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 pharmaceutical company posted an 11% rise in half-year revenue, helped by growing income from innovative medicines, as it pivots away from the generic drug business.

中生制药走出集采阴影 利润势重回高增长轨道

中生制药上半年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加11.1%,但净利润却大增1.4倍至30.2亿元 重点: 中生制药上半年创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4.8%,期内有四款创新产品获批上市 该公司一边加速剥离仿制药资产,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加合作引进的方式,拓展创新药版图   莫莉 在中国政府加大医药行业管控的背景之下,老牌药企近年来逐渐有序退出仿制药领域,全面转向创新药研发和生产,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1177.HK)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间曾经的仿制药巨头,最近发布了今年上半年财报,包括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在内的创新产品贡献的收入占比达38.6%,份额比2023年同期的22.9%大幅增加。 财报显示,如果剔除非持续运营业务,今年上半年中生制药收入158.7亿元,同比增加11.1%,净利润则大增139.7%至30.2亿元,主要得益于今年3月出售了研发骨质疏松症及海洋药物的子公司正大青岛的股权,所产生的16亿元盈利。 扣除这笔交易后,中生制药上半年录得净利润15.4亿元,同比增长14%,以行业今年的景气度来看,表现已属亮眼。资本市场对此给出正面反应,财报发布后,中生制药股价连续三天上涨,累计涨幅约11.5%。 中生制药主要专注抗肿瘤、肝病、呼吸和外科/镇痛四大治疗领域的新产品研发,其业务可以分为两大板块,以仿制药为基石,创新业务为驱动。当中,备受重视的创新产品上半年贡献收入61.3亿元,同比增长14.8%。 报告期内,中生制药旗下主攻创新药研发生产的子公司正大天晴收获颇丰,共有四款创新产品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贝莫苏拜单抗于今年4月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富马酸安奈克替尼亦于4月获批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另外两款则于6月获批上市,包括当前最火的GLP-1产品利拉鲁肽注射液。这些新产品获批较晚,相信对上半年财报的贡献有限,未来将进一步迎来收成期。 在仿制药领域,中生制药旗下年收入5亿元以上的仿制药产品已全部纳入集体采购。由于价格大幅收缩,该领域的营收近年来表现不佳,以曾经的王牌产品润众为例,这是乙肝药物恩替卡韦在中国获批的首个仿制药,在2010年上市后,润众曾经为中生制药带来巨额利润,在2015至2017年间,润众的年均销售额超过30亿元。然而,在2018年集采开标中,润众需降价94%,导致毛利大幅下滑。 中生制药近几年没有披露润众的具体销售额,所在的肝病用药分部贡献的营收占比也从2017年的45%,一路下滑至2024年上半年的12.8%。今年上半年化学仿制药贡献收入97.4亿元,同比增长9%,上半年有11款仿制药产品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公司管理层表示,预计今年收入将实现双位数增长,创新药物的销售额达120亿元,相当于下半年的收入将同比增长10%,野村证券的研报认为,该增幅在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下是可行的,多间投行给出中生制药“买入”评级。 创新药赛道入正轨 创新产品如今已经成为中生制药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不过与其他主攻一类创新药的公司相比,中生制药的管线中,也包括不少生物类似药和同类仿创药,这些产品获批上市后,可能会遭遇更为激烈的竞争。例如,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均为2023年获批的生物类似药,市场上已有多款同类产品,中生制药作为后来者,要扩大市占率需要更高的营销投入。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及分销成本约58 亿元,同比增加11%。 财报显示,公司有在研创新产品76 个,还有65 个在研仿制药产品。2024 年上半年,研发费用25.8 亿元,其中76%用于创新药研发,24%用于仿制药研发。 目前中生制药一边加速剥离仿制药资产,同时通过自主研发加合作引进的方式,拓展创新药版图。今年4月,公司与跨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合作,共同在中国内地研发和商业化勃林格殷格翰的多个处于临床阶段的管线。中生制药在第 42 届 JPM 大会上亦表示,外部合作是公司将最重要的增长动力之一,今年的目标是完成 5 笔授权引进或转让交易。…
Founded in 1995, Simcere develops, makes and sells oncology and cardiovascular drugs. The company was listed in the U.S. in 2007, but delisted in 2013, before re-listing in Hong Kong in 2020.

快讯:投资收益波动 先声药业盈利大降

最新: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96.HK)周二发布盈利警告,预计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4.27亿元至4.8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8.6%至81.2%。 利好:如果撇除其持有的思路迪药业(1244.HK)股份公允价值变动,以及去年同期出售子公司实现的一次性税前收益,其净利润按年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值得关注:该公司上半年收入预计为30.84亿元至31.44亿元,同比下降7%至8.8%,主要因为推广服务收入下降,以及新冠疫情变化后,新冠口服药先诺欣销售收入减少。 深度:先声药业成立于1995年,是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药企,主要覆盖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领域,公司2007年曾到美国上市,2013年退市,并于2020年登陆港交所。截至去年底,该公司共有6种药物上市,并推进约60项创新药在研管线。该公司致力向创新药业务转型,近年曾两次出售资产,获得大笔非经营性收益,但其持有的同业股份剧烈波动,令投资收益受影响。 市场反应:先声药业股价周三早盘上升,中午收盘升1.9%至5.29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下区间。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Investors have not been deterred by an earnings slide, wagering that the drugs services company is better placed to weather an industry storm than some biopharma stocks.

泰格医药营收利润双降 政策扶持或可带来转机

虽说净利润大幅收缩近六成,资本市场仍给了泰格医药最新财报不错的反馈,在财报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其股价大涨8.4% 重点: 从2023年的年报中可以窥见,泰格医药正在进行的临床项目数量已有缩减趋势 相比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的主阵地仍然是国内,受到地缘政治影响的风险较小   莫莉 今年以来,整个医药外包服务(CXO)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板块整体悲观,1月底以来,美国国会议员的提案《生物安全法案》(Biosecure Act)的动向,也反复牵动着CXO行业龙头药明康德(2359.HK; 603259.SH)的股价变动,让其他上市的CXO公司的股价同步受到重挫。相比之下,国内市场为重的临床新药研发外包(CRO)龙头杭州泰格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347.HK; 300347.SZ)却成为资金避风港,即便业绩表现平平,股价却在波动中上行。 上周四,泰格医药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业绩,营收及利润同时下滑。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减少8%,净利润仅有2.35亿元,同比减少58.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03亿元,同比减少20.5%。 虽说净利润大幅收缩近六成,资本市场仍给了这份财报不错的反馈。在财报公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泰格医药股价大涨8.4%,投行平安证券给出增持建议。该行分析师表示,由于部分来自2022年四季度的订单,因疫情押后到2023年一季度兑现,导致上年同期的营收基数较高,再加上2023年下半年创新药的研发需求减弱,也影响了今年一季度新开的临床项目。平安证券认为,一季度的表现符合预期,全年业绩有望呈现前低后高趋势,逐季实现改善。 泰格医药主要业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包括药物临床研究、器械临床研究等,二是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细分为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医学影像等,这两大板块基本覆盖了国内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所提出的全部临床试验的内容,泰格医药 2021 年在中国临床外包服务市场份额达 12.5%,位列第一。临床CRO是市场规模和研发投入最大的一环,据Frost & Sullivan研究报告,临床试验的支出约占总研发支出的67%。 在一季度财报中,泰格医药并未详细披露业务细节。不过,从2023年的年报中可以窥见,泰格医药正在进行的临床项目数量已有缩减趋势,截至2023年底共有752个数目,比2023年中期减少了20个项目。2023年净新增的订单金额为78.52亿元,同比下滑18.8%,公司解释一方面因为部分客户在2023年四季度取消之前的订单,或在执行项目中发生了负面变化,另一方面则是新增订单的过手费(Handling fee)同比大幅下降。 泰格医药一季度财报显示,期内的销售毛利率为37.83%,同比下降1.82个百分点。平安证券指出,在新签订单相比23年初普遍降价的情况下,泰格医药毛利率能保持相对平稳,是因为轻资产的临床CRO在行业寒冬时能更有效地通过提升效率、优化架构等方式降低成本,对冲价格压力。 值得一提,泰格医药除了CRO的主业之外,也曾长期在医疗健康行业进行投资,通过投资平台入股了多家已经实现IPO的企业,包括嘉和生物、北海康成、智云健康等。但是,近两年来生物医药行业不景气,泰格医药投资亏损额亦不低,今年一季度公司的投资亏损为359万元,因公司投资的上市公司股价下跌,导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下滑92.77%至1275万元。 创新药期待政策支持 受美元加息等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中国的创新药融资活动明显减少,这也大大影响了为药企提供服务的CXO企业的订单收入。因此,许多CXO企业加大海外拓展的力度,其中尤以药明康德为佼佼者,2023年来自境外的收入占比已经超八成。 然而,今年1月,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拟禁止联邦机构购买特定生物技术公司的设备及服务,当中点名提到药明康德。对于营收主要来自美国的中国CXO企业来说,这条法案可说攸关生死存亡。相比之下,泰格医药的主阵地仍然是国内,2023年约57%的收入来自中国,受到地缘政治影响的风险较小。 另一方面,近期北京、广州等地密集出台创新医药及生物医药相关的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及相应部门从创新药物探索、研发、申报、使用、支付等多角度进行鼓励,有望刺激创新药行业及投融资市场,对于扎根本地市场的泰格医药来说,属利好消息。 虽然疫情之后,泰格医药订单相应减少,但主营业务保持平稳。目前,泰格医药的市盈率约为16倍,高于药明康德的9倍。如果在中国各地政府政策支持下,创新药研发能进一步复苏,泰格医药或迎来更广阔前景。 咏竹坊专注于在美国和香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的报道,包括赞助内容。欲了解更多信息,包括对个别文章的疑问,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Founded in 2011 and listed on the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in 2018, Innovent develops and sells innovative drugs to treat tumors and other diseases.

快讯:核心产品销售强劲 信达生物亏损减半

最新:信达生物制药(1801.HK)周三公布,去年的净亏损为10.28亿元,同比减少52.8%,按非国际会计准则计算的经调整亏损更大减79.1%至5.15亿元。 利好:由于旗下核心产品信迪利单抗注射液继续保持强劲销售表现,加上其他产品亦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引领去年收入大增36.2%至62.1亿元。 值得关注:在研发及行政开支下降的同时,该公司去年的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却上升19.7%至31亿元,主要由于推广人员的酬金及福利、以及推广活动支出上升。 深度: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主要业务为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截至去年底,合共有10款产品商业化。该公司致力将产品外销,不过其核心产品信迪利单抗的上市申请,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加上与美国医药公司Coherus(CHRS.US)的授权合作终止,对其“出海”大计带来打击。 市场反应:信达生物周四股价下跌,中午收盘软1.7%至38.7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The pharmaceutical company’s profits have been buffeted by erratic returns on an equity stake in a fellow developer of innovative drugs.

先声药业“增收不增利” 参股创新药企股价缩水

这家药企持有的同业股份去年价格剧烈波动,导致投资收益如同坐上过山车 重点: 先声药业持有3D Medicines约9%股份,是仅次于创始团队的第二大股东,但在股价大幅上涨期间,并未减持锁定收益 公司去年初获批的新冠口服药先诺欣,在去年底的医保谈判中,价格下调27%,将打击未来利润   莫莉 曾经因新冠口服药在资本市场收获关注的老牌药企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96.HK),近年力图向创新药业务转型,过去一年亦两次出售产业,获得大笔非经营性收益。不过,该公司上周日公布的2023年盈利预告,却显示公司去年的主营业务,落得“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根据先声药业的盈利预告,公司去年度预计录得约65.78亿元至66.38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至5%。值得注意的是,其去年上半年处置一家子公司,已经录得约7.89亿元的一次性税前收入;然而,公司同期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介乎6.85亿元至7.45亿元,同比倒退20%至26.4%。 公司解释,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持有的创新药企业3D Medicines(1244.HK)股份,按公允价值计算预期录得约7.42亿元税前亏损,而相关投资在2022年录得收益税前净额约3.94亿元。 盈利预警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先声药业下跌2.4%,但随后几日小幅回升。投行交银国际发布的研报称,该公司去年业绩受外部扰动拖累,收入及利润均低于该行此前的预期,但预计今年将有多款新药递交上市申请,到 2026 年有望实现 11 款创新药商业化。 拖累先声药业利润的3D Medicines,是一间专注肿瘤治疗的创新药公司,旗下拥有一款已实现商业化的产品恩沃利单抗注射液,这是全球首款可皮下注射的PD-L1抑制剂,去年上半年销售额高达3.53亿元。但是,恩沃利单抗是由康宁杰瑞(9966.HK)研发,3D Medicines作为临床开发合作方,只能从该药物销售的税前利润中获得约49%的权益。 3D Medicines去年的中期财报显示,截至6月底,先声药业持有其9%股份,是仅次于创始团队的第二大股东,该持股比例与3D Medicines上市时相差无几,显示先声药业并未在股价较高时减持变现。只是,3D Medicines去年的股价犹如坐上了过山车,从2022年底IPO时的24.98港元,一路暴涨至7月的峰值131.5港元,但随后迎来暴跌,最近已徘徊在6港元左右。这也意味着,先声药业在该项投资中的收益,已经较股价峰值缩水超过95%。 3D Medicines如今正在努力降低亏损,去年上半年获得营收3.5亿元,期内亏损1.9亿元,同比减少41.2%。1月24日,3D Medicines及康宁杰瑞与印度医药企业Glenmark合作,向后者授予恩沃利单抗在印度、亚太区、中东及非洲、俄罗斯、独立国家联合体及拉丁美洲的商业开发权益,3D Medicines及康宁杰瑞将获得首付款以及基于若干开发、监管及商业化进展的里程碑付款共计约7亿美元。 创新药亮点有限 只是,3D Medicines除了一款恩沃利单抗之外,其余的11项管线大多处于临床早期,贡献商业化回报仍为时尚早。因此,即使完成这项大额授权合作,3D…
Gracell Biotechnologies announced Tuesday that its shareholders approved the company’s sale to AstraZeneca at an extraordinary general meeting on Feb. 19.

快讯:亘喜生物股东 同意阿斯利康全购

最新:亘喜生物(GRCL.US)周二公布,在2月19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股东已投票同意阿斯利康(AZN.L)对其提出的全资并购提案。 利好:由于资本市场对创新药企业的看法不如以往般乐观,相关企业融资困难,亘喜生物仍获得跨国药企全资并购,对其投资者而言,是极富吸引力的一条退路。 值得关注:预计合并于2月22日前后完成后,亘喜生物将成为一家私人公司,其美国存托股票将不再在任何证券交易所上市或交易。 深度:亘喜生物成立于2017年,致力于开发创新、高效的细胞疗法,并于2021年登陆纳斯达克,当时每股发行价为19美元,筹资2亿美元。由于中概股在美股市场近年不被看好、创新药行业遇上融资寒冬,加上其管线尚在临床早期,研发工作仍需大量资金支持,其股价去年曾大挫逾92%。去年12月,该公司获得阿斯利康提出以每股10美元、最高12亿美元的代价全资并购,为其过去三年闯荡纳斯达克的旅程画上句号。 市场反应:亘喜生物周二收盘升1%至10.24美元,贴近过去一年的高位。 记者:欧美美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Biotech company Innovent Biologics announced on Tuesday it will place 68 million new shares, representing approximately 4.22% of the enlarged issued share capital.

快讯:信达生物配股筹资23亿港元

最新:信达生物制药(1801.HK)周二公布,计划发行6,800万股新股,相当于经扩大已发行股份总数约4.22%,预计筹资净额约23.57亿港元(21.9亿元)。 利好:该公司将获得大笔资金,以加速全球管线的多项优先临床前及临床计划的研发,以及建设全球基础设施及设备。 值得关注:是次配股的每股配售价为34.92港元,比周一收盘价折让达8.83%,可能会打击公司股价表现。 深度: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2018年在港交所上市,主要业务为开发、生产和销售用于治疗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共有8款产品实现商业化,不过仍未能摆脱连年亏损的局面。去年,其核心产品信迪利单抗的上市申请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加上与美国医药公司Coherus(CHRS.US)的授权合作终止,回收另一款产品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权益,对其产品「出海」带来打击。 市场反应:信达生物周二股价下挫,中午收盘软4.2%至36.7港元,处于过去52周的中间水平。 记者:欧美美 有超赞的投资理念,但不知道如何让更多人知晓?我们可以帮忙!请联络investors@thebambooworks.com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