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疫情冲击电影收入 阿里影业再度转亏
最新:中国电影票务及内容商阿里巴巴影业集团有限公司(1060.HK)周三公布截至3月底的2022/23财年业绩,期内收入微减4%至35.2亿元,并录得2.91亿元净亏损,扭转一年前录得的1.7亿元净利润。 利好:该公司表示,随着文娱行业持续复苏,2023年春节档票房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因此将继续强化“内容+科技”的双轮驱动战略,深度布局泛文娱产业,以把握疫后机遇。 值得关注:由于新冠疫情对电影行业及消费市场的冲击,电影和剧集内容收入同比下降,内容分部的收入按年减少12.2%至17.09亿元,但其科技分部收入则持平于12.68亿元水平。 深度:阿里影业前称文化中国传播集团有限公司,在2009年成立,同年于港股借壳上市,2014年被阿里巴巴(BABA.US; 9988.HK)旗下的阿里巴巴投资入主。该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录得亏损,但受益于中国消费者于新冠疫情后的文化娱乐强劲需求,它在2021-22财年合共参与了44部电影的制作和发行,并首度转亏为盈。然而,随着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去年在中国广泛传播,多个主要城市实施严厉封控措施,对电影行业再度带来冲击,令该公司再次转亏。 市场反应:阿里影业周四股价上涨,收盘升1.3%至0.405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游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060.HK
看准受惠就业回暖 但高成本令人忧心
这家中国领先的招聘服务公司在一季度恢复了收入增长,但其支出的增长速度更快 重点: 看准科技在一季度的收入增长了12.3%,表现优于之前三个季度的持平或收缩 但是,该公司的经营亏损急剧上升,因为其成本的增长速度几乎是收入的两倍 阳歌 三个月前,我们写到中国领先的线上招聘企业看准科技有限公司(BZ.US; 2076.HK),正如何在去年四季度逆势而上,甚至在大多数同业试图控制成本的时候,它却选择逆市增加支出。投资者当时似乎不太在意,并以明显的股票涨幅,奖励了这家经营“BOSS直聘”求职网站的公司。 但来到今天,该公司公布最新的季度报告时,投资者却对其股票投以失望情绪,因为它再次报告了成本上升,而且涨幅超过了其收入增长。 事实上,看准科技在一季度恢复了收入增长,结束了连续三个季度收入同比持平或收缩的困局。在三个月前的业绩电话会议上,管理层表示今年首两个月的就业需求强劲,因为随着12月中国结束新冠清零政策后,雇主正忙于招聘,工人也急于恢复工作。 但值得留意的是,该公司的成本在一季度增长得更快,也许对习惯于看到公司在疲软经济环境下要求员工加班以减少开支的投资者来说,这会是一个警号。因此,虽然受惠于投资和其他金融活动的非运营收入大增,该公司仍能保持净利润,但其一季度的运营亏损仍然比去年同期激增。 业绩公布后的三个交易日内,看准科技在美国上市的股票随即大跌15.5%,反映投资者对其作出了“惩罚”,而该股今年迄今已下跌约三分之一。以其上周五在美国的收盘价14.27美元计算,也比其2021年的IPO价格19美元下跌了约四分之一。 不过,即使经历下跌后,看准科技仍然以30的健康市盈率交易,比国内竞争对手同道猎聘(6100.HK)的14倍市盈率仍然高出一倍以上,甚至是美国巨头万宝盛华集团(MAN.US) 11倍市盈率的接近三倍,表明投资者仍然对看准科技有信心,因为它在庞大的中国劳动力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最新的就业趋势变化很大,因为官方去年大部分时间实施了严格的防疫举措,迫使许多公司关闭或缩减业务,但在12月突然停止了这些限制。然而,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高速增长后,现时已明显放缓,这使得这种波动更加复杂。 看准科技作为中国最大的招聘服务供应商,有能力掌握最新的求职趋势,对这些数据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该公司最新财报电话会议上的详细评论。但很明显的是,自去年底以来,招聘和就业活动已经稳步回升,这对于像看准科技这样的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大部分收入来自其发布的广告和它促成的交易数量。 重回增长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该公司季度业绩的一些最新数据,这些数据似乎显示该公司知道如何取悦其客户,但难以控制其成本,也是值得关注的地方。 看准科技一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12.3%,达到12.8亿元,略高于之前的指引。更重要的是,它预测二季度的增长将加速到30%左右,而该期间的收入将在14.3亿元至14.6亿元之间。 期内,该公司的月平均用户健康增长了57.5%,达到3,970万,因为随着新冠疫情限制的结束,许多人恢复寻找工作。但这些用户中,有许多人没有为服务付费,这就说明了该公司收入增长较慢的原因。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截至2023年3月的12个月里,其企业客户群为400万,与之前12个月相比并无任何变化。这实际上比前两个季度的下降略有改善,但也比该公司在2021年录得的强劲的双位数增长大幅下降。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与大多数中国同行相比,看准科技也表现出控制成本的能力不足。在上季度,其运营成本上升了约20%,高于其整体收入增长。该公司将强劲的支出归咎于农历新年后的季节性促销活动和其他营销活动。该公司在去年四季度也有类似的理由,归因围绕世界杯的一次性支出,令该季度的运营成本上升了70%。 虽然这些原因可能是合理的,但大量的支出肯定对该公司的利润没有好处。因此,其一季度经营亏损,从一年前的330万元猛增到7,730万元,尽管最新数字已比去年四季度世界杯期间的大额亏损有所改善。 尽管出现经营亏损,但由于与投资和其他金融活动相关的近1.3亿元的非经营性收入,看准科技在期内仍实现了3,270万元的净利润。 董事长赵鹏在评论业绩时,发出了可预见的积极基调:“我们的月活跃用户(MAU)、收入、现金帐单和其他多项关键指标,在本季度都创下了新高,因此有信心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并在未来几个季度继续提供坚实的业绩。” 对于看准科技的前景,我们还是颇为乐观的,因为它的市场领导地位和对技术的有效利用,是对其最重要客户──企业用户的有力卖点。现在,中国经济只需要回到一个更稳定的增长轨道,以促使这些客户愿意在该公司的招聘服务上花费更多,但前提是它能够学会控制支出,并避免录得损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Z.US
2076.HK
快讯:招聘需求受压 同道猎聘转亏
最新:网上招聘平台同道猎聘集团(6100.HK)周二公布,今年一季度将录得不超过4,900万元净亏损,远逊于去年同期录得1,320万元净利润。 利好:该公司表示,由于市场处于恢复初期,企业客户的招聘需求仍在逐步恢复。 值得关注:受到宏观环境影响,去年市场招聘需求承压,导致其现金预收款按年下降,影响2023年的可确认收入。 深度:同道猎聘2011年在北京成立,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它是一家主要为个人及企业提供多种人才获取服务的中国公司,公司主要通过其liepin.com网站、手机应用程序猎聘同道和微信公众号为个人使用者提供人才服务。公司提供免费基本服务及付费增值服务予客户选择,由于去年的新冠疫情对就业市场构成打击,其收入同比微降0.5%,结束了过去多年的快速增长势头。 市场反应:同道猎聘周三早盘曾上涨1.3%,但其后股价向下,中午收市软0.2%至9.28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6100.HK
长租公寓竞争加剧 魔方生活上市图强
“长租公寓第一股”魔方生活二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以填补资金继续扩充业务 重点: 受疫情及封控措施影响,魔方生活去年由盈转亏 中国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不少商品房库存“转卖为租”,长租公寓的市场竞争或会更趋激烈 罗小芹 去年新冠疫情在中国反复暴发,包括金融重镇上海等主要城市,更在去年二季度实施严厉封控措施,冲击了长租公寓运营商魔方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的业绩表现,以致去年未能打响在港股上市的如意算盘。 上月底,魔方生活卷土重来,上市联席承销人仍然是摩根士丹利及建银国际。该公司属于创业类企业,没有大企业作为骨干股东,未完成招股前,私募基金华平投资持有其42.56%股份,加拿大魁北克储蓄投资集团(CDPQ)及中航产融,则分别持股16.93%及12.59%,三家都是被动型的基金投资公司。 据初步招股文件援引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去年中国集中式长租公寓市场的规模达到511亿元,预计至2027年的规模可达1,366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1.7%。按在营公寓数量计,至去年底止,魔方生活于独立集中式长租公寓运营商的排名居首。至去年底止,该公司拥有76,245套在营公寓,分布全国25座城市388个地点,其中在上海运营的公寓达30,053套,占比接近四成。 该公司过去三年收入稳步上升,从2020年的9.5亿元增至去年的17.1亿元,显示在官方为房市设下关于债务的“三道红线”与新冠疫情夹击下,即使内地房市疲软,却衍生了长期租赁的需求。 依赖直营模式 但值得留意的是,该公司近年盈利表现飘忽,其中2021年录得约3亿元净利润,扭转之前一年的2.3亿元亏损局面;但到了2022年,随着新一轮新冠疫情大流行,加上官方防控措施造成的压力,其运营所在的中国主要城市、特别是上海的业务受到负面影响,最终再度转亏2.46亿元。 以魔方生活的最新投后估值约76亿港元(66.9亿元)计算,其市销率约3.9倍,作为港股的“长租公寓第一股”,市场上可比较的公司不多,与其业务最接近是经营长租酒店及长租公寓的首旅酒店(600258.SH),市销率约5.4倍,其较高的估值也许与其业务更为多元化有关。 魔方生活近年绝大部分营收来自直营模式的贡献,在该模式下,魔方生活整租或租赁整栋楼宇的一部分,租约期一般为10至15年,并负责管理和运营,并向住户收取租金及向其提供配套服务的管理费。过去三年,来自直营模式的收入贡献分别占同期收入96.2%、94.5%及94.9%。 另一种为加盟管理和第三方托管模式,在该模式下,魔方生活只以自有品牌或相关委托方的品牌管理和运营加盟公寓,并不拥有租赁公寓所在的任何公寓物业。 行业面临整合 房价高居不下,租房成为打工一族或流动人口的无奈选择。在市场刚性需求推动下,2016年长租公寓行业率先迎来爆发期,然而,自2018年开始出现长租公寓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随着2020年疫情大爆发,进一步暴露了“租金贷”、“高收低租”、“长收短付”等高金融杠杆的行业弊端,甚至连头部企业青客去年也走上了破产清算之路,意味行业已步入“大洗牌”阶段。 此外,由于房市内部需求疲软,市场景气不再,地产发展商也需要为商品房库存寻找出路。今年1月,万科集团(2202.HK; 000002.SZ)与建设银行(0939.HK; 601939.SH)成立百亿住房租赁子基金,拟通过投资收购房企存量资产,提供市场化长租房或保障性租赁住房服务;此外,全球最大房地产投资机构之一的博枫资产,也宣布收购杨浦嘉誉云景租赁住宅项目,计划提供560间房源,此举虽意味蛰伏良久的长租公寓行业似乎再受资本市场青睐,但坏处是市场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 为扩大公寓网络规模,魔方生活自从2020年便积极投资,例如2021年旗下经营的公寓总数便同比大增94.4%至75,887套,因此在扩张速度最快的这一年,该公司因投资活动录得7.77亿元现金净流出,抵消了同年大部分因经营活动录得的现金浄流入,加上去年因偿还银行贷款录得12.77亿元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导致公司截至去年底的现金水平仅余3.46亿元,可能因此衍生该公司上市筹资的计划。 更令人担心的是,在中国整体需求疲弱下,该公司旗下公寓的租金受压。据招股文件所示,白领公寓去年月均租金为2,922元,同比减少3.4%,甚至低于2020年的2,964元,拖累整体月均租金同比微跌0.9%至3,137元,在相关成本持续上升的处境下,却未能相应调升租金,恐继续蚕食该公司的盈利表现。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疫后消费回暖 中国中免盈利反挫
这家中国最大的免税店集团,在中国全面解封后,股价反倒节节败退 重点︰ 中国中免今年一季度收入创单季新高,达207.7亿元,但因成本上涨超出预期,净利润却同比下降一成 投行及券商预计该公司的收入表现持续复苏,但如何控制成本才更关键 裴梓龙 新冠疫情后首个“五一黄金周”,中国各地的旅游景点挤得水泄不通,酒店更是一房难求。当市场正感受中国内需在疫后快速增长,这家一直被视为复苏概念股的免税店集团除了盈利下降,股价更节节败退,伤透投资者的心。 这里说的是去年8月在港股上市的中国免税行业龙头中国旅游集团中免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免,1880.HK; 601888.SH),其股价在今年1月27日创280港元新高后,持续下跌至150港元水平,仅短短三个月便蒸发了四成以上,在高位买进的投资者如果没有及时止损,可说是损失惨重。 中国中免在4月底公布了今年一季度业绩,本来应该反映该公司在中国全面开放后,如何受益于经济复苏,但结果却让市场大失所望。 虽然线下消费回暖及人流恢复,引领该公司收入同比增长23.8%至207.7亿元,并创单季新高:但值得留意的是,在营业成本与销售费用增加的不利情况下,其净利润同比减少10.3%至23亿元,综合毛利率更大降5个百分点至29%。因此,其股价在季绩公布后的四个交易日大挫11.5%,反映市场对这份业绩并不看好。 预期之内的增长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多个主要城市去年曾采取严密封控举措,由于居民出游受到限制,中国中免业务受挫,全年收入与净利润分别下跌19.5%与48%。今年2月,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中措辞乐观,表示随着各地免税门店全面复工复产,销售已明显回升,但这番言论并没有打动投资者,其股价更形成明显下降轨道。 凯基亚洲投资策略部主管温杰认为,中国中免在一季度的两成多收入增幅,其实早已在市场预期之内,反倒其成本控制令他感到担忧,“该公司上季度的成本增幅高于收入增长,而且管理层没有解释未来会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本来中国中免是我今年看好的其中一家公司,但它的季度业绩令我感到失望。” 翻开中国中免的业绩,一季度营业成本同比增加30%至174.9亿元,销售成本更大增40%至20.5亿元,主要因为去年封控时,旗下机场店获提供租金减免,但今年机场人流增加,租金重回正轨,令相关成本回升。此外,该公司今年推出折扣积极去库存,同时珠宝腕表等高毛利产品缺货,对整体业绩也带来负面效应。 另一方面,公司的汇率问题也引起投资者关注。由于中国中免的货品成本以美元计价,但收入却以人民币计算,随着人民币汇价在一季度明显下跌,令公司在汇兑上产生大额不利影响。 金利丰证券研究部执行董事黄德几分析说,“全球奢侈品销售正在回升,但从中国中免的业绩上看,这类代理商并没有受惠太多。不过,受益于五一黄金周的外游高峰期,估计其业务表现在二季度会改善,加上海南离岛实施免税购物‘担保即提’和‘即购即提’的提货方式,有助加快行业复苏,估计酒类及奢侈品等销售会不错!” 根据官媒央视新闻援引海南离岛海口海关消息报道,海南免税提货政策实施一个月以来,已创录得约3.5亿元的购物额。 大行调低目标价 投行及券商大多对中国中免首季度业绩感到失望,部分更下调其盈利预测与目标价。花旗的报告称,中国中免的毛利率复苏较慢,但预计随着促销活动减少,时尚类产品组合增加与机场免税店销售反弹,二季度的收入与盈利会有更大程度的实质性改善。该行虽维持其“买入”评级,但把目标价从262港元下降至243港元。 高盛也将中国中免的目标价从280港元下调至263港元,并将2023至2025年度的每股盈利预测下调6%至10%。该行指出,中国中免今年股价大幅下挫,市场可能过度悲观,加上管理层对未来利润表现有信心,仍维持其“买入”评级。 平安证券则认为,中国中免为中国免税业绝对龙头,有先发、规模及供应链优势,当前海南及全国出入境客流回暖,加上政策利好,维持“推荐”评级,并预期今年至2025年盈利分别为122亿元、164亿元及208亿元,对应市盈率约27倍、20倍及16倍。 经过两个多月的大幅调整后,中国中免目前市盈率约55倍,预期市盈率26.7倍,与经营在线线下免税店的竞争对手海汽集团(603069.SH)约37倍的预测市盈率相比,作为行业龙头的中国中免反而被市场低估。 “去年市场关注消费复苏概念,投资者对中国中免有很高期望,刺激其股价上升,但季度业绩未能达到预期,其股价已回落至比较理性的水平,”温杰建议,仍然憧憬该股能受益于消费复苏的投资者,可以多等一到两个季度的业绩,参考它在控制成本方面有没有改善,再决定是否“抄底”买进。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1880.HK
快讯:洪九果品首季度收入大增一半
最新:水果分销商重庆洪九果品股份有限公司(6689.HK)周一宣布,今年首季度营收同比大升50.3%至43.3亿元,主要受惠于成功把握中国经济与全球物流复苏的市场机遇。 利好:该公司表示,期内六大核心单品的收入贡献同比大增77.3%至20.2亿元,其中最大核心单品榴莲的销售金额,更飙升163%至8.78亿元。 值得关注:这份季度业绩未有披露净利润金额,只表示其增长幅度与收入相近。 深度:洪九果品成立于2002年10月,主要业务为水果分销,近年瞄准中国消费升级,专注销售高货值果品。由于该公司去年9月上市时市况不佳,最终只能集资约5亿港元(4.3亿元),远低于市场传闻的目标集资额23.5亿港元,但最终仍成为港股的“水果第一股”。虽然中国于2020年起经历新冠疫情,但其业务过去三年仍高速增长,以去年为例,其收入与经调整利润大升46.7%与33.5%。 市场反应:洪九果品周二股价下挫,中午收盘跌8.9%至14.46港元,比去年的上市价40港元低63.9%。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6689.HK
疫情寒冬过后 怪兽充电再注能量
这家在中国叫怪兽充电的智能手机充电服务供应商称,一季度收入增长10%,结束了连续五个季度的收缩 重点: 怪兽充电2022年收入下滑21%至28亿元,其中四季度下跌28.77% 这家租借智能手机充电宝的供应商称一季度收入增长10.5%,高管还表示公司今年将恢复non-GAAP盈利 西一羊 在经历了断电失速的2022年后,挚享科技有限公司(EM.US,简称怪兽充电)希望随着今年恢复经调整non-GAAP盈利而重获新生。在中国实行最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期间,其标志性的智能手机充电宝因为商店和餐厅关门而用户寥寥。 上周五发布的最新季度业绩显示,和很多其他面向消费者的公司一样,这家移动电源充电站运营商表示,受去年疫情影响,实力受到削弱。 这个解释应该不足为奇。该公司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布设在商店、餐厅、健身房和其他公共场所的移动电源提供智能手机充电服务。但为遏制病毒传播而持续实施的防疫措施,导致很多此类公共场所关闭,从而减少国民使用怪兽充电的服务。而且在频繁的封控期间,很多人经常被迫居家,这进一步降低了对此类服务的需求。 需求减少导致该公司去年业务萎缩,这一趋势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最后一个季度,当时其收入自2017年成立以来首次下降。怪兽充电报告去年收入下降21%至28亿元,净亏损激增近五倍至7.11亿元。 去年最后三个月尤其痛苦,因为中国实施了严厉的防疫措施,直到12月初突然取消“清零”政策。但即便在那之后,由于中国经历了一大波感染,直到1月底,其业务依然惨淡。因此,该公司四季度收入下降28.8%至5.96亿元,而亏损则扩大近四倍至3.35亿元。 “由于线下客流的流动性是决定我们运营业绩最大的因素,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规模和盈利能力,”首席执行官蔡光渊在公司财报电话会议上说。 2022年已成为过去,所有人的目光都将聚集在2023年的情况会否好转。怪兽充电的高管似乎肯定是这么认为的,他们将2023年定为公司在经历三年疫情重创后的东山再起之年。 “2023年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个积极的开端。从2月开始,我们看到了明显的同比增长,而且增长率每个月都在涨,”首席财务官辛怡在电话会议上表示。在连续亏损两年后,她预计公司今年将恢复剔除股权激励的non-GAAP盈利。“我们目前认为,如果没有其他外部影响,我们有望恢复全年盈利,”她说,并接着表示公司已在3月实现盈亏平衡。 拓展网络 CEO蔡光渊表示,怪兽充电将采用两大持续战略,使公司恢复增长模式。第一个是扩大移动充电服务,以覆盖更多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在小城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公司将继续一项政策──强调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在其中一些地点开发和运营充电点,而不是自己做所有事情。 截至去年底,该公司52.5%的充电点是通过此类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运营的,高于2021年底的38%。采用这种策略有助增加公司充电点,从一年前的84.5万个增加到2022年底的99.7万个。 第二个战略侧重于“提升运营效率”,这个说法通常意味着裁员。裁员使每个业务发展代表对应的充电点数量,在去年底达到逾160个,比一年前增加了35%。 怪兽充电还说,充电柜机在设计上的改进,也使其能够继续削减成本。该公司表示,去年四季度推出的经过重新设计的最新一代柜机,最终将使每个柜机的成本下降40%。 总而言之,怪兽充电今年能否卷土重来,将取决于它能否有效地执行蔡光渊制定的政策。虽然新冠疫情似乎已经过去,但是有一个因素继续困扰它,就是日益激烈的竞争,尤其是O2O服务巨头美团(3690.HK)迅速扩张到该领域之后。 从过去几个月的业务来看,怪兽充电的复苏势头似乎确实有所增强。据蔡光渊说,今年前三个月,其总交易额(GMV)分别增长了3%、14%和34%。该公司表示,预计一季度营收将达到8.15元,较上年同期的7.37亿元增长10.5%。 尽管如此,投资者似乎希望有更大的增幅。上周五,在最新业绩公布后,怪兽充电的股票下跌了6%。从长期来看,该公司股价已从2021年8.50美元的IPO价格稳步下跌,上周五收于1.06美元。这仍然比去年9月该股的历史低点0.64美元有所改善。但其最新估值约为2.79亿美元,较上市时的21亿美元市值仍存在很大差距。 该股目前的市销率和市净率都不起眼,前者为0.58倍,后者为0.61倍,这表明投资者还没有被该公司东山再起的故事所吸引。相比之下,美团的市销率和市净率要高出不少,分别是3.6倍和5.8倍。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E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