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名创优品拟购永辉超市三成股权
最新:零售商名创优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MNSO.US; 9896.HK)周一公布,计划以62.7亿元代价,向牛奶公司及京东(JD.US; 9816.HK)收购中国第二大超市集团永辉超市(601933.SH)约29.4%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 利好:公司认为,这项收购将提供以具吸引力价格,投资高回报及高增长潜力资产的宝贵机会。 值得关注:消息公布后,美银美林将名创优品的投资评级,由之前的买入下调至落后大市,并将其美股的目标价大削51%至12.6美元,主要是因为这宗交易带来的问题多于答案,并增加了该公司的风险。 深度:名创优品主要经营连锁小商店,出售文具、玩具等廉价商品,近年致力从中国扩充海外市场。公司今年6月在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开设旗舰店,更创下首日销售额58万元的公司海外门店单日销售纪录,而这间分店只是今年新增900至1,100家门店计划的最新行动。这次收购永辉超市,公司视为扩大集团在日用品零售业务方面的投资和营运管道,协助分散周期性业务风险,具有重要策略意义。 市场反应:名创优品的港股周二大挫,中午收盘跌26.1%至24.3港元,创52周新低。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名创优品力撑股价 持续回购未阻跌势
名创优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9896.HK)续在市场回购股份,公司刚公布9月13日回购32.48万股,占已发行股份的0.026%,每股平均价约30.3港元,涉及资金约984万港元。 公司股价从今年5月高位的51.35港元,持续向下调整,至今天更跌破30元的关口,累计跌幅已逾四成。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官媒抨击盲盒 敲响投资泡泡玛特的警号
在公布强劲的中期业绩一周后,公司因其盲盒式销售玩具会令人上瘾而遭到官方媒体的含蓄抨击 重点: 泡泡玛特上半年收入增长62%,利润增长近一倍,其中来自中国内地以外的收入增长了两倍多 收藏“盲盒”玩具有机令人上瘾,本周公司受到新华社的抨击 阳歌 这是一个只在中国才会有的玩具故事。 故事来自泡泡玛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9992.HK),公司凭借旗下大受欢迎的收藏玩具系列,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些玩具以“盲盒”的形式销售,买家要买完打开盒子后,才知道里面的东西。上周,泡泡玛特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傲人业绩,包括收入增长62%,利润增长近一倍,引发了公司股价上涨。 但仅过了一周,本周四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表了一篇关于盲盒玩具弊端的文章,给该公司敲响了警钟。虽然这篇题为《让未成年人远离“盲盒诱惑”》的文章没有提到任何公司的名字,但泡泡玛特显然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靶子。 在上周公布业绩后的几天内,泡泡玛特股价上涨了12%,但在新华社的文章发布后,泡泡玛特的股价在周四一度下跌5%,收盘时跌幅收窄至1.8%。 自泡泡玛特公布业绩以来,该股上涨逾8%,或许反映投资者认为,新华社的文章并不预示着即将出现监管整顿行动,中国的这种整顿行动很有名。与此同时,通过快速扩张全球业务(这是它重要的多元化举措之一),泡泡玛特减少了对变幻莫测的中国本土市场的依赖,这或许也消除了投资者的疑虑。 接下来,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泡泡玛特的最新业绩,借此进一步了解泡泡玛特的中国玩具故事,然后再去细读新华社那篇令投资者感到震惊的文章。 公司起初是一家传统玩具制造商,使用从其他公司获得许可的知识产权(IP),后来发现可通过开发自己的IP赚更多的钱。在这方面,泡泡玛特相当成功,目前的产品系列以围绕Molly、The Monsters和Skullpanda IP开发的玩具为主。 泡泡玛特还发现,通过把玩具包装在盲盒中,玩具销量会更高,并且还能营造一种对其产品的兴奋感,就像西方包装和销售交易卡的方式一样。 这种强大的组合帮助泡泡玛特取得了强劲的两位数销售额增长,尽管在当前消费趋于谨慎的环境下,其他中国零售商的销售停滞不前甚至开始下降。正如我们之前所指出,泡泡玛特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从2023年同期的28.1亿元增长62%至45.6亿元。 虽然期内公司在中国内地的收入增长了32%——在当前环境下并非易事——但其增长背后,更重要的引擎来自它年轻但正在快速扩张的国际业务。这部分业务的规模从去年同期的3.76亿元增长了两倍多,达到13.5亿元,因该公司将其全球业务从2022年底的28家实体店,扩展到6月底的92家。同期,其国际机器人商店(基本上是销售玩具的自动售货机)也从49家增加到162家。 提高利润率 泡泡玛特的玩具有收藏价值,因此能够收取比许多竞争对手更高的价格,从而实现更高的利润率。而且它很快发现,外国人愿意为玩具收藏支付的溢价比中国爱好者高。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整体毛利率升至64%,高于上年同期的60.4%。其中大部分增长来自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的国际业务,随着这部分业务的规模扩大,其毛利率从上年同期的62.9%跃升至70.1%。相比之下,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毛利率要低得多,同期毛利率从60.0%上升了1.5个百分点,至61.5%。 毛利率的大幅提高,加上收入的强劲增长,帮助泡泡玛特今年上半年的利润,从去年同期的4.77亿元增长近一倍至9.21亿元。目前,它的市盈率(P/E)非常强劲,达到37倍,是国内竞争对手名创优品(MNSO.US; 9896.HK)17倍的一倍多。媲美全球玩具巨头孩之宝(HAS.US)的36倍。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解析一下新华社的这篇文章及其影响,包括为什么投资者似乎基本上不以为然。在警告式的标题下,这篇文章继续将盲盒玩具比作毒品,毫无戒心的未成年人很容易上瘾。它还将这种收藏比作一种令人上瘾的赌博,因为如果有人买到需求量很大的稀有玩具就相当于“中了头彩”,这些玩具的售价往往会远超它们的标价。 这篇文章还提供了一段一分钟的视频,视频中一名警察谈到了这两点,并提到了中国市场监管机构的一项现行规定,禁止向未满8周岁未成年人销售盲盒。 近年来,中国监管机构以采取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此类不道德企业的侵害,最近的一次是限制未成年人玩电子游戏,这对许多游戏公司造成了重大打击。因此,一些人可能会将这篇来自主要官方媒体的文章,解读为政府的新一轮打击可能对准盲盒。 虽然存在这种可能性,但现实情况是,新华社更像路透社或美联社这样的新闻通讯社,在中国更多的是一家新闻传播机构,而不是引导舆论。如果同一篇文章出现在中共党报《人民日报》上,可能会更加令人担忧。与此同时,泡泡玛特的国际扩张,有助于缓解对未来可能会遭受整顿的担忧,清楚地表明了对于任何一家拥有足够资源的中国公司来说,进行地域多元化都是明智之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拓海外市场迭加名牌IP 名创优品两招创佳绩
这家平价生活用品销售商,上月在巴黎开了一家旗舰店,是针对各地爱购廉宜物品消费者的一项部署 重点: 名创优品一季度加快海外开店的速度,以抵消中国本土市场销售疲软的影响 随着采取措施以减低对国内需求的依赖,这家零售商约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海外门店 夏飞 在中国快时尚品牌Shein的上市计划,在纽约和伦敦市场遭遇阻力之际,另一个中国零售品牌却凭借迅猛的全球扩张,在全球目标市场进展顺利,并取得创纪录的利润。 名创优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MNSO.US;9896.HK)是一家生活用品零售商,售卖的平价产品从化妆品到厨具,种类众多,现在已经进驻了纽约的时报广场和伦敦的牛津街等标志性地点,公司正显出要进军世界更多角落的雄心。 上月底在巴黎,这家零售商在游客众多的香榭丽舍大街开设了一家旗舰店,这是其海外扩张计划迄今为止最耀眼的一次亮相。据公司称,这家店共计两层,色调为亮粉色,是其在欧洲最大的门店,首日销售额58万元,创下公司海外门店单日销售额的新纪录。 巴黎门店的开业,只是名创优品今年新增900至1,100家门店(其中一半位于中国境外)计划的最新行动。这家由中国亿万富翁叶国富于2013年创立的零售商,截至3 月拥有逾6,600家门店,其中近2,600家位于中国境外。 不止门店数量飙升,该公司一季度的收入同比增长26%,达到37.2亿元的新高,而净利润也增长24%,达到5.86亿元。名创优品本季度的毛利率也创下43.4%的新高,比去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这种强劲增长与名创优品在国内的同行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中国经济在快速增长多年后放缓,它的很多同行也表示消费者信心疲软。 在如今波涛汹涌的地缘政治环境里,在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零售商中,名创优品在海外的成功相对罕见。Shein、Temu和比亚迪等知名中国公司,在美国和欧洲都面临越来越严格的审查,涉及的指控从使用非法劳工到以补贴价格销售产品,无所不包。 在众多低成本中国零售商中,名创优品的战略脱颖而出。当Shein和Temu在美国电子商务市场的超低端领域争夺头把交椅时,名创优品专注于传统零售和购物体验。名创优品的实体店灯光明亮,充满日本元素,意欲在全球最大的一些消费市场将自己打造成一个跨国品牌。 在某程度上,名创优品的快速增长表明,它从“一元店”转型为一家更国际化的零售商的努力正在产生回报。它已与全球近100家大IP的所有者合作,包括迪士尼、史努比、芭比和宝可梦,生产更多高档品牌商品,从水杯到毛绒动物玩具。转型有助于吸引年轻一代,他们不怕花高价钱购买收藏品,因这些收藏品比普通日用品,给他们带来更多情感上的满足。 利用品牌IP 截至3月,名创优品总销售额的逾四分之一来自使用品牌IP的产品,在海外市场这一比例甚至更高,达到40%。据弗若斯特沙利文估计,从2022年到2026年,中国的品牌杂货零售市场,将以每年14.2%的速度增长,这对名创优品来说是一大利好,它目前已经是最大的市场参与者,市场份额为11%。 销售更多外国品牌授权产品,也可在消费者的心中弱化其作为一个典型中国品牌的形象,因为中国品牌予人在质量和创新方面并不突出。事实上,名创优品过去曾因其标志和店面设计,与日本品牌无印良品和优衣库相似而饱受批评。两年前,中国的民族主义者指责它让自己看起来像一个日本品牌,以此掩饰自己的中国血统。 去年10月,名创优品推出了新的品牌标识,以回应部分批评,不过,这一举措因新标识的变化微乎其微而遭到嘲笑。 撇开消费者对其身份的看法不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强势推进抓住了中国零售商另一个共同的优势:高效的供应链。公司在2022年宣布,已经建立了“初步能力”,能够在主要海外市场开展自己的快速零售,从包含10,000个产品方案的大型产品库中精心挑选,每七天就能推出约100个新产品。 如果西方消费者跟中国消费者一样,由于经济衰退压力令消费降级,加上各国央行维持高利率以对抗通胀,那么名创优品的廉价商品可能也有助于它在西方市场的发展。 海外市场对名创优品的财务表现越来越重要。按商品交易总额计算,北美和欧洲是今年一季度增长最快的市场,同比分别增长110%和80%。去年底,约36%的收入来自中国以外,而2021年该比例仅为20%。 今年一季度,名创优品近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同比增长53%,远超国内16%的增长率。叶国富在接受彭博新闻社采访时表示,名创优品希望到2028年,70%的业务来自海外。 该公司在海外的盈利能力更高,据中国国内的媒体报道,名创优品的产品在中国的平均售价为每件35元,而在美国的售价一般高出三倍。 然而,它也无法免受潜在地缘政治风险的影响,特别是如果特朗普今年秋天再次当选美国总统,有可能提出对中国进口商品进一步征收关税。北美是该公司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截至3月底有191家门店,比去年同期的118家增长了62%。 尽管名创优品在海外取得了进展,但其股价自5月中旬以来已下跌近27%,较2020年底在纽约上市的价格24.40美元低23%。投资者可能有些失望,部分是因为该公司的3月份季度每股收益为27美仙,低于雅虎财经调查的分析机构预测的33美仙。 从公司19倍的市盈率(P/E)看,它似乎被低估了。这个数值低于无印良品品牌运营商良品计划(7453.T)和BJ批发俱乐部(BJ.US)的22倍市盈率。但与美国折扣零售商Dollar General(DG.US)的18倍相当,这表明投资者仍将名创优品视为一只折扣零售股。 尽管如此,分析机构仍对该股持乐观态度。在雅虎财经调查的12家分析机构中,有4家在6月份给予该公司“强力买入”评级,其余则给予“买入”评级。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京东守得云开 首季业绩一吐乌气
京东首季度表现胜于市场预期,市场投以信心一票 重点: 集团第一季度盈利71亿元,按年增长近13% 投行纷纷调升目标价或评级 刘智恒 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上任刚好一年,今年首季度京东集团(9618.HK, JD.US)派出理想业绩,收入达2,600亿元(359.5亿美元),按年升7%;股东应占溢利上升近13%至71亿元,若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盈利更高达89亿元,按年增长17%。 去年五月徐雷退下京东首席执行官职务,由原任首席财务官的许冉继任,当时市场就估计,许冉专长管数,很大机会透过节流省钱去提升集团盈利。到2023年业绩公布,收入增长3.7%至10,847亿元,盈利更大幅增长1.3倍至242亿元。 悭出个未来? 业绩虽然不俗,市场却有声音认为京东只是“悭出个未来”,收入实际增长有限,但在许冉努力下,分别将研发开支与行政开支等占收入的百分比压下来,履约开支则持平,加上利息收入增长,股权投资亏损又减少,京东才能达到较佳的盈利。 不过,近日首季业绩发布后,市场发觉集团审慎开支之余,业务录得的增长亦胜预期。各项业务中,京东零售收入按年增长6.8%至2,268亿元,京东物流收入上升14.6%至421.4亿元,物流业务在经营层面上更扭转去年亏损11.2亿元的劣势,录得经营利润2.24亿元,成为首季盈利上升的一大关键。 整体商品收入按年升6.6%至2,085亿元,其中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商品收入上升5.3%至1,232亿元,日用百货商品收入升8.6%至853亿元。服务收入则增加8.8%至515亿元,当中平台及广告收入微增1.2%至193亿元,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为323亿元,按年升13.8%。 集团经营利润率也由去年同期的2.6%,提高至3%。要知道,近年拼多多(PDD.US)等在线平台来势汹汹,在各方的压力下,京东进行百亿补贴上线,令经营利润受到挤压。然而京东最终不但能将收入增加,更能提升经营利润率,确实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 公司透露,在一季度的各项用户指标实现大幅提升,季度活跃用户数已连续两个季度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用户的购物频次和低线城市用户数量也明显提升。 期内京东物流(2618.HK)为名创优品(9896.HK)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覆盖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所有门店的仓储及配送,双方已计划,探索更多的全球合作机会。 以旧换新带动需求 对于公司前景,许冉充满信心:“我们看到各业务已取得切实的成果,尤其是我们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带来一季度活跃用户数和用户参与度的强劲增长。我们相信京东对‘多快好省’用户体验的承诺将继续得到全中国消费者的认可,也将在未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发展势头。” 许冉在业绩发布会指出,中国消费市场既庞大又分散,随着不断提升在线平台效率及创新模式,可以将在线化率由现时30%进一步提升。商超、家居家装等在线渗透率,仍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她特别提到,以旧换新已是十年前事情,大件耐用品正进入换新周期,相信会带动置换需求,京东正期待地方政府会有更多补贴落地。相信家电大盘以旧换新的销售,将为家电品类带来更多增量,销售占比亦会提升。 投行大升目标价 近年许多在美或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认为自家公司的股价被低估,纷纷进行回购。京东的股份回购计划持续进行,今年3月时新推出的30亿美元回购,至5月15日止的回购金额达7亿美元,仍有23亿美元可使用,有效期至2027年3月。为了应对回购所需的资金,京东上周宣布将发行 17.5 亿美元的可换股优先票据。 首季度业绩公布后,京东股价升1.3%至134.1港元,各家投资银行都纷纷调升其目标价或评级。中金指京东采购成本降低及高毛利的商超业务占比上升,将美股的目标价调升28%至41美元。野村指京东零售数据及整体业绩胜预期,收入亦开始重拾动力,将其港股目标价调升29%至165港元。麦格理的上调幅度最大,调升54%至159港元,评级升为“跑赢大市”。 京东目前的市盈率在14倍水平,相对于阿里巴巴(9988.HK, BABA.US)的17.5倍及拼多多的28倍仍有距离,业务若能持续改善,大有追落后的空间。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KK集团加盟变直营 第四度闯关港交所
这家“体验零售商”希望用门店和收入的增长,以及近期已实现盈利来吸引投资者 重点: 筹备已久的KK集团申请赴港上市,它前不久前已扭亏为盈,开店步伐亦增速 这家快速增长的生活方式零售商2023年前10个月GMV增长43%,收入增长55% 谭英 打赌开始了:上周提交最新上市申请后,总部位于东莞的零售商KK集团最终能否成功上市?KK集团运营着多个实体生活方式连锁品牌,此次新申请是它继2020年、2021年和去年均申请失败后的第四次尝试。 这次具备很多成功原因,但也有一些不利因素。 KK集团是新一代零售商之一,它们是看准亚洲Z世代对沉浸式零售体验的渴望。不久前,很多人还认为实体零售在中国没有未来,因为年轻消费者纷纷涌向电子商务来满足大量日常需求。 新冠疫情导致中国很多城市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被封锁,激起了人们对老式零售商店的怀念,这些店铺色彩丰富、灯光明亮,售卖的产品流通速度快、价格适中。 KK集团所处的细分市场叫“线下驱动的非杂货零售市场”,在这个市场上,香港的屈臣氏集团和中国的名创优品(9896.HK,MNSO.US)等,在这一轮线下零售复兴期间的表现也很好。2022年,屈臣氏以139亿元的销售额和5.2%的市场份额稳坐中国市场首把交椅,而名创优品则凭借106亿元的销售额和3.9%的市场份额紧随其后。 根据上市申请中提供的第三方市场数据,KK集团位居第三,2022年销售额44 亿元,市场份额为1.6%。文件披露,2022年整个市场的规模为2,685亿元,预计每年将强劲增长近20%,2027年达到6,555亿元。 KK集团之前的上市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可能部分归因于它利润微薄。公司2020年和2021年合计亏损76亿元,同期负债净额从27亿元增至82亿元。 但颇为讽刺的是,在疫情的最后一年,中国实施了一些最严格的管控措施,情况似乎出现了转机。KK集团2022年以不算太高的6,180万元利润实现盈利,去年前10个月继续高歌猛进,盈利近2.1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11%。去年前10个月的收入更是同比增长55%,达到48亿元。 能够实现上述收入增长的部分原因,是它的四大品牌稳定的开店速度,尤其是THE COLORIST调色师和KKV,它们合计占大部分公司门店。其门店总数从2020年底的556家增加31%,至去年10月724家。申请文件称,自去年10月以来新开门店87家,目前门店数量已超过800家。单店月均GMV从2022年的近51.1万元增加43.8%,至2023年的73.1万元。 海外业务 除了居于核心地位的国内业务,KK集团的海外销售也前景看好。它的KKV门店于2020年3月开始在印度尼西亚运营,通过与当地加盟商合作,目前已在34个城市开设了39家门店。 2023年前10个月,印尼业务实现营收4.2亿元,利润9,690万元,毛利率达23.1%。印尼门店的月GMV几乎是KK集团中国国内门店的三倍,2023年前10个月的平均GMV为250万元。该公司在马来西亚的首店也在2024年1月开业。 根据对KK集团2023年全年利润的估算,取竞争对手名创优品19倍的市盈率计算,它的市值为6.7亿美元。这远远落后于名创优品的53亿美元市值,却也大致是中国化妆品连锁店运营商逸仙电商(YSG.US)3.2亿美元市值的两倍。 那么,KK集团最近的这次上市尝试,有什么值得担心?投资者保持谨慎的一个原因可能是,集团正迅速从本质上的加盟模式转变为自营实体店运营商。这种直接所有权通常更赚钱,但也会带来大量额外的运营成本。 从2020年到2023年10月,KK集团的门店构成从76.3%的加盟店和23.7%的自营店,变成了15.1%的加盟店和84.9%的自营店。截至今年1月底,集团拥有120家加盟店和680家自营店。 KK集团认为,轻资产的加盟模式利润率较低,2023年前10个月的利润率为24.2%,而同期自营店的利润率为52.1%。这与名创优品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的经营模式几乎完全依赖加盟店。 另一个潜在的不利因素是,KK集团的门店依赖第三方品牌,而这些品牌的利润通常低于自有品牌。去年,在KKV和“THE COLORIST调色师”目录上的近2.3万款商品中,86.2%来自第三方品牌,其余为自有品牌。KK集团指出,去年前10个月,来自自有品牌的收入同比增长了一倍多,达到6.5亿元。即便如此,这些品牌在这10个月的47亿元收入中占比仍然较小,只有13.8%。 与此同时,另一个可能破坏KK集团最新IPO尝试的因素是香港股市目前疲软,尤其是中概股,很多中概股徘徊在五年来的低点。但从整体来看,该公司越来越关注利润率更高的自营店和自有品牌,加上它最近实现了盈利,以及它在体验式零售方面的有利地位,让KK集团看起来像是对零售感兴趣的投资者不错的选择。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名创优品经历“表现最好季度”
最新:零售商名创优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MNSO.US; 9896.HK)周二公布,截至9月底的2023/24财年首季度净利润为6.18亿元,同比上升53%。 利好:该公司透露,上季度是历史上表现最好的一个季度,无论营收、利润率和净开店数量都达到了历史新高。 值得关注:在此期间,该公司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增长了16%,高于其海外门店数量的14%增幅。然而,其内地业务的34.7%按年收入升幅,却低于海外市场的40.8%的增幅。 深度:名创优品经营具有吸引力的连锁小商店,出售文具、玩具等廉价商品,价格通常在10美元以下,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该公司在过去四年中,有三年处于亏损状态。虽然该公司近年致力在海外市场发展,但自从中国经济活动去年底开始全面复常后,其国内分店网络也在快速扩充。截至今年9月底,该公司在中国拥有3,802间门店,并已提前一个季度完成此前规划的全年国内350至450个的门店净增长目标。 市场反应:名创优品的港股周三下挫,中午收市大跌8.2%至49.55港元,但仍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上水平。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