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购港厦建国际桥头堡 市场不接受股价大跳水
“国货之光”李宁宣布斥资22.1亿港元收购香港北角商厦,部分作为香港总部之用,在楼市低迷之际出手格外引人注目 重点: 收购消息曝光后,李宁股价大跌14.3%,总市值单日蒸发80亿港元 收购香港物业为品牌国际化布局,2024年启动海外业务拓展 李世达 12月10日晚间,中国运动品牌李宁有限公司(2331.HK)宣布,以22.1亿港元收购恒基地产(0012.HK)旗下一家物业投资公司,目标公司的主要资产是一幢位于香港北角的22层楼商厦。公告发布翌日,李宁股价大跌14.3%,总市值一日蒸发80亿港元,收报18.3港元,创下2020年3月以来新低。 作为第一家在纽约时装周亮相的中国运动品牌,李宁今年的表现差强人意。10月时李宁也因为发布第三季度业绩简报,在翌日股价大跌20.7%。今年以来,李宁股价由年初的65.222港元跌至18.3港元,跌幅超过72%,总市值年内已蒸发上千亿港元。市盈率11倍已落后于对手安踏体育(2020.HK)的23倍。 业绩表现不佳,却大手笔收购与本业无关的商厦,加上香港楼市正在走下坡路,令许多投资者以抛售股票来表达不满。李宁随即宣布动用不超过30亿港元的资金购回股份,这才终止跌势,稍稍稳定股价。 增收不增利 从2022年开始,李宁业绩已出现疲软迹象。2022年在营收同比增长14.3%的基础上,股东应占溢利仅同比增长1.32%至40.6亿元;2023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2.98%至140.2亿元,而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则下降3.1%至21.2亿元。2023年第三季度,李宁的销售额从二季度的10%至20%的中段增长,下降成了中单位数增长。 同样是国产体育品牌,安踏体育2023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增长32.3%,达47亿元,营收亦增长14.2%,达296亿元;特步国际(1368.HK)今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亦有13%的增长。 “国潮”(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时尚潮流)的退烧与高端化定位不再被消费者接受,或许是李宁成长乏力的主因。自去年发生“军绿套装”事件后,李宁的“国潮”叙事便已开始褪色,特别是疫情过后,一些小众户外品牌更加受欢迎。 另一方面,刻意走高端路线的子品牌,却没有更多的研发费用做支撑,也很难让消费者买单,只能一边涨价一边打折,以低价策略努力去库存。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的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57天,高于去年同期的55天。 启动海外业务拓展 “国潮”退烧,李宁将更多力气放在国际市场,而收购中国香港商厦便是公司寄予厚望的重要一步。 李宁今次收购的物业是北角电气道“港汇东”,总占地面积约9,600平方尺及其总建筑面积约144,000平方尺。楼宇包含22层商业/办公空间及两层零售区域。根据公告,2021年、2022年,相关物业的收入分别为3500万港元、5000万港元,除税后亏损1700万港元、8000万港元。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指出,据其香港物业分析师预期,该物业的租金收益率约3.2%,低于目前约5%的现金收益率。 李宁表示,此处物业的一部分或将用作李宁的香港总部。公司认为此举展现了公司对于香港业务前景充满信心,并标志着落实执行加强国际业务发展的计划。 李宁在香港设立总部的决策,是该公司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公司表示,从2022年香港门店开业以来,海外拓展已提上集团业务规划之中,预计2024年会启动李宁海外业务的拓展,并希望在海外通过品牌运营,建立海外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建立海外品牌经营的模式,为未来更广阔的海外市场拓展打下基础,使之成为李宁集团的成长引擎之一。 事实上,进军国际一直是李宁的愿望,但多年来均未见明显成效。2023年上半年,李宁在中国市场实现了137.3亿元的营收,占营收的比重高达97.9%,国际市场收益微乎其微。 今次斥重金在香港设立总部,相当程度上展现了李宁的决心。这是李宁在北京、上海、深圳之外,第一个内地以外的总部。李宁将能够利用香港的资源与平台,整合国际市场资源,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和变化,相信将为全球业务增长增添新动力。 尽管李宁在国际化道路上过去有许多尝试,但从香港起步会是一个新的开始。潮流总是短暂,如果李宁能够重新说好“国潮”的故事,在产品创新上多所着墨,仍然有机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