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对手成为投资者 亚盛医药与武田合作
亚盛医药同时公布三大利好消息,不仅与日本老牌药企武田制药达成授权合作意向,引入其成为第二大股东,还计划冲击美股二次上市 重点: 武田制药的普纳替尼与亚盛的奥雷巴替尼属于竞争品,后者在疗效和安全性上表现更优 亚盛此前面临现金流危机,若无新资金注入,账上的现金只够烧一年 莫莉 作为第一批通过港交所“上市规则”18A章在港股上市的创新医药企业,亚盛医药集团(6855.HK)由于商业化回报表现平平,在资本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不过,公司近期与日本的老牌医药企业武田制药(Takeda International, 4502.JP)的重磅合作,让亚盛医药重新成为焦点。 6月14日,亚盛公布与武田达成两项协议。首先,亚盛旗下的首款商业化产品奥雷巴替尼在大中华区以及俄罗斯之外的全球许可相关的独家选择权,将授予武田,为此武田付出1亿美元的选择权付款。一旦武田行使选择权并经过监管部门批准,亚盛将获得最高12亿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外加按销售金额双位数比例的销售分成。 其次,武田将以7,500万美元认购亚盛新发行的约2,430.7万股,相当于公司7.73%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武田的出价比认购日期前连续2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市价溢价约25%,可见其相当有诚意。亚盛表示,这笔资金中90%将用于支持奥雷巴替尼以及另一款核心产品APG-2575的开发。 同日,亚盛还公布,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保密提交了一份F-1表格登记声明草案,为赴美二次上市做准备。这三大利好消息同时宣布,意味着奥雷巴替尼获得了优秀的海外市场拓展机会,大笔资金注入缓解了此前的现金流危机,登陆美股市场的计划也让公司的发展前景更值得期待。资本市场闻风而动,亚盛医药的股价在6月14日已经提前上涨11.8%,随后的交易日继续上涨17.14%,创下一年以来的高点29.8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的对外授权(License-out)协议不同的是,此次亚盛与武田签订的是独家选择权协议,即武田获得的是优先选择奥雷巴替尼海外权益的机会。这是因为武田旗下的普纳替尼与奥雷巴替尼都是第三代的BCR-ABL抑制剂,二者属于竞争品,武田若直接对竞品发起授权引进,可能遭遇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审查,而通过独家选择权协议的方式,政策风险较小。 双赢交易 事实上,武田的普纳替尼作为全球首款第三代BCR-ABL抑制剂,早在2012年12月就已获批在美国上市,但是由于心血管毒性问题,被FDA要求加上副作用警告才能销售,因此市场认可度不高,一直无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产品。再加上普纳替尼的专利即将在2026至2027年到期,引入同类新品奥雷巴替尼不仅可以延用现有的销售团队和资源,也能维持武田在白血病领域的市场份额。 此次被武田重金引入的奥雷巴替尼于2021年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部分白血病成年患者,可以解决同类抑制剂一二代药物的耐药问题。临床数据显示,在部分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身上,奥雷巴替尼具有同类最佳(Best in class)潜力。该药物在中国内地的商业化推广是由亚盛与信达生物(1801.HK)共同完成,在2023年初大幅降价进入国家医保后,年度销售额仍不足2亿元。 2024年2月,奥雷巴替尼获得FDA许可在美国开展三期临床试验,该品种此前已经获得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孤儿药资格认定,以及欧盟孤儿药资格认定。凭借武田在白血病领域深耕的经验以及入股后的资金注入,相信亚盛的海外临床试验进展将更加顺利。一旦全球临床研发有显著进展,亚盛登陆美股的胜算也将更大,对于此时入股的武田来说,在美股上市后带来的溢价,也会让这笔交易变得更加划算。 在时来运转之前,亚盛曾经历过一段备受投资者质疑的岁月。三个月前,2023年年报出炉,营业收入仅2.22亿元,其中下半年销售明显下滑。截至2023年末,亚盛的现金只剩下10.38亿元,而2023年的净亏损高达9.26亿元。这意味着,若无新资金注入,账上的现金恐怕只够烧一年。如今,这项堪称“双赢”的合作达成后,投资者对公司信心大增 ,公司亦得以补充急需的资金。 亚盛作为专注血液肿瘤研发的医药企业,有不少优秀候选管线值得关注。目前,经历接连数日大涨后,市销率已上升至32.7倍,其合作方信达生物的市销率仅9倍,显示前者已获得较大溢价。不过,奥雷巴替尼的海外临床试验仍需大笔资金投入,武田的独家选择权合作以及美股上市亦有一定变数,投资者仍需持续关注公司未来进展。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汇兑亏损增加 特海国际首季转亏
最新:火锅巨头海底捞(6862.HK)的国际业务部门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9658.HK)周一宣布,今年首季度转盈为亏,录得454.5万元亏损,主要由于未变现汇兑亏损由180万元增至1,300万元。 利好:受惠于餐厅整体翻枱率、客流量及同店销售额上升,该公司期内的收入上升16.6%至1.88亿美元。 值得关注:由于餐厅网络扩张、员工人数及工资增加,该公司的原材料与员工成本,分别上升16.5%及19.8%。 深度:作为海底捞的国际业务分支,截至2023年底,特海国际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及大洋洲12个国家经营115家餐厅,当中大部分于东南亚及北美西岸,并于最近开始涉足中东市场。该公司过去三年收入持续增长,并于2022年以介绍形式在港股上市。今年4月26日,特海国际提交赴纽约第二上市的招股说明书,计划集资1亿美元,一度刺激股价大升。 市场反应:特海国际周二股价下跌,中午收盘软0.48%至16.6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高点。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纳入港股通后飙升 哔哩哔哩成受惠者
被纳入一个让中国内地投资者能够交易其港股的计划后,这家颇受欢迎的视频和游戏公司股价在首周飙升22% 重点: 一个让中国内地投资者能够交易在港上市股票的计划进行了扩容,哔哩哔哩纳入该计划后,股价在首周大幅上涨 被纳入互联互通计划的跨国公司股价在首周的交易中涨幅微弱,因为中国投资者对它们缺乏了解 沈如真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对于同一家公司,中国内地的股票投资者往往会给出比全球投资者更高的估值。现在,越来越多公司正通过让内地投资者能够交易其在香港挂牌的股票,利用这一现象从中获利。 一周前,热门视频网站哔哩哔哩股份有限公司(9626.HK)的股票被纳入沪港通及深港通,成为最新一家加入这股潮流的公司,结果也没让它失望。它在香港挂牌交易的股票在被纳入后的首周飙升22%,表现远超在同一时间被纳入该计划的另外四家跨国公司。 港交所近年启动了大量新举措,以期通过沪港通及深港通扩大与中国内地沪深交易所的联系,寻求提升其作为全球上市目的地的吸引力,尤其是对越来越多想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而言。过去,这些中国公司大多会去纽约,当中以科技公司为甚。但在中美紧张局势加剧,可能导致两国资本市场脱钩的情况下,很多人正在重新考虑这一路径。 为了抓住这一势头渐长的动向,香港采取了一系列欢迎措施,包括扩大该计划,以吸引像哔哩哔哩这样的公司。该计划的最近这次扩容要追溯到2014年,它允许更多类型的公司申请加入,包括在香港交易的跨国公司。 哔哩哔哩于3月13日开始获得通过深港通及沪港通交易的资格。这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于2021年在香港第二上市,并于去年将上市地位从“第二上市”升级为“双重主要上市”,使其股票符合通过互联互通机制进行交易的条件。 哔哩哔哩股价在被纳入后的一周内飙升22%,是该股三个月来的最大单周涨幅,远超基准指数恒生指数1%的微弱升势。该公司在纽约上市的股票在此期间涨幅类似,因为此类双重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往往是同步,这意味着美国投资者也可以从互联互动计划中受益。 内地新投资者涌入该股,是股价大涨的一个主要因素。交易所数据显示,他们在这一周时间里购买了675万股哔哩哔哩股票,价值约12亿港元(10.6亿元),占该公司市值的1.6%。 3月13日当天,还有四家在香港上市的非中国公司——欧舒丹(0973.HK)、新秀丽(1919.HK)、兖煤澳大利亚(3668.HK)和金界控股(3918.HK)加入互联互通,这是在香港上市的跨国公司的票首次向中国内地散户投资者开放。 改变游戏规则? 虽然港交所称赞这一突破“有可能改变游戏规则”,但相较于哔哩哔哩,内地投资者对四家跨国公司的热情就逊色不少。 法国化妆品制造商欧舒丹在被纳入沪港通的第一周内上涨了11%,内地投资者买入了67.83万股,仅相当于其市值的0.04%。旅行箱包制造商新秀丽股价上涨11%,内地投资者买入了28.74万股,仅相当于该公司市值的0.01%。煤矿企业兖煤澳大利亚上周实际上下跌了15%,而酒店运营商金界控股下跌了0.5%。 从中国投资者的冷淡反应中可以看到,港交所若是想通过互联互通扩容,以吸引更多寻求利用中国内地投资者的国际公司,会面临诸多挑战。 平心而论,中国的散户投资者需要时间来熟悉全球公司,这些公司通常比中国的同行有更好的公司治理表现和多元化的收入来源。不过,国际企业登场互联互通之后的平淡表现、以及哔哩哔哩的巨大反弹表明,中国公司很可能从该机制的扩容中受益。 与哔哩哔哩一样,其他第二上市的港股很有可能也会升级为双重上市,以便进入互联互通计划。 中国科技巨头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和在中国经营肯德基、必胜客餐厅的百胜中国(YUMC.US; 9987.HK)已经提交了此类升级申请,这意味着当升级完成并被纳入该计划后,它们的股票可能会得到提振。这两家公司可以说是目前大多数内地投资者无法触及的最大中国企业。 高盛(Goldman Sachs)估计,对于由16家中国公司构成的这个群体(如果它们将目前的第二上市地位升级为双重上市地位,就有资格进入沪港通和深港通),内地投资者的潜在净买入金额高达近300亿美元(2,060亿元)。这个群体包括中通(ZTO.US; 2057.HK)、宝尊电商(BZUN.US; 9991.HK)、华住集团(HTHT.US; 1179.HK)和携程集团(TCOM.US; 9961.HK)。 高盛估计,最大的受益者包括阿里巴巴,它可能吸引156亿美元;网易(NTES.US;…
快讯:天齐锂业销量飙升 去年利润增逾10倍
最新: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9696.HK: 002466.SZ)周三宣布,预计2022年净利润将飙升1,011%至1,131%,达到231亿元至256亿元。利好:天齐锂业及其同行正受益于锂金属价格和销量的飙升,锂金属是新能源汽车 (EV)中使用的锂电池关键部件。值得关注:在过去两年的大幅上涨后,本月锂金属价格开始呈下降趋势。这意味着天齐锂业的巨大利润增长不太可能长期持续,如果锂金属价格继续下跌,其利润甚至可能开始下滑。深度:天齐锂业是中国两大锂金属生产商之一。它拥有智利公司SQM约四分之一的股权,SQM是世界第二大锂金属生产商。天齐锂业一直在巨额债务和亏损业务中苦苦挣扎,直到锂金属价格暴涨,协助该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实现盈利。这家深圳上市公司去年7月在香港第二上市,筹集了135亿港元(117亿元),并将70%以上的募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以缓解其流动性压力。市场反应:截至周四中午休盘,天齐锂业股价上涨1.7%至65.6港元,位处过去52周的中下区间。记者:陈家宝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 中通港股双重主要上市将于5月生效
最新: 物流公司中通快递(开曼)有限公司(ZTO.US; 2057.HK)周五表示,其在港交所的“第二上市”转为“双重主要上市”的申请已获批准,预计将于明年5月1日生效。其此前曾于上月宣布升级上市计划。利好: 此次升级将使中通的港股有资格参与连接香港股市与上海和深圳股市项目,使中国大陆投资者能够买卖其股票。值得关注: 中通寻求的双重主要上市身份要求比其目前的第二上市更为严格。这意味着公司可能会比以前支付更多的费用来维持新的身份。深度: 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快递物流业务市场中,中通是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之一。与在香港、上海、深圳上市的同行相比,它曾是业内唯一在纽约单独上市的公司。不过在2020年,跟许多其他中概股公司一样,中通寻求通过在香港的二次上市来对冲可能被迫从美国退市的风险。这些公司最初在港交所往往选择第二上市地位,但最近纷纷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以便更好地吸引中国大陆投资者。市场反应: 公告发布后,中通股价周五在纽约下跌约1%。美国股市周一因圣诞节假期休市。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翻译:阳歌
快讯:百胜中国双重主要上市下周生效
最新:美国快餐巨头百胜餐饮集团(YUM.US)的中国特许经营商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YUMC.US; 9987.HK)周三宣布,该公司于港交所的第二上市地位,将于下周一(10月24日)转换为双重主要上市。 利好:该公司取得港股双重主要上市身份后,能藉着南下港股通机制,让内地投资者交易该股,以扩大投资者基础及成交量。 值得关注:有别于第二上市身份,港交所对双重上市公司的监管要求较高,不如第二上市企业般,能享受相对宽松的审核标准与豁免。 深度:美国和中国证券监管机构涉及中概股的审计纠纷,随着两国在8月底签署一项信息共享协议,已出现了缓和迹象。在此之前,百胜中国和其他200多只在纽约上市的中概股,正面临被强制退市的风险,导致许多公司寻求在香港同时上市,以对冲退市威胁。百胜中国是首批根据新的信息共享协议接受审计的公司之一,其结果仍未公布。不过,即使它未能通过审计并从纽约退市,随着该股在港交所双重主要上市,其上市公司地位也能得以保留。 市场反应:百胜中国周四的股价未受好消息带动,中午收盘跌2.5%至356.4港元,位处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腾讯音乐港股挂牌 开盘价稍高于美股
最新: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US; 1698.HK)周三以介绍形式在港交所挂牌,开盘报18港元,以每股美国预托证券(ADR)代表两股香港上市股份计算,该公司的港股开盘价,稍高于ADR周二收盘价折合约17.98港元。 利好:执行董事长彭迦信于上市仪式中表示,未来会加强对原创内容的扶持及产品的持续创新,拓展创新业务生态布局,并与合作伙伴发掘更多音乐市场发展机遇。 值得关注:由于腾讯音乐只是以第二上市形式到港股挂牌,暂时未能通过南下“港股通”计划,让内地投资者直接参与买卖其股份。 深度:被视为“中国Spotify”的腾讯音乐,是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在线音乐服务提供商,它是2016年7月由中国音乐集团与腾讯旗下数字音乐业务合并而成,并于2018年底在美国上市,成功筹集10.7亿美元。该公司近年面临困扰,除了去年被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指控涉及垄断行为,遭罚款50万元外,由于被要求停止与大型唱片公司签署中国总许可协议,公司因此失去不少作品的独家版权,收入也受到负面影响,今年首两季的营收分别同比下挫15%及13.8%。 市场反应:腾讯音乐周三中午收盘报18.22港元,比开盘价高1.2%;母公司腾讯控股(0700.HK)跌1.4%至289.2港元,创52周新低。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