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传宁德时代拟收购蔚来换电业务

中国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300750.SZ)据传拟收购蔚来(NIO.US; 9866.HK)旗下换电业务公司蔚来能源(Nio Power)。路透社称,消息源并未透露收购价格,但蔚来能源去年融资时的估值超过100亿元。 宁德时代上月宣布与蔚来签署战略协议,推进对蔚来旗下的换电业务蔚来能源(Nio Power)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对于收购传闻,蔚来回应指会与包括宁德时代在内多个投资者合作推进换电站共建的项目,并将与宁德时代深化资本与业务合作。 蔚来能源目前在中国拥有3,200多座换电站,除了为蔚来车主提供换电与充电服务外,也向特斯拉(TSLA.US)及比亚迪(1211.HK;  002594.SZ)等电动车品牌开放。宁德时代去年底推出提升换电效率的“巧克力换电”(Choco-Swap)方案,宣布今年会建1,000座“巧克力换电站”。本月2日,宁德时代宣布与中国石化(0386.HK; 600028.SH)合作,双方计划今年在全国建设超过500座换电站,长期目标是扩至10,000座。 蔚来港股周二高开5.5%,报25.85港元,至中午收报25.70港元,升4.9%。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宁德时代赴港上市获证监会备案

动力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周二公布,已收到中国证监会出具的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前的必要程序。根据公告,公司拟发行不超过2.2亿股H股,计划在港交所上市。 宁德时代于上月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称,公司计划筹集至少5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则估计,宁德时代上市可筹集约68亿美元至77亿美元,这一金额将超越2021年快手(1024.HK)的62亿美元,成为近年港股市场集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宁德时代在深圳上市的股票今年以来下跌2.5%,当前市值超过1.14万亿元(约1,569亿美元)。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简讯:业务增长强劲 中创新航料去年多赚最多100%

动力电池制造商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931.HK)周一公布,预期去年净利润介乎约7.86亿至8.74亿元(1.21亿美元),按年上升约80%至100%。公司2023年的净利润约为4.37亿元。 公司表示,盈利提升主要由于随着业务拓展及持续增长,规模效应不断体现,以及得益于公司的技术和产品力领先,在不断提升产品性能的同时持续降低成本,从而实现报告期内利润按年上升。 中创新航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中国河南洛阳。根据SNE Resarch上周公布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中创新航去年装机量达39.4GWh,排名全球第四,按年增16.6%,但市场份额从4.8%降至4.4%。前三名分别为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1211.HK; 002594.SZ)与韩国LG新能源(373220.KS)。 中创新航股价周一高开3.93%至17.5港元,至中午休市收报17.16港元,升2%。 李世达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CATL has filed for a secondary listing in Hong Kong

出海论英雄 “宁王”赴港靴子落地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重磅大戏,更是中国新能源龙头在全球布局加速、寻求突围的重要一役 重点: 公司强调,被美国列入CMC名单对公司业务无任何重大影响 受到碳酸锂价格下滑影响,公司预料2024年营收减少8.7%至11.2%    李世达 复苏的港股市场正在向所有雄心勃勃的中国企业招手,继去年顺丰、美的等各自行业的龙头赴港第二上市后,全球动力电池的王者——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750.SZ),也正式向港交所提出上市申请。 宁德时代是特斯拉、大众和其他众多电动车品牌的供应商,据SNE Research报告,2024年宁德时代全年装机量同比增长31.7%至339.3GWh,以37.9%的市占率连续八年稳居全球第一宝座,紧随其后的分别是比亚迪(1211.HK;002594.SZ)和韩国的LG新能源(373220.KS)。 去年12月,市场已传出宁德时代拟赴港第二上市。根据董事会随后批准的上市计划,公司在港上市股份最多不超过其总股本的5%,但承销商可启动超额配售选择权,额外发行最多15%的股份。目前,宁德时代赴境外上市的备案仍待中国证监会批准。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称,公司计划筹集至少50亿美元。摩根士丹利则估计,宁德时代上市可筹集约68亿美元至77亿美元,这一金额将超越2021年快手(1024.HK)上市集资62亿美元,成为近年港股市场集资规模最大的企业。 海外扩张的障碍 根据申请文件,美银证券、中金、中信建投国际与摩根大通为宁德时代的联席保荐人。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国防部于今年1月将宁德时代纳入中国军事企业清单(CMC清单),被认为与军方有联系,尽管如此,美银证券等美资机构仍争相参与其上市交易。 宁德时代称,公司从未从事任何与军事相关的业务或活动,将他们列入清单是错误的,并强调该清单并不限制公司与少数美国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主体展开合作,因此对公司业务无任何重大负面影响。 公司表示,筹集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产能扩张、国际业务拓展及境外营运资金补充,为长期国际化策略提供资金支持。根据申请文件,目前公司已在德国图林根建成电池生产基地,同时正积极推进匈牙利生产基地、与Stellantis(STLA.US)合资的电池工厂,以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的建设筹划。 “谁到海外,谁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据称这是宁德时代员工计算机桌面的标语,显示出公司对出海发展的渴望。 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4年,宁德时代在全球的市占率提升至37.9%,但在中国市场以外的市占率却从2023年的27.5%下降至27%,显示其海外扩张有点停滞不前。 与此同时,2024年11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2.5 GWh,同比减少22.8%,这已是连续第五个月同比下降。与之相较,去年中国动力电池整体出口量仍维持增长,而宁德时代却跟不上整体增速,显示其在国际市场面对的挑战。 出口量大幅下降反映出海外市场供应模式的变化——“出口贸易”正在转向“本地化生产”。 尽管全球推动碳中和的趋势并未改变,但中国企业在北美和欧洲等重要市场的拓展,正面对前所未有的阻力。欧美地区出于对本地供应链的保护,正在筑高关税壁垒与加强进口限制,因此赴当地合资建厂的模式将会越来越普遍。 不过,海外建厂需要更多钱。 尽管宁德时代市值高达万亿,手上现金多达千亿,但截至去年6月,公司的美元及欧元余额分别为67.4亿美元及38.6亿欧元,显然跟不上其海外拓展的脚步。而香港上市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更容易吸引海外投资者,而且香港汇兑成本更低更便利,也能减轻人民币持续贬值的压力。 领先者的危机感 随着中国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已超过50%,动力电池的增长周期也迎来转折点。高盛报告指出,到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总产能将达到3,000GWh,而国内需求仅约900GWh,相当于产能过剩2.3倍。 而制造动力电池的重要原料碳酸锂在价格上的波动,也为电池制造商带来不可忽视的风险。受到锂价下跌影响,宁德时代相应降低产品价格,虽然销量有所增加,仍导致2024年预期营收减少8.7%至11.2%,至3,560亿元(489.5亿美元)至3,660亿元之间。公司预估去年全年股东应占溢利区间为490亿元至530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11.1%至20.1%,这亦是公司自2019年以来最慢的盈利增速。 宁德时代赴港上市,不仅标志着港股市场迎来近年最大规模的新股集资活动,更凸显了其海外扩张战略的迫切性。尽管盈利增速放缓,作为行业龙头的宁德时代仍对投资者具备很高吸引力。 宁德时代A股市盈率约在20倍左右,公司市值约1.18万亿元。虽然中概股赴港第二上市通常存在折价,然而在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带动下,海外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中国科技企业的价值。德意志银行发布报告指出,中国在高附加值技术领域的竞争力提升,预计中国科技企业的估值折价将逐步收窄。这意味着,像宁德时代这样的中国科技企业,其市场估值有望得到提升。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Zenergy eyes IPO to fight against overcapacity and fierce competition

产能过剩竞争惨烈 正力新能上市集资迎难关

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激烈,许多企业仍处于亏损阶段,上市是主要融资途径,正力新能电池近日申请在港上市 重点: 正力新能今年首三个月亏损近7千万元 动力电池企业已进入汰弱留强的阶段 刘智恒 随着全球要减碳排放,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趋势,作为电动车核心部件的动力电池,需求相当强劲,然而近年行业竞争愈趋激烈,除行业巨头外,行内企业都陷于艰苦经营,大家也要设法寻求资本去打一场持久战。 动力及储能电池制造商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刚申请在港上市,公司提供电芯、模块、电池包、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方案。按动力电池装机量计,2023年正力新能在动力电池市场排第十位。 正力新能创始人是曹芳及陈继程,曹芳是中国鼎鼎大名的玻璃大王曹德旺的妹妹,她与陈继程也曾在福耀玻璃任职十多年。曹芳于2014年开始从事动力电池,创立江苏塔菲尔,至2019年与陈继程成立正力新能。 凭借曹芳的背景及超强人脉,加上政策支持动力电池,公司迅速成长。据上市申请文件披露,2021至2023年正力新能的收入分别为15亿元、32.9亿元及41.6亿元;期间亏损为4亿元、17.2亿元及5.9亿元。 今年首三个月,公司收入7.4亿元,按年增长近七成;亏损近7千万元,但相较去年同期亏损1.68亿元,已大幅收窄58%。 多年亏损 公司连年亏损,全因企业初期需要在产能和产品研发进行大量前期投资。正力新能解释,投资可能要到生产设施建成并形成一定规模后,才能产生实质性回报,而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另一方面,企业要不断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巨资,以确保能够先于行业趋势和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由于新企业未能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达到最佳运营效率,导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新企业,平均有三到五年处于净亏损状态。 由此可见,动力电池是一场持久战,先要在战役中生存下来,再而做到规模效应,才有机会获利。因此,正力新能要藉资本市场的助力,以在这场战役中成为胜利者。 供过于求 不过,即使能成功集资,目前动力电池市场的问题仍是正力的一大挑战。首先是市场产能过剩。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预计,国内动力电池产能明年将达到3,000GWh,但行业需求只有1,200GWh。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表示,2025年国内对动力电池需求约1,000GWh,但现时动力电池行业的规划产能已达4,800GWh。 若情况真的如是,纵使电动车仍处于增长,但以动力电池供应量来说,需求远远追不上供应,而且差距相当大。 产能过剩的一大原因,是业内竞争者太多,更别说几家巨头已占去绝大部份市场,结果是导致动力电池行业变成杀戳战场,强如市场老大的宁德时代(300750.SZ),市场份额也被威胁。2023年,宁德时代的装车量167.1GWh,市占率为43.11%,较2022年的48.2%下跌超过5个百分点。 竞争不光来自行业,也来自它们原来的顾客,即是电动车企本身。在过去经历过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企,供应受限制的影响,多家车企开始自建电池厂,或寻求备用供应商,令竞争更加白热化。 汰弱留强 市场的竞争压力下,动力电池企业为应对挑战,最终无奈走上降价之路,以争取订单及维持市场份额,结果令价格往下走。 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在上月一场论坛后也说:”市场的淘汰在加速,动力电池企业从2020年到现在每年都在淘汰,到今年底可能不会超过40家,明后年仍然是加速淘汰出清的阶段。“ 事实上,即使没有产能过剩或价格战问题,要投资动力电池行业的股票,现时市场也不乏选择。正力新能说要提升规模效益以扭转劣势,但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中要论规模,宁德时代几已占半璧江山,紧随其后的比亚迪(1211.HK)的市占率也达27%,之后有中创新航(3931.HK)及亿纬锂能(300014.SZ),排名第十的正力新能要赶上的路途甚为遥远。 而且几位行业巨头早有盈利,手上资源充裕,纵使市场日趋困难,它们能克服的能力远较别人强,特别是其资金实力雄厚。考虑以上因素后,正力新能要吸引投资者并不容易。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中创新航被判侵权 需赔偿3,680万元

最新:动力电池制造商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931.HK)周二公布,公司收到福州中院的判决书,要求停止销售侵害宁德时代(300750.SZ)一款拥有专利权的锂离子电池,并向宁德时代赔偿3,680万元经济损失。利好:该判决并非终审判决,该公司将在15日上诉期内,就该一审判决向最高院提出上诉,暂时无需就赔偿额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值得关注:宁德时代一共向中创新航发起6宗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上述案件只是其中一项,意味围绕两大动力电池巨头之间的纷争远未结束。深度:中创新航成立于2015年,业务范围涵盖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及相关产品和解决方案,并于去年10月于港交所上市,成功筹资101亿港元。该公司的主要客户包括广汽汽车、长安汽车、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等,以2021年的动力电池销量计算,中创新航在全国排名第三,市占率为5.9%,远低于两大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及比亚迪股份(1211.HK)的52.1%及16.2%的市场份额。市场反应:中创新航周三股价下挫,中午收盘软4.3%至21.15港元,比去年10月的上市价38港元低44.3%。记者:何仲尼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