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energy seeking IPO two years since inception

光储蓄势待发 思格成立两年谋上市

在光储融合的发展趋势下,思格新能源凭借全球首创的AI赋能光储充一体机,占据行业的领先位置 重点: 公司在全球可堆栈分布式光储一体机市场中占据24.3%份额,全球第一 去年前三季,公司录得收入7亿元,按年大增158倍    李世达 随着中国新能源储能装机量突破7,000万千瓦的里程碑,中国光伏行业由光伏发电转向发电与储能协同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显著,而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运营的赋能下,光储行业发展有望再增速。 新能源方案提供商思格新能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便希望乘着这股东风一举登陆港交所,近日已正式递交申请文件。 成立于2022年的思格新能源,凭借核心产品——全球首创的光储充一体机SigenStor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成功,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仅仅成立两年便闯到资本市场的大门前。 根据申请文件,SigenStor是全球首款AI赋能的五合一光储充一体机,采用模块化、可堆栈产品设计,将光伏逆变器、直流充电模块、储能变流器(PCS)、储能电池和能源管理系统(EMS)融合一体。通过简单的堆栈或模块替换,用户可订制容量,展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可拓展性。 海外攻城掠地 同时,公司自研的mySigen App,率先集成最新一代GPT-4o模型,是业界首个将该技术应用于能源领域的能源整合平台。去年9月,公司推出思格云(Sigen Cloud),能够支持海量分布式能源硬件和使用场景的处理。目前,思格云已与瑞典、荷兰、澳洲等世界多国领先的虚拟电厂(VPP)供应商完成对接,并支持自动获取超20个国家、60家电力公司的实时动态电价。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可堆栈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市场中,思格新能源凭借231兆瓦时的总出货量,占据了24.3%的市场份额,是全球最大的可堆栈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企业。 事实上,公司从创立之初的目标就是全球市场。截至2025年2月17日,公司已与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的99家分销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网络,成为众多领先分销商的首选合作伙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的收入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87.8%及91.7%。 在明星产品的带动下,公司从2022年成立当年的零收入,到2023年产品商业化后营收成长至5,830.2万元,去年前九个月,随着分销网络扩大,收入爆增至7亿元(9,700万美元),较2023年同期的440万元增长158倍。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思格新能源仅用两年就达成营收1亿美元里程碑,是所有中国储能企业中最快,而同行通常需要逾五年时间才能走到这一步。 不过,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正在快速收窄。2022至2023年,公司亏损分别为7,619万元及3.73亿元,至2024年前三季,亏损缩减为5,335万元,较2023年同期的2亿元大幅缩减73%。同时毛利率看来也非常喜人,由2023年的31.3%增至2024年同期的44.1%。以此增速看,公司距离实现盈利似乎并不遥远。 注入华为基因 值得一提的是,思格新能源具备浓厚的华为色彩,也被人称为光储领域的“小华为”。公司创始人许映童,曾担任华为智能光伏总裁,在华为服务长达23年。在他的领导下,华为仅用了短短四年时间,便于2015年成功登顶全球光伏逆变器出货量榜首。 不仅如此,2020至2022年,许映童还担任华为AI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升腾计算业务总裁,为日后思格新能源产品融入AI技术埋下了伏笔。而与许映童一起创业的还有华为光伏前副总裁张先淼,两人为这家新公司注入了浓厚的华为基因。 许映童认为,未来光伏行业的商业模式将从“光伏发电为目标”转变为“储能用电为核心”。国家的政策也支持这种看法。今年2月17日,工信部等8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目标是凸显及壮大中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趋势下,尤其是瞄准海外需求的企业,正获得市场的高度关注。 不过,思格新能源要面对的不只是老牌光伏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要与其他跨界品牌竞争。随着全球新能源储能需求上升及政策支持,上市有望吸引境外资金,进一步推动国际化布局与技术升级。思格新能源透过硬件与软件优势,结合AI技术赋能,正在储能的细分领域领跑,若能证明盈利能力,维持领先优势,登陆港股市场后相信会有一番作为。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 

快讯:大唐新能源首季发电量大增25%

最新: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798.HK)周四公布,今年3月的整体发电量为308万兆瓦时,比去年同期增加8.99%,总结首季度的发电量则同比大增24.72%至873.6万兆瓦时。 利好:由于从历史走势来看,工业及经济表现与发电量具有一定正面关系,意味该公司的发电量或受惠于中国经济的回升趋势。 值得关注:该公司3月的风电及光伏发电量增幅为6.55%与57.15%,低于今年前3个月的22.67%与68.62%增幅,可能反映其业务增长在3月稍微减速。 深度:大唐新能源成立于2004年,2010年在港交所上市,是中国大唐集团旗下从事新能源业务的子公司,从事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及其他新能源的开发、管理及运营,也是中国第二大的风力发电商。虽然新冠疫情2020年起在中国暴发,但受益于中国政府致力推广新能源以达至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其收入净利润近年持续创新高,去年的营业额及盈利达125亿元及29.3亿元。管理层在业绩报告中表示,面对正面的行业发展背景及官方政策,新能源企业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 市场反应:大唐新能源的股价周五上升,中午收盘涨2.5%至2.92港元,贴近过去52周的高点。 记者:何仲尼 欲订阅咏竹坊每周免费通讯,请点击这里