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sun Pharma is a diversified drug company whose portfolio includes pharmaceutical, medical equipment and healthcare services.

快讯:复星医药未开始回购方案

最新: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周一公布,自从3月27日首次公布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方案以来,至今尚未实施股份回购。 利好:由于股份回购并未开始,因此对该公司的现金流未有任何影响。 值得关注:该公司于公布一个多月后仍未开始回购,可能会被投资者质疑该计划的真实性。 深度:复星医药是中国的综合医药、医疗设备及服务企业,业务相当多元化。随着中国新冠疫情去年初结束,疫苗、抗病毒药物等抗疫产品销量锐减,作为新冠疫苗复必泰以及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的销售方,其收入受到影响,即使创新药产品提供理想销售贡献,该公司去年的收入仍减少5.8%至412亿元,盈利更大减35.8%至24亿元。 市场反应:复星医药的港股周二小幅波动,中午收市平收于12.74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游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drugs maker eked out a 0.16% rise in first-half revenue, but underlying net profit slipped 26% as waning sales of Covid treatments and foreign exchange losses squeezed earnings.

复星医药收入微增 惟债务压力惹关注

受抗疫产品收入锐减、美元升值导致汇兑损失等因素影响,这家综合制药集团上半年收入仅增长0.1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更下滑26.28% 重点: 受益于创新药新品和次新品的收入快速增长,复星医药核心制药业务实现营收159.2亿元,同比增长11.56% 不过该公司债务压力较大,还有275.27亿元的对外担保金额,相关风险值得关注   莫莉 随着新冠疫情明显降温,疫苗、抗病毒药物等抗疫产品销量锐减,作为新冠疫苗复必泰以及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的销售方,中国综合制药集团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的收入大受影响。不过,得益于创新药产品的销售贡献,加上在医疗服务、医药流通等多各领域的全面布局,复星医药上半年仍勉强维持业绩增长势头。 上周二,复星医药披露的2023年中期业绩显示,公司期内实现营业收入约213亿元,同比增长0.16%,如果不计算新冠疫苗、抗原及核酸检测试剂等抗疫产品,营收则增长约15%;期内,该公司的净利润上升15.7%至17.84亿元,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则下降26.3%至13.73亿元。 财报发布后,复星医药连续两个交易日下跌,8月30日,其A股下跌1.4%,港股下挫2.7%;翌日股价继续下挫,A股再跌2%,港股软2.3%。投资者信心不足,或与其二季度业务增速下滑有关,虽然上半年营收增长平稳,但是二季度的营收却同比下滑4%,期内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更同比大幅减少57.3%至4.53亿元。 对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明显下滑,公司解释是由多项综合因素导致。首先是新冠mRNA疫苗复必泰、新冠抗原及核酸检测试剂等抗疫产品收入显著下降,但仍有团队和医学、市场等费用支出;其次是控股子公司Gland Pharma因美国市场竞争加剧与部分产线停产升级等,导致经营业绩同比下降;再加上美元加息、升值等因素导致的财务费用和汇兑损失增加等。 复星医药的业绩也并非全无亮点,旗下的控股子公司创新药企复宏汉霖(2696.HK)已经成为拉动其业绩的主要功臣。今年上半年,复宏汉霖的多款创新药新品和次新品的收入快速增长,其中去年3月获批上市的汉斯状实现收入5.56亿元,汉曲优收入同比增长57.1%,苏可欣收入同比增长32.7%。 此外,加上新冠治疗药物阿兹夫定片的销售贡献,复星医药最主要的制药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59.2亿元,同比增长11.6%,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2022年上半年的67.1%升至74.7%。 与此同时,复星医药也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重金押注创新药研发,力图改变以并购为主要增长点的模式。上半年,其研发投入增长19.8%至28.84 亿元,占营业收入13.5%。目前,复星医药手上还有四个创新药或是生物类似药的新适应症、34 个仿制药的适应症申报上市,另有7 个创新药/生物类似药的新适应症在中国境内获批开展临床试验。 担保风险不小 对复星医药来说,除了业绩基本面的表现之外,最受投资者关注的,是其控股股东的债务风险,以及为旗下诸多子公司提供的高额担保。 复星医药的控股股东为复星国际(0656.HK)在中国境内的主体——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实控人则为“复星系”的话事人郭广昌。复星系历来以并购、投资著称,业务线遍布地产、珠宝、餐饮、文旅和医药等。中国去年低迷的债券市场,加上复星系庞大的债务规模,让其现金流十分紧张。 去年下半年开始,复星系大幅抛售非核心资产,复星医药的股票也遭大额度质押。截至8月11日,复星高科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复星医药股份总数约 36.06%,他们所持的股份中,仍有约67.71%处于质押状态。 除了控股股东债务压顶,复星医药自身的债务压力也不可小觑。中国证监会8月14日公布的一则问询函,显示复星医药拟发行80 亿元公司债券,其中 45 亿元用于偿还有息债务、35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可是,该公司去年7月才完成了44.84 亿元的定向增发。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复星医药的资产负债率为29.05%,流动负债为368.2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208.9亿元,而其账面货币现金为148.85亿元,存在较大短债压力。 此外,复星医药还为旗下子公司做了大规模担保。截至8月24日,复星医药实际对外担保金额高达275.3亿元,约占去年底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

复星医药疫苗收入降 创新药及时填补缺口

中国新冠疫情基本结束,加上世卫调整疫苗接种建议,疫苗需求瞬间急降,这家曾经赚取新冠红利的医药公司该如何自处? 重点: 复星医药去年复必泰新冠疫苖销量下挫三成,加上投资组合损手,拖累净利润跌逾两成 该公司转型创新药取得突破,研发新品贡献百亿元营收   陈嘉仪 这家医药公司被关了一道门,但另一扇窗已为它打开。 中国综合制药集团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刚于3月底交出了一份让投资者喜忧参半的年度业绩,主要因为其新冠疫苗收入大降,但创新药表现出色,正好填补收入缺口。 复星医药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38亿元,同比增长12.7%,净利润则下降21.1%至37.3亿元,虽然两者的表现均远逊2021年约30%的增长,但公司指净利润下降,主要受累于其持有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所致,其中出售德国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BNTX.US)股份所造成公允价值损失净影响逾10亿元;如果扣除上述非经常性损益,其净利润仍然同比上升18.4%至38.8亿元。 业绩公布后,复星医药股价反应不大,连续四个交易日在22港元水平上落,波幅仅约1%,但该股距离2021年8月的82港元高峰,已录得逾七成跌幅。该公司的最近港股市盈率约14倍,低于其上海交易所股票的23倍,或反映国内投资者对其前景的看法,比起盘踞在港股市场的国际投资者较为乐观。 复星医药主营业务分别为制药、医疗器械、医学诊断及医疗健康服务,按业务板块划分,制药业务去年贡献营收308亿元,占总营收超过70%,主要来自新上市产品以及次新品的收入。其中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的制剂单品或系列共5个,分别为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领域治疗的汉曲优、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汉利康,新冠口服药捷倍安阿茲夫定片和肝素系列制剂。 复必泰和捷倍安都是抗新冠感染产品,前者自2021年3月起分阶段销往港澳台,受惠于新冠疫苗需求强劲,全年销售约2,200万剂,带动制药业务营收在该年增长32.1%。然而,去年随着疫情政策变化和接种率达峰,复必泰销量大跌30%至1,554万剂;幸好该公司与真实生物联合开发的捷倍安于7月获批紧急上市,刚好赶及去年底疫情大流行前推出,并累计售出647万瓶,抵销疫苗销量下降对业绩的部分冲击。 按主要治疗领域划分,去年抗感染核心产品收入85.82亿元,同比减少约0.5%,与2021年的120%同比增速比较,跌势非常明显。随着世界卫生组织调整新冠疫苗接种建议,认为非高风险人士不用再打加强针,而且健康儿童无必要接种疫苖,复星医药的疫苖销售恐怕进一步看淡,往后如何填补抗感染产品的营收缺口,将受到市场紧密关注。 营收破百亿元 复星医药董事长吴以芳坦言,由于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未来要把一些疫情防控产品转为常态产品来对待;他同时指出,创新药板块新品及次新品保持快速增长,去年创新药营收突破100亿元,在制药业务中占比逾30%,因此研发创新产品,并加强部署国际市场,是未来的主要转型方向。 据财报显示,去年制药业务第二大收入来源,是以创新药为主的抗肿瘤及免疫调节核心产品,营收增长近四成至55.2亿元,增幅冠绝其他类型产品。除了反映汉曲优、汉达远等次新品销售增长,去年3月始在中国内地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PD-1单抗药汉斯状,推出仅大半年已录得3至5亿元收益,潜力相当不俗。今年1月,汉斯状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再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相信将带来另一个收入引擎。 事实上,复星医药早于2009年尝试转型创新药,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许可引进和深度孵化的方式,围绕肿瘤及免疫调节、代谢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领域搭建和形成小分子创新药、抗体药物、细胞治疗技术平台。至2019年,也就是埋首耕耘10年后,首款自主研发的生物类似药──汉利康终于获批上市。 往后每年,该公司都有新的生物类似药和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截至去年底已有6款自研创新药和4款许可引进创新药获准于中国和美国销售,并有多款创新药物及新适应症被纳入最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逐步迈向收成期。 此外,复星医药近年在美国、欧洲、非洲及印度设药品临床及注册团队,加强海外药品注册申报能力。随着创新药产品陆续面世,该公司加速推进国内外生产线朝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推进,并在全球60多个国家建立了市场推广和销售管道,协助海外收入持续增加,去年达139.4亿元,占整体营收近32%。 复星医药的扩张策略也赢得券商认同。浙商证券指出,该公司已启动汉斯状于美国市场的商业化筹备工作,看好该产品能成功国际化,给予“买入”评级;国金证券也看好该公司旗下汉斯状、奕凯达、汉利康等产品,认为它们均具有年收入超过20亿元的市场潜力,预计今年营收将上升17.3%至516亿元,同样建议“买入”。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非公开配售A股 复星医药筹45亿

最新: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196.HK; 600196.SH)周三宣布,计划透过非公开形式,向特定对象发行约1.07亿股A股,筹资最多约44.84亿元。 利好:筹资所得将用于为创新药物临床、许可引进及产品上市作相关准备,以及建设综合性基地及补充流动资金等。公司表示,这次配股筹资可强化国际化战略及促进主营业务发展,并有利强化复星医药的负债结构。 值得关注:中国证监会于2021年7月27日核准复星医药于12个月内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28亿股新A股,意味该公司这次正好赶及在授权期内筹资。 深度:复星医药近期动作频繁,除了正努力将德国BioNTech (BNTX.US)生产的新冠复必泰疫苖引入到中国市场、并布局于新冠口服药Molnupiravir与Paxlovid的原料药及制剂外,最近又斥资近10亿元收购新加坡其中一家最大的私立肿瘤专科医疗中心的60%股份。不过,母公司复星国际(0656.HK)最近则卷入不利处境,事缘该公司6月中被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列入下调观察名单,担忧其现金不足以偿付未来12个月内到期的短期债务,而其经常性收入亦可能不足以支持利息和运营支出。 市场反应:复星医药的A股和H股周四同步向上,其中A股中午收市涨1.2%至49.44元,H股则上升2.5%至31.35港元,但仍然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区间。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