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波让陆金所再添阴霾
在普华永道对一些关联方交易发出警告后,这家线上贷款服务机构决定免去该会计师事务所的核数师职务 重点: 在普华永道对关联方交易提出质疑后,陆金所董事会建议终止这家审计公司的外部核数师职务 冲突发生时,这家贷款服务机构正试图扭转收入和利润下滑的局面 梁武仁 对上市公司来说,形象确实很重要。因为审计机构指出一个潜在的问题而将其解雇,当然不利于树立正面形象,在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尤其如此,它们经常因某些会计做法而受到详细审查。 但这是陆金所控股有限公司(LU.US; 6623.HK)正在做的事情。对该公司上周一提交给证券交易所的文件中宣布这一举动,投资者并不太放心,尤其是在这家线上贷款服务机构,在中国经济低迷之际勉力支撑财务状况的情况下。 在文件中,陆金所表示其董事会建议免去核数师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内地叫普华永道),及其在内地的子公司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的职务。公司股东将在特别大会上就此事进行投票表决,但大会日期尚未确定 。 这决定意味陆金所将无法按时发布2024年财报,因它需要聘请另一家审计机构完成审核工作。消息披露后,陆金所在香港上市的股票停牌。但投资者通过其在美国上市的美国存托股票(ADS)表达不满,在普华永道冲突披露后的三天内,该股下跌了22%。 陆金所曾是中国新兴民间借贷行业的明星,因与母公司平安的关系,以及联席首席执行官计葵生(Greg Gibb)和董事长赵容奭(YongSuk Cho)在内的多位知名外籍高管背景而备受关注。然而,公司及其他曾经声名鹊起的民间借贷机构最近遭遇了困境,一开始是北京方面的打压,最近则是因为中国经济的放缓。 公司最新这起戏剧性事件发生得相当快。就在去年5月,陆金所股东在公司最近一次年度会议上投票,决定继续聘任普华永道担任截至2024年结束的核数师。但没过多久,双方关系就开始恶化。据文件显示,1月21日,陆金所审计委员会收到普华永道的一封信,信中称,普华永道已在五天前收到该公司决定,终止双方合同的口头通知。 这一沟通令去年10月以来所发生的事情达到了高潮,当时陆金所的一名高管向普华永道透露,公司可能存在问题的关联方交易。一个月后,普华永道非正式地将这一信息传达给了陆金所的审计委员会,并在去年12月请求对此事进行独立调查。 陆金所对此展开调查,但在最初的吹哨人似否认对相关交易存在异议后,普华永道提出了质疑。导致普华永道中天在1月21日致信陆金所审计委员会,称普华永道中天不再信任该公司,也不希望自己的工作再被纳入陆金所的备案文件中。就在同一天,普华永道致信陆金所审计委员会,披露其已被陆金所非正式解雇。 陆金所表示,审计委员会收到普华永道的信函时,其尚未决定停止与该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作,而且调查仍在进行中。但该公司后来选择终止合作关系,因为该审计机构在解释其担忧最初产生的原因时“不够坦率”。它还认为普华永道提供的部分信息不一致、相互矛盾或存在“明显且重大”错误。 推卸责任 陆金所还指责普华永道未能及时报告相关交易,“不合理地”限制了其审计委员会获取相关信息,而这些信息本可促成更及时的行动。此外,陆金所表示,普华永道未能提供信息,证明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获得有关部门的授权,能够在2024年为其从事审计工作。 最后一项指控有点奇怪,因为陆金所在去年一直聘用普华永道。因此,不清楚为何直到一个多月前,陆金所才对普华永道中天担任其核数师的资格提出质疑。陆金所的解释是,去年9月,普华永道中天因对恒大集团的审计工作不力,被中国财政部勒令暂停业务六个月,意味它要到3月份才能恢复运营。 这一理由或许是合理的。但陆金所本可像其他几十家中国公司那样,在处罚宣布后立即采取更迅速的行动,切断与普华永道中天的关系。 至此,外界很难知道普华永道发现了什么样的潜在违规行为。陆金所定期在年报和中期报告中披露关联方交易,这些交易都涉及其母公司平安集团和平安的子公司。这种集团内部交易在中国公司当中相当常见。 不管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陆金所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负面宣传,因为它最近的财务表现已经够糟糕。收入在2023年下降了40%以上,净利润暴跌88%。去年的情况并没有改善,上半年收入继续下降,使其出现净亏损。 陆金所的贷款业务一直在萎缩。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陆金所将重点从小企业主转向风险较低的借款人,作为“去风险”过程的一部分。这一努力可能是明智的,最终会得到回报,但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都有足够的耐心留下来。而且新战略能否给陆金所带来转机并无法保证,因为这将取决于许多外部因素,比如中国的经济,以及未来可能影响到所有金融企业的监管改革。 自2020年在纽约上市,陆金所的美国存托凭证价值已缩水近95%,市盈率(P/E)约为3倍,市销率(P/S)只有区区0.5倍。相比之下,另一家在线贷款服务商信也科技(FINV.US),在纽约上市的股票市盈率为6.6倍,市销率为1.1倍。 中国的贷款机构应该都感到中国经济疲软的压力,再加上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似乎越来越不利于私人贷款相关公司。对任何试图度过这艰难时期的公司来说,像普华永道风波这样的事件无疑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债务重组首看现金流 碧桂园“摸着石头过河”
继公布具体的重组方案后,负债累累的碧桂园终带来一份迟来的业绩 重点: 去年中期亏损128.4亿元 中期总借贷2,502亿元 刘智恒 去年4月,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2007.HK)因未能赶及刊发2023年业绩报告,被迫暂停在港交所交易。根据上市条例,若停牌18个月未能复牌,上市公司将面临除牌命运。 换言之,今年10月1日前碧桂园要通过港交所的要求,否则上市地位将消失,距离死线只有九个月时间。要复牌,首要公布集团业绩,经过一番努力,碧桂园的2023年全年业绩及2024年中期业绩,终于在市场亮相。 中期仅余67亿 2023年全年收入按年下跌6.8%,亏损1,673亿元,总借贷2,496亿元﹐手头现金638亿元。 2024年中期收入同比下跌55%至1,021亿元,亏损则收窄73%至128亿元。1年内要偿还的银行借款已达1,218.5亿元,但手头现金只余下67亿元,总负债达2,502亿元,而经营现金流更是负1.85亿元。 情况未见改善,但重组开始有眉目,本月初碧桂园公布方案,与七家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倘能落实,重组提案可让集团大幅去杠杆,目标是减少境外债务最多116亿美元。此外,亦将债项到期时间延长至最多11.5年,并可降低融资成本,目标是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从每年约6%降低至约2%。 控股股东亦考虑,将集团未偿还的11亿美元股东贷款,转换为碧桂园或附属公司的股份。 业绩发布,意味有望复牌,而债务重组方案渐见曙光,重组路途似迈进一步。然而,事情较想象要复杂得多。 首先有外电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碧桂园主要债权人小组尚未同意境外债务重组条款,而该债权人小组占一笔104亿美元境外债逾三成。 一切还看楼市 此外,在重组方案中,未来的现金流是重中之重。公司估计在2024年至2040年间,29个国际项目的累计应占杠杆自由现金流介乎26至30亿美元。另外,2025年1月至2033年内,预期透过出售金融投资筹集约6至8亿美元。 中国内地的物业销售更是一大关键,公司预测在2024年至2039年,可用于应付境外债务的现金介乎200至250亿元。 不过,现金流是否达到预估水平,碧桂园有一套假设条件,首要是境内房地产市场逐渐复苏下,能够维持持续经营状况及正常业务营运。另外预计境内项目的平均售价,2025年只出现低位数下降,2026至2032年实现中低位数增长,并于2033年增长稳定在低个位水平。 简单说,前提是房地产市场能否逐渐复苏,另外要看债务重组方案,能否获各方债权人接受。 后面一点现时似有明确方案,虽仍未获所有债权人接纳,但起码迈前了一步。反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最难估量,目前内地楼市仍然疲不能兴,今年售价是否只有轻微下降,以及未来几年又可否增长,没人可回答,即使中国楼市好转,实际情况对碧桂园未必乐观。 销售急萎缩 债务缠身下,市场担忧碧桂园能否如期交付,即使有意置业者,都避开高风险的企业,未必考虑碧桂园项目;何况全国开发商也要卖楼,楼市充斥庞大供应,买家选择多的是。 过去几年,碧桂园的销售可用四个字概括,就是“每况愈下”。2021年销售达5,580亿元,2022年同比下跌36%至3,575亿元,2023年跌51%至1,743亿元,去年更暴跌73%至只有472亿元。可见销售并不乐观,纵使去年政府不断推出稳定楼市措施,碧桂园受惠程度似有限。 事实上,去年9月碧桂园核数师罗兵咸永道辞任,由中汇安达接任。罗兵咸的辞任函中指出,迟迟未能推进财务报表的工作,因要等待碧桂园提供数据及文件,包括集团对未来现金流的预测、有关在建及完工物业的减值评估,以及应收款的损失评估。换言之,对现金流的预期,当时似没有充足资料引证。那现时集团对现金流的预算,准确程度又有多高? 按目前情况,碧桂园即使能复牌及债务重组获通过,能否持续前行,要视资金情况,而资金又要看楼市,以及在低沉市场可否出售投资项目,一切都未能掌握在集团手中,碧桂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港高院委罗兵咸任大发地产清盘人
大发地产集团有限公司(6111.HK)今天公布,应公司临时清盘人的申请,香港高等法院颁令,委任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庄日杰及苏文俊为清盘人。 受到多家机构先后申请将其清盘,大发地产去年4月已在港交所暂停买卖。据今年4月的公告披露,其境外债务所欠金额达到6.38亿美元。 截至今年8月底止,公司的合同销售总额约5.7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1.9亿元比,按年下跌74%。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快狗换核数师 减低核数费用
最新:同城网上物流平台快狗打车控股有限公司(2246.HK)周四宣布,在该公司董事会决议要求后,罗兵咸永道已辞任该公司的核数师。 利好:考虑到富睿玛泽会计师事务所提议的核数费用具竞争力,该公司已委任对方为本财政年度的新核数师。 值得关注:由上市公司主动提出要求核数师辞任较为罕见,加上该公司表明转换核数师的原因,是考虑到较便宜的核数费用,这可能会令投资者对该公司的财政状况产生质疑。 深度:快狗打车的前身GoGoVan于2013年成立,并于2016年中把业务从香港扩展至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印度、新加坡和韩国。2017年8月,GoGoVan与58速运合并,估值达到10亿美元,成为香港首批独角兽创业公司;翌年,公司改名为快狗打车,并于2022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不过,该公司在上市后亏损幅扩大,过去两年累亏逾23亿元,今年上半年亏损虽收窄至8,290万元,但无助公司股价表现,较招股价已累挫逾98%。 市场反应:快狗打车周五股价下跌,中午收盘软2.5%至0.39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低点。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中概股审计机构 遭美方给予差评
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的会计部门发现,接受两家独立审计机构检查的8家中国公司中,有7家的审计工作存在重大问题 重点: 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的会计部门发现,在接受其检查的8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中,7家的独立审计工作存在重大问题 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称,在去年秋天根据一项新的美中信息共享协议发现的缺陷,在此类首次检查中相当普遍 阳歌 向前两步,后退一步。 这是美国方面就去年8月美国证交会(SEC)与中国证监会(CSRC)签署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信息共享协议中,所发布的最新报告之基本论调。该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更好地监管在美上市中国公司方面的合作,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去年9月,双方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根据新协议联合进行了首轮审计。 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周三发布的最新报告看上去有些糟糕,即便这个SEC下属的会计部门,已努力淡化其评估的严重性。 去年12月对信息共享协议的执行情况发布初步评估结果时,PCAOB对中国证券监管机构评价颇高。一支由30多名PCAOB检查人员组成的团队,在香港对8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独立审计工作进行了检查后,它称赞中国证监会让该团队“史上首次获得检查和调查中国公司的完整权限”。 这一评估在最新报告中保持不变,或者至少PCAOB没有对获取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独立审计记录的权限提出新的担忧。相反,最新报告直指这些公司聘用的两家审计机构表现不佳,一家是隶属于全球巨头毕马威的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其总部位于中国内地,另一家是普华永道旗下的香港分支机构罗兵咸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 这两家是大约40%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独立审计机构,也是PCAOB首轮检查的对象,它们的审计工作似乎没有得到高分。 PCAOB表示,其团队在审查中发现,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全部四项审计业务,都存在重大问题。罗兵咸永道的情况仅仅略好一些,PCAOB审查的四项审计业务中,有三项显示存在重大问题。 “两份报告都显示出不能接受的I.A部分缺陷率,此类缺陷非常严重,这促使PCAOB工作人员认为,会计师事务所未能获得足够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持其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的工作,”PCAOB主席Erica Y. Williams在最新报告中说。 她接着称这类缺陷“不能接受”,不过她很快又试图让自己的批评变得温和些。 “与此同时,在首次接受检查的司法管辖区发现如此高的缺陷率并不意外,”她说。“PCAOB工作人员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公司中发现的缺陷,与PCAOB在世界各地的其他首次检查中遇到的结果类型和数量一致。” 最新报告接着表示,PCAOB正在为今年对在美上市中国公司其余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新一轮检查做准备,其中可能包括安永和德勤在中国内地或香港的分支机构,它们也有这类审计业务。我们怀疑,它们和PCAOB首次检查的审计机构,可能会产生类似的糟糕结果。 严厉的老板 对于PCAOB不太理想的评估,投资者似乎不以为意,中国ETF-iShares MSCI(MCHI.US)周三下跌0.4%,而Invesco金龙中国ETF(PGJ.US)实际上还上涨了0.1%。但这两个指数今年迄今均呈跌势,较1月底和2月初触及的高点大幅回落。在中美签署信息共享协议以及PCAOB去年12月的积极评估推动下,这两个指数最初出现了反弹。 说实话,对于PCAOB给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和罗兵咸永道打出不及格的分数,我们并不意外。因为这些审计机构多年来一直拿中国政府不得向SEC提供审计记录的禁令当挡箭牌,这意味着它们基本上不用担心面临美国监管机构的审查。 此外,许多中国初创公司内部也经常采用激进的会计方法,比如说,让公司的收入看起来虚高,并淡化回款等问题。虽然大多数在美国的审计机构永远不会允许这种做法,但在中国的审计机构可能愿意接受这种做法,以便从许多经常从事这种激进会计做法的中国公司那里拿到业务。 我们不知道这些审机构出现这些问题的确切原因,可能是确实存在错误,也可能是工作没有做到位,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但不管怎样,它们可能都相信这些问题是不会被外人发现的,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在过去是从来不会被监管机构审查的。 PCAOB非常直接地表示,这些审计机构需要立刻做出改进,否则未来可能会被禁止审计美国上市公司。“如果发现违规,我们的执法团队将会毫不犹豫地建议进行制裁,包括处以巨额罚款,并且禁止不良行为者今后从事审计工作,”PCAOB说。 那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归根结底,任何此类重大转变,即公司突然从相对的独立王国变成必须承担承担更多责任,显然都需要做出重大调整。大型独立审计机构现在已经意识到,它们此前许多放水的做法从今以后不再被接受,它们需要大幅改进自己的行为。 与此同时,最新的公告仅仅批评了两家审计机构,而没有提及信息共享协议或中国监管机构在执行层面的角色,这是相对令人鼓舞的一点。最终,一家或者多家审计机构因为没有达到PCAOB的标准而受到惩罚这种情况还是有可能出现的。这对相关审计机构来说,肯定是一个重大挫折,但似乎不大会影响中国公司未来在美国的上市。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