富豪酒店主要提供品牌、营运及管理等服务,MISA会寻找及介绍投资者、企业或基金等,为项目提供发展资金,四海或会成为一个筹集资金的投资平台。 近年中东致力打破倚赖石油为主要收入的来源,并推出“2030愿景”计划,具体是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加快发展新投资机会。适逢中国在欧美的打压下,有部分海外资金撤离中港,于是有意另觅投资方,双方一拍即合,中东资金大举投资中国,如入股蔚来(9866.HK)及金蝶(0268.HK),及伙同海昌海洋公园(2255.HK)在中东建新项目。香港的企业亦把握机会,与中东资金合作拓展业务,我们预计今年将会有更多中东资金在中港投资。 复星旅文迎来最好时光?…
寻找中东资金的故事 富豪伙沙特建酒店王国
近年美欧对华实施打压措施,香港的资本市场也受影响,外资基金不断流走,港府及本地企业开始寻找新的投资者 重点: 富豪酒店及四海国际与沙特签署合作备忘,共同在中东发展酒店 合作投资金额初步估计达50亿美元,在中东建50家酒店,当中30家在沙特 刘智恒 中东压欧美,成未来在中国内地及香港投资的一股新动力。 去年初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团走访中东,向当地说好香港故事,上月沙特阿拉伯投资部(MISA)到港,与本港投资推广署签定谅解备忘录。不到一个月,香港罗旭瑞家族旗下的富豪酒店国际控股有限公司(0078.HK)及四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0120.HK),即与沙特签定备忘录,成为首家大型港企与沙特开展合作关系。 富豪酒店伙四海国际与MISA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合作酒店开发及项目管理,估计初步涉及的投资额约50亿美元(357亿元)。富豪酒店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罗宝文透露,集团会以旗下的“富荟酒店”品牌作拓展,计划到2035年前增加100间富荟酒店,包括在中东会新增50间,其中30间会选址沙特。除实际兴建酒店外,亦会以轻资产模式经营,即以富荟品牌提供酒店管理服务。 另外,富豪及四海又会成立投资平台,用作融资筹集资金发展及收购酒店相关项目之用,模式包括成立合营企业或投资基金,又会考虑通过沙特或香港的上市公司作为募资的平台。 沙特产业单一有风险 沙特阿拉伯投资部副部长Saleh Al-Khabti表示,沙特未来发展中,旅游是关键的投资领域。2022年沙特的入境旅游人次超过1,800万,远超其他阿拉伯国家,预计未来10年,能保持每年约11%的增长率。 沙特的经济情况跟澳门相近,也是靠单一产业去支撑收入,沙特是石油,澳门是博彩。沙特有感长远不能只仰赖石油收益,特别新能源的发展,令未来石油的需求可能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于是要寻求多元化。 在此背景下,沙特推出“2030愿景”计划,具体是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的投资机会,MISA就是负责推动国家投资策略,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利便的商业机会。 自从欧美国家针对中国,不断打压,部分国际资金深恐受牵连而减少在中国内地的投资,政府于是要另觅投资者,适逢中东要多元化经济发展,双方一拍即合,遂拉起中东资金在内地投资的帷幕。 中东能顶半边天 去年蔚来(9866.HK; NIO.US)先后获阿布扎比投资局旗下的CYVN两次入股,合共投资了33亿美元,持有蔚来20.1%股权。另外,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投资华人运通2.5亿美元。卡达投资局又以2亿美元,认购企业管理软件和云服务提供商金蝶软件(0268.HK)4.26%股份。 除了真金白银投资入股,又透过合作发展项目。海昌海洋公园(2255.HK)与沙特阿拉伯旅游发展基金(TDF)签署备忘录,将根据沙特的旅游战略合作,开发沙特阿拉伯王国海昌海洋公园项目。 正当沙特与中国内地企业打得火热时,富豪系成首家港资企业搭上沙特这辆资金快车,未来对集团肯定十分有利。 富豪系的主席罗旭瑞,是香港老牌大家族鹰君集团(0041.HK)已故创办人罗鹰石的儿子,罗旭瑞早年已脱离家族创业。80及90年代间,以财技闻名,先后收购多家上市企业,现时旗下共有五间上市公司,除富豪及四海外,还有百利保(0617.HK)、世纪城市(0355.HK)及富豪产业信托(1881.HK)。 97年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加上本港楼市崩围,罗旭瑞当年因过度投资房地产,集团负债累累,一度濒临破产边缘,可幸2003年SARS后“自由行”政策出炉,刺激香港经济,加上全球经济复苏,富豪系得以出售物业渡过难关。然而经此一役后元气大伤,多年转趋低调,是次借力沙特资金,在蛰伏多年后重新大展拳脚。 沙特或成大水喉 富豪酒店在港共有十家酒店,分别以富豪及富荟为品牌,除香港机场的丽豪航天城酒店是集团拥有外,其余九家均只是负责为富豪产业信托经营及管理。此外,在上海、德州及西安,共管理四家酒店,另有一家在成都的酒店正在兴建中。公司今年中期业绩收入7.8亿港元,按年跌25%,亏损7.6亿港元。 这次与沙特的合作,富豪主要角色是以多年建立的酒店品牌,与沙特联手发展酒店,并以相关知识与经验,提供营运及管理。至于沙特阿拉伯,透过MISA为富豪酒店物色当地的投资者、企业或基金,以提供资金去发展一系列酒店或相关的项目。对于富豪来说,若凭自己集团的财力,要在中东发展50间酒店实在力有不逮,若加上沙特的资本助力,就有能力扩展版图。 至于四海国际,主要是经营物业发展及投资,但因为股价极为波动,市场有人戏称其为“妖股”。合作消息公布后,股价一度急升23%。因市场估计,四海将会成为其中一个融资平台,沙特及富豪会透过这个上市载体与投资者或基金合作,出资发展或收购项目,协助富豪酒店在中东开疆拓土。 暂时来说,备忘录只是初步的文件,最终发展如何仍有待观察,特别要注意罗宝文说,本月或2月会再度出访沙特,了解当地机场,并物色酒店选址。不过,总的来说,是次的合作,对富豪及四海肯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