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论英雄 “宁王”赴港靴子落地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重磅大戏,更是中国新能源龙头在全球布局加速、寻求突围的重要一役 重点: 公司强调,被美国列入CMC名单对公司业务无任何重大影响 受到碳酸锂价格下滑影响,公司预料2024年营收减少8.7%至11.2% 李世达 复苏的港股市场正在向所有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招手,继去年顺丰、美的等各自行业的龙头赴港第二上市后,全球动力电池的王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也正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 宁德时代是特斯拉、大众和其他众多电动车品牌的供应商,据SNE Research报告,2024年宁德时代全年装机量同比增长31.7%至339.3GWh,以37.9%的市占率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宝座,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比亚迪(1211.HK;002594.SZ)和韩国的LG新能源(373220.KS)。 去年12月,市场已传出宁德时代拟赴港第二上市。根据董事会随后批准的上市计划,公司在港上市股份最多不超过其总股本的5%,但承销商可启动超额配售选择权,额外发行最多15%的股份。目前,宁德时代赴境外上市的备案仍待中国证监会批准。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称,公司计划筹集至少5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则估计,宁德时代上市可筹集约68亿美元至77亿美元,这一金额将超越2021年快手(1024.HK)上市集资62亿美元,成为近年港股市场集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海外扩张的障碍 根据申请文件,美银证券、中金、中信建投国际与摩根大通为宁德时代的联席保荐人。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防部于今年1月将宁德时代纳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CMC清单),被认为与军方有联系,尽管如此,美银证券等美资机构仍争相参与其上市交易。 宁德时代称,公司从未从事任何与军事相关的业务或活动,将他们列入清单是错误的,并强调该清单并不限制公司与少数美国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主体展开合作,因此对公司业务无任何重大负面影响。 公司表示,筹集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为长期国际化策略提供资金支持。根据申请文件,目前公司已在德国图林根建成电池生产基地,同时正积极推进匈牙利生产基地、与Stellantis(STLA.US)合资的电池工厂,以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的建设筹划。 “谁到海外,谁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据称这是宁德时代员工计算机桌面的标语,显示出公司对出海发展的渴望。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在全球的市占率提升至37.9%,但在中国市场以外的市占率却从2023年的27.5%下降至27%,显示其海外扩张有点停滞不前。 与此同时,2024年11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2.5 GWh,同比减少22.8%,这已是连续第五个月同比下降。与之相较,去年中国动力电池整体出口量仍维持增长,而宁德时代却跟不上整体增速,显示其在国际市场面对的挑战。 出口量大幅下降反映出海外市场供应模式的变化——“出口贸易”正在转向“本地化生产”。 尽管全球推动碳中和的趋势并未改变,但中国企业在北美和欧洲等重要市场的拓展,正面对前所未有的阻力。欧美地区出于对本地供应链的保护,正在筑高关税壁垒与加强进口限制,因此赴当地合资建厂的模式将会越来越普遍。 不过,海外建厂需要更多钱。 尽管宁德时代市值高达万亿,手上现金多达千亿,但截至去年6月,公司的美元及欧元余额分别为67.4亿美元及38.6亿欧元,显然跟不上其海外拓展的脚步。而香港上市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更容易吸引海外投资者,而且香港汇兑成本更低更便利,也能减轻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压力。 领先者的危机感 随着中国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50%,动力电池的增长周期也迎来转折点。高盛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总产能将达到3,000GWh,而国内需求仅约900GWh,相当于产能过剩2.3倍。 而制造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锂在价格上的波动,也为电池制造商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受到锂价下跌影响,宁德时代相应降低产品价格,虽然销量有所增加,仍导致2024年预期营收减少8.7%至11.2%,至3,560亿元(489.5亿美元)至3,660亿元之间。公司预估去年全年股东应占溢利区间为490亿元至530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1.1%至20.1%,这亦是公司自2019年以来最慢的盈利增速。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不仅标志着港股市场迎来近年最大规模的新股集资活动,更凸显了其海外扩张战略的迫切性。尽管盈利增速放缓,作为行业龙头的宁德时代仍对投资者具备很高吸引力。 宁德时代A股市盈率约在20倍左右,公司市值约1.18万亿元。虽然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通常存在折价,然而在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带动下,海外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中国科技企业的价值。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在高附加值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提升,预计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折价将逐步收窄。这意味着,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其市场估值有望得到提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宁王”申港第二上市 集资规模或属三年之最
据报道,已在深圳上市的全球最大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正在研究通过在香港第二上市,筹集不少于50亿美元 重点: 据报道,宁德时代已聘请顾问研究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它或会成为香港三年多来规模最大的上市企业 尽管近来电动汽车行业动荡不安,但宁德时代仍能保持盈利,这对外国投资者来说是最大的吸引力 阳歌 经过了两年的寒冬,香港的IPO市场终于升温,2024年最后几个月,中国民营企业源源不断地在该市场上市。现在,随着越来越多在中国内地A股上市的公司,寻求在香港二次上市,这个市场似乎很快就会再次热闹起来。 据报道,最新一家在考虑第二上市的公司是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EV)电池制造商。彭博新闻社的一篇报道援引未具名知情人士的话称,这家巨头正与顾问探讨在香港上市的可能性,最早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进行,募集资金不少于50亿美元。 据彭博新闻社称,如此规模的上市,将是自2021年快手(1024.HK)在港上市集资62亿美元以来,集资规模最大的企业。更重要的是,最终的融资金额很容易超过快手,因为50亿美元仅相当于宁德时代目前1,600亿美元市值的3.1%。 似乎有多个因素推动内地大公司寻求赴港上市。这些公司希望扩大投资者群体,将外国投资者纳入其中,这或许部分是为了对冲中国国内A股市场潜在的疲软。尽管近期有所回升,但国内A股市场情绪总体上仍然疲软。 同样重要的是,宁德时代等公司可以通过在香港上市,为其全球扩张筹集资金。特别是随着中国为了提振国内经济,企业要将大量资金转到国外扩展的难度增加,在港集资可能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通过香港融资还可以避免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过去三个月,人民币迅速贬值,而随着西方和发展中市场保护主义关税愈演愈烈的情况下,要维持出口竞争力,人民币贬值的趋势可能会持续下去。 虽然在香港和中国A股市场双重上市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这类公司大多是大型国有巨头,比如中国的四大银行、能源公司和电信运营商。家电巨头美的电器(0300.HK;000333.SZ)打破了这一传统,本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之余,于9月在香港上市并筹集资金46亿美元。 此后,该股表现相当不错,自开始交易以来上涨了约40%。更重要的是,其在香港交易的股票目前的市盈率为13倍,和其在深圳上市的13.7倍几乎一样。对于这群双重上市的公司来说,这种情况相当少见,因为它们的A股股票和港股股票相比往往有大幅溢价。这似乎表明,香港的外国投资者愿意对美的和宁德时代等更具开创精神的公司,给予比大型国有企业更高的估值,这可能会促使更多这类民营公司考虑类似的双重上市。 目前考虑在香港上市的其他A股上市公司包括创新药制造商恒瑞医药(600276.SH)和领先的调味品制造商海天味业(603288.SH)。 放弃瑞士 了解了整个背景后,我们再来对宁德时代进行更仔细的分析,包括它最新的财务状况和在香港上市的动机。事实上,香港并非它海外上市首选的目的地。 最初的选择其实是瑞士,公司本计划在2023年初通过在瑞士证券交易所(SIX Swiss Exchange)上市,筹集至少50亿美元。这计划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筹集到欧元,资助在当地的扩张,包括在德国图林根州耗资18亿欧元建厂,以及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资73亿欧元修建一处更大的工厂。 但该计划在那年3月前后意外夭折,可能是因为中国担心该公司日益增强的主导地位。宁德时代目前控制着全球电动车市场约37%的份额,是紧随其后的两大厂商,中国的比亚迪(1211.HK;002594.SZ)和韩国的LG能源(373220.KS)各占15%份额的一倍多。 所有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都必须得到中国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而该机构已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它是不会放行的。因此,目前尚不清楚,北京对宁德时代的瑞士上市计划的担忧,是否也适用于赴港上市,甚至存在阻挠的可能。 除了欧洲的工厂,宁德时代也正在美国密歇根州建厂,为当地巨头福特汽车(F.US)供货,但由于美国的电动汽车需求低于预期,该项目已于去年缩减。另据报道,宁德时代还考虑在墨西哥建厂,但该计划似乎被搁置,至少目前是这样。 在过去的两年里,电动车电池制造商总体上都过得很艰难,因为它们不得不应对去年锂价格飙升的问题。锂是电动车电池的关键成分之一。与此同时,它们的许多电动汽车车企客户出现巨额亏损,并索要大幅折扣以控制成本。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前几年强劲的收入增长势头在今年出现逆转,三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2%至922亿元。但由于锂价大幅下跌,该公司的收入成本下降了19%,足以抵消这一影响。因此,宁德时代三季度利润增长26%,至131亿元。 公司在最近的行业动荡中,始终保持盈利的能力是其最大的卖点,将其与大多数同行区别开来。如果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批准该交易,将有助吸引投资者参与其在香港的IPO计划,并让50亿美元的融资目标轻松实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美的谋发H股 机器人业务成突破点
这家内地家电龙头计划在港发行H股,市场特别注视其机器人业务,认为是未来的一大亮点 重点: 内地楼市急跌,但未有对美的家电业务带来影响 空调业务未来受惠更换周期,工业机器人受惠劳动人口减少 白芯蕊 内地家电龙头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0333.SZ),计划发行H股在港交所主板挂牌,市传已委任美银及中金为安排行,按计划发行最多一成,以扩大后股份计算,初步估计集资额有机会达至10亿美元(73亿元)。 美的于1968年由何享健成立,目前持有32%股权,最初只生产玻璃瓶简单产品,进入80年代中国家电业起飞,美的进军风扇业务,随后透过购入设备与技术打入空调产业链,成为中国最早生产空调企业之一。 空气处理产品全球第一 集团在1992年股改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2013年再通过换股合并方式,实现美的集团整体上市。美的集团计划进军香港上市,但美的系不是首次在港挂牌,其姐妹公司内房发展商美的置业(3990.HK),早在2018年已在本港挂牌。 时至今日美的集团业务包罗万象,据调研机构Euromonitor统计,单是空气处理产品,美的2022年已是全球第一,空调与冰箱在内地则是第二大生产商。美的除自有品牌外,还涉及OEM与ODM业务,更在2016年透过收购日本东芝家电业务,拥有超过5000个东芝白色家电相关专利。随后还收购德国工业机器人龙头库卡(KUKA)全数股权,变相进军工业自动化与物流业务。 内地债务危机爆发,中国楼市急剧降温,首八个月销售额跌3.2%至7.8万亿元,单是8月销售金额按年急降16.4%。传统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与家电行业关系密切,但美的上半年业绩不单未受影响,中期营业总收入1,978亿元,按年增长7.7%;净利润182亿元,按年升14%。 酷热天气空调大卖 美的业绩表现与楼市脱勾,因核心空调业务表现优秀。按美的去年业务分布,空调占上年总销售额44%,由于中国去年疫情严峻,一、二手楼装修推迟,令空调装机亦受影响,但在今年封控措施解除后,装机需求出现报复式反弹。 另一方面,厄尔尼诺产生极端天气,单是中国今年高温日数创1961年后纪录最多,刺激上半年内地空调零售量达2,211万台,按年增长25.4%;零售额达722亿元,按年增长32.3%。由于美的在空调行业具领导地位,加上原材料价格与运费大幅回落,变相拉高整体毛利率(次季毛利率增2.3个百分点),因此美的未因楼市不振而有太大影响。 值得留意是中国空调市场未见天花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中国每百个家庭只有134台空调,相比日本在2014年每百个家庭已达248台空调明显有较大差距,加上十年前内地曾经推行家电下乡,该批空调已进入更换周期,料规模达4,000万至5,000万台,因此内地空调业务潜力仍巨大。 为分散国内业务风险,美的过去数年已积极部署海外发展,2023上半年海外收入达805亿元,按年升3.5%,占总收入40.7%。美的上半年新增海外网点1万家,累计超过10万家,配合美国经济增长仍强劲,以及低基数效应下,海外业务增长有望维持。 估值较对手低 中国近年提出产业升级,高端制造设备更是重中之重,美的多年前已收购被视为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国库卡,库卡在全球汽车自动化设备产业具龙头地位,客户包括Tesla(TSLA.US)、宝马(BMW.BE)、平治(MBG.DE)等欧美一线车企,带动集团上半年工业机器人收入升24%至152亿元。 中国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特别是“婴儿潮”人口,将于2022年开始逐渐步入退休年龄,在工业机器人平均售价持续下滑,令相关设备增长趋势只会有增无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工业机械人使用地区,据 IFR 数据显示,2020年市场规模已达423亿元,估计到2025年将大幅提高至1,050亿元,库卡技术门槛亦高,将成为美的未来一大增长亮点。 据彭博资料显示,市场估计美的每股盈利2023至2025年均有近一成增长,目前预期市盈率为12倍,比过去平均的13倍低,也较内地对手如海尔(6690.HK; 600690.SH)及海信家电(0921.HK; 000921.SH)约14倍吸引,连同国际家电股如美国冷气商开利环球(CARR.US)(预期市盈率20倍)、日本冷气企业大金(6367.T)(预期市盈率24倍)及家电商松下电器(6752.T) (预期市盈率14倍),估值也较平,明显仍有上升空间。 不过,美元强势令人民币走弱,加上中美争拗等不确定因素,资金撤离内地与香港股市,令市场的股份价值未能完全展现,或许要等到人民币回稳,价值投资者重新入场,美的才会受市场重视。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新冠疫情为厨房电器商JS环球生活带来爆发性增长
这家厨房电器制造商在2020年下半年利润增长6倍,财报出炉后股价大涨20%。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