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元保纳斯达克上市集资3,000万美元
互联网保险分销商元保有限公司(YB.US),周三在纳斯达克首日掛牌上涨6.4%,但次日即回吐全部涨幅,周四收盘报15美元,即公司的上市定價。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公司市值为6.78亿美元。 元保以每股15美元价格发行200万份美国存托凭证(ADS),集资3,000万美元,达到13至15美元招股区间上限。公司还同步向早期投资方启明,协议增发100万美元普通股。此次发行虽规模不大,但承销商阵容显赫,包含美资大行花旗、高盛以及中资大投行中金公司。 元保去年营收从2023年的20.5亿元,增长60%至32.8亿元,并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4.36亿元,对上一年则录得亏损3.33亿元。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一亩田纳斯达克上市获中证监备案
根据周一在中国证监会网站上的通知,一亩田集团已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备案,公司将出售1.96亿普通股。根据现行法规,公司必须在12个月内完成上市,否则将要重新申请。 根据其网站,一亩田是中国的农产品线上交易平台之一,成立于2011年。初期是针对B2B市场,逐渐将其范围扩大到批发交易,现时其平台向5,600多万企业用户,提供15,000多种农产品的交易。 阳歌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一品威客登陆纳斯达克 首日收涨0.24%
众包平台运营商一品威客(EPWK.US)周四登陆美国纳斯达克,首个日交易日波动不大,收涨0.24%,报4.11美元。 公司公告,首次公开发行275万股A类普通股,发行价为每股4.10美元,共集资1,127.5万美元。依照此价格计算,公司市值约9,000万美元。此外,公司还授予承销商一项期权,可在发行结束后30天内,额外最多再购买412,500股A类普通股。 总部位于福建厦门的一品威客,主要业务是帮助中小企业寻找零工。2019年到2023年的过去五年,公司平台在412万个项目中实现了16.7亿美元的商品交易总额(GMV),是中国第二大众包在线平台。 去年10月,公司上调IPO目标,将发售股票数量由150万股增加至275万股,发行价格则由7至8美元降为4至6美元,最多可筹集1,650万美元,较其最初的目标高出约三分之一。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亚盛医药折让20%发售ADS 净筹1.3亿美元
生物医药企业亚盛医药(6855.HK)周五公布,将发售732.5万股美国存托股份(ADS),1股ADS代表4股普通股,相当于发行2,930万股相关新股。每股ADS发行价17.25美元,折合每股约33.57港元,较前一日收市价格折让约19.60%。 同时亦授予包销商30天期权,购买最多额外109.87万股ADS(约439.5万股普通股)。总数3,369.5万股普通股,占股份扩大后已发行普通股约9.66%。集资净额为1.12亿美元,假设将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后则为1.3亿美元(9.5亿元)。 公司表示,集资所得将用于在中国寻求lisaftoclax治疗r/r CLL的NDA(new drug application)批准及于中国筹备商业化上市,并推进奥雷巴替尼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临床开发、其他候选产品研发、开发未来的管线项目及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亚盛医药港股周五低开9.34%至37.85港元,跌幅一度扩大至13%,中午收报37.05港元,跌11.1%。。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创响生物反向收购登美股 开启中国药企出海新模式
此次合并交易预计将带来约1.75亿美元(12.77亿元)的资金,其中包括7,500万美元的超额认购私募融资 重点: 新公司将研发创响生物从和黄医药授权引进的单克隆抗体 IMG-007,有望治疗特应性皮炎等免疫性疾病 创响生物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健有深厚的资本运作经验 莫莉 在国内市场日益内卷的背景下,中国创新药物企业纷纷将发展目光投向国际市场,尽管行业内主流的“出海”道路是与海外医药企业进行授权合作(license out),或是通过港股、美股IPO对接海外资本市场。不过,上周一,中国创新药企创响生物(Inmagene Biopharmaceuticals)与美国医药企业 Ikena Oncology(IKNA.US)达成合并协议,创响生物通过反向收购的方式借道登上美股舞台,开启中国 Biotech 出海的新模式。 Ikena表示,此次合并交易预计将带来约1.75亿美元(12.77亿元)的资金,其中包括7,500万美元的超额认购私募融资。参与本次私募认购的机构阵容豪华,不仅吸引了Deep Track Capital、Foresite Capital、RTW Investments等国际一线基金加入,也获得了创响生物原有股东 BVF Partners L.P.、Blue Owl Healthcare Opportunities、Omega Funds和OrbiMed的认购。 此次合作已获得两家公司董事会的批准,预计于2025年年中完成。在新公司中,Ikena的股东预计持有约 34.8% 的股份,创响生物股东预计持有约 43.5%…
简讯:亚盛医药赴美上市获备案
生物医药企业亚盛医药(6855.HK) 周一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布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是中国企业在境外IPO前的必要步骤。公司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不超过33,739,347股普通股。 今年6月,亚盛医药宣布引进日本医药企业武田制药(4502.T)投资。武田制药以7,500万美元认购亚盛医药7.73%股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同时取得首款商业化产品奥雷巴替尼,在大中华区以及俄罗斯之外全球许可相关的独家选择权。 确认武田的选择权付款后,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自2009年成立以来的首次盈利,录得净利润1.63亿元,营收同比增长477%至8.24亿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海底捞换帅 功臣杨利娟转战特海国际
特海国际公布,委任杨利娟为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而她正是带领海底捞扭亏为盈的主要功臣 重点︰ 特海国际首季受到汇兑损失拖累,录得亏损446万美元,去年同期净利润则为562万美元 公司积极发展国际市场,最近更于美国上市 裴梓龙 今年5月17日,海底捞(6862.HK)老板张勇收获了第四个IPO,主打海外业务的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658.HK; HDL.US)继在香港上市之后,再登上美国纳斯达克,每股定价19.56美元,挂牌首日曾大涨50%,但无以为继,当天收市仅涨14%,其后更跌破招股价。 近年,海底捞董事长张勇积极扩展海外市场,今年第一季净增加四家海底捞餐厅,海外餐厅总数增至119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市场。这次把海底捞的国际业务──特海国际安排到美国双重上市,估计也是希望增强在国际市场的曝光率。 特海国际上周二公布了今年首季度业绩,由于受到其他货币兑美元持续贬值影响,导致未变现净汇兑损失增加1,120万美元,拖累整体亏损446万美元,扭转去年同期赚562万美元的美好开局。 其次,公司首季经营收入同比增长15.7%至约1.8亿美元,公司称是因为国际市场持续复苏、翻台率提高和客流量增加,以及持续扩张和品牌影响力提升,其中整体平均翻台率及同店平均翻台率达每天3.9次,去年同期为每天3.3次。 虽然特海国际整体亏损,但经营利润其实同比增长了9.7%至1,240万美元。不过,令投资者较担心的是经营利润率,由去年的7%降至6.6%,主要因为原材料及员工成本上升、政府补助收入减少,以及上市开支影响。事实上,在持续扩张下,特海国际的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同比增加16.5%,至6,280万美元,员工成本增幅也达到19.8%,达6,360万美元。 张勇的海底捞凭一系列特别服务,例如员工跳科目三、免费美甲、洗头、变脸秀、拉面表演等在中国走红,不过新冠疫情时一度误判形势疯狂开店,导致财政急速恶化,2020年底启动大规模关店裁员的“啄木鸟计划”。 2022年下半年疫情好转,张勇又实施“硬骨头计划”,重开之前关闭的门店,最终成功从2021年的亏损41.6亿元,到2022年扭亏为盈赚13.7亿元。然而众所周知,国内火锅市场目前已经陷入“内卷”,竞争十分激烈,面对近年新兴的潮汕牛肉、椰子鸡等新兴火锅,加上消费降级,走高端市场的海底捞在国内也陷入苦战,扩张海外市场正是一大出路。 预计加快海外开店 就在这时,海底捞及特海国际在6月21日突然发布公告,成功带领海底捞扭亏为盈的杨利娟辞任海底捞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转任特海国际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而海底捞副总经理并负责投资业务的苟轶群升任执行董事及首席执行官,7月1日生效。 1995年加入海底捞的杨利娟从底层服务员开始,前后担任过领班、店经理、小区经理及大区经理等,2018年升任海底捞首席营运官,2021年8月接下了海底捞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执行张勇的两项计划,绝对是海底捞一大功臣。 被张勇重用的杨利娟这次加入特海国际,瞬间引起广泛关注,因为杨利娟分别在2012年、2013年主导海底捞进军新加坡及美国,为集团在国际市场打下基础,特海国际也在公告中说明了杨利娟的重要任务,就是希望她“能够带领集团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更好地扩大国际市场的顾客基础,并更加深入的开拓新市场和新赛道。” 说穿了,就是希望杨利娟能将在国内成功实行两项计划的经验,复制到海外市场,这也意味张勇未来的战略重心将转移至海外,海外市场也将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独立分析员邹家华认为,特海国际在美国上市后,净现金有两亿美元,“相信今年及明年会加快开店,加上已成国际品牌,有一定成本优势。但是,海外火锅市场也受到华人餐馆及同业竞争,例如快乐小羊、刘一手及呷哺呷哺(0520.HK)等,外国人也未必能接受川辣这种重口味,加上第二季度大多处于夏天,对火锅的需求不大,长远则要看新管理层如何做好在地化餐牌。” 至于国内市场,在激烈竞争下,海底捞已经开放加盟,加盟费一千万元,“海底捞本身的物流及仓储一直都做得不错,走加盟路线可降低自营店的风险,同时压缩物流及仓储成本。” 不过邹家华忧虑,在激烈竞争下,海底捞下半年翻台率未必保持高水平,估计会推出更多营销方案吸引客户。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