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ihe's profit and revenue declined last year

利润收入齐下滑 飞鹤靠高息打动投资者

这家高端婴儿奶粉制造商正受中国低出生率的打击,但投资者可能满意它的股息以及向其他乳制品的转型 重点 由于深受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影响,去年中国飞鹤利润和销售额双双下滑 公司91%的收入来自婴儿配方奶粉,由于承诺将大部分利润作为股息,它可能对投资者仍有吸引力 谭英 中国飞鹤有限公司(6186.HK)上周公布的2023年业绩惨淡,足以让投资者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家婴儿配方奶粉制造商的年收入同比下降8.3%至195亿元,利润更是下降33.5%至33亿元。但投资者并没有哭泣,反而对该公司表示赞赏,推动其股价上涨了9%以上。那么,他们在这家本土婴儿奶粉明星身上看到了什么? 答案之一是它将派发的可观股息。去年9月,该公司派发中期股息11亿元,相当于利润的30%。在最新的业绩公告中,公司承诺再拿出40%的利润作为股息返还给股东,股息金额将由周年大会确定和批准。 像这样派发股息是飞鹤等消费类股票吸引投资者的一种策略,消费股往往坐拥海量收入,却增长缓慢,往往不如科技和新能源等公司那么有吸引力。 除股息外,飞鹤的最新业绩提供了一些线索,表明公司可能正努力在核心的婴儿配方奶粉外实现多元化,进入儿童和成人奶粉,以及增长潜力更好的新型奶制品领域。它还拥有105亿元的现金,可以帮助它度过转型期。尽管去年婴儿配方奶粉产品的销售额下降10.3%至178亿元,但“其他乳制品”的销售额实际上增长了23.4%。 婴儿配方奶粉占飞鹤收入的91.5%,“其他”乳制品,如成人奶粉、液态奶和米粉辅食等,占比要小得多,但增长却更快,增幅达7.3%。面对中国出生率骤降的必然趋势,转向其他产品类别似乎是一个积极的趋势。 去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是1949年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也是连续第二年大幅下降。 除生育率下降外,飞鹤等公司还面临政府全面改革婴儿奶粉质量而推出的规章制度所挑战,有人称这些规章制度是全世界最严格的。 改革的目的是制定尽可能接近母乳的标准。这种严格部分也是对2008年的一起丑闻的回应,当时有6名儿童在喝了掺加三聚氰胺的婴儿配方奶粉后死亡,另有30万儿童患病。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一些奶粉生产商用它来提高牛奶蛋白质检测分数。 新规实施前市场上有400个品牌,现在很多都已经离开了,剩下的玩家不得不对自己的产品进行重新认证。去年10月,市场波动迫使至少一家大型跨国企业雀巢(NESN.SW)关闭一家位于爱尔兰的婴儿奶粉厂,该工厂专门为中国市场生产奶粉。 利润率下降 中国飞鹤2023财年的其他指标,与它的收入和利润数据一样令人沮丧。毛利率从2022年的65.5%降至64.8%。而2022年的业绩也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地方,收入和利润分别较2021年下降了6.4%和28.4%。 公司2021年年报的封面是一颗金星和一罐奶粉,那也是它最后一次录得收入上涨的年份,涨幅为22.5%,达到227亿元。但即使在最高峰的2021年,利润也下降了7%。 2021年也是中国正式实施“三孩”政策的第一年,国家准许的子女生育数量从之前的两个增加到三个。2016年,中国政府废弃了实行数十年的“独生子女”政策,该政策对超生夫妇处以罚款和其他处罚措施。飞鹤的股价在那段时间屡创新高,在2019年7.50港元的IPO价格基础上涨了三倍多,因为投资者相信,飞鹤会成为政府呼吁人们多生孩子的一大受益者。 但政策的变化并没有达到提高出生率的预期效果,很多人把养育孩子的高昂成本视为一个主要的阻碍因素。随着出生率的下降,飞鹤的收入开始萎缩,股价也随之下跌,目前的股价约为发行价的一半。 中国飞鹤的股票当然不是唯一的公司,感受到中国生育率下降带来的痛苦。乳业龙头伊利股份(600887.SS)的股价也在2021年见顶,之后开始下跌。但与飞鹤不同的是,自2020年以来,伊利的收入和利润都在上升。蒙牛乳业(2319.HK)也是如此,股价在2021年见顶,但收入和利润仍在持续增长。蒙牛的附属公司现代牧业(1117.HK)也有类似的股价趋势,不过尽管收入增长,但利润却出现了下滑。 这些差异可能意味着,监管改革有利于蒙牛和伊利等与国家关系更密切的老牌企业,而不利于中国飞鹤和现代乳业等较新的公司。飞鹤对婴儿配方奶粉的严重依赖也对其不利,而同行的产品线更具多样性。该公司最近的多元化举措,旨在摆脱对婴儿市场的过度依赖,但这一转变需要时间。 所有这些差异都体现在中国飞鹤明显低于其他三家公司的市盈率上。它目前的市盈率为7.4倍,而蒙牛和伊利分别为13倍和17倍。现代乳业的市盈率最高,为33倍。 市场对飞鹤最新业绩的强烈反应,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股目前被低估,以及对该公司股息政策的热情。投资者喜欢中国飞鹤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它在一个相对不受经济衰退影响的消费领域,这应该有助于它稳定收入,即便在当前经济不确定的环境下,消费者削减了更多非必要支出。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Dairy farming company China Modern Dairy said on Friday it expects to report a profit of 160 million yuan to 200 million yuan for 2023, down 66% to 72% year-on-year.

快讯:现代牧业预告去年利润大挫

最新:中国现代牧业控股有限公司(1117.HK)周五预告,去年的净利润将为1.6亿至2亿元,同比减少66%至72%。 利好:该公司的饲料业务、数智平台及草业等新业务,去年收入大升40%至33亿元,为其利润带来部分贡献。 值得关注:该公司的盈利减少,主要因为乳牛公平值变动减乳牛销售成本产生的亏损增加,原料奶业务率下降及毛利减少。 深度:现代牧业于2005年在中国安徽省成立,主要业务是在中国经营奶牛养殖和牛奶生产,并于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成功筹资26亿港元。2017年,该公司获蒙牛乳业(2319.HK)斥资逾18.73亿元增持9.65亿股,持股量增至39.9%并提出全购,并成为其子公司。受业务规模扩充带动,该公司近年收入持续上升,但其业务在2022年起受新冠疫情及海外需求减少冲击,结束了连续三年的盈利上升势头,并于去年持续弱势。 市场反应:现代牧业周一股价下跌,中午收盘软4.3%至0.67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AustAsia goes it alone as an indepdent dairy

奶价饲料双重压力之下  独立乳企澳亚难“独立”

在奶价暴跌和饲料成本上涨的双重压力下,这家前不久才上市的公司上半年陷入亏损 重点: 澳亚集团预计2023年上半年将亏损5,000万至6,000万美元,但又表示二季度毛利率较一季度有所改善 该公司的股价目前较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折价较大,这使它有可能收到中国某家主要乳企的收购要约    阳歌 保持独立不容易,尤其是在中国竞争激烈的牛奶市场。 澳亚集团有限公司(2425.HK)在自去年12月在香港上市以来的八个月里,领会了这一惨痛的教训。自那时以来,该股已下跌超过70%,并且在周一收盘后该公司发布盈利警告后,该股可能面临进一步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盈利”这个词似乎有点慷慨,因为澳亚集团披露,在牛奶价格下跌,以及主要支出之一——牛饲料成本上涨的双重打击下,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录得亏损。在该公司去年的IPO招股说明书中,这两种趋势就已经十分突出,反映了整个行业面临的两个最大挑战。 澳亚集团预计今年前六个月的综合净亏损将在4,000万至5,000万美元之间(2.86亿元至3.57亿元),而上年同期盈利3,000万美元。该公司指出,尽管饲料成本同期上涨7%,但原料奶平均售价仍较去年同期下降了大约8%。 牛奶价格下跌是中国需求疲软的结果,这可能与中国经济不景气有关。同时,饲料价格高企与俄乌战争有关,因为两国都是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尤其是乌克兰。 也并不全是坏消息,澳亚集团指出其饲料成本从三月开始下降。该公司表示,因此,今年二季度的毛利率较一季度有所改善。但在开始庆祝之前,我们应该指出,在俄罗斯上周废弃了一项允许乌克兰继续通过海上出口粮食的关键协议后,这一趋势可能在未来几个月面临潜在的阻力。这一进展可能会导致饲料价格再次飙升。 这就是像澳亚集团这样的小型奶农的生活,它不仅受到这种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而且由于其规模较小的独立乳企地位,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也较弱。相比之下,近年来中国其他规模较小的乳企大多被国内两大巨头伊利股份(600887.SH)和蒙牛乳业(2319.HK)收购。 澳亚集团的弱势地位吓跑了投资者,在看到该乳企上半年陷入亏损后,他们现在可能觉得自己是对的。该公司去年12月以6.40港元(5.9元)的价格发售IPO股票,筹集资金约2亿港元。 但此后该股稳步下跌,周一发布最新盈利警告前收盘价仅为1.82港元。 低估值 按照去年的利润计算,澳亚集团目前的市盈率仅为6倍,而今年其利润似乎即将蒸发。伊利和蒙牛的市盈率都要高得多,为19倍。就连规模较小的竞争对手,如背靠大公司的优然牧业(9858.HK)和现代牧业(1117.HK),市盈率也高得多,分别为14倍和10倍。 有这么多的乳企股票可供选择,难怪投资者回避像澳亚集团这样的独立运营商。该公司由一个隶属于印尼Japfa的集团控股,中国乳企明治也是主要股东,持有其22%的股份。其客户包括蒙牛以及另一大民族品牌光明乳业(600597.SH)。 鉴于中国市场上有这么多牛奶,如果Japfa的股东决定与伊利、蒙牛或其他拥有更好资源的大玩家合作,澳亚集团作为一家独立公司的日子很可能屈指可数。以该股目前的水平来看,该公司对于任何潜在买家来说肯定都算便宜。 尽管属于第二梯队,但澳亚集团在中国乳制品市场,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乳制品市场上,仍是一家规模相对较大的公司。该公司去年收入增长7.8%,达到5.63 亿美元,因为其奶牛存栏量增加了11%,达到118,000头。该公司的绝大部分收入(近 90%)来自乳制品,其余大部分来自规模较小的肉牛业务,截至去年底,其肉牛总数约为29,600头。 尽管去年录得收入增长,但澳亚集团去年的毛利润实际上却下降了26%,至1.31亿美元,而净利润则下降了78%。部分原因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因素,但同样值得指出的是,蒙牛去年的利润实际上增长了5.5%。 要区分这些公司,最能说明问题的数据之一是毛利率,它衡量的是一家公司每产生一美元收入所赚取的利润。澳亚集团去年的毛利率下降了大约10个百分点,至23.2%,远低于蒙牛35.3%的毛利率,蒙牛的毛利率也下降了,但幅度较小,为1.4个百分点。 蒙牛、伊利和光明等大牌企业都是用自己的知名品牌销售乳制品,而澳亚集团的产品主要销售给其他乳企,以及咖啡连锁店和面包店等大型买家,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其利润率较低的原因。但当价格下跌、竞争加剧时,就像我们在目前市场上看到的这样,该公司面临的压力显然比它那些更有名的同行大。 总而言之,像澳亚集团这样的小型独立乳企在中国乳制品市场上可能并没有真正的长期地位。在评论其境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有关其最新财务状况的更多细节,该公司将在下个月发布完整的中期报告。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Japfa与更大的竞争对手联手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看到这家公司在未来一两年内迅速失去独立地位,我们也不会感到惊讶。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