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sin foods

资产减值拖累 日清去年少赚四成

方便面大厂日清食品去年受资产减值拖累,盈利下滑约四成,但好消息是,其中国业务去年重拾增长,海外发展也颇受看好 重点: 日清食品2024年度股东应占溢利按年下滑38%至41% 去年前三季度,日清食品中国业务收入增长近一成    李世达 春运绿皮火车上弥漫着的方便面味道,曾是许多中国民众刻印在脑海里的春节记忆。然而,随着禁售方便面的高速铁路日渐普及,春运与方便面的绑定才有所松动。方便面早已是中国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方便面鼻祖、日本日清食品有限公司(1475.HK)近几年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 生产出前一丁、合味道与UFO炒面等知名方便面产品的日本品牌日清食品,在新春假期过后发布盈利预警,预计截至2024年度录得股东应占溢利介于1.95亿港元至2.1亿港元(1.92亿元),对比2023年度股东应占溢利约3.3亿港元,按年下滑38%至41%。 预计盈利减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1.3亿港元至1.4亿港元的资产减值,而导致一次性及非现金费用所致。2024年度的经调整EBITDA预计在6.05亿港元至6.15亿港元之间,与2023年的6.08亿港元基本持平。盈警发布后,日清股价当日小幅回升,但今年以来仍呈跌势。 中国业务收入恢复增长 日清食品同时公布日本母企日清食品控股株式会社(Nissin Foods Holdings Co. Ltd.)(2897.T) 去年前三季度业绩,其中,日清食品在中国业务分部的收入为535.3亿日元 (25.8亿元),按年增9.6%;经营溢利为28.4亿,按年大减47.2%。经营溢利大幅下滑主要受到汇率影响,若撇除汇率因素,按年增长3.1%,核心经营溢利为50.5亿日元,按年下滑5.6%。 日清似乎想强调的是,去年收入恢复增长,盈利下滑与食品销售无关,公司主营业务仍然稳健。 中国是方便面消费大国,日清食品大部分收入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这两大市场。2024年上半年,中国内地业务占据日清食品集团总收入的61.3%。不过,日清方便面在中国越来越不好卖,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2021年开始,日清食品在中国内地的业绩增速便持放缓,2021年收入增速下滑至14.3%;2022年更降至2.1%,至2023年开始倒退,收入按年减少5.3%,直到去年才恢复增长。 公司表示,由于中国内地经济复苏放缓,合味道大杯面等杯装即食面销量,因销售渠道拓展至内陆地区而有所有增长,至于袋装即食面在香港的销售则维持稳定,但冷冻食品销售受则因民众消费习惯改变而下滑。 方便面巨头面对挑战 事实上,包括康师傅控股(0322.HK)、统一企业中国(0220.HK)与日清食品在内的三大方便面品牌,近年都感受到强大的竞争压力。其中号称“国货之光”的白象方便面、美食直播主热爱的韩国三养食品(145990.KS)火鸡面,近年都不断创造话题,销量急起直追。 今年农历新年除夕夜,“过温暖中国年,吃白象方便面”的广告词映入数亿收看央视春晚的民众眼帘。据河南省工商联发布数据,2023年白象食品全年销售额为91.75亿元。内地媒体更引述白象内部人士说法,2024年白象方便面业绩冲高至130亿元左右,已超越统一。 至于三养,据内地媒体报道,三养每年可在中国卖出1.5亿份火鸡面。加上本就广受欢迎的农心(004370.KS)辛拉面,中国民众对韩国方便面的喜爱逐渐升高。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数据显示,去年前五个月,韩国方便面对中国的出口额达到9,060万美元,按年增长27.7%。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方便面去年前十个月出口额达10.2亿美元,按年增超三成,创下历史纪录。快速增长的方便面海外市场,正在吸引更多品牌竞逐。 日清食品同样看中海外市场的增长潜力,正在加速海外布局,去年收购了澳洲一家冷冻饺子生产商,并在年底与关联方日清亚洲成立合营公司,于澳洲及新西兰从事即食面、零食、谷物片及其他食品的进口及销售,目的在于加强两个市场的市场推广活动、强化其销售及分销网络。 此外,日清食品也在2023年收购母企旗下越南子公司的控制权,日清在当地设有一座方便面工厂,利用其成本优势,为成本较高的香港、澳门和台湾市场提供方便面。 目前日清市盈率约为18.3倍,较去年9月的14倍上升不少,略高于竞争对手康师傅的18.1倍与统一企业中国的17.7倍,显示其海外策略颇被看好。大和发布研究报告称,日清食品今年的焦点将是海外市场,且增长前景未被充分重视,在收入恢复增长的情况下,重申其“跑赢大市”评级,目标价由4.9港元上调至5.88港元。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ING-QIAO, Dicos's parent company is said to go public, challenging KFC

德克士炸鸡母企传上市 顶巧餐饮要挑战肯德基

顶巧餐饮2021年曾传在香港上市,但只闻楼梯响,近日公司再有上市传闻 重点: 顶巧餐饮传计划香港上市,旗下包括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及贝瑞咖啡等品牌 德克士以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市占率比肯德基及麦当劳小   白芯蕊 中国楼市爆破引发负财富效应,加上持续通缩,居民要节衣缩食,对大部分餐饮业有直接影响。不过消费降级却利好快餐业,于美国及香港上市的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YUMC.US; 9987.HK),2024年第三季净利润便上升22%,最近更宣布计划派发季度股息,主打内地快餐业务的顶巧餐饮集团,据报也积极部署在港交所上市。 顶巧餐饮母公司为台湾顶新国际集团,与香港上市的康师傅控股(0322.HK)为姐妹公司,顶新旗下还包括于台湾上市的味全食品工业股份(1201.TW)。顶新国际前身台湾彰化鼎新油厂,于1958年创立,1988年便进军中国市场,建立食品制造、餐饮连锁等业务,除康师傅、味全、德克士炸鸡外,还有在中国经营全家品牌(FamilyMart)。 至于顶巧餐饮早于2021年3月曾传出在香港上市,但只闻楼梯响。顶巧旗下拥有德克士、康师傅私房牛肉面、贝瑞咖啡、康师傅全民面馆四大品牌,当中以西式快餐炸鸡品牌的德克士名气最大。 德克士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于1994年以炸鸡品牌“德克士”在成都开设首家门市,以模仿肯德基、麦当劳进军中国快餐市场。台湾顶新集团在1996年成立顶巧餐饮,德克士同年被顶巧餐饮收购,2000年更开放加盟店。 除了德克士外,顶巧餐饮利用康师傅品牌,扩大其餐饮业务版图,2006年成立“康师傅私房牛肉面”,主攻中高端消费。此外,顶巧进入咖啡市场,挑战星巴克等国际品牌,在2020年推出“贝瑞咖啡”。 去年又推出“康师傅全民面馆”拓展中餐市场,据台湾媒体报道,顶巧餐饮总店数超过3,000家。 德克士市占率4% 德克士主打西式快餐,西式快餐特质是以性价比高、自提方便及适合外卖等,故在经济波动情况下,传统西式快餐销售韧性较好。据财通证券报告,中国西式快餐行业预计2024年规模达2,983亿元,较2023年的2,680亿元,按年增长11.3%,在持续通缩下,西式快餐行业增长明显不俗。 西式快餐通常以炸鸡汉堡为主,当中以百胜中国旗下肯德基市占率最高。根据欧睿及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肯德基在中国西式快餐市占率达16.4%,为行业龙头,其次是麦当劳,市场份额为9.5%,中国华莱士排第三,市占率为4.9%,至于德克士只得3.5%,规模上远远比肯德基及麦当劳小。 从店铺网络规模上,德克士明显有较大分别。据国金证券去年8月一份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7月10日止,德克士业务主要以加盟店为主,店铺数目为2,402间,与肯德基(10,898间)及麦当劳(6,937间)等两大快餐品有很大差距。 农村包围城市 在德克士成立初期,集团主力在北京、上海及广州等一线城市核心地区开设门市,但由于成本高企,德克士撤离一线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做策略,主攻三线及以下市场,三线或以下占集团总门市数目达60%,一线市场只有3.8%。单价方面,德克士每位顾客单价为29元,较肯德基的34元低14.7%,但比麦当奴28元高3.6%。 不过,随着近年内地经济增长放慢,或是变成中国西式快餐业在一线市场的商机,一旦顶巧餐饮是次能够成功上市,相信有助收窄德克士店铺总数目与肯德基及麦当劳。截至去年7月,肯德基及麦当劳在一线城市店铺占比数目达16.8%和28%。 此外,上市筹得资金亦有助新业务发展,特别是贝瑞咖啡。内地咖啡市场增长快,中国2016年人均每年饮咖啡杯数只是9杯,但到2023年则急升至年均16.74杯,产业规模更升至2,654亿元,即年均过去三年复合增长达17.14%。 贝瑞咖啡产品种类与星克巴相似,饮品包括意式及特调咖啡,还有茶饮等。目前贝瑞咖啡业务规模小,据报只有100间,集资所得资金有望令贝瑞咖啡独立发展,有利在内地咖啡市场分一杯羹。 不过,原名叫“肥西老母鸡”的中式快餐老乡鸡及绿茶集团等,都计划在香港挂牌,一旦与顶巧餐饮同期上市,将分薄资金量,况且德克士目前在快餐市场市占率低,其他业务亮点亦不多,还要面对百胜中国的狙击,因此顶巧餐饮要获投资者青睐并不容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issin buys ABC Pastry in Australia

觑准澳大利亚商机  日清踩过界卖饺子

这家方便面生产商表示,将以2,33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一家冷冻饺子生产商,以期在中国之外实现多元化发展 重点: 亚裔人口不断增长,针对该类顾客需求,日清食品以2,330万美元收购澳大利亚冷冻饺子生产商ABC Pastry 日清食品正寻求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之外实现地域多元化,最近还采取了其他举措,进军越南和中国台湾 阳歌 俗语说,怕热就别待在厨房里。同样的道理,如果忍受不了中国经济放缓带来的压力,那就去压力小的地方开拓市场吧。 如果这话是套在日清食品有限公司(1475.HK)身上,可能稍显夸张。日清食品是日本日清食品控股株式会社(2897.T)的中国子公司,它大部收入仍来自在中国内地和香港这两大市场。但为实现更加多元化的收入基础奠定基础,在香港上市的日清食品正通过多项战略,越来越多在这两个主要市场之外拓展业务。 公司上周五宣布,将以3,370万澳元的价格,收购澳大利亚冷冻饺子生产商ABC Pastry,这是它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最新一步。对于在香港上市的日清食品来说,收购价格看起来相当实惠,该公司没有债务,截至6月底拥有13.2亿港元的净现金,还持有8.2亿港元的银行贷款。 日清食品表示,除了上述的收购价外,它还有权再以880万澳元的价格购买ABC饺子工厂所在的土地。 日清食品称这笔交易是将业务扩展到澳大利亚的“优质机会”。它表示:“由于受惠于亚洲人口移民至澳大利亚的人数上升,澳洲冷冻食品市场规模预期将蓬勃增长,尤其是冷冻饺子市场。” 在公告发布后的周一早盘交易中,日清食品上午收涨2.24%。近期,该股与同行相比表现不佳,反映出公司在中国经济放缓期间所面临的困难。今年截至目前,日清食品股价已下跌29%,而其竞争对手康师傅控股(0322.HK)和统一企业中国(0220.HK)则分别上涨17%和27%。 过去,日清食品曾是三家公司中估值最高的,反映它的市场定位。凭借其日本血统和方便面发明者的地位,公司将自己标榜为同类产品中的高端品牌。但随着股价下跌,其市盈率已跌至14倍,落后于康师傅的17倍和统一的16倍。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日清食品作为高端品牌的定位,似乎越来越成问题,因为消费者正在控制支出,从高端产品降级到更实惠的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收入在去年开始收缩,此前在疫情期间,由于消费者大量购买方便的居家食品,公司的收入经历了几年的稳健增长。 今年上半年,日清食品的收入继续萎缩,同比下降5.5%至18.2亿港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康师傅同期收入小幅增长0.1%,统一的增幅更大,达到6%。生产便宜零食的卫龙美味(9985.HK)报告称,同期收入增长26%,部分原因是消费者对廉价食品的喜爱与日俱增。 不断增长的全球足迹 日清食品的日本母公司是一家全球化程度颇高的企业,其标志性的杯面在全球大多数主要市场均有销售。在亚洲,这家日本公司活跃于大多数主要的东南亚市场,包括菲律宾、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 在香港上市的日清食品,很大程度仍集中在中国内地和香港市场,这两个市场今年上半年分别占其收入的60%和40%左右。最近六个月,两个市场的收入都出现下滑,按人民币计算,香港下降6%,内地下降3%。 尽管收入下降,但日清食品的利润基本稳定在1.69亿港元,略低于一年前的1.72亿港元,全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促使毛利率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相比下,新收购的澳大利亚业务看起来要更健康一些,至少在盈利方面是这样。日清食品表示,截至今年6月的财年中,ABC Pastry录得收入1,520万澳元,不过公司没有提供以往的比较数据。与日清食品去年38.3亿港元的营收相比,这个数字相当小,仅约2%。 ABC Pastry看起来相当赚钱,在截至6月的财年里,它的税后利润从上年同期的223万澳元增长27%至284万澳元。相当于ABC Pastry的净利润率达到了18.7%,约为日清食品今年上半年9.3%净利润率的一倍。所有这一切都表明,ABC Pastry的利润相当可观,而且收入可能还在增长,这意味着它可以为日清食品在该市场迅速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澳大利亚只是在香港上市的日清食品,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以外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最新区域市场。 去年7月,日清食品收购母公司越南业务67%的股份,迈出了走出这两个核心市场的第一步。该业务主要由一家方便面工厂组成,在截至2023年3月的财年中,该部门亏损了140万美元。日清食品在最新的半年财报中提到了越南业务,但仅表示“取得良好表现,整体业务前景令人鼓舞”,暗示其收入仍相对较小。 日清食品去年底在中国台湾设立办事处,目前它通过分销商和批发商在台湾市场进行销售。在最新财报中,它表示该业务“预期随后达致销售增长”,但没有详细说明加强该业务的潜在计划,也没有详细说明是否有可能在当地建厂。 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台湾是统一和康师傅的主场,因此,如果日清食品要在台湾市场动真格,将面临来自这两家企业的激烈竞争。不过,台湾民众喜欢日本的东西也是出了名,因此当地消费者可能会喜欢日清食品。…
Weilong defies market with strong revenue growth

经济疲弱消费降级 卫龙借廉食跑赢市场

中国领先的零食制造商上半年收入增长26%,利润增长39%,公司生产的零食价格通常不到1美元 重点: 卫龙美味称2024年上半年收入增长26%,蔬菜制品销售额激增57%,成为其最大的收入来源 由于旗下零食价格实惠,通常不到1美元,公司在当前消费者态度谨慎的环境下,看起来像是一个不错的防御性选择  阳歌 在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没有什么能像麻辣零食那样让你忘记烦恼。 这是来自领先的麻辣零食制造商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9985.HK)的重要信息,公司的最新业绩乐观,与中国多数消费领域的悲观声音形成鲜明对比。在大部分同行的收入和利润都在萎缩时,卫龙美味却报告上半年收入增长26%,利润更是增长39%。 公司将旗下麻辣产品分为三大类: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和豆制品。其中,蔬菜制品是最新报告期的明星产品,增长了57%,超过面制品成为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但更大的主题是中国所谓的“消费降级”,在当前经济充满不确定的环境下,消费者控制支出。在这情况下,很多人避开昂贵的大件奢侈品,如智能手机和汽车,甚至不再去高档餐厅就餐。取而代之的是快餐和卫龙美味的包装零食等廉价物品,越来越被视为更实惠的小奢侈品。 卫龙美味的零食相当便宜,价格通常不到20元。在上半年表现非常好的蔬菜制品是最便宜的产品之一,在电商平台京东上,一大包60袋装的魔芋爽售价仅为65.80元。 面对这样的价格,相较以往那样晚上去KTV唱卡拉OK,精打细算的中国消费者,对于窝在家里边看电视边吃零食,会少一些内疚,不会觉得自己在大手大脚浪费钱。 卫龙美味还令关于中国消费者信心依然疲软的指标跌眼镜。它提到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最近做的一项消费者信心调查,该调查显示,今年对中国宏观经济表示乐观的人群占比为76%,高于去年同期的73%。 “尽管消费者的消费预期仍较为谨慎,但是仅部分人群信心存在分化,”卫龙美味指出。“以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人群,展现出更高的消费意愿,这种积极的情绪也为休闲食品产业的成长潜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卫龙美味还补充说,2024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的销售额呈现“上升态势”,但没有具体说上升了多少。中国零售销售额继续增长,目前还没有陷入萎缩模式。但最新增长速度远低于早前的强劲增长,包括6月份仅增长2%——这是一年多以来的最低增长。 随着消费者选择较小的奢侈品,像卫龙这样的公司成为最大受益者就不足为奇。该公司先是在7月25日提醒投资者,其上半年利润将同步增长35%至39%。自那时以来,公司股票已上涨19%,包括上周四发布详细的中期业绩报告后,在周一的早盘交易中上涨2.9%。 价值被低估? 在当前消费者趋于谨慎的大环境下,卫龙美味的股票看起来相对被低估了。自2022年底在香港上市以来,公司的股价已缩水约三分之一。今年迄今为止,该股下跌了约1%,而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则上涨了8.5%。 即使在财报发布后出现反弹,该股的市盈率仍然只有14倍。这低于统一企业中国(0220.HK)的15倍和康师傅控股(0322.HK)的16倍,它们是中国领先的两家方便面生产商,也远远落后于周黑鸭(1458.HK)的32倍,这是一家以辣味鸭货为主的零食生产商。 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卫龙美味突然增长的势头能否延续到下半年。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从去年同期的23.3亿元跃升至29.4亿元,增幅达26%。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全年5.2%的增幅,当时营收为48.7亿元。 我们已经注意到,这期间的明星产品是蔬菜制品,其销售额猛增57%,达到14.6亿元,占总收入的一半。调味面制品同比仅增长5%,至13.5亿元,占总收入的46%,豆制品销售额增长18%,占剩余收入的4.2%。 卫龙美味将蔬菜制品的强劲表现归因于新产品的推出,以及销售渠道的增加。 在销售额飙升的同时,原材料成本下降和库存减少也对企业起到了提振作用。它的营收成本增长21%,低于营收增速,平均库存天数从去年上半年的73天降至51天。这些因素帮助公司今年上半年将毛利率提高至49.8%,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 强劲的收入增长和较低的成本相结合,推动卫龙美味的利润增长39%,至6.21亿元,达到之前盈利预告的上限。 总的来说,卫龙在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的环境中,因其大受欢迎的零食价格实惠,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防御性投资。其相对较低的估值也表明该股可能有一定的上涨空间。悬而未决的主要问题是,公司是否能够在下半年通过持续强劲的蔬菜类零食品销售,维持上半年强劲的收入增长。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issin Foods unlikely to report exciting news for the new year

利润微升收入续跌 日清全年难有惊喜

港人北上深圳消费成风,加上内地消费增速放缓和人民币疲软,日清食品第一季延续去年收入减少但利润增加的势态,由于负面因素短期很难改善,预计今年日清的业绩难有惊喜 重点: 日清今年首季收入同比减少7.1%,股东应占溢利则增长7.31%,主因是原材料成本回落所致 通过面食产品升级已难取得效果,公司去年收购日清越南,希望将业务由大中华扩大至越南 罗小芹 在香港上市“三家泡面股”中,无论在产品迭代升级,还是拓展中国内地市场,日清食品有限公司(1475.HK)都不及竞争对手康师傅(0322.HK)和统一企业中国(0220.HK)进取,近年公司积极扩展销售地域如越南,强化其“合味道”品牌,并推行高档袋装即食面,希望收复泡面市场的份额。 不过,从日清今年第一季业绩看,去年收入减少、净利润增加的势态仍然持续。截至3月底止收入同比减少7.1%至9.63亿港元,股东应占溢利增长7.31%至1.18亿港元,净利润率提升至12.3%,主要原因是原材料成本回落所致。 如果将日清第一季收入延伸至全年,与去年全年收入38.33亿港元相若,但股东应占利润和净利润率都较去年的3.3亿港元和8.61%都有很大改善,翻查日清过去五年业绩,去年的净利润率属于区间上限,以往净利润率一般维持在7至8%间。 为了提升泡面食品的利润率,或抵销上游原材料涨价带来的影响,三家在港上市的泡面股一直以产品升级(口味、包装等)或者推出毛利率较高些的新产品来应对,但随着产品升级来提升利润率的边际效益愈来愈低,最终日清于2022年打响加价第一枪。 加价影响收入 2022年初,日清将旗下泡面“合味道”、“出前一丁”两大明星产品直接上调售价,是该公司自2011年首次调整内地面食价格。当时市占率超日清的康师傅和统一企业都没有涨价,日清上调被视为基本面食泡面的价格,实时被消费者吐槽“勇气可嘉”,但事实是泡面股的利润率被挤压至危险水平,迫使企业要作出行动。 去年康师傅和统一企业的净利润率分别为3.9%和5.8%,日清较为占优,但日清以面食为主,并未列出饮料分部收入,而康师傅和统一企业的饮料收入都超过食品(主要为面食),而饮料的净利润率一般超过食品约10个百分点,以统一企业为例,去年食品的净利润为0.8%,饮料的净利润率为10.9%,反映竞争激烈的泡面市场已到了难以图利的尴尬境地。 当然,日清维持相对较高的利润率,便要牺牲收入增长作为代价。康师傅去年收入达804亿元,方便面分部收入为287.9亿元,统一企业去年收入为285.9亿元,方便面分部收入为95.94亿元,两者都大幅抛离日清的38.33亿港元。 日清2022年上调旗舰面食产品价格,是不得已之举,同年收入同比亦增长5.2%至40.68亿港元。不过,在内地经济和内需持续疲弱下,泡面销售市场增速明显放缓,去年日清收入倒退5.8%,但股东应占利润仍稳步增长,算是有所交代。 积极进军越南 随着内地与香港市场表现疲软,日清去年6月收购日清越南约66%权益,正式将业务范围由大中华地区拓展至越南。今年首季香港及其他亚洲业务收入同比减少3.4%,过去一年日清越南大幅扩展当地的销售渠道,市场需求亦见上升,但港人北上深圳消费成风,消费模式出现改变,抵销了越南业务的增长。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减少9.1%,若换算人民币计,收入减少5.7%,主要受内地消费增长速度减慢的负面影响所致。 基于拖累日清增长的因素短期内难有改变,预计今年日清难有惊喜,目前该股的延伸市盈率为16.4倍,与康师傅和统一企业的16.6倍和17倍其实都略为偏贵,日清股息率为3.04%,与康师傅相若,低于统一企业的5.95%,无论如何,都欠缺一个买入日清的理由。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ongfu Spring ramps up production for more revenue

成本上升利润受压 农夫山泉扩生产增收益

有包装水界“扛把子”之称的农夫山泉,以高利润率备受外界关注,亦令投资界有戒心。究竟公司是否值得如此高溢价,可能需要业务长期增长表现来验证 重点: 农夫山泉与浙江省建德市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承诺投资50亿元,在当地建设饮用水及饮料综合产业基地项目 公司毛利率及净利率分别高达六成及两成八,抛离内地同行,只有国际品牌如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可与攀比      罗小芹 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9633.HK)与浙江省建德市政府达成投资协议,待1,000亩工业用地交付后,公司将于5年内投入50亿元,若有重大市况变化,投资期可再延后两年,以其于去年6月底止246.5亿元的现金及银行结余,单单自有资金便可满足投资需求。 根据公司公告,建德市水加工项目分两期多阶段实施,一期面积约700亩,二期约300亩,涵盖饮用水、饮料及相关品的生产加工制造等领域,继续依托杭州市千岛湖的天然水资源,利用公司的品牌及市场地位,进一步扩大产能。 农夫山泉于2020年9月上市,当时集资净额为93.8亿港元(85.4亿元)。公司计划用于购置生产设施及新建厂房为18.8亿港元,截至去年中在这部分未动用款项为4.4亿港元,预计今年底用罄,相信部分会用于建德市水加工项目。 目前内地包装水销量仅为总饮水量的15.5%,市场空间具有长期发展性及刚性需要,但包装水市场竞争激烈,要获消费者高度认可,品牌需要长年经营,质量控制更是“苦力活”,水产品素质几乎决定它的的市场扩展空间。 作为内地包装水市场一哥的农夫山泉,近年毛利率却维持约六成高水平,得益于其成功打造“优质天然水”的品牌,产品类别由包装水扩展至即饮茶类、功能饮料及果汁饮料等软饮料。去年上半年水类产品收益占总收益的51%,比例较2022年同期少5.6个百分点,饮茶类和功能饮料分别占25.8%和12%,产品趋向多元化结构,享受优质品牌效应,但减少过分依赖单一产品的风险。 钟睒睒蝉联三年首富 农夫山泉另一品牌效应是其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钟睒睒的“首富”身份,他已经蝉联财富杂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三年榜首位置,2023年他以身家601亿美元(约4,272亿元)荣膺中国首富,但财富按年缩水4%。 环顾全球饮料公司,只有百年老店可口可乐(KO.US)及百事可乐(PEP.US)能与其匹敌,两者于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的毛利率分别为61%及54.5%,但农夫山泉成立至今28年,对一直扬言受成本上涨压力影响的农夫山泉,能在软饮料产业取得国际知名品牌同样的利润率,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当然,在内地饮料市场取得六成毛利率,并非不可能,去年上半年奈雪的茶(2150.HK)毛利率有68.2%,但奈雪的茶的经调整净利率仅2.7%,农夫山泉的净利率却达到今人欣羡的28.2%,抛离不少国内同行,能与之攀比的只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类的大品牌。 奈雪的茶经营连锁门店业务,或有扭曲纯饮料业务之嫌,那么参考康师傅(322.HK)及统一企业中国(220.HK)两者的饮料业务,康师傅于去年上半年的饮品分部收益为243亿元,税后溢利近10亿元,利润率约4%;统一的饮料收益为92.6亿元,分部溢利9.98亿元,利润率10.8%,两者饮料分部表现远远不及农夫山泉。 不过,农夫山泉亦面对其他企业难以回避的成本上升问题,其中之一是高油价。根据公司之前招股书,原材料和包装材料是公司销售成本两大组成部分,占比分别为58%及14.6%。原材料主要为生产瓶身的PET塑料、瓶盖、标签、糖、果汁等,PET塑料成本占销售成本的28.2%,取水及处理成本反而占比为1.5%。 高油价影响成本 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近年于高位徘徊,PET是原油下游产品,其成本对公司利润率构成重要影响,而水资源成本只占销售成本的小部分,公司扩大供应量对其优化利润结构的帮助有限。 2022年初,农夫山泉执行董事周震华就曾披露,成本压力已经“超过企业单方面可以去消化的水平”,农夫山泉的首选是通过提升经营效率消化成本,但市场及成本端变动大,产品有调价动作。 为应对物价、原材料、人工及运营等成本持续上涨,去年2月1日起,农夫山泉将杭州区域19升桶装水价格由每桶20元上调至22元,早在2022年,上海地区19升桶装水价格亦由每桶26元上调至每桶28元,加价后令农夫山泉去年中期股东应占溢利增长25.3%,略高于总收益增长的23.3%。 外界对农夫山泉的高利润率一直抱审慎态度,其相当于预期市盈率44倍的股价亦颇高。表面上,利润率远差于它的奈雪的茶,预期市盈率却达40.5倍,似乎农夫山泉可被看高一线,但若比较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21.4倍及21倍,投资者要作出合理选择相信不会太难吧。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Nissin Q3 results

日清受惠成本降售价升 季度收入虽跌利润反增

经过调升产品售价,以及原材料价格回落,日清食品第三季度盈利按年录得增长 重点: 日清第三季度收入按年微跌近3%,但盈利上升38% 公司加强推广,今年进行三万个面对面促销活动            刘智恒 生产方便面的日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475.HK),旗下的品牌出前一丁、合味道杯面及公仔面等在香港无人不识,港人称方便面为公仔面,可见品牌的代表性是如何深入民心。集团刚公布今年首9个月的业绩,营业额29.6亿港元(24亿元),按年跌5%,但盈利不跌反升16%至2.7亿港元。 若光看第三季度,表现更亮丽,收入近10.3亿港元,微跌近3%,但盈利大升38%至9,867万港元。原先疫情期间,中国内地及香港两地的市民被限制外出,多留家用餐,为方便于是囤积粮食,令日清的销量急升;但疫后复常,市民困在家久了,报复式外出用膳,方便面的销售回软。不过受惠原材料价格下跌,以及去年开始公司陆续调升产品价,日清的盈利按年不跌反升。 日清今年的毛利率,由去年的31.4%上升2.6个百分点至34%,一方面是去年旗下食品分阶段进行价格调整,幅度在中高个位数;另外,小麦价格在去年俄乌冲突爆发时,一度大幅抽升,随着市场情绪回稳及其它地区增产,小麦价格亦拾级而下,同时棕榈油的售价亦下跌,因而推升日清的业绩。 短期难再提价 纵使今年第三季业绩按季及按年均有增长,但部份市场人士对于日清的前景仍有保留。毕竟现时推升盈利全赖加价及原料成本下跌,然而公司去年才将零售价格上调,估计未来一年要再加价并不容易,加上内地经济放缓,市场正吹“消费降级”之风,要提升价格似乎是不大可能。 至于原材料方面并不是公司可以控制,小麦价从高位大幅回落五成后,近期也有见底反弹趋态势,即使不再上升,经过之前大幅回调,除非俄乌战事结束,否则再下跌空间有限。当然公司可以透过对冲方法减低原料价格上升的压力,不过实际操作其实有一定风险。因此,原料这一块,公司并不容易掌控。 之前带动盈利的两大原因不明朗,而整个方便面市场在中国内地及香港的发展,有担心已接近饱和,增长的空间有限。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方便面产量由2018年到2020年间连续三年递减, 2017年曾高达1,103.2万吨,2018年已跌至699万吨。尼尔森IQ《2023速食行业趋势报告》显示,今上半年方便面线上及线下的销售额按年下跌2%。 市场备受挑战 中国内地方便面市场近年备受挑战,首先是外卖的崛起,美团(3690.HK)及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以快速送递食品,让人们减低对方便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预制菜亦开始逐渐盛行,部分消费者认为其款式较多,也可多点不同菜式,胜于吃即食面那样单调。 与此同时,内地越来越多的方便食品,亦挑战传统方便面的市场。尼尔森IQ最新报告指出,上半年国内速食行业的销售表现开始分化,部分地域产品表现理想,如急冻广东点心和螺蛳粉,在2023上半年按年增幅为43.7%和28.9%。又如四川阿宽食品的红油面皮系列,成为方便食品另一品类,具四川的特色风味,光2021年全网累计销售超过两亿份。 对于日清食品,除面对整体方便面市场的改变外,亦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虽然在香港日清占据超过半壁江山,但在内地却远远落后于康师傅(0322.HK)及统一(0220.HK)。去年康师傅单就方便面的收入就296亿元,统一亦有106亿元,销售规模大幅抛离日清食品。 当然,日清经常强调的是其品牌,指出与对手最大的分别,在于它们专注高端市场,相对康师傅及统一,日清的品牌档次较高。然而,两家龙头企业近年也积极拓展高端市场,康师傅明言要加强高端产品布局,丰富产品口味,以满足中产阶层要求,例如推出较高档的“燃魂伴面”,找来张艺兴作代言人,另外“御品盛宴”定价亦较高,并借力罗永浩作推广宣传。 加强推广拓展海外 在大环境增长放缓,加上强敌环伺下,日清食品可以做的,是抢占市场份额,集团今年加强推广力度,动员内地约1,200名营销人员,今年内在超市等零售店推行三万次的面对面销售活动,合共提供600万份试吃商品。 集团又不断与日本人气动画推出联名商品,之前曾与动漫《进击的巨人》合作;今年又推出《咒术回战》的联名商品,借此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及增加销售量。 另外,日清亦开始有计划加强在中国内地及香港以外的市场发展,今年收购日清越南另外的33%权益。集团表示,越南市场正踏入长期增长趋势,希望可以透过此次收购,加快当地业务发展,从而扩大集团地域组合,加强集团的生产能力,改善成本效益,达致提高整体收入及能力。 投资市场对于方便面的前景也没看得太乐观,日清的预测市盈率约18倍,与康师傅的相若,高于统一的14倍。日清公布季度业绩当天股价曾升近2%至6.2港元,但之后已回软。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