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sun-backed drugmaker’s privatization comes as its stock price has wilted over 60% since its IPO five years ago and it failed to use the listing to raise additional funds.

股价长期低迷 复宏汉霖退市

复宏汉霖在过去五年的港股征程实在算不上亮眼,不仅股价较招股价缩水超六成,也未能利用港股平台进行股权融资 重点: 在股市频频失意之际,复宏汉霖的业绩却一路走高,2023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 5.46亿元 将实现商业化正向造血的复宏汉霖完全收入囊中,复星医药将直接受益于这些优质资产的高速增长   莫莉 在停牌一个月后,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696.HK)私有化退市的传言终于在6月24日深夜得到证实。作为港股借《上市规则》18A章上市的公司中,首家依靠产品销售实现盈利的药企,复宏汉霖在过去五年的港股征程实在算不上亮眼,不仅股价较招股价缩水逾六成,也未能利用港股平台进行股权融资,难怪作为母公司的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决定出手将其私有化。 公告显示,复星医药这次私有化的现金对价为每股24.6港元,相对于停牌前的不受干扰交易日(即5月21日)的收盘价18港元来说,这份要约的溢价为36.67%。合并交易的现金对价合计不超过54.07亿港元,而复星医药截至去年底持有超过130亿元的货币资金,反映这次交易的体量并不算小。因此,作为本次交易的要约人和合并方,复星新药将以自有资金加上最多37亿港元的并购贷款支付。 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由刘世高、姜伟东联合复星医药共同创立。复宏汉霖一直是复星医药的控股子公司,后者通过复星医药产业、复星新药、复星实业合计持有复宏汉霖59.56%股权。私有化完成后,复星医药将通过复星新药持有复宏汉霖100%股权,并向香港联交所申请自愿撤销上市地位。 随着宣布私有化,复宏汉霖也迎来高管人事变动。公司宣布,因个人发展原因,已于4月30日辞任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的李鑫磊,其职务将由毛应波接替。 对于为何选择私有化,复宏汉霖的解释可谓是相当尖锐。公司称,自2019年在联交所上市以来,大部分时间股价相对较低,而且交易量低迷不振,期间从未通过股权融资筹集到资金,反而因为维持上市地位而产生额外的行政成本。此外,长期以来,受全球宏观经济挑战、医疗行业变化、港股整体趋势等综合因素影响,复宏汉霖的股价未能反映公司的核心价值,这可能有损公司的业务重心和员工士气。 的确,复宏汉霖在港股的高光时期并不长,在2019年9月挂牌时,复宏汉霖的发行价高达49.6港元,集资净额为33亿港元。虽然上市后曾跌破发行价,但是随着新冠疫情后带来一波生物医药大热行情,复宏汉霖的股价在2020年7月一度创下67.05港元的历史新高。此后,随着港股及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行,其股价也一路走低,去年甚至跌破10港元。 股市频频失意之际,其业绩却一路走高,2021年成为港股18A企业中,第四家“摘B”的企业,2023年甚至成功实现全年扭亏为盈。目前,复宏汉霖旗下拥有5款获批上市的产品,分别为2019年获批上市的利妥昔单抗注射液、2020年获批上市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及阿达木单抗注射液、2021年获批上市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以及2022年获批上市的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其中,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在2020年7月、2024年4月分别在欧盟、美国获批上市。从时间线来看,其商业化节奏十分稳健。 提振母公司业绩 财报显示,复宏汉霖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 53.95亿元,同比增长约67.8%;净利润为5.46亿元,扭转2022年的6.95亿元亏损。公司称,获利原因在于核心产品陆续实现商业化销售后持续销量扩大,实现销售收入合计约5.54亿元。期内,两大核心产品表现优异,曲妥珠单抗和斯鲁利单抗分别贡献收入27.37亿元和11.2亿元。 可惜的是,“优等生”的业绩并未受到市场重视,复宏汉霖的正面盈利预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股价仅轻微上涨3.3%,即使将时间线拉长到两个多月,5月停牌前的复宏汉霖的市盈率也不到17倍。 相比之下,母公司复星医药的估值甚至更为惨淡,最新的市盈率仅16倍,这或许与其新冠相关产品收入大幅下降后,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有关。2023年,复星医药的营收同比下滑5.81%至414亿元,净利润23.86亿元,亦同比减少36%。财报中难得的增长则来自子公司复宏汉霖,带动了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8%。 因此,将实现商业化正向造血的复宏汉霖完全收入囊中后,复星医药将直接受益于这些优质资产的高速增长,为股价提供更大亮点。以复星医药的话来说,复宏汉霖是公司的核心创新资产,私有化完成后,不仅有助于复宏汉霖摆脱作为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市场预期压力和股价波动风险,专注于创新研发和市场拓展工作,也有助于复星医药整合创新资产,加强公司在创新生物药领域的战略布局。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osun Pharma is a diversified drug company whose portfolio includes pharmaceutical, medical equipment and healthcare services.

快讯:复星医药未开始回购方案

最新: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周一公布,自从3月27日首次公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方案以来,至今尚未实施股份回购。 利好:由于股份回购并未开始,因此对该公司的现金流未有任何影响。 值得关注:该公司于公布一个多月后仍未开始回购,可能会被投资者质疑该计划的真实性。 深度:复星医药是中国的综合医药、医疗设备及服务企业,业务相当多元化。随着中国新冠疫情去年初结束,疫苗、抗病毒药物等抗疫产品销量锐减,作为新冠疫苗复必泰以及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的销售方,其收入受到影响,即使创新药产品提供理想销售贡献,该公司去年的收入仍减少5.8%至412亿元,盈利更大减35.8%至24亿元。 市场反应:复星医药的港股周二小幅波动,中午收市平收于12.74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游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osun International: the slim-down must go on till debts paid off

复星一减再减 瘦身还债停不了

经历2022年的流动性危机,复星国际持续“减重瘦身”,最新举措是出售跨国保险公司Ageas股权 重点: 截至去年底,复星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0.4%,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 过去两年复星出售资产回笼现金573亿元      李世达 “我们以前在全世界‘探矿’‘开矿’,现在已经有足够的‘好矿’给我们挖,并且在这些领域是有优势的。”复星国际有限公司(0656.HK)董事长郭广昌,今年3月底在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如此说。 不再“找矿”,而要“挖深矿”、“挖好矿”是这家广受瞩目的中国民营集团自2022年以来的核心策略,换句话说,就是要减轻资产、甩掉负债,聚焦具有优势的核心领域。而出售跨国保险公司Ageas最多8.19%股权,就是复星国际减重的最新举措。 复星国际近日公告,向法国巴黎银行(BNP)旗下的法巴人寿(BNP Cardif)出售欧洲保险公司Ageas最多1,540.1万股或8.19%股权,总作价介乎6.26亿至6.7亿欧元(约48.5亿至51.6亿元),所得款项将用于一般资金用途。 复星国际表示,是次出售目标是精简投资组合,聚焦公司核心业务,预计交易将带来税前利润6,000万至6,500万欧元,而复星仍将持有Ageas的195.2万股,持股比例跌至约1.03%。 这是复星国际继1月出售葡萄牙商业银行5.6%股权后,今年第二次出售金融资产。 两年套现573亿 今年1月,复星国际以2.35亿欧元出售葡萄牙商业银行(Millennium bcp)的5.6%股份,仍保留20%以上的股份。随后至今年3月中旬,有消息称复星国际愿意进一步出售剩余的20%股份,约值8.4亿欧元,目前未有进一步消息。 自2022年遭穆迪列入下调观察名单后,复星集团一改“买买买”策略,提出多项“瘦身”计划,持续变卖子公司股权及资产,包括南钢股份、建龙股份、泛亚航运、Ameritrust Group等。2023年全年回笼现金273亿元,加上2022年的300亿元,复星这两年已收回573亿元现金。 尽管出售资产的行动持续,复星确实在减债瘦身的道路上取得成果。 截至2023年末,集团合并报表层面的有息债务为2,119.2亿元,较2022年末降低150亿元,总债务占总资本比率为50.4%,较2022年12月31日下降2.9个百分点。在去年半年报中,复星便已宣布未来12个月已无大额美元债偿付压力。2023年中,标普将复星国际评级展望上调为“稳定”。 不过,虽然集团的中长期债务占总债务比例,由2022年底的53.2%提升到55%。不超过12个月的短期债务也从2022年底的1,062.8亿元减少至953.7亿元,但仍高于集团持有现金924.6亿元。 核心业务渐趋稳定 因此割肉还债还要继续,而郭董从不吝惜出售优质资产。 路透社上月报道,复星国际正考虑出售复星旅文(1992.HK)旗下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或全部资产,以及核心资产Club Med部分股份。要知道,这两大核心业务去年都创下历史新高,可说是集团重要的“摇钱树”。而复星对此消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但至今尚未有进一步消息。 翻开复星国际2023年年报,去年集团总收入达1,982亿元,同比增长8.6%,股东应占溢利13.8亿元,2022年亏损8.3亿元。旗下四大核心子公司豫园股份、复星医药、复星旅文和复星葡萄牙保险等均收入稳健,对复星营收贡献率占比达72%,核心产业的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花旗本月发布的报告指出,集团资产组合获利能力改善,也带动资产管理部分亏损收窄。 花旗认为大部分负面因素已在股价中反映,将其目标价由7.1元下调至6.3元,维持买入评级。 最重要是活下去 除了频繁出售资产,复星也持续进行战略布局,尤其是在医药与文旅领域。 去年7月,复星医药(2196.HK)与深圳坪山区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要在坪山建设“复星医药大湾区总部”,打造复星医药“全球第二总部”。 今年3月,复星医药与深圳市引导基金等其他七方投资人,拟共同出资设立5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复星医药旗下复健资本通过深圳市公开遴选中标,独家管理该基金。…
The drug developer has raised around $400 million in seven rounds of financing. But after burning through cash, the company needs fresh capital to sustain its work on AI-assisted drugs.

AI制药烧钱迅速 英矽智能再冲港股

这家AI制药企业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合计募资约4亿美元,但其烧钱速度亦十分惊人,急需在更大的资本市场融资“续命” 重点: 英矽智能去年收入同比增长70%,达到了5,118万美元,其中有3,900万美元来自药物开发项目的对外授权 该公司目前还未有任何一种人工智能辅助开发药物通过三期临床试验,若研发进展不顺,将大幅影响公司市值   莫莉 在去年6月递交的招股书失效之后,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近期更新招股文件,将与2023年底赴港申请上市的同行晶泰科技争夺“亚太AI制药第一股”的名号。 英矽智能成立于2014年,是一间AI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最新的招股书中,英矽智能透露,2023年的收入同比增长了70%,达到了5,118万美元,其中有3,900万美元来自药物开发项目的对外授权。在2023年9月和2024年1月,英矽智能接连完成两项对外授权交易,合同金额总额最高可达15亿美元,其中与Exelixis(EXEL.US)的合作,让英矽智能可以获得8,000万美元的首付款,这也是亚太地区的第一个AI新药的专利授权合作。 英矽智能的业务主要包括管线药物开发、药物发现服务,以及软件解决方案服务三大领域。其中,管线药物开发服务是支柱业务,公司通过研发内部管线候选药物,在其对外授权或实现商业化后产生收入,该分部去年贡献收入3,902万美元。 药物发现服务是与药企等第三方合作,利用英矽智能研发的Pharma.AI平台发现与疾病有关的靶点,识别并进一步研发,从中收取服务费。软件解决方案服务则是客户使用Pharma.AI平台时,就该平台的访问权限收取的预付订阅费。2023年,药物发现服务以及软件解决方案服务分别贡献879.6万美元和336.2万美元,期间签订软件客户达50个,新增礼来(LLY.US)、诺和诺德(NVO.US)等大型药企客户。 在大额对外授权合作的加持下,英矽智能去年财务表现稍为好转,除了收入上升,净亏损也同比减少1,019万美元至2.11亿美元。不过,尽管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收入,这间技术驱动公司烧钱速度仍然十分惊人,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达到5.6亿美元。 在过去生物医药融资活跃的时期,英矽智能依靠“人工智能+医药”的概念颇受资本青睐。自2014年成立以来,英矽智能已经完成了7轮融资,合计募资约4亿美元,股东名单星光熠熠,包括启明创投、创新工场、高瓴资本、药明康德(2359.HK; 603259.SH)及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等。2022年8月,英矽智能完成了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更获沙特阿美旗下的多元化风投基金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公司的投后估值高达8.95亿美元。 截至去年底,英矽智能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77亿美元,这个金额与不少通过港股《上市规则》18A章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相比,其实已为数不少,但以英矽智能的资金消耗速度来看,可能无法维持一年的运营开支。2023年,英矽智能的研发开支为9,734万美元,同比增长24.5%,行政开支亦高达1,734万美元,当中包括劳工成本、股份薪酬开支等项目。 此外,公司的负债水平较高,截至2024年1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达到8.47亿美元。由此可见,管理层或急于登上港股市场,获得更为通畅的融资渠道,为众多管线的下一步研发提供资金。 AI制药前路未知 招股文件披露,公司旗下拥有涵盖纤维化、肿瘤学、免疫学和其他治疗领域的15款候选药物管线,其中6种已取得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批准。其中,小分子候选药物ISM001-055是英矽智能的核心产品,也是研发进展最快的管线。对于AI制药行业来说,这款候选药物也有重要意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ISM001-055是全球首款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发现靶点、并设计化合物的候选药物。 过去两年里,由AI辅助研发并进入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不断增加,但是目前还未有任何一种人工智能辅助开发的药物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部分AI设计的小分子药物临床研发进展不顺,导致研发企业的市场估值一落千丈。2022年上市的英国AI制药企业BenevolentAI(BAI.AS)曾备受瞩目,但是其核心管线BEN-2293在II期试验中未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公司随后裁减一半员工,股价亦下跌超过90%。 英矽智能的ISM001-055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项目,在中国和美国近40个研究中心同步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中美国2a期临床试验已于 2024 年2月完成首批患者给药,在中国2a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该候选药物的研发情况,或对公司业务前景产生重大影响。 目前港股和A股市场尚无AI制药企业上市,另一间冲刺港股上市的晶泰科技在2021年的最后一轮融资中,投后估值高达19.7亿美元,比英矽智能高出一倍有余。与其他AI制药公司相比,英矽智能不仅拥有自我造血能力,通过管线授权持续产生营收,还拥有进展较快的自研管线,值得投资者长期留意。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osun looks to sell Atlantis Sanya

复星拟削肉还债 旅游业务何去何从

据报道,复星国际正寻求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酒店,以及Club Med的部分股权 重点: 据路透社报道,复星国际正考虑出售旅游业务旗下两大核心资产的部分或全部,以筹集现金偿还巨额债务 出售其中一项或两项资产可能会极大地改变复星旅文的未来。复星国际持有复星旅文78%的股份      阳歌 有战略投资,也有债务。对复星国际有限公司 (0656.HK)而言,谈到这两者时,眼下债务问题似乎更要紧。有报道称,该公司正考虑出售旗下复星旅游文化集团(1992.HK)两大主要资产的部分或全部。 具体而言,据路透社本周报道,复星旅文正考虑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大型度假酒店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此外,路透社上月还报道,复星旅文还在探索出售核心资产Club Med的股份。此前,持有复星旅文78%股份的复星国际曾多次表示,旅游业务是其核心业务之一,无意出售。 过去也许确实如此,但如果它真的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以及Club Med的部分资产,那该公司的旅游业务就所剩无几。路透社此前还曾在1月报道,复星正就出售旗下另一项旅游相关资产——打包旅行度假公司Thomas Cook,正与波兰的eSky进行高级别洽谈。 最新报道出来后,复星旅文发表声明称:“始终审视并优化业务组合”。与以往对类似报道做出的回应不同的是,它并没有断然否认,似乎表明公司确实正考虑出售三亚亚特兰蒂斯和Club Med的部分股份。 更重要的是,以复星国际为旗舰的复星集团,是海航和安邦等竞争对手溃败之后,仍屹立不倒的最后几家中国大型企业之一,海航和安邦曾在2010年代举债在全球大举收购。复星是它们中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它尚未遭受类似命运的原因。集团与上海市政府关系密切,这也有所帮助。 据路透社报道,复星正瞄准大型国企以及财力雄厚的中东投资者来收购三亚亚特兰蒂斯,这也反映了它与上海市政府的关系。众所周知,当地方政府想要救助陷入困境的地方龙头企业时,国企往往会在财务和其他方面伸出援手。去年,我们在深圳看到了类似的救助措施,当地的房地产巨头万科,当时因为沉重的债务负担陷入了类似的困境。 复星的巨额债务已不是什么秘密,截至去年6月,它的债务总额约为300亿美元。公司此前曾表示,将出售非战略资产来偿还部分债务,不过集团此前多次强调,旅游和医药是两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业务。 因此,最新的报道似乎表明,复星不再像过去那样,认为旅游业务具有战略意义。在出售了最大的两项资产的部分或全部之后,复星旅文会变成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准。 复星旅文的命运 复星旅文很有可能继续作为上市公司运营,即使失去亚特兰蒂斯度假酒店,据去年上半年的最新财报显示,该酒店约占复星旅文收入的10%。复星国际也有可能最终解散旅游部门,专注于其他核心领域,其中包括复星医药(2196.HK;600196.SH)和复朗集团(LANV.US)奢侈品业务。 至少最近的风声似乎表明,旅游业务不再是绝对不可出售的资产了。 周二路透社的报道出来后,复星国际和复星旅文的股价双双下挫,在接下来的三个交易日里,它们分别下跌约6%。两只股票最近都承受了一定压力,复星旅文目前的远期市盈率只有8倍。只有在线旅行社携程(TCOM.US;9961.HK)16倍的一半,更不到希尔顿酒店(HTL.US)29倍的三分之一。 复星旅文的低估值似乎反映了对其母公司债务的担忧,而不是公司本身存在什么问题。事实上,复星旅文最近的表现相当不错,这要归功于疫情过后的旅游业复苏,全球的旅游业界都从中受益。 公司上个月发布盈利预告称,2023年旅游业务的业务量增长15%或更多,较2019年疫情前增长25%或更多。有趣的是,使用盈利预告中的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公司去年下半年将录得约2亿元的亏损,扭转了上半年盈利4.72亿元的局面。但亏损可能是由于一次性费用等因素造成的,因为旅游业的业务总体相当不错。 针对路透社有关亚特兰蒂斯可能出售的报道,复星旅文在声明中表示:“目前,公司业务运营良好,财务状况稳健。” 位于海南的亚特兰蒂斯是一座大型度假酒店,拥有逾1,300间客房,还设有水上乐园和购物中心等设施。它于2014年开工,四年后竣工,据报道,复星曾表示,截至2018年,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资110亿元。 去年上半年,该酒店的收入同比增长89%,达到9.28亿元,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revpar)也同比增长82%,至2,075元。同期,Club Med在复星旅文收入中所占的份额最大,约为84%,同期增长34%,至75亿元。 归根结底,复星为了偿债,可能正在探索所有可行的方案,甚至是之前曾表示不在考虑之列的旅游资产。鉴于目前旅游业的良好环境,如果能找到合适的买家,复星甚至有可能从Club…
Shanghai Henlius Biotech said on Monday it expects to report a net profit of 500 million yuan or more for 2023, reversing a loss of 695 million yuan in 2022 and marking its first-ever annual profit.

快讯:复宏汉霖销售理想 首次录得全年盈利

最新:上海复宏汉霖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696.HK)周一公布,预计去年录得不低于5亿元净利润,扭转2022年的6.95亿元净亏损,是公司成立以来,首次实现全年度盈利。 利好:该公司转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受益于核心产品汉曲优的盈利能力获得提升、创新产品汉斯状的销售收入持续提高,以及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成果。 值得关注:该公司去年前三季的盈利为4.08亿元,假如保守估计去年的利润为5亿元,意味四季度的盈利或不足1亿元。 深度:复宏汉霖成立于2010年,是复星医药(2196.HK; 600196.SH)旗下的生物制药公司。该公司于2019年在港交所上市,同年取得一项重要突破,获得中国第一个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的销售批准,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截至去年三季度,该公司已有5款产品成功商业化,18项适应症获批,销售空间不断扩大,并于去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市场反应:复宏汉霖股价周二上涨,中午收盘升1.6%至14.08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haoju buys Beijing hospital

朝聚眼科一招提升收入:并购

这家总部位于内蒙古的眼科护理供应商,正借收购私立医院和诊所,在高增长领域打造庞大投资组合 重点 朝聚眼科的战略是通过并购实现增长,近日宣布收购北京一家医院 去年上半年,这家眼科护理提供商的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30%和44.3%,产生了充足现金,能满足大肆收购之需        谭英 朝聚眼科医疗控股有限公司(2219.HK)正将目光投向中国利润丰厚的私立医院业务,近年中产阶级不断壮大,他们有能力在基本公立医疗体系之外,寻求更优质的服务。朝聚眼科总部位于内蒙古,并非是内地富裕地区,但今年一开始就宣布以3,680万元,在北京收购明月眼科诊所。 此前,公司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增加了八家眼科医院和两家眼科中心,使其总数分别达到26家和27家,新增的八家中六家是收购所得。医院提供全面的眼科服务,而眼科中心提供的是更基础的服务,如验配眼镜和简单的眼科检查。去年3月,公司还在宁夏收购一家眼镜厂。 朝聚在2021年7月上市,当时集资15亿港元,尽管其后积极扩张,但今天股价还不到上市价的三分之一。与复星医药(2196.HK)等除核心药品业务外还经营医院的大型企业相比,该公司规模相对较小。据报道,复星医药正在考虑分拆旗下的医院部门,该部门2023年上半年收入31亿元,是朝聚6.93亿元的三倍多。 但投资者对两家公司的股票基本一视同仁,它们目前的市盈率(P/E)均在11倍左右。可能部分要归因于复星医药的医院业务(大多位于富裕的沿海地区,拥有20处医疗设施,6,000多个床位)仍在亏钱。相比之下,拥有1,112个床位的朝聚眼科,在不太富裕的西北地区却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去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44%至1.47亿元,营收6.93亿元,同比增长30%。 与中国所有的医院系统一样,朝聚眼科也遭受疫情的重创。三年疫情期间,大部分门诊服务设施在不同时间被迫关闭。但朝聚已从低迷中完全恢复,去年上半年中国结束严格的疫情管控后,其利润增长强劲。 通过自建和收购新设施来实现增长,提升了朝聚的收入,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一直在增加,2022年同比增长约10%至2.73亿元,2023年上半年增长24%至1.95亿元。然而,不断收购是有代价的,因一直在烧钱,现金从2021年底的12亿元大幅下降至一年后的9.45亿元。截至去年中,更进一步下降至4.14亿元,主要原因是资金被用于投资。 医院泡沫 对于中国的民营医院来说,快速增长并不一定是好事,在新冠疫情前,该行业已接近泡沫状态。据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2015年时,中国民营医院的数量超过了公立医院,到2021年,民营医院的数量是公立医院的一倍,前者为24,766家,后者为11,804家。但是,朝聚不仅一直专注于眼科领域,还将领域拓展至眼科服务相对匮乏的华北地区。 成立于1988年的朝聚眼科,是内蒙古最大城市包头的家族企业。董事长是张波洲,大股东包括创始人张朝聚的子女,以及老中医张星焕的孙辈,张星焕在1921年创办了诊所仲和堂。 虽然与中国沿海地区相比,内蒙古可能相对贫穷,但在2022年,内蒙古以102,558元的人均GDP排名全国第八,上海为179,907元。尽管如此,朝聚眼科因在一个竞争相对较少的市场,反获得丰厚的利润。最新收购的北京医院距离内蒙古总部不远,朝聚眼科正试图走出传统大本营,进入利润更丰厚但竞争也更激烈的地区。 眼科护理需求不断增长,一定程度上是人们长时间玩电脑和智能手机造成的眼部问题所致。在中国,超过一半的青少年近视,比例居世界之首,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达29.5小时。眼部护理产品的市场也在迅速扩大,根据咨询公司博圣轩的数据,2022年,蒸汽眼罩、眼部按摩器和热敷眼罩等产品分别增长501%、111%和109%。 朝聚眼科两大业务板块中规模较大的“消费眼科服务”,去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61亿元,而“基础眼科服务”紧随其后,为3.32亿元。2022年上半年,基础眼科服务占总收入的比例为45.5%,2023年同期为47.9%;同期,消费眼科服务占总收入的比例从54.6%降至52.1%。 朝聚眼科并不在大多数投资者的关注范围内,但雅虎财经采访的五家分析机构,将该公司的平均目标价定为7.68港元,较当前水平高出约80%。同样经历了快速扩张阶段的植发机构雍禾医疗(2279.HK),其市销率为0.69倍,远低于朝聚眼科的2.26倍,可能是前者尚处于亏损阶段所致。而这也恰恰表明,投资者最喜欢的莫过于利润,更不用说动听的增长故事了。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