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shang is a bank

徽商银行盈利背后的隐忧:竞争炽烈息差收窄

这家区域性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8%,远低于资产扩张速度,凸显强烈的息差压力 重点: 截至今年6月末,徽商银行资产总额同比增长约17%,但营业收入仅微增2.2%,净利润上涨3.8% 中国央行为刺激经济持续降息,银行业面临严峻息差压力 梁武仁 在超长经济放缓周期冲击下,中国银行业多重承压。纵然使尽浑身解数,如今也难以交出亮眼成绩单。以华东地区重要城商行徽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3698.HK)为例,该行上周五试图通过盈利预告“解释”最新利润增长,但困扰全行业的沉疴痼疾依然待解。 这份公告让投资者提前一睹今年上半年徽商银行的财务表现,用“积极”字眼制造利好氛围,似以巨额利润增长相诱。 细读公告,恐难掩失望。虽然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较年初劲增约12%,较上年同期增约17%,主体贷款业务扩张迅猛,但上半年以贷款利息为主的营业收入,仅同比上升2.2%至210亿元,净利润微升至93亿元,涨幅仅3.8%。 徽商银行以华丽辞藻“解释”中报业绩,将“向好业绩”归因于“始终坚守金融本源,全力服务实体经济”,还罗列诸多成绩。 资产扩张与利润增速的巨大鸿沟昭然若揭:在央行连续降息刺激经济的背景下,该行信贷业务息差承压明显。 净息差压力并非徽商银行独有。中国银行业衡量利差的净息差(NIM)指标已整体承压多时。理论上来说,利率下行可降低存款成本以维稳息差,但同业白热化竞争等因素正影响这种动态平衡。 经济不振时,贷款需求趋弱,银行间竞相杀价争夺优质客源。为吸引更多借款人,尤其是财务状况良好的客户,银行会下调贷款利率,但这会侵蚀其利润空间。自2019年(疫情前的最后一年)以来,竞争因素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日益加大。当年,监管机构引入了一套机制,使贷款利率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地挂钩。 去年,徽商银行净息差较2023年缩窄17个基点至1.71%,而2019年该指标高达2.51%,显示已苦战息差下行多年。 息差并非当下唯一痛点。经济困境使贷款违约风险攀升,银行风控承压。这一方面,作为华中地区最大城商行的徽商银行,资产质量指标优于中小同业。 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仅0.98%,较去年末基本持平。相较之下,总资产规模为其一半的宜宾市商业银行(2596.HK)不良率尽管逐年下降,去年末仍达1.68%。泸州银行(1983.HK)的不良率则为1.19%。 徽商银行由十几家银行和信用合作社合并组建而成,其规模优势或有助于在吸引大型、财务稳健企业的过程中,维持较低的不良率。该行主要面向企业客户,而非个人借款人,后者本身风险更高。中国的国有银行主要向其他国有企业放贷来维持较低的不良率,后者在还款出现困难时,通常可获得地方政府或其他国有企业驰援。 借款方承压 然而,财报暗藏隐忧。去年,对困境企业的贷款重组量同比增9%;且潜在劣变贷款,即关注类贷款大增62%,占比升至1.13%,显示客户群经营压力正持续累积。 2020年,该行曾因接管包商银行四家分行引发关注。这家内蒙古银行前年破产,成为二十年来首例被接管的商业银行。这意味着,徽商银行在疫情动荡期既要化解自身风险,又需处置四家包商分行的遗留问题。迟至去年,该行仍向第三方转让约7.01亿元包商系不良资产。 尽管盈利预告成色不足,公告后两个交易日,徽商银行股价仍涨超5%。眼下投资者对任何利润增长都持“饥渴”心态,此轮上涨存在内在逻辑。 不过,徽商银行的估值仍处洼地:市盈率(P/E)仅3倍,市销率(P/S)1.3倍,市净率(P/B)更低至0.3倍。该估值水平甚至不及宜宾市商业银行——后者市盈率达21倍,市销率5.2倍。 市场对徽商银行前景的冷淡态度不难理解:只要经济下行周期延续,任何利润增长,尤其是疲软增长引发的乐观情绪,终将快速消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Luzhou Bank's profit climbs

泸州银行表面美好 实赖投资收益推升盈利

尽管有迹象表明贷款违约现象增加,但主要得益于非经营性投资收益,这家地方银行去年利润强劲增长 重点 尽管净利息收入萎缩,但受投资收益推动,泸州银行去年利润增长23% 虽然该公司不良贷款率下降,但违约风险最大的贷款却有所增加 梁武仁 就一家公司的财务表现而言,最引人注目的数字往往并不能说明全部情况。对中国的银行来说尤其如此,往往需要对它们的财报进行拆分,才能了解真实情况。对中国数百家地方银行来说,情况甚至可能更加棘手,这些银行往往处于各种相互角逐的力量的交汇处,包括需要服务地方权力的同时,亦要努力实现盈利。 泸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983.HK)的最新业绩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乍一看,你可能觉得总部位于四川泸州的地方银行表现相当不错,尤其是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困境。但再深入地研究一下它的最新年报会发现,对于同行面临的挑战,它也难以幸免。 根据上周五发布的财报,泸州银行去年净利润总计9.94亿元,较2022年增长23%。对于一家中国银行来说,这看起来相当令人羡慕,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放缓,导致很多银行违约率攀升。 它的同行中,天津银行(1578.HK)2023年的利润增长要慢得多,仅增长6%。行业巨头中国工商银行(1398.HK;601398.SH)尚未披露最新的年度业绩,不过它去年上半年的利润同比几乎没有增长。 诚然,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银行,天津银行的规模也比泸州银行大得多,因此这两家银行取得大幅增长的难度更大。但去年泸州银行的总资产增速实际上落后于天津银行。这不禁让人质疑泸州银行为何还能取得如此强劲的利润增长。 泸州银行去年的净利息收入(通常是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实际上下降了约5%,尽管其贷款资产组合规模有所增长。这是因为随着中国降低利率,它向借款人收取的利息下降了。但利率下降提高了债券收益,推高了债券价格和泸州银行持有的债券价值。由此产生的投资价值增长,帮助银行的经营利润增长了20%以上。 泸州银行对投资资产的归类方式对它自己有利。银行将一半以上投资资产价值变动计入经营收入,它们直接流入净利润。而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确认资产价值变化的另一种选择是将其归为“其他综合收益”,不计入净利润。 这使得银行在如何归类投资资产方面有一定的余地,可能对它们的净利润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天津银行就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将投资资产价值变动从去年的营业利润中剔除。因此,其投资收益的增幅远不及泸州银行。这意味着,泸州银行去年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归因于与其核心银行业务无关的因素。 可疑类贷款 通过看似巧妙招数,公司的贷款在中国疲软的经济环境下似乎仍然表现不俗。但更深入地研究这些数字就会发现,它仍然与大多数同行一样处于不稳定的境地。 截至2023年底,该行的不良贷款率从一年前的1.53%下降至1.36%。相比之下,最新的数据远低于整个银行业的1.6%和天津银行的1.7%,与中国工商银行去年6月底的比率持平。尽管多数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泸州银行仍有能力改善这一重要指标,这也应该能给人信心。 但也存在一些危险信号。首先,泸州银行去年为贷款预期减值损失计提了16亿元。这比2022年增长了60%,相当于该行2023年利息净收入的一半以上,这表明该行的前景并不像一些整体数据所暗示的那样乐观。 另一个警示信号是,去年泸州银行的可疑类贷款大幅增加,而次级类贷款大幅减少。可疑类贷款飙升意味着,随着更多的次级类贷款被降级到较低的可疑类别,意味着该行的不良贷款数量可能在增加。该银行的实际贷款损失也在大幅增长。总而言之,很难说泸州银行去年的贷款质量是否有所改善,而且事实很有可能恰恰相反。 泸州银行专注于企业贷款,这类贷款约占其贷款总额的85%。该行逾35%的贷款来自建筑和房地产行业的企业,这些行业正在应对持续低迷。去年底,该行房地产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为4.8%,明显高于其整体不良贷款率。 泸州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相当于不良贷款总额的三倍多。因此,它应该能够应对贷款违约,而无需进一步提高潜在贷款减值的拨备。这一事实,再加上泸州银行去年相对温和的贷款增长,似乎确实表明其风险管理比较谨慎。 泸州银行的情况突显了中国的银行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它们常常被迫放弃利润增长以维持健康的风险水平。自2018年上市以来,它的股价已下跌约三分之一,加入大量失去投资者青睐的中国股票行列。尽管如此,它的市盈率为7.5倍,高于工商银行的3.8倍和天津银行的2.6倍。 总而言之,泸州银行不仅盈利,而且多年来盈利还一直在增长,尽管其中一些增长可能是由于非经营性因素所致。这使其有别于像锦州银行这种陷入困境的地区性同业,后者在经历了多年的困境后已被中国政府救助。不过,尽管利润增长强劲,泸州银行的最新收益显示,该公司也可能会像其他同行一样陷入波涛汹涌的困境。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