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华润置地逆境下赚逾百亿
内地楼市疲弱持续,华润置地有限公司(1109.HK)中期股东应占溢利虽按年下跌25%,但仍录得102.5亿元盈利,收入791.3亿元,按年升8.4%。期内物业销售1,247亿元,同比跌26.7%。新增土地储备202万平米,集团总土储达5,699万平米。 债务情况仍然健康,截至6月底止,集团总借贷2,511亿元,银行结余及现金达1,183亿元,净负债比率为33.6%。 刘智恒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政策驱动中国房地产继续回暖?
受有利政策推动,中国房地产市场数据连续两个月出现显著改善 建银国际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2024年6月,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显著改善,连续第二个月受到“430政治局会议”和“517新政”两组有利政策的推动,房地产销售从5月的环比增长13.2%,跳升至6月的50.9%。 在“430政治局会议”中,官方延续了以往的政策方针,而且对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有了更多的解释,如“优质住房”瞄准改善住房需求,另外还对当前房地产市场存量房过多的问题进行部署,即“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房地产领域以旧换新政策或加速推进。而“517新政”则包括明确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下调房贷首付款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以及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等内容。以上都是对房地产市场正面的官方举措。 因此,尽管受季节性影响,今年6月的50.9%房地产环比销售增幅,仍远高于去年6月的29.6%环比升幅。若同比计算,房地产销售下降的速度,则从5月的26.4%减慢至6月的14.3%,与房地产发展商报告的签约销售一致,而这一降幅是销售建筑面积下降14.5%,以及单价上涨0.2%的结果。回顾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则同比下降了25%,其中建筑面积销售减少19%,单价则下跌7.4%。 至于其他房地产数据也有所改善。今年前6个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了10.3%,较5月的11.1%同比降幅有所收窄。根据政府的说法,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这“三大工程”,贡献了房地产投资总额的1个百分点。另外,6月新开工项目同比下降21.7%,较5月的22.7%降幅也略有减少。开发商的资金来源由5月的同比减少21.8%,改善至6月的同比下降15.2%。 随着楼市新政策已施行,预期市场将出现微妙变化。我们预期由“430政治局会议”和“517新政”驱动下,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逐步改善。已公布的政策实施进展顺利,从包括金融机构释放的250亿元,以及中国人民银行授予的120亿元廉租房再贷款基金进展,到在超过70个城市扩大实施的“置换住房”计划,以及包括北京等一线城市在内的历史性低首付要求普遍实施,以及降低贷款利率。以广州为例,房贷利率最新已降至3%至3.2%的范围,将减轻居民负担,有利置业气氛。 调整可能结束 除了政策外,最近有更多的评论和猜测认为房地产市场已触底。尽管恢复的时间和幅度仍有争议,但我们从媒体和渠道检查中,注意到的微妙变化均表明调整可能即将结束。 自从5月中开始的调整以来,我们观察到开发商的股价自7月以来表现稳定。随着整合后出现的潜在上行,我们更青睐高质量的国有企业,例如中国海外(0688.HK)、华润置地(1109.HK)、保利发展(600048.SH)、越秀地产(0123.HK)和绿城中国(3900.HK),因为我们认为这些企业在其强大的基本面支持下,是逐步重新评级的最佳候选者。 其中本行对中国海外、华润置地及绿城中国,分别给予20.4港元、36港元及11港元的目标价,对比上周五的收盘价,将有57%、42%与72%的潜在升幅。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上市公司举报政策 关键在于“信任”二字
上市公司的举报政策能否行之有效,最重要是员工或外部人士对这套机制的信任程度 欧美美 今年4月,一封关于内地地产发展商华润置地有限公司(1109.HK)的匿名信在网络流传,指控安永会计师楼在华润置地的审计丧失了独立性,原因是双方可能存在商业利益输送,例如华润置地怀疑向安永高管低价卖楼,但双方其后均发表声明否认,批评与事实严重不符。巧合的是,匿名信的流出时间,正好是华润置地以达到规定年期的理由,把审计师从安永更换为毕马威约两星期之后,其时间点可说是相当耐人寻味。 事实上,为了确保员工廉洁、避免私相授受及损害公司利益,许多上市公司都会设立一套举报政策(Whistleblowing policy)。然而在很多情况下,在公司接到员工举报、或是开始处理投诉前,这些内部消息已由传媒披露,不禁令我们反思,到底是传媒太过神通广大,还是员工也不相信这些举报制度,宁可向外界“爆料”,借助外界向公司施压? 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举报制度在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占重要一环,因为它可以协助公司揭发内部存在贪污、不当行为或重大错误;但要留意的是,举报制度必须不偏不倚,而且需具有独立性,以免“官官相卫”,成为高管们护短的保护伞。 此外,如果举报内容属实、甚至具有一定严重性,无论被举报者是谁,在公司的影响力有多大,即使涉事者为董事长,公司都需要严肃看待,以免令制度名存实亡。 以港交所于去年1月生效的《企业管治守则》及相关《上市规则》修订案为例,要求上市发行人建立一个举报政策,以促进和支持反腐败法律法规的政策和体系。例如发行人应让雇员及其他与发行人有往来者,例如客户及供货商等,可暗中及以不具名方式向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Audit committe),提出对任何可能关于发行人的不当事宜的关注。 不能否认的是,很多上市公司的内部问题及相关风险,都是靠内部人士透过举报而发现。因此,除了既有的审计委会员、薪酬委员会(Remuneration committee)及提名委员会(Nomination committee)外,很多上市公司也会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Risk management committee),由专责的风险管理专家,处理来自公司内部及外部的不当行为举报。 如何鼓励“吹哨人”? 举例说,假如某部门需要采购一批物资,但负责处理招标的员工却收取供货商利益,好让对方获得中标机会,那么无论是其他员工或是供货商,都可以透过风险管理委员会设立的举报机制,向该公司正式投诉。至于一些未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一般会由审计委员会处理相关举报。 但要鼓励员工勇敢举报,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到滴水不漏,否则投诉消息传出,便可能遭受被举报的人士报复。例如中电控股有限公司(0002.HK)表明假如有人对举报人士进行报复或威胁报复,公司有权向其采取适当的行动,任何报复或威胁报复的员工,将受到包括可能被实时解雇的纪律处分。该公司又指出,管理人员支持并鼓励员工提出疑虑而无需害怕遭受报复,并确保所有作出如实恰当投诉的人士将获公平对待,即使指控最终无法得到证实,公司亦确保员工不会受到不公平解雇、伤害或不当的纪律处分。 华人社会普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上市公司要鼓励“吹哨人”,最重要是完善举报机制,确保投诉者身份保密,定时向对方汇报调查进度,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处理。当信任增加,举报机制获得认可,自然能成为恒常习惯,公司内外涉及的不当行为也自然能减少。 本文内容纯属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咏竹坊立场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